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論《聊齋志異》的男權色彩(論文文獻綜述)
趙中虹[1](2021)在《《太平廣記》與《聊齋志異》女尸還魂故事比較研究》文中指出
林雪媛[2](2021)在《《聊齋志異》精怪題材小說研究》文中指出
李雯妍[3](2021)在《《聊齋志異》人物心理幻異描寫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任榮[4](2021)在《論明末清初小說中的“另類”女性形象》文中研究說明
陸瑤[5](2021)在《《女聊齋志異》研究》文中研究說明《女聊齋志異》又名《女聊齋》,是民初一部專述女性故事的文言小說選集,編者署名古吳靚芬女史賈茗?!杜凝S志異》的故事題材、敘事特征,語言風格都極力仿效“聊齋”,雖然其整體藝術成就不及《聊齋志異》,但也具備了獨特的女性價值。這部書長期以來未受到學界重視,直至陳汝衡先生的《說苑珍聞》才正式提及,故前人對此書的研究不多,主要集中于其成書年代以及選材來源的考證,對其編錄制度、刪改情況、思想內容,藝術成就涉及較少。本文正是基于這些空白,試圖對《女聊齋志異》研究進行一次全面補充,涉及該書的成書時間、編者身份、版本、篇目來源、編錄制度、刪改情況,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等。除緒論和結語外,文章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女聊齋志異》的編錄問題。主要論述作者的編錄原則,勾稽《女聊齋志異》的故事來源,揭示《女聊齋》的編纂意義。綜合學界研究成果可知《女聊齋志異》成書在1893-1913年之間,編者可能是一名女性?!杜凝S志異》故事來源頗廣,對其選材來源考索發(fā)現(xiàn)編者統(tǒng)一以人名命篇,史傳形式結構全文,通過對原篇故事地增刪修改宣揚了女性獨立、婦女解放的編纂主旨?!杜凝S志異》的編纂不僅反映了編者所代表知識女性的閱讀視野,還展現(xiàn)了其對讀者的閱讀期待,為婦女解放運動的早期發(fā)展起到了一定的鋪墊作用。第二部分為《女聊齋志異》的思想內容。通過對編者編選思想主題數(shù)量的分析,主要分為《女聊齋志異》的理想女性觀,《女聊齋志異》的女性愛情觀,《女聊齋志異》的社會政治觀念。首先通過挖掘女性才華、智慧、品德、俠義精神在社會上的功用探尋女性意識,傳達出獨立自主的女性觀。其次通過女性在講門第、論資財,一夫一妻多妾制度下的悲苦命運控訴古代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提出了自由平等、忠誠專一的婚戀觀。最后聚焦社會黑暗,揭露封建統(tǒng)治腐朽,以同情之筆贊揚人物的美好品行,表達出編者對自由安定生活的向往。第三部分為《女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從奇幻的藝術風格、簡潔與宏富的敘事特征和語言藝術三方面展開,探尋該書的藝術魅力。首先從書中人物之奇、情節(jié)之幻探究其整體呈現(xiàn)出的奇幻藝術風格。其次從史傳文學的敘事類型,跌宕起伏的敘事特征以及文詩兼?zhèn)涞臄⑹履J教角蟆杜凝S志異》的敘事特征。最后分析編者編選作品呈現(xiàn)出的簡練含蓄、古樸雅致的語言藝術魅力。第四部分為《女聊齋志異》對《聊齋志異》的繼承和發(fā)展。通過與《聊齋志異》的對比,分析其編選對《聊齋志異》的繼承、傳播以及女性意識的發(fā)展,挖掘其獨特的思想價值?!杜凝S志異》編選盡力追求與《聊齋志異》相同的趣味,又迎合晚清女性解放思潮宣揚了女性的社會功用,呈現(xiàn)出其獨特的女性價值及時代烙印。全文對《女聊齋志異》進行了全面考察,以期對《女聊齋志異》的研究起到一些補充作用。當然由于筆者才力有限,在很多方面的討論還不夠深入,仍具有很大的改正空間,但這并不能掩藏《女聊齋志異》這部仿書獨立的文學價值。
王艷[6](2021)在《晚清理學視域下的《里乘》研究》文中提出對《里乘》之研究,前人大多關注該書反映晚清政治社會現(xiàn)實的史料價值,或是兼具《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之長的文學特色,卻鮮有學者看到晚清理學中興之學術大勢對《里乘》一書的價值導向作用。本文將《里乘》一書置于晚清理學中興的學術背景下進行研究,有助于更加全面客觀的探討許奉恩的心路歷程及其文言小說創(chuàng)作特色,亦有助于重新認識《里乘》的學術價值及其小說史意義。首先,有清一代的科舉取士標準、晚清理學中興的學術背景、桐城地區(qū)濃厚的理學氛圍,都為許奉恩深受晚清理學思想熏陶提供了客觀條件。對科舉考試的熱衷、為清代統(tǒng)治階級鎮(zhèn)壓太平軍出謀劃策、與晚清理學名家或“親理”士人的交游,又為許奉恩汲取晚清理學思想奠定了現(xiàn)實基礎?!独锍恕芬粫鴮Α八臅褰洝眱热莸囊没蚧谩μ炖淼赖碌暮V信、對晚清政治軍事的關注,則是許奉恩踐行晚清理學思想的重要表現(xiàn)。其次,晚清理學在形式、理念、精神上對《里乘》一書的創(chuàng)作影響頗大。受晚清理學影響,《里乘》一書呈現(xiàn)出晚清理學注重“漢宋調和”“義理經濟”的復雜矛盾性特點?!独锍恕芬粫趶娬{“是書多系實事”的同時,又極具理學之哲學思辨意味,符合晚清理學“漢宋調和”之學術主張。并且,《里乘》在推崇理學“天理道德”“三綱五?!钡耐瑫r,亦表現(xiàn)出對晚清政治、經濟、軍事海防及西方宗教、科技的關注;在注重道德教化的同時,亦向往富貴功名。這種“義利并重”的價值取向,與晚清理學倡導的“義理經濟”思想高度契合。最后,將《里乘》置于晚清理學中興的學術背景下進行研究,有助于縱向梳理清代學術思潮變革中的文言小說發(fā)展演變趨勢,和橫向探討晚清學術思潮對文言小說創(chuàng)作的影響。縱向來看,《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里乘》等作品,反映了不同學術思潮背景下,文言小說創(chuàng)作的不同學術傾向。并且,隨著學術思潮的變革發(fā)展,理學逐漸呈現(xiàn)出兼容并包的學術特點,其在文言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影響力和功用性也不斷加強。橫向來看,《里乘》對晚清理學“振綱常、正人心、淳風俗”之學術主張的響應并非孤例,與其同時或稍后的文言小說作品,都或多或少展現(xiàn)出挽救政治時風的意向。晚清理學與文言小說創(chuàng)作之間的相互推動,為封建統(tǒng)治提供了堅實的輿論支撐。
錢宇[7](2021)在《《紅樓夢》疾病書寫研究》文中研究說明作為中國古典小說的集大成者,《紅樓夢》涉及疾病醫(yī)藥知識共290多處,5萬余字,使用醫(yī)學術語161條,描寫的病例114種,中醫(yī)病案13個,方劑45個,中藥125種,西藥3種。由此可見,《紅樓夢》不僅在古典醫(yī)學上具有研究價值,其疾病書寫的文學意義也值得深究。論文第一章首先溯源中國古典文學的疾病書寫,梳理前代作品的疾病書寫發(fā)展脈絡。然后以《紅樓夢》版本梳理為依據(jù),說明論文選擇版本的原因。隨后以表格形式對《紅樓夢》對疾病書寫進行整理,呈現(xiàn)出《紅樓夢》疾病的總體分布。最后選取《紅樓夢》疑難病癥,結合前代學者的研究成果,力求正確判斷各人病癥。論文的第二章從敘事學角度對《紅樓夢》疾病書寫進行觀照。論文分別從敘事結構、敘事時間、敘事視角三個方面,選取典型例子,分析《紅樓夢》的敘事技巧。疾病書寫一方面作為《紅樓夢》文本的血肉增添了文章的飽滿度,另一方面作為文本的脈絡潛伏于情節(jié)的發(fā)展中。作為小說的重要組成部分,疾病書寫于行文走筆之間,是小說渾融自然的敘事中的一大重要元素。除此之外,筆者還著意探討了《紅樓夢》對于傳統(tǒng)敘事技巧的超越之處,挖掘《紅樓夢》疾病書寫的獨特敘事特色。論文的第三章緊承前文,從微末文本細節(jié)出發(fā),考察《紅樓夢》疾病書寫的三重維度。天人合一思想影響了小說的內部文本架構,進而與小說的主題精神暗契。曹雪芹以人物為中心,通過人物內心世界與外部世界的矛盾沖突,輻射整個紅樓世界,構建起渾融一體的文本架構。本章筆者從自然時令、居處環(huán)境和生命體本身三重維度與疾病書寫聯(lián)結探討,分析《紅樓夢》疾病書寫中體現(xiàn)的天人合一精神。論文第四章探究疾病書寫的的社會隱喻意義和詩學意蘊。疾病書寫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有力手段和支撐情節(jié)的關鍵要素。疾病可以成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是人物性格、形象、內心話語等的特殊表現(xiàn)形式。人們對待疾病的態(tài)度側面反映了個體、他人、社會的存在方式。伴隨著賈府的盛衰變化,疾病書寫的意義不再局限于為角色本身服務。作者賦予疾病書寫更為深厚的意蘊,它不再局限于疾病本身的描述,而更加注重疾病的社會意義和審美價值。第一節(jié)以醫(yī)者眾生相為切入點,分析作者在疾病書寫中透露出的對社會痼疾的批判態(tài)度。第二節(jié)從女性病態(tài)分析在封建男權體系下,女子的生存空間被擠壓,患病態(tài)度的不同。鑒于《紅樓夢》的詩性特征,第三節(jié)探析疾病書寫的詩性之美。
張娜[8](2021)在《《涌幢小品》研究》文中認為《涌幢小品》是明代朱國禎所寫的一部筆記體小說。本論文以《涌幢小品》為研究對象,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系統(tǒng)分析并總結《涌幢小品》這部小說在婚戀倫理、敘事結構、地域民俗文化和小說的意義等幾個方面的特點。本文正文共分為五章,詳情如下:第一章研究《涌幢小品》的作者生平與成書過程。本章在整理作者生平經歷的基礎上,又分析其作者經歷對小說主旨的影響。并對小說的文體、成書過程以及版本進行簡單的總結。第二章研究《涌幢小品》的婚戀思想。本章在對女性形象分類、探究的基礎上,分析作者傳統(tǒng)的以男性為中心的婚戀思想。但在對小說女性人物整體探究時,發(fā)現(xiàn)小說還體現(xiàn)出反對霸凌、肯定女性價值等新型婚戀思想。然而小說中的婚戀思想還是為了維護封建統(tǒng)治階級,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三章研究《涌幢小品》的敘事結構。本章在對小說分類的基礎上,結合敘事學理論分析其同一故事類型的敘事結構。主要對書中的人物故事的單線敘事結構、夢境故事的預敘敘事結構進行歸納梳理,探討《涌幢小品》的敘事結構特色。第四章研究《涌幢小品》的地域特色。作者朱國禎是湖州人,自然而然會給書中帶上了一定的地域色彩。本章主要從浙江地理景觀、地域風俗兩個方面進行論述,展現(xiàn)浙江的風土人情。第五章研究《涌幢小品》的意義?!队看毙∑贰返木帉懠橙×饲叭斯P記體創(chuàng)作的經驗,被后代筆記體小說多次引用。同時也展示了浙江豐富的地域文化,是浙籍小說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邱宇[9](2021)在《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的舞劇改編研究》文中指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的舞劇改編是我國舞劇的重要改編現(xiàn)象之一。它孕育于蘇聯(lián)舞劇的改編經驗之中,伴隨著“魯迅先生誕辰一百周年”這一契機得以催化、生發(fā)。早年由于文藝思想剛剛解禁,我國的舞劇編導沿著魯迅先生對民族根性的批判道路,紛紛聚焦于現(xiàn)代文學以觸碰傷痕、反思歷史。直至跨世紀之前,這一現(xiàn)象方才有所轉變。為了迎接新世紀,書寫新篇章,展現(xiàn)我國的新面貌,我國的舞劇編導對當代文學也投入了極大的關注。一方面,他們在對現(xiàn)當代文學的多元關注中深度呼應“雙百方針”與開放思潮,另一方面則努力挖掘作品中“當代性”與“現(xiàn)實性”的內涵,助力現(xiàn)實題材的舞劇創(chuàng)作,并實現(xiàn)編導自身的本我訴求。迄今為止,以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改編而成的舞劇,已然成為我國舞劇繁榮發(fā)展的重要方面。在從文學到舞劇的轉換路徑方面,除了直接轉換之外,編導們往往會以改編自文學作品的話劇或電影為重要的視覺參照。在對文學作品的闡釋方面,忠實于原著、個性化闡釋以及時代新釋是編導們的多元選擇。而就具體的實操而言,首先編導們需要明確的是,一切改編策略都是為著以舞蹈的形式和手段,來塑造文學中的人物形象。因此,從文學人物到舞劇人物、文學情節(jié)到舞劇情節(jié)以及文學結構到舞劇結構的轉換,始終需要以舞劇藝術規(guī)律為重要遵循,進而對文學人物進行塑造和刻畫,方能實現(xiàn)原著精神的呈現(xiàn)與傳遞。
趙梓倩[10](2021)在《《聊齋志異》中異類女性的身體書寫研究》文中指出身體是人和異類存在的基礎,一直貫穿在中國文學中。本文以《聊齋志異》中異類女性的身體為研究中心,探究異類女性身體書寫的特點、演變狀況以及異類女性身體的價值和其對后世的影響。蒲松齡吸收了前人書寫異類女性身體的精華,創(chuàng)造性地書寫了《聊齋志異》中異類女性的身體。異類女性的身體,是人與非人的結合體,具有自然和社會的雙重屬性。自然的異類女性身體充滿了野性與自由,經過作者的加工,異類女性身體的社會性增強。人與異類的身體轉化,附加了道德教化在身體上;人類與異類的身體對立,加強了權力對身體的控制;男性與女性的身體對立,增添了性別認知的困難。在身生合一的基礎上,身體的存在狀況直接影響了異類女性的生命體驗。異類女性身體被拒絕、被接納和被改造導致異類女性不同的命運走向,是以人的利益為標尺完成的。異類女性的身體,不是自然生成的身體,而是被塑造的身體,身體的背后隱藏著創(chuàng)作者的意圖。受晚明社會思潮的影響,《聊齋志異》中異類女性的身體呈現(xiàn)出陰柔美的審美取向,相較于前人,更重視個性的自由、女性地位的抬升以及欲望的訴求。同時,《聊齋志異》中異類女性的身體對后世異類女性身體的書寫產生了重要影響。在后來的各類藝術作品中,異類女性的身體書寫在沿襲《聊齋志異》中異類女性身體書寫的大框架上,進一步加強對女性身體的認可與尊重,提升女性的地位,并通過肯定身體存在的價值,肯定女性存在的價值。異類想象的身體與人類本源的身體相互照應,人們創(chuàng)造異類的身體,不只是為了認識異類,更是為了認識自己。發(fā)現(xiàn)人類在自我、他者、世界的動態(tài)過程中,逐步建構自身,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
二、論《聊齋志異》的男權色彩(論文開題報告)
(1)論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處內容要求:
首先簡單簡介論文所研究問題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簡單明了地指出論文所要研究解決的具體問題,并提出你的論文準備的觀點或解決方法。
寫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簡64位RISC處理器存儲管理單元結構并詳細分析其設計過程。在該MMU結構中,TLB采用叁個分離的TLB,TLB采用基于內容查找的相聯(lián)存儲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為64KB和細粒度為4KB兩種頁面大小,采用多級分層頁表結構映射地址空間,并詳細論述了四級頁表轉換過程,TLB結構組織等。該MMU結構將作為該處理器存儲系統(tǒng)實現(xiàn)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調查法:該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統(tǒng)的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的具體信息。
觀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直接觀察研究對象從而得到有關信息。
實驗法: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fā)現(xiàn)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關系。
文獻研究法: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的、正確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實證研究法:依據(jù)現(xiàn)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
定性分析法: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研究,這個方法需要計算的數(shù)據(jù)較少。
定量分析法:通過具體的數(shù)字,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
跨學科研究法: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這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xiàn)象的一種方法,從某一功能出發(fā)研究多個方面的影響。
模擬法: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與原型相似的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某種特性的一種形容方法。
三、論《聊齋志異》的男權色彩(論文提綱范文)
(5)《女聊齋志異》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緒論 |
一、選題意義及價值 |
二、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
三、研究論旨及創(chuàng)新 |
四、研究方法及路徑 |
第一章 《女聊齋志異》的編錄 |
第一節(jié) 《女聊齋志異》的編者、版本情況 |
一、關于《女聊齋志異》編者 |
二、《女聊齋志異》成書時間、版本及選集 |
第二節(jié) 《女聊齋志異》的編錄原則 |
一、以女性人名命篇為主 |
二、統(tǒng)一行文體例 |
三、對原篇的刪改 |
第三節(jié) 《女聊齋志異》的作品來源考 |
一、《女聊齋志異》的作品來源情況 |
二、《女聊齋志異》作品來源辨證 |
三、《女聊齋志異》中以男性名篇者 |
第四節(jié) 《女聊齋志異》的編纂意義 |
一、女性小說選本視野下的《女聊齋》 |
二、《女聊齋志異》的編纂價值 |
第二章 《女聊齋志異》的思想內容 |
第一節(jié) 《女聊齋志異》的理想女性觀 |
一、贊賞女性技藝超群、著書立說的才華 |
二、推崇女性智勇雙全、膽識過人的智慧 |
三、宣揚女性扶危濟困、懲惡揚善的俠義精神 |
四、關注女性自力更生、自立自強的獨立意識 |
第二節(jié) 《女聊齋志異》的女性愛情觀 |
一、肯定女性敢愛敢恨的行為 |
二、追求至真至純至情之愛 |
三、主張出于至情的節(jié)烈觀 |
四、批判不合理的婚姻制度 |
第三節(jié) 《女聊齋志異》的社會政治觀念 |
一、統(tǒng)治階級的荒淫誤國 |
二、官僚制度的黑暗腐敗 |
三、封建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 |
四、自由安定生活的向往 |
第三章 《女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 |
第一節(jié) 《女聊齋志異》的藝術風格 |
一、人物之“奇” |
二、情節(jié)之“奇” |
三、奇幻與現(xiàn)實相結合 |
第二節(jié) 《女聊齋志異》的敘事特征 |
一、“史筆”與“文筆”的結合 |
二、韻文與散體的結合 |
第三節(jié) 《女聊齋志異》的語言藝術 |
一、簡練含蓄、質樸雅致的敘事語言 |
二、個性化的人物語言 |
三、修辭的廣泛運用 |
第四章 《女聊齋志異》對《聊齋志異》的繼承與發(fā)展 |
第一節(jié) 《女聊齋志異》對《聊齋志異》的繼承 |
一、相似的故事主題 |
二、相似的藝術風格 |
第二節(jié) 《女聊齋志異》對《聊齋志異》的發(fā)展 |
一、增設了巾幗英雄類型 |
二、反對一夫一妻多妾制度 |
三、女性自主性和現(xiàn)實批判性更強 |
第三節(jié) 《女聊齋志異》對《聊齋志異》的傳播作用 |
第四節(jié) 《女聊齋志異》的獨特價值 |
結語 |
參考文獻 |
附錄 |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謝 |
(6)晚清理學視域下的《里乘》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緒論 |
一、選題依據(jù)及意義 |
二、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一章 晚清學術、桐城理學與許奉恩人生經歷之關聯(lián) |
第一節(jié) 晚清社會學術思潮與許奉恩之人生經歷 |
第二節(jié) 桐城理學思想與許奉恩之人生經歷 |
第二章 《里乘》對晚清理學思想的吸收和呈現(xiàn) |
第一節(jié) 《里乘》對晚清理學“漢宋調和”思想的吸收和呈現(xiàn) |
一、對漢學“實證”思想的重視和吸收 |
二、體現(xiàn)理學“天道人欲”之哲學思辨色彩 |
第二節(jié) 《里乘》對晚清理學“義理經濟”思想的吸收和呈現(xiàn) |
一、對理學道統(tǒng)、綱常名教的維護 |
二、對晚清理學“經世致用”的關注 |
第三章 晚清理學視域下《里乘》的小說史意義評估 |
第一節(jié) 清代學術思潮變革中的文言小說發(fā)展演變趨勢 |
第二節(jié) 晚清學術思潮對文言小說創(chuàng)作的影響 |
結語 |
參考文獻 |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謝 |
(7)《紅樓夢》疾病書寫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緒論 |
一、研究價值 |
二、研究現(xiàn)狀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紅樓夢》疾病書寫類型分析 |
第一節(jié) 古典文學疾病書寫溯源 |
第二節(jié) 《紅樓夢》疾病書寫分類 |
第三節(jié) 《紅樓夢》疑難疾病試論 |
一、秦可卿: 臟腑侯 |
二、林黛玉: 傷寒候 |
三、王熙鳳: 虛勞候、妊娠漏胞候、鬼魅候 |
四、薛寶釵: 痰喘候 |
五、賈寶玉: 湯火瘡候、腫后膿使?jié)⒑?、心痛?/td> |
第二章 《紅樓夢》疾病書寫的敘事學觀照 |
第一節(jié) 疾病書寫與敘事結構 |
第二節(jié) 疾病書寫與敘事時間 |
第三節(jié) 疾病書寫與敘事視角 |
第三章 《紅樓夢》疾病書寫的三重維度 |
第一節(jié) 時令與疾病——多病之春 |
第二節(jié) 居處與疾病——成病之所 |
一、寶玉——怡紅院 |
二、黛玉——瀟湘館 |
三、寶釵——蘅蕪苑 |
第三節(jié) 身體與疾病——承病之體 |
第四章 《紅樓夢》疾病書寫的社會隱喻及意蘊 |
第一節(jié) 社會痼疾——以醫(yī)者為例 |
一、賈母、寶玉——太醫(yī)院 |
二、晴雯、尤二姐、襲人——庸醫(yī)與良醫(yī) |
三、跛足道人、癩頭和尚、王一貼、馬道婆——救人、混人或害人 |
第二節(jié) 男權制度下的女性病態(tài) |
一、坦然談病者: 薛寶釵 |
二、悲于談病者: 林黛玉 |
三、羞于談病者: 王熙鳳 |
第三節(jié) 疾病的詩意文化 |
一、疾病的哀與喜——以詩剖白 |
二、疾病的氛圍之美——詩化的空間 |
結語 |
參考文獻 |
讀研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謝 |
(8)《涌幢小品》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緒論 |
一、研究現(xiàn)狀 |
二、研究目的及方法 |
第一章 作者生平與小說創(chuàng)作 |
第一節(jié) 作者生平與小說主旨 |
一、賦役經歷與小說民生意識 |
二、尚史精神與小說的現(xiàn)實性 |
第二節(jié) 創(chuàng)作機緣及版本情況 |
一、小說的創(chuàng)作機緣 |
二、成書時間及版本 |
第三節(jié) 《涌幢小品》文體特征 |
一、筆記小說的特征 |
二、小品文的特征與變化 |
第二章 傳統(tǒng)觀念與婚戀思想 |
第一節(jié) 以男性為中心的婚戀思想 |
一、對貞節(jié)烈婦的頌揚 |
二、對妒婦悍婦的抨擊 |
三、對女性家庭角色的偏重 |
第二節(jié) 對傳統(tǒng)婚姻觀念的突破 |
一、對丈夫霸凌妻子的否定 |
二、對婚姻中“情”的重視 |
三、對女性獨立價值的認同 |
第三節(jié) 婚戀思想的局限性 |
一、男性權力的至高無上 |
二、對女性要求的嚴苛 |
第三章 故事形式與敘事結構 |
第一節(jié) 人物故事的單線結構 |
一、以人物介紹為開端的結構 |
二、以文眼統(tǒng)領全文的結構 |
三、以直接議論為結尾的結構 |
第二節(jié) 夢境故事的預敘結構 |
一、“夢境預言—行動—應驗”的預敘模式 |
二、“夢境預言—提示—幫助”的預敘模式 |
三、循環(huán)往復的結構框架 |
第四章 地域文化與民俗信仰 |
第一節(jié) 普陀景觀的敘述 |
一、普陀的自然景觀 |
二、普陀的人文景觀 |
第二節(jié) 浙江蠶神信仰民俗 |
一、蠶精信仰 |
二、謝蠶神習俗 |
第三節(jié) 浙江先賢神民俗信仰 |
一、小說與河神信仰的形成 |
二、桑王信仰與迎桑神習俗 |
三、周雄信仰與迎神習俗 |
第五章 文學價值及對后世影響 |
第一節(jié) 對其他小說的繼承與影響 |
一、對以往創(chuàng)作經驗的汲取 |
二、筆記雜錄與史料價值 |
第二節(jié) 《涌幢小品》的地域文化價值 |
一、對地域文化的展示 |
二、對浙籍小說的影響 |
結語 |
參考文獻 |
附錄:《涌幢小品》類型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 |
致謝 |
(9)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的舞劇改編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緒論 |
第一節(jié) 選題緣起與研究背景 |
第二節(jié) 研究現(xiàn)狀 |
第三節(jié) 研究范圍及理論方法 |
第一章 文學與舞劇的改編關系 |
第一節(jié) 文學與舞劇特征之異同 |
一、基本媒介:文字與肢體 |
二、敘事特征:歷時性與共時性 |
三、文本接受:間接性與直接性 |
第二節(jié) 文學與舞劇的聯(lián)通性 |
一、改編的前提:前理解與“空白” |
二、改編的內核:戲劇性與適舞性 |
三、改編的意義:闡釋與接受 |
第三節(jié) 中國文學與舞劇改編的歷史關系 |
一、文學改編是蘇聯(lián)舞劇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 |
二、蘇聯(lián)舞劇經驗下中國文學的舞劇改編 |
三、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作為舞劇改編的重要選材 |
第二章 基于審美性原則的舞劇改編實踐 |
第一節(jié) 對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的關注時段與內容 |
一、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聚焦現(xiàn)代文學——對民族根性的批判 |
二、九十年代末以降聚焦當代文學 |
第二節(jié) 從現(xiàn)、當代文學到舞劇的改編路徑 |
一、從文學到舞劇的直接改編 |
二、“戲劇文學-話劇-舞劇”模式的間接改編——話劇《雷雨》改編的個案分析 |
三、“文學-電影-舞劇”模式的間接改編——張藝謀電影改編的個案分析 |
第三節(jié) 對現(xiàn)、當代文學的多維闡釋與時代訴求 |
一、忠實于原著的實驗性探索:助力芭蕾“三化”的實踐與追求 |
二、聚焦原著的個性化解讀:在反思歷史中追隨現(xiàn)實主義舞蹈的創(chuàng)作道路 |
三、基于原著的時代新釋:呼應現(xiàn)實題材舞劇創(chuàng)作潮流 |
第三章 基于舞劇藝術規(guī)律的改編策略 |
第一節(jié) 文學人物的提煉與塑造 |
一、核心人物的提取與適舞性調整 |
二、文學形象典型性格的舞劇同構 |
三、文學形象及性格的揚棄與整合 |
四、文學形象的符號化與象征化設計 |
第二節(jié) 文學情節(jié)的提取與重構 |
一、主要矛盾和主要事件的勾勒 |
二、側重情節(jié)的悲劇性鋪陳 |
三、文學情節(jié)的想象性延展 |
第三節(jié) 文學結構的借鑒與重組 |
一、傳統(tǒng)戲劇文學結構的借鑒 |
二、以人物內心活動為依據(jù)的結構重組 |
第四章 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改編舞劇的內涵及價值 |
第一節(jié) 基于文學的內涵與價值 |
一、實現(xiàn)文學作品的跨媒介傳播 |
二、促進中國文學的跨文化交際 |
三、豐富文學的“經典化”內涵 |
第二節(jié) 基于舞劇的內涵與價值 |
一、提升舞劇的表意格調 |
二、敞開舞劇表意方式的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造 |
三、拓寬“現(xiàn)實題材”舞劇創(chuàng)作道路 |
結語 |
參考文獻 |
附錄: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的舞劇改編表 |
作者簡介 |
致謝 |
(10)《聊齋志異》中異類女性的身體書寫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緒論 |
一、選題緣由 |
二、研究現(xiàn)狀 |
三、研究方法及創(chuàng)新點 |
第一章《聊齋志異》中異類女性的身體特點分析 |
第一節(jié) 《聊齋志異》中異類的身體特點 |
一、類人與規(guī)范的異類化人身體特點 |
二、超凡與懲戒的人化異類身體特點 |
三、奇異與幻化的異類相互轉化的身體特點 |
第二節(jié) 《聊齋志異》中異類女性的身體特點對比分析 |
一、與人類女性平凡與守貞的身體特點對比分析 |
二、與異類男性剛柔并具的身體特點對比分析 |
第二章《聊齋志異》中異類女性的身體存在分析 |
第一節(jié) 《聊齋志異》中異類女性身體存在的時空分析 |
一、異類女性身體存在的超越性生命時間 |
二、異類女性身體存在的循環(huán)性展開時間 |
三、異類女性身體存在的虛構性異類空間 |
四、異類女性身體存在的真實性人類空間 |
第二節(jié) 《聊齋志異》中異類女性身體存在的關系分析 |
一、異類女性對自我身體清醒與迷失的認知 |
二、他者凝視對異類女性身體的向往與逃離 |
三、異類女性身體對世界的呈現(xiàn)與轉換 |
第三節(jié) 《聊齋志異》中異類女性身體存在的命運分析 |
一、異類女性身體被拒絕而身毀形滅或全身而退的命運 |
二、異類女性身體被接納而圓滿幸?;蚬律碇挥暗拿\ |
三、異類女性身體被改造而不甘束縛或知命安身的命運 |
第三章《聊齋志異》中異類女性身體的書寫價值 |
第一節(jié) 異類女性身體對中國傳統(tǒng)身體觀的呈現(xiàn)與反叛 |
一、認可“身本論”思想 |
二、彰顯女性身體陰柔美 |
三、反抗壓抑欲望的身體 |
第二節(jié) 異類女性的身體書寫對后世文學作品的影響 |
一、對《聊齋志異》仿作的影響 |
二、對莫言小說創(chuàng)作的影響 |
三、對網絡小說的影響 |
第三節(jié) 《聊齋志異》中異類女性身體的視覺呈現(xiàn) |
一、在真人影視中的呈現(xiàn) |
二、在中國動畫中的呈現(xiàn) |
三、在網絡游戲中的呈現(xiàn) |
結語 |
參考文獻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 |
致謝 |
四、論《聊齋志異》的男權色彩(論文參考文獻)
- [1]《太平廣記》與《聊齋志異》女尸還魂故事比較研究[D]. 趙中虹. 重慶工商大學, 2021
- [2]《聊齋志異》精怪題材小說研究[D]. 林雪媛. 青島大學, 2021
- [3]《聊齋志異》人物心理幻異描寫研究[D]. 李雯妍. 東北師范大學, 2021
- [4]論明末清初小說中的“另類”女性形象[D]. 任榮. 湖北師范大學, 2021
- [5]《女聊齋志異》研究[D]. 陸瑤. 揚州大學, 2021(09)
- [6]晚清理學視域下的《里乘》研究[D]. 王艷. 揚州大學, 2021(09)
- [7]《紅樓夢》疾病書寫研究[D]. 錢宇. 揚州大學, 2021(09)
- [8]《涌幢小品》研究[D]. 張娜. 遼寧師范大學, 2021(09)
- [9]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的舞劇改編研究[D]. 邱宇. 南京藝術學院, 2021(12)
- [10]《聊齋志異》中異類女性的身體書寫研究[D]. 趙梓倩. 云南師范大學, 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