国产精品三级AV三级AV三级_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青青草激情在线久久久免费播放_人妻无码视频免费看

帶肋鼓風冷凍裝置中食品冷凍時間的研究

帶肋鼓風冷凍裝置中食品冷凍時間的研究

一、肋板鼓風凍結裝置中食品凍結時間的研究(論文文獻綜述)

牟津慧[1](2021)在《冷凍工藝對凍豆腐傳熱傳質特性影響的研究》文中認為在我國,凍豆腐是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食品??紫堵蕦龆垢目谖队绊懞艽?而孔隙率的形成受冷凍工藝影響較大。不同冷凍工藝條件下,豆腐中發(fā)生的傳熱傳質過程,尤其是凍結階段的潛熱釋放、相界面的遷移、冰晶生長等對孔隙率有較大影響。本文對豆腐在冷凍過程中的傳熱傳質機理、力學特性、冰晶生長對孔隙率及蛋白質變性的影響進行了分析。然后利用CFD軟件模擬了不同冷凍工藝條件下豆腐溫度場的變化,通過實驗研究了不同冷凍工藝條件下的降溫速率和孔隙率變化。最終總結了凍豆腐的最佳冷凍工藝條件。首先建立了凍豆腐的傳熱數(shù)學模型,并考慮了相變引起的熱物性變化。通過萬能試驗機測量了不同凍結溫度下凍豆腐的極限應力。而后又分析了低溫對冰晶及孔隙率的影響與冰晶生長對蛋白質變性的影響。然后利用CFD軟件計算了凍豆腐的溫度場及中心溫度,與實驗結果基本吻合。然后對不同含水率、不同對流換熱系數(shù)、不同體積下豆腐冷凍過程的溫度場變化進行仿真。結果證明:含水率越高,凍結時間越快;對流換熱系數(shù)越高,降溫速率越快;豆腐體積越大,降溫時間越久。最后對多種冷凍工藝條件下(降溫速率、凍結溫度、含水量、豆腐體積、空氣濕度)冷凍的豆腐進行實驗分析。結果證明:在降溫速率為-15~-25℃的條件下,邊長為8cm的豆腐在降溫至-10℃時孔隙率最大。且含水量越高,豆腐的孔隙率越大,空氣濕度越大孔隙率越大。

李望銘[2](2020)在《水餃皮、餡的物性測定及水餃浸漬冷凍過程模擬》文中研究表明食品的熱物性是食品冷庫和食品加工制冷裝置設計的重要參數(shù),也是確定食品冷藏、凍結和干燥加工時間的重要依據(jù)。食品冷凍過程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其中比熱及熱導率是對速凍水餃品質影響最大的兩個因素,計算水餃的比熱及熱導率是模擬水餃速凍過程最為關鍵的一步,對于優(yōu)化速凍食品加工工藝、降低生產成本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采用香菇豬肉餡水餃為研究對象,先采用反演法分別將水餃皮、餡的比熱及熱導率求出,并對面團的吸附及擴散過程進行研究,依靠反演法求出面團的水分擴散系數(shù),最后將比熱、熱導率代入到水餃幾何模型中,建立三維水餃模型,對水餃速凍過程進行模擬計算。主要結果如下:(1)在融化和結晶過程中,以10 C/min的DSC升溫曲線更適合作為比熱的計算數(shù)據(jù)。隨面團含水量的增高,面團測點溫度曲線下降趨勢變緩;同時冰點升高,凍結時間變長。對于求得的比熱曲線都需要進行峰形校正和冰點校正才能使用。校正之后的比熱曲線峰值更高,且在達到初始凍結點后比熱下降趨勢更陡,隨著含水量的增加,面團比熱曲線偏移的越少。(2)采用反演法可以成功的計算出水餃皮、餡的熱導率。在溫度到達初始凍結點前,皮、餡的熱導率隨溫度的降低而緩慢下降;到達初始凍結點后,熱導率隨溫度的降低而升高。建立的面團模型可以同時預測水分和溫度對熱導率的影響,這可為速凍面制品在冷凍范圍內的加工提供基礎數(shù)據(jù)。(3)水餃面皮的平衡水分吸濕等溫線、吸濕曲線分別可以用GDW、Weibull模型來擬合,在水分活度相同時,平衡水分含量隨溫度降低而增大,吸附水分及速率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平行指數(shù)模型能較好的模擬出不同溫度下的吸附水分變化,通過計算得到的水分擴散系數(shù)在相同時間下隨溫度降低而下降。通過驗證發(fā)現(xiàn)水分擴散系數(shù)是隨時間變化的曲線,而不能簡單的用一個常數(shù)表示。(4)CT與Comsol軟件相結合的方法,可以較為準確的建立出水餃三維模型。使用Comsol軟件對水餃模型進行運算,可以實時觀測到水餃降溫過程中的溫度變化,通過對不同時間水餃皮與餡溫差的比較,我們可以清楚的分析出水餃在速凍過程不同降溫階段的變化,同時還可以更改邊界條件來尋找最佳凍結條件。

舒志濤[3](2020)在《沖擊式速凍裝置中蝦仁凍結過程的數(shù)值模擬與實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食品安全和品質的關注也不斷提高,速凍食品具有方便、快捷、儲存時間長的特點更被人們所關注,如何提高速凍裝置的性能來生產更高品質的速凍食品成為研究熱點。沖擊式速凍技術利用高速低溫射流對食品進行速凍,是目前先進的速凍技術之一,但由于其高速射流沖擊導致的內部換熱區(qū)域流場的不均勻會造成凍品傳熱不均勻,設備能效比低等問題。因此本文以明蝦蝦仁為研究對象,利用計算流體力學(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數(shù)值模擬技術研究了沖擊式速凍裝置中噴嘴結構、載物方式、送風方式和送風速度這4個影響內部流場的關鍵因素對蝦仁凍結時長及均勻性的影響,優(yōu)化沖擊式速凍裝置對食品進行速凍時的運行條件,搭建上下沖擊式食品速凍實驗臺對模擬結果進行驗證。本文首先研究了沖擊式速凍裝置中不同結構的條縫型噴嘴對沖擊射流換熱特性的影響,為后續(xù)的研究確定條縫型噴嘴結構參數(shù)。其次研究了該裝置中不同上下送風速度、不同送風方式(單側送風和雙側送風)以及不同載物方式(板帶載物和網(wǎng)帶載物)對蝦仁凍結過程的影響,得到了使裝置換熱區(qū)域流場環(huán)境較好的運行條件。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結果研究了條縫型噴嘴和條縫型孔板對裝置內不同位置上多排蝦仁凍結過程的影響。具體研究內容與結論如下:1.利用數(shù)值模擬結合實驗驗證的方法對比了170 Pa和190 Pa兩種壓力條件下,三種不同結構的V型條縫噴嘴對沖擊式速凍設備換熱情況的影響,分別從噴嘴出口風速、橫流方向風速以及努塞爾數(shù)(Nu)這三個方面進行研究分析。結果表明:噴嘴延伸段長度K較大的噴嘴出口風速較大、流場較為均勻,但較大的噴嘴延伸段長度K反而會削弱對流換熱強度;噴嘴漸縮段與延伸段之間的夾角α較小的噴嘴在橫流方向上的風速較小、均勻度較高,受橫流影響較小,但對提高對流換熱強度的作用不明顯;當V型條縫噴嘴延伸段長度K=10 mm,噴嘴漸縮段與延伸段之間的夾角α為165°角時,平均努塞爾數(shù)最高,對流換熱強度最大。2.以明蝦蝦仁為研究對象,利用數(shù)值模擬結合實驗驗證的方法研究了沖擊式速凍設備中上下送風速度對蝦仁凍結過程的影響,分為上下兩側風速保持一致且同時改變,上側送風速度為15 m/s、下側為0~15m/s,以及下側送風速度為15 m/s、上側為0~15 m/s 3個實驗組進行研究。研究結果為:當沖擊式速凍設備兩側送風速度保持一致時,隨著風速的增大,蝦仁凍結時長縮短但減小幅度也會不斷減小;當上下兩側送風速度大小相差懸殊時,兩股沖擊射流相對沖擊會在低速側形成促進蝦仁表面流場流動的渦流,提高換熱效率,減小蝦仁凍結時長;當上下兩側送風速度大小相差不大時,兩股沖擊射流相對沖擊會在蝦仁表面形成流速較低的射流“真空區(qū)”,降低蝦仁換熱效率,增大蝦仁凍結時長;在實驗的兩側送風速度范圍內,當上側送風速度為15 m/s,下側送風速度為2 m/s時,蝦仁對流換熱強度最大,凍結時長最短。3.以明蝦蝦仁為研究對象,利用數(shù)值模擬結合實驗驗證的方法研究了兩種送風方式(單側送風和雙側送風)和兩種載物方式(板帶載物和網(wǎng)帶載物)對蝦仁凍結過程的影響,找到使蝦仁凍結時間最短的送風和載物方式。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蝦仁凍結來說,采用雙側送風+網(wǎng)帶載物可以使蝦仁表面流場流速更大,有利于提高換熱效率,減少蝦仁凍結時間,相對于其他送風方式和載物方式而言,可縮短蝦仁凍結時間14%~25%;雙側送風有助于低速側形成提高蝦仁下表面流場流速的渦流,而網(wǎng)帶載物可以避免在蝦仁下側面與網(wǎng)帶交界處以及蝦仁頭部形成射流“真空區(qū)”,上述均有助于提高蝦仁表面風速,縮短蝦仁凍結時長;但蝦仁凍結時長越短,降溫過程中蝦仁內外溫度均勻性則越差,在本次實驗中,蝦仁內外最大溫差出現(xiàn)在實驗組D(雙側送風+網(wǎng)帶載物),最大溫差可達13.02 K。4.利用數(shù)值模擬結合實驗驗證的方法,研究了上下沖擊式速凍設備中條縫型噴嘴和條縫型孔板分別對設備換熱區(qū)域內噴孔下方和兩噴孔間下方的兩排蝦仁凍結過程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在上下沖擊式速凍設備中蝦仁的凍結時長與其距離設備出風口的大小成正比,各排蝦仁的凍結不均勻度η在1~5%,且噴孔下方的蝦仁比兩噴孔間下方的蝦仁凍結時長短,凍結不均勻度η小;在相同噴孔出風速度下,條縫型噴嘴模型的上下入口壓力比條縫型孔板模型的上下入口壓力縮短了27.78%和40.00%,蝦仁凍結時長也較條縫型孔板模型縮短近40.00%,條縫型噴嘴模型能效比更大;而條縫型孔板引起的氣流沿程阻力損失較小,模型中的蝦仁凍結更為均勻。

唐婉,謝晶[4](2016)在《速凍設備的分類及性能優(yōu)化的研究進展》文中進行了進一步梳理速凍是重要的食品保鮮技術之一,符合當代人們對綠色、方便、保健的三大要求,而速凍食品的品質與速凍設備的性能密切相關。本文首先介紹了速凍設備的分類和特點,綜述了影響速凍設備性能的三個因素:能耗、氣流分布和凍結時間,得出在速凍設備設計時也需綜合考慮上述三個方面。在對食品凍結過程進行數(shù)值模擬時,應注意食品物性參數(shù)的時變性和建模的準確性,進而獲得較為準確的數(shù)值計算結果。數(shù)值模擬和自動控制是今后速凍設備性能優(yōu)化的有效手段。

王金鋒,李文俊,謝晶[5](2016)在《數(shù)值模擬在食品凍結過程中的應用》文中認為文章主要通過綜述凍結過程的數(shù)值模型、求解微分方程、預測凍結時間及分析送風速度、溫度和送風方式等,討論數(shù)值模擬技術在食品凍結過程中的應用現(xiàn)狀;總結了國內外研究者針對不同凍結對象所采用的數(shù)值模擬方法,為今后數(shù)值模擬方法在食品傳熱過程中進一步發(fā)揮作用提供理論參考。

岳占凱,萬金慶,歷建國[6](2016)在《數(shù)值模擬在食品凍融過程中的應用進展》文中指出文中介紹了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有限體積法3種應用廣泛的離散方式,并對新興的無網(wǎng)格法在模擬食品冷凍過程時做了簡要分析;分析了導熱方程與傳質方程或電磁方程的耦合這一關鍵問題,并比較了幾種潛熱處理方法的優(yōu)缺點;討論了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法在模擬食品凍融過程時的優(yōu)勢與不足;對近年來熱門的微波解凍與射頻解凍的數(shù)值模擬做了詳細論述。

徐中岳[7](2016)在《從單元操作角度研究不同凍結和凍藏方式對豬肉碳足跡和質量的影響》文中研究說明全球氣候變暖已成為國際社會面臨的嚴重問題,各國都在積極控制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針對每一種食品及其加工工藝,標定其碳足跡將是國際食品工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為避免原料來源、種類等方面的影響,本論文首次從單元操作的角度計算了食品加工過程中的碳足跡。本論文依據(jù)PAS2050:2011和國際標準ISO 14067,研究比較了不同凍結(冰箱冷凍凍結、鼓風冷凍凍結、浸漬冷凍凍結、液氮冷凍凍結、超聲波輔助冷凍凍結工藝)和凍藏(冰箱凍藏和冷庫凍藏)工藝操作的碳足跡,并研究了不同凍結和凍藏工藝對食品質量的影響。本論文主要研究結論如下:(1)分析了中國制造業(yè)部門的碳排放差異,發(fā)現(xiàn)2010年中國三大產業(yè)部門溫室氣體排放合計達到138.5億噸CO2eq。我國食品加工企業(yè)2010年因能源消耗產生的單位產值碳排放量是0.24噸CO2eq/萬元,通用及專用設備制造業(yè)單位產值排放強度0.23噸CO2eq/萬元。(2)與傳統(tǒng)的浸漬凍結相比,超聲波輔助凍結可以顯著(p<0.05)降低碳排放量。傳統(tǒng)冷凍下1mL去離子水的碳足跡是16.9±0.8 10-5kgCO2eq,而超聲波輔助凍結的碳足跡在不同超聲條件下可降至13.0±0.3,12.7±0.3,13.3±0.3和13.7±0.4 10-5kgCO2eq。傳統(tǒng)的浸漬凍結和超聲波輔助凍結過程的最終碳足跡主要來源于耗電量和使用的玻璃瓶。(3)計算了不同凍結方式下4×5×10 cm的重量為200±2 g的豬肉樣品從4℃降到-18℃的最終碳足跡。結果分別是:在冰箱凍結方式下為64.43±1.76 gCO2eq;在鼓風凍結-20,-40,-60℃凍結溫度下分別是1103.38±46.42,462.35±15.91,271.80±13.02 gCO2eq;在浸漬凍結條件-20,-30,-40℃凍結溫度下分別是723.92±44.21,369.66±38.84,162.45±31.97 gCO2eq;在液氮深冷凍結-40,-60,-80℃凍結溫度下分別是164.18±9.66,182.15±11.68,185.16±15.15 gCO2eq,冰箱凍結、鼓風凍結和浸漬凍結的碳足跡主要來自于電力消耗,液氮冷凍的碳足跡主要來自于液氮消耗。研究了不同凍結方式對冷凍樣品的解凍汁液損失率、蒸煮汁液損失率、pH、色澤、剪切力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冰箱凍結樣品的一些質量指標與其他凍結方式存在顯著性差異,表現(xiàn)在:其樣品解凍汁液損失率顯著高于其它三種凍結方式的;其a*顯著低于液氮冷凍樣品的;其剪切力也顯著高于浸漬凍結和液氮凍結(p<0.05)。四種凍結方式下的蒸煮汁液損失率、L*和b*都沒有顯著性差異。研究還發(fā)現(xiàn)盡管不同冷凍方法樣品的pH值差異較大,但都顯著低于新鮮肉的pH值。(4)研究了不同凍藏方式(-18℃冰箱凍藏,-10℃冰箱凍藏和冷庫凍藏)下不同凍藏時間(30天、60天、150天和240天)的豬肉碳足跡。結果表明:隨著凍藏時間的延長,豬肉碳足跡在相應增大。在同樣凍藏時間下,冷庫凍藏的產品碳足跡最小,冰箱-10℃凍藏比-18℃凍藏能減小碳足跡。三種不同凍藏方式的碳足跡主要來于電力。研究了不同凍藏方式(-18℃冰箱凍藏,-10℃冰箱凍藏和冷庫凍藏)下不同凍結時間(30天、60天、150天和240天)的豬肉食品質量影響。各項主要質量指標在凍存30天條件下都沒有顯著性差異,隨著凍藏時間的增長,各項質量指標都在下降。結合不同凍藏方式的碳足跡與樣品質量指標來看,豬肉在凍存60天以內,建議以冷庫凍存為首選,其次是-10℃冰箱凍藏,最后才是-18℃冰箱凍藏。假如豬肉凍存超過150天,建議-18℃冰箱凍藏。(5)研究冰箱凍結、鼓風冷凍、浸漬冷凍和液氮冷凍下凍結豬肉在-18℃條件下凍藏不同時間的碳足跡和豬肉質量,并進行聚類分析。就樣品質量來講,冷凍肉和新鮮肉之間的質量指標差別較大,隨著凍藏時間的延長,豬肉質量在下降。但是相同凍藏時間內,不同冷凍肉之間各項指標差別不是很大。以碳足跡、解凍失水率、TBA和Ca2+-ATPase活性作為指標對凍存30天樣品進行聚類分析,發(fā)現(xiàn)-20℃鼓風冷凍由于產品碳足跡太高且樣品質量偏低,為保護環(huán)境應盡量避免采用此方法凍結產品。選取碳足跡、自然失水率、TBA和TVB-N對凍存240天樣品進行聚類分析,也證明-20℃鼓風冷凍產品碳足跡高,冷凍樣品質量低,應盡量避免采用此方法凍結產品。其余的冷凍方法綜合考慮碳足跡與質量評價指標,比較接近。

倪明龍[8](2011)在《浸漬凍結過程多元載冷劑的擴散性及其在魚片中的應用》文中指出本論文針對目前直接浸漬凍結技術中存在的二元載冷劑鹽水溶液凍結點較高、腐蝕性強,乙醇水溶液容易揮發(fā),載冷劑溶質成分向食品中擴散量較高等關鍵技術問題,以明膠模型作為實驗對象,研究了多元載冷劑溶質向明膠中的擴散情況,說明多元載冷劑在ICF(immersion chilling and freezing)過程的優(yōu)點,并在草魚片凍結研究中采用多元載冷劑做應用實驗,并與空氣鼓風凍結做對比,進一步說明多元載冷劑的應用可以明顯提高凍結魚片的品質,研究結果如下:1.本實驗中研究出的多元載冷劑具有凍結點低,熱傳遞性較強,擴散性較低等特點。多元載冷劑由三種溶質組成,分別是氯化鈉、乙醇、丙二醇。通過篩選試驗,選擇出三種溶液,分別為乙醇20%、丙二醇14%、氯化鈉4%的水溶液(-20℃);乙醇20%、丙二醇21%、氯化鈉4%的水溶液(-30℃);乙醇20%、丙二醇30%、氯化鈉4%的水溶液(-40℃)。乙醇、丙二醇、氯化鈉與水構成四元載冷劑與目前通用的鹽(NaCl)水、乙醇水溶液等相比,可進行-20~-40℃的深凍,其熱傳遞性良好,并且在食品浸漬冷凍中,向食品的擴散量與損失量小。2.在多元載冷劑的ICF靜態(tài)擴散研究中,以明膠圓柱體為研究對象,排除了因食品物料形狀不規(guī)則,分布不均勻等因素帶來的影響,研究了靜態(tài)下-20℃,-30℃、-40℃下各組分擴散量隨著凍結時間的變化情況。結果表明::隨著時間的延長,明膠對氯化鈉、乙醇、丙二醇的吸收量以及總吸收量均顯著增加;溶液初始溫度降低,載冷劑中各溶質成分在明膠中的吸收量也隨之降低;溶液總濃度越高,其總吸收量也越高;各組分中氯化鈉的擴散性最強。-40~-20℃實驗溫度范圍內, 25min時總吸收量在2 70~6 29mg/g,吸收量較少.3.在多元載冷劑的ICF動態(tài)擴散研究中,以明膠圓柱體為研究對象,重點分析處理時間和流速對擴散過程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時間、流速均較大影響動態(tài)下各組分吸收量;氯化鈉4%,乙醇20%,丙二醇21%的溶液,凍結點-40℃,粘度較小,各組分吸收量較低,與其它溶液相比,比較適合進行魚的應用實驗。與靜態(tài)相比,流速在1.314.1L/min時間時,隨著流速的增大,傳熱過程加強,15min內就可以使得明膠中心溫度降到-10℃以下。靜態(tài)條件下溶液初始溫度相同時,該過程需要25min左右。其它條件相同時,隨著流速的增大,傳質過程呈現(xiàn)波動,有時增加有時減少,并且三種組分呈現(xiàn)基本相同的規(guī)律。流速在1.314.1L/min時間時,總吸收量范圍在1.972.83mg/g.4.在多元載冷劑擴散性研究的基礎上,采用氯化鈉4%,乙醇20%,丙二醇21%溶液進行凍結草魚片的應用,結果發(fā)現(xiàn):靜態(tài)下直接浸漬凍結其凍結速率是相同介質溫度下空氣鼓風式凍結的1.5倍;凍結后的草魚塊中NaCl、乙醇和丙二醇的吸收量及總吸收量分別為0.14%、0.17%、0.63%、0.94%;相同凍藏條件下,直接浸漬凍結后的樣品和傳統(tǒng)的鼓風凍結后的樣品相比,前者鹽溶性蛋白含量高于后者,并且脂肪氧化程度、汁液流失和干耗均低于后者,直接浸漬凍結更有利于草魚塊凍藏過程中質構特性的保持。綜合各指標說明直接浸漬凍結后的樣品凍藏品質優(yōu)于空氣鼓風凍結。5.采用的乙醇20%、丙二醇21%、氯化鈉4%的水溶液(-27℃)適合應用于實驗室設計的凍結裝置;該裝置適合進行-15-23℃左右,直徑不大于25mm的湯圓、魚丸等球形食品和魚塊等塊狀食品的冷凍。

李杰,謝晶[9](2009)在《鼓風凍結蝦仁時間的數(shù)值模擬及實驗驗證》文中認為食品凍結時間對速凍食品的質量和速凍過程的能耗有著重要影響。為彌補實驗測量耗時耗材局限性大的缺陷,該文采用計算流體力學(CFD),對蝦仁在鼓風凍結裝置中的凍結過程及凍結時間進行了二維非穩(wěn)態(tài)模擬。實驗驗證表明模型與實際吻合較好,凍結過程中最大溫差1.5℃,凍結時間差異百分比為3.8%。在此基礎上,還對可能影響食品凍結時間的多個參數(shù)(吹風方式,吹風速度,送風溫度)進行了模擬研究,結果表明:相比于單側送風,上下同時吹風的方式大大提高食品換熱系數(shù),從而大幅縮短凍結時間;上吹風速度恒定時,隨著下吹風速度增大,凍結速率加快;降低送風溫度,凍結時間明顯減少,但減少的幅度隨著凍結溫度的降低而不斷減小。

李杰,謝晶[10](2008)在《速凍食品凍結時間的數(shù)值模擬分析及實驗驗證》文中提出食品凍結時間對速凍食品的質量和速凍過程的能耗有著重要影響。為彌補實驗測量耗時、耗材、局限性大的缺陷, 該文采用計算流體力學(CFD),對食品在鼓風凍結裝置中的凍結過程及凍結時間進行了二維非穩(wěn)態(tài)數(shù)值模擬。實驗驗證表明模型與實際吻合較好,凍結過程中溫度最大誤差為1.5℃,凍結時間相對誤差為3.8%,驗證了計算模型和計算工具的可靠性。在此基礎上,還對可能影響食品凍結時間的多個參數(shù)(吹風方式,吹風速度,送風溫度等)進行了模擬研究,模擬結果表明這些參數(shù)對食品凍結時間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如相比于單側送風,上下同時吹風方式能大大縮短食品凍結時間。從而進一步說明 CFD 工具在冷凍裝置設計和優(yōu)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

二、肋板鼓風凍結裝置中食品凍結時間的研究(論文開題報告)

(1)論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處內容要求:

首先簡單簡介論文所研究問題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簡單明了地指出論文所要研究解決的具體問題,并提出你的論文準備的觀點或解決方法。

寫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簡64位RISC處理器存儲管理單元結構并詳細分析其設計過程。在該MMU結構中,TLB采用叁個分離的TLB,TLB采用基于內容查找的相聯(lián)存儲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為64KB和細粒度為4KB兩種頁面大小,采用多級分層頁表結構映射地址空間,并詳細論述了四級頁表轉換過程,TLB結構組織等。該MMU結構將作為該處理器存儲系統(tǒng)實現(xiàn)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調查法:該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統(tǒng)的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的具體信息。

觀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直接觀察研究對象從而得到有關信息。

實驗法: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fā)現(xiàn)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關系。

文獻研究法: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的、正確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實證研究法:依據(jù)現(xiàn)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

定性分析法: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研究,這個方法需要計算的數(shù)據(jù)較少。

定量分析法:通過具體的數(shù)字,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

跨學科研究法: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這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xiàn)象的一種方法,從某一功能出發(fā)研究多個方面的影響。

模擬法: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與原型相似的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某種特性的一種形容方法。

三、肋板鼓風凍結裝置中食品凍結時間的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1)冷凍工藝對凍豆腐傳熱傳質特性影響的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課題的來源與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國內凍豆腐生產及研究概況
        1.2.2 國外凍豆腐生產及研究概況
        1.2.3 冷凍食品的傳熱傳質研究
        1.2.4 冷凍食品冰晶生長對品質影響的研究
    1.3 主要研究內容
    1.4 主要研究方法
2 豆腐冷凍過程傳熱傳質及冰晶生長特性分析
    2.1 豆腐冷凍過程傳熱傳質物理模型
    2.2 豆腐冷凍過程傳熱數(shù)學模型
    2.3 豆腐冷凍過程的結晶分析
        2.3.1 冰晶生成機理
    2.4 冷凍過程豆腐的力學性能計算
        2.4.1 拉壓應力分析
    2.5 豆腐孔隙率的影響因素
        2.5.1 孔隙率的計算
        2.5.2 溫度對孔隙率的影響
        2.5.3 低溫對冰晶及孔隙率的影響分析
    2.6 蛋白質的凍結變性
        2.6.1 凍結變性的概念
        2.6.2 蛋白質凍結變性的機理
    2.7 計算模型
        2.7.1 設定相關參數(shù)
        2.7.2 冰晶生長對于蛋白質的影響
    2.8 本章小結
3 豆腐冷凍過程數(shù)值仿真
    3.1 幾何模型的創(chuàng)建
        3.1.1 冷凍過程傳熱數(shù)學模型
        3.1.2 邊界條件的選取
        3.1.3 網(wǎng)格劃分
    3.2 計算結果后處理
    3.3 計算結果和預測值的相關分析
    3.4 含水率對豆腐冷凍過程的傳熱影響
    3.5 對流換熱對豆腐冷凍過程傳熱影響
    3.6 體積對豆腐冷凍過程傳熱的影響
    3.7 本章小結
4 冷凍工藝對凍豆腐品質的影響
    4.1 實驗設備
    4.2 實驗中心溫度的測量
    4.3 孔隙率的計算
    4.4 降溫速率對孔隙率的影響實驗
        4.4.1 實驗方法
        4.4.2 實驗結論
    4.5 凍結溫度對孔隙率的影響
        4.5.1 實驗方法
        4.5.2 實驗結論
    4.6 空氣濕度對孔隙率的影響
        4.6.1 實驗方法
        4.6.2 實驗結論
    4.7 豆腐大小對孔隙率的影響
    4.8 含水量對孔隙率的影響
        4.8.1 實驗材料
        4.8.2 實驗步驟
        4.8.3 實驗結論
    4.9 本章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2)水餃皮、餡的物性測定及水餃浸漬冷凍過程模擬(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速凍水餃及技術現(xiàn)狀
    1.2 計算機模擬技術
    1.3 食品熱物性
        1.3.1 比熱測定
        1.3.2 熱導率
    1.4 水分吸附及擴散物性研究
        1.4.1 水分擴散系數(shù)的影響因素
        1.4.2 水分擴散系數(shù)的估算
        1.4.3 水分吸附和解析
    1.5 基于計算機模擬的食品冷凍過程研究
    1.6 浸漬式凍結技術
    1.7 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和研究內容
第二章 水餃主要組分的比熱測定
    2.1 前言
    2.2 實驗材料與設備
        2.2.1 實驗材料
        2.2.2 實驗儀器
    2.3 實驗方法
        2.3.1 面團、水餃餡的制備方法
        2.3.2 DSC測定比熱的方法
        2.3.3 水餃各組分冷凍過程中的溫度測定
        2.3.4 對水餃各組分比熱的測定
        2.3.5 對比熱曲線的校正
    2.4 結果與討論
        2.4.1 不同含水量面團浸漬凍結過程中的溫度變化
        2.4.2 升降溫速率對水餃皮結晶和熔化過程的影響
        2.4.3 不同水分含量面團的比熱及校正
        2.4.4 水餃餡的比熱計算
    2.5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水餃主要組分的熱導率計算
    3.1 前言
    3.2 實驗材料與設備
        3.2.1 實驗材料
        3.2.2 實驗儀器
    3.3 實驗方法
        3.3.1 面團、水餃餡的制備方法
        3.3.2 面團、餡密度及橡膠塞相關參數(shù)的確定
        3.3.3 模型建立
        3.3.4 反演計算
        3.3.5 網(wǎng)格劃分
    3.4 結果與討論
        3.4.1 反演法求不同含水量面團的熱導率
        3.4.2 不同含水量面團的測點溫度及模擬溫度對比
        3.4.3 模型對橡皮塞參數(shù)的敏感性分析
        3.4.4 水餃餡的熱導率
    3.5 結論
第四章 凍干面團的水分吸附及擴散特性研究
    4.1 前言
    4.2 實驗材料與設備
        4.2.1 實驗材料
        4.2.2 主要儀器
    4.3 實驗方法
        4.3.1 樣品的制備
        4.3.2 動態(tài)水蒸氣吸附儀
        4.3.3 凍干面團的平衡水分吸濕等溫線測定
        4.3.4 凍干面團的吸濕動力學測定
        4.3.5 反演法求面團的水分擴散系數(shù)
        4.3.5.1 水分擴散系數(shù)
        4.3.5.2 不同邊界條件模型的建立
        4.3.5.3 反演計算
    4.4 結果與討論
        4.4.1 面團的水分等溫解吸
        4.4.2 水分吸濕過程的經(jīng)驗方程擬合
        4.4.3 不同邊界條件下的Fick擴散方程擬合
        4.4.4 對水分擴散系數(shù)是否為常數(shù)的分析
    4.5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對水餃浸漬冷凍過程的模擬及分析
    5.1 前言
    5.2 實驗材料與設備
        5.2.1 實驗材料
        5.2.2 實驗儀器
    5.3 實驗方法
        5.3.1 水餃餡及水餃溫度曲線的測定
        5.3.2 CT掃描及圖像數(shù)字化
        5.3.3 建立水餃幾何模型
        5.3.4 將物性參數(shù)導入
        5.3.5 模擬求解器設置及網(wǎng)格構建
    5.4 結果與分析
        5.4.1 水餃漬凍結過程模擬
        5.4.2 水餃浸漬凍結過程中溫度分布變化趨勢
        5.4.3 水餃模型在不同介質溫度下的冷凍曲線
    5.5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6.1 結論
    6.2 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攻讀碩士研究生期間參與課題及發(fā)表論文

(3)沖擊式速凍裝置中蝦仁凍結過程的數(shù)值模擬與實驗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沖擊式速凍裝置的研究現(xiàn)狀
        1.2.1 噴嘴結構對沖擊式速凍裝置性能優(yōu)化研究進展
        1.2.2 運行工況對沖擊式速凍裝置性能優(yōu)化研究進展
    1.3 沖擊式速凍裝置中食品凍結過程的研究進展
    1.4 立論依據(jù)及研究內容
第二章 不同結構的條縫噴嘴對沖擊射流換熱的影響
    2.1 數(shù)值模擬
        2.1.1 物理模型
        2.1.2 數(shù)值模擬各項條件的設定
    2.2 實驗驗證
        2.2.1 實驗設備
        2.2.2 實驗步驟
    2.3 結果與討論
        2.3.1 數(shù)值模擬的準確性
        2.3.2 V型條縫噴嘴延伸段長度K對沖擊射流換熱情況的影響
        2.3.3 噴嘴漸縮段與延伸段之間的夾角α對沖擊射流換熱情況的影響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沖擊式速凍裝置中上下送風速度對蝦仁凍結過程的影響
    3.1 數(shù)值模擬
        3.1.1 物理模型
        3.1.2 數(shù)學模型
        3.1.3 邊界條件及物性參數(shù)
    3.2 實驗驗證
        3.2.1 實驗設備
        3.2.2 實驗步驟
    3.3 結果與討論
        3.3.1 數(shù)值模擬的準確性
        3.3.2 上下兩側送風速度相同時不同風速對蝦仁凍結過程的影響
        3.3.3 不同下側送風速度對蝦仁凍結過程的影響
        3.3.4 不同上側送風速度對蝦仁凍結過程的影響
    3.4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沖擊式速凍裝置中不同送風方式和載物方式對蝦仁凍結過程的影響
    4.1 數(shù)值模擬
        4.1.1 物理模型
        4.1.2 數(shù)學模型
        4.1.3 邊界條件及物性參數(shù)
    4.2 實驗驗證
        4.2.1 實驗設備
        4.2.2 實驗驗證
    4.3 結果與討論
        4.3.1 數(shù)值模擬的準確性
        4.3.2 不同送風方式和載物方式對蝦仁凍結過程的影響
        4.3.3 不同送風方式和載物方式對蝦仁凍結均勻性的影響
    4.4 本章小結
第五章 沖擊式速凍裝置中條縫型噴嘴與孔板對網(wǎng)帶上多排蝦仁凍結過程的影響
    5.1 數(shù)值模擬
        5.1.1 物理模型
        5.1.2 數(shù)學模型
        5.1.3 邊界條件及物性參數(shù)
    5.2 實驗驗證
        5.2.1 實驗設備
        5.2.2 實驗驗證
    5.3 結果與討論
        5.3.1 沖擊式速凍裝置中條縫型噴嘴對網(wǎng)帶上兩排蝦仁凍結過程的影響
        5.3.2 相同噴孔風速下,條縫型孔板對網(wǎng)帶上兩排蝦仁凍結過程的影響
    5.4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6.1 結論
        6.1.1 不同結構的條縫噴嘴對沖擊射流換熱的影響
        6.1.2 沖擊式速凍裝置中上下送風速度對蝦仁凍結過程的影響
        6.1.3 沖擊式速凍裝置中不同送風方式和載物方式對蝦仁凍結過程的影響
        6.1.4 沖擊式速凍裝置中條縫型噴嘴與孔板對網(wǎng)帶上多排蝦仁凍結過程的影響
    6.2 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期間論文成果

(4)速凍設備的分類及性能優(yōu)化的研究進展(論文提綱范文)

1 速凍設備的現(xiàn)狀
    1.1 速凍設備研究的背景
    1.2 速凍設備的分類
2 速凍設備的性能優(yōu)化
    2.1 影響速凍設備能耗的因素
        2.1.1 壓縮機的選型
        2.1.2 蒸發(fā)器的傳熱
        2.1.3 其他影響因素
    2.2 內部流場的研究
    2.3 凍結時間的研究
        2.3.1 影響食品凍結時間的因素
        2.3.2 食品凍結時間的計算
        2.3.3 食品凍結時間計算的優(yōu)化
3 未來速凍設備發(fā)展的展望

(5)數(shù)值模擬在食品凍結過程中的應用(論文提綱范文)

1 食品凍結過程分析
2 數(shù)值模擬技術在食品凍結過程中的應用
    2.1 建立物理模型
        2.1.1 創(chuàng)建幾何模型
        2.1.2 創(chuàng)建數(shù)值模型
    2.2 求解微分方程
    2.3 預測凍結時間
    2.4 分析送風速度、溫度及送風方式
3 結論與展望

(6)數(shù)值模擬在食品凍融過程中的應用進展(論文提綱范文)

1食品的冷凍和解凍過程
2 食品冷凍過程的數(shù)值模擬
    2.1 建立幾何模型
    2.2 設定邊界條件
    2.3 控制方程的離散方式
    2.4 潛熱處理方法
        2.4.1 源項法
        2.4.2 表觀比熱容法
        2.4.3 焓法和準焓法
    2.5 冷凍過程的熱質耦合
    2.6 冷凍過程的熱物性參數(shù)和傳遞系數(shù)
    2.7 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法預測凍融時間和熱物性參數(shù)
3 食品解凍過程的數(shù)值模擬
    3.1 傳統(tǒng)解凍方法的數(shù)值模擬
    3.2 微波解凍和射頻解凍的數(shù)值模擬
4 總結與展望

(7)從單元操作角度研究不同凍結和凍藏方式對豬肉碳足跡和質量的影響(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碳足跡研究現(xiàn)狀
        1.1.1 碳足跡研究的意義
        1.1.2 食品領域碳足跡研究現(xiàn)狀
        1.1.3 如何降低食品領域碳足跡
        1.1.4 計算食品體系碳足跡的方法
    1.2 冷凍食品的研究現(xiàn)狀
        1.2.1 空氣對流冷凍
        1.2.2 液氮冷凍
        1.2.3 浸漬冷凍
        1.2.4 超聲輔助冷凍
    1.3 論文立題意義與主要研究內容
第二章 中國制造業(yè)部門碳排放的差異分析
    2.1 研究意義
    2.2 模型方法及數(shù)據(jù)來源
        2.2.1 2010年中國投入產出表
        2.2.2 中國統(tǒng)計年鑒
    2.3 計算過程
    2.4 結果與分析
    2.5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去離子水在浸漬冷凍和超聲波輔助冷凍條件下的碳足跡
    3.1 研究意義
    3.2 實驗材料與設備
        3.2.1 主要設備
        3.2.2 主要材料
    3.3 實驗方法
        3.3.1 目標定義和范圍
        3.3.2 清單分析
        3.3.3 影響評價
    3.4 實驗結果
        3.4.1 超聲波對凍結時間的影響
        3.4.2 超聲波對冷凍過程碳足跡的影響
        3.4.3 靈敏度分析
    3.5 本章小結
第四章 豬肉在不同冷凍方式下的碳足跡和質量變化研究
    4.1 研究意義
    4.2 冷凍實驗材料與設備
    4.3 實驗方法
        4.3.1 預處理的豬肉
        4.3.2 調控設備
        4.3.3 凍結過程
        4.3.4 計算冷凍豬肉碳足跡的方法
        4.3.5 質量參數(shù)的測量
    4.4 實驗結果與討論
        4.4.1 不同冷凍方式凍結速率的確定
        4.4.2 不同冷凍方式的凍結時間的影響
        4.4.3 不同冷凍方式的碳足跡及敏感性分析
        4.4.4 不同冷凍方式的質量
    4.5 本章小結
第五章 豬肉在不同凍存方式下的碳足跡和質量變化
    5.1 研究意義
    5.2 冷凍實驗材料與設備
    5.3 實驗方法
        5.3.1 預處理的豬肉
        5.3.2 調控設備
        5.3.3 凍藏過程
        5.3.4 計算冷凍豬肉碳足跡的方法
        5.3.5 質量參數(shù)的測量
    5.4 實驗結果與討論
        5.4.1 不同凍藏方式的碳足跡和敏感性分析
        5.4.2 不同凍存方式對樣品質量的影響
        5.4.3 不同凍存方式的碳足跡和質量綜合評價
    5.5 本章小結
第六章 不同冷凍方式下長期凍存的豬肉碳足跡及質量分析
    6.1 研究意義
    6.2 冷凍實驗材料與設備
    6.3 實驗方法
        6.3.1 預處理的豬肉
        6.3.2 調控設備
        6.3.3 凍結過程
        6.3.4 凍藏過程
        6.3.5 計算冷凍豬肉碳足跡的方法
        6.3.6 質量參數(shù)的測量
        6.3.7 數(shù)據(jù)分析
    6.4 實驗結果與討論
        6.4.1 不同凍結方式下長期凍藏豬肉的碳足跡和質量變化
        6.4.2 不同凍結方式下長期凍藏豬肉的聚類分析
    6.5 本章小結
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答辯委員會對論文的評定意見

(8)浸漬凍結過程多元載冷劑的擴散性及其在魚片中的應用(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浸漬凍結技術的研究及應用概況
        1.1.1 浸漬凍結技術
        1.1.2 直接浸漬凍結技術的優(yōu)缺點
        1.1.3 研究現(xiàn)狀
    1.2 載冷劑
    1.3 載冷劑熱物理性質的研究情況
    1.4 質量傳遞研究基礎
    1.5 課題的提出與具體研究內容
        1.5.1 本課題立題依據(jù)與意義
        1.5.2 本課題研究內容
第二章 多元載冷劑的篩選
    2.1 引言
    2.2 實驗材料與方法
        2.2.1 實驗試劑
        2.2.2 實驗設備和儀器
        2.2.3 實驗方法
        2.2.3.1 凍結點的測定方法
        2.2.3.2 粘度與密度的測定方法
        2.2.3.3 熱擴散系數(shù)的測定方法
        2.2.3.4 載冷劑向食品模型中的擴散量與各組成成分質量分數(shù)的變化
    2.3 結果與分析
        2.3.1 不同溶液的粘度、熱擴散系數(shù)與Pr 數(shù)
        2.3.1.1 不同溶液的粘度、熱擴散系數(shù)與Pr 數(shù)
        2.3.1.2 各組分含量對粘度、熱擴散系數(shù)和Pr 數(shù)的影響
        2.3.2 不同溶液各組分向明膠中的擴散量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多元載冷劑凍結明膠過程各組分擴散性規(guī)律
    3.1 引言
    3.2 實驗材料與方法
        3.2.1 原材料
        3.2.2 主要試劑
        3.2.3 主要儀器設備
        3.2.4 實驗裝置及方法
        3.2.4.1 靜態(tài)下實驗裝置
        3.2.4.2 層流條件下實驗裝置
        3.2.4.3 氯化鈉測定方法
        3.2.4.4 乙醇和丙二醇測定方法
        3.2.4.5 密度和粘度測定
        3.2.5 數(shù)據(jù)處理
    3.3 結果與討論
        3.3.1 靜態(tài)條件下擴散規(guī)律
        3.3.1.1 不同溶液的密度及粘度
        3.3.1.2 不同溶液凍結明膠的凍結曲線
        3.3.1.3 溫度及時間對各組分及總吸收量的影響
        3.3.1.4 總濃度對各組分及總吸收量影響
        3.3.2 層流條件下擴散規(guī)律
        3.3.2.1 三種溶液的粘度值
        3.3.2.2 各組分吸收量
        3.3.2.3 各組分吸收量隨著時間的變化曲線
        3.3.2.4 不同流速下明膠凍結曲線
        3.3.2.5 不同流速下各組分吸收量
    3.4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多元載冷劑應用實驗
    4.1 引言
        4.1.1 螺旋式浸漬凍結系統(tǒng)
        4.1.2 在直接浸漬冷凍裝置中對流傳熱的研究
    4.2 材料與方法
        4.2.1 材料處理
        4.2.2 試劑
        4.2.3 儀器與設備
        4.2.4 凍結和解凍
        4.2.5 溫度的測定及凍結速率的計算
        4.2.6 氯化鈉、乙醇和丙二醇吸收量的測定
        4.2.7 鹽溶性蛋白含量
        4.2.8 TBA(硫代巴比妥酸)值的測定
        4.2.9 干耗率和汁液流失率
        4.2.10 質構
        4.2.11 數(shù)據(jù)處理
    4.3 結果與分析
        4.3.1 草魚塊凍藏過程中理化指標變化
        4.3.1.1 草魚塊溫度變化曲線
        4.3.1.2 凍結后草魚塊中NaCl、乙醇和丙二醇的吸收量以及總吸收量
        4.3.1.3 鹽溶性蛋白含量的變化
        4.3.1.4 脂肪氧化的變化
        4.3.1.5 凍結后草魚塊中 NaCl、乙醇和丙二醇的吸收量以及總吸收量
        4.3.1.6 鹽溶性蛋白含量的變化
        4.3.1.7 脂肪氧化的變化
        4.3.2 螺旋式凍結裝置的應用
    4.4 結論
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附件

(9)鼓風凍結蝦仁時間的數(shù)值模擬及實驗驗證(論文提綱范文)

0 引言
1 數(shù)學物理模型
2 邊界條件及初始條件
    2.1 被凍食品處理
    2.2 進風口、回風口邊界及內壁
3 數(shù)值模擬及實驗驗證
    3.1 數(shù)值模擬
    3.2 實驗驗證
4 設計參數(shù)對食品凍結時間的影響
    4.1 吹風方式對凍結時間的影響
    4.2 吹風速度對凍結時間的影響
    4.3 送風溫度對凍結時間的影響
5 結論

四、肋板鼓風凍結裝置中食品凍結時間的研究(論文參考文獻)

  • [1]冷凍工藝對凍豆腐傳熱傳質特性影響的研究[D]. 牟津慧. 哈爾濱商業(yè)大學, 2021(12)
  • [2]水餃皮、餡的物性測定及水餃浸漬冷凍過程模擬[D]. 李望銘. 鄭州輕工業(yè)大學, 2020(08)
  • [3]沖擊式速凍裝置中蝦仁凍結過程的數(shù)值模擬與實驗研究[D]. 舒志濤. 上海海洋大學, 2020(03)
  • [4]速凍設備的分類及性能優(yōu)化的研究進展[J]. 唐婉,謝晶.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16(23)
  • [5]數(shù)值模擬在食品凍結過程中的應用[J]. 王金鋒,李文俊,謝晶. 食品與機械, 2016(10)
  • [6]數(shù)值模擬在食品凍融過程中的應用進展[J]. 岳占凱,萬金慶,歷建國. 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 2016(12)
  • [7]從單元操作角度研究不同凍結和凍藏方式對豬肉碳足跡和質量的影響[D]. 徐中岳. 華南理工大學, 2016(05)
  • [8]浸漬凍結過程多元載冷劑的擴散性及其在魚片中的應用[D]. 倪明龍. 華南理工大學, 2011(12)
  • [9]鼓風凍結蝦仁時間的數(shù)值模擬及實驗驗證[J]. 李杰,謝晶. 農業(yè)工程學報, 2009(04)
  • [10]速凍食品凍結時間的數(shù)值模擬分析及實驗驗證[A]. 李杰,謝晶. 第六屆全國食品冷藏鏈大會論文集, 2008

標簽:;  ;  ;  ;  ;  

帶肋鼓風冷凍裝置中食品冷凍時間的研究
下載Doc文檔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