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三级AV三级AV三级_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青青草激情在线久久久免费播放_人妻无码视频免费看

癌性腹水65例療效觀察

癌性腹水65例療效觀察

一、65例癌性腹水的療效觀察(論文文獻綜述)

王一同[1](2021)在《華蟾素注射液治療結腸癌腹水的優(yōu)效人群分析及對VM的作用機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惡性腹水是晚期結腸癌患者的常見并發(fā)癥,是臨床治療的難點。西醫(yī)目前主要采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全身化療或聯(lián)合腹腔灌注化療等方法,但惡性腹水患者多為腫瘤晚期,經過多程放、化療治療,體質較差,再次化療的敏感性及耐受性降低,且惡性腹水多為血性,無法大量置管引流,使腹脹、喘憋等癥狀持續(xù)存在,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因此需探索更為溫和、有效的治療方法。中藥腹腔灌注,可避免口服湯藥引起的胃腸不適,副反應小,近年來廣泛應用于惡性腹水的臨床治療。本團隊致力于華蟾素注射液腔內灌注治療研究多年,發(fā)現(xiàn)華蟾素注射液對惡性漿膜腔積液有一定的療效,莊等研究發(fā)現(xiàn),華蟾素注射液腔內灌注治療惡性漿膜腔積液,有效率為66.42%;楊等研究發(fā)現(xiàn),華蟾素注射液腔內灌注對于惡性胸水有效率為60.00%;袁等研究發(fā)現(xiàn),華蟾素注射液對于消化系統(tǒng)腫瘤來源惡性腹水有效率為75.4%,療效更好,但前期研究對于不同癌種患者分層后病例數(shù)較少,未進行具體分層討論。惡性腹水的生成與血管新生密切相關。本團隊前期基礎研究發(fā)現(xiàn)華蟾素注射液能夠降低惡性腹水中的紅細胞數(shù)量,使腹水顏色變淺,推測華蟾素注射液可能通過抑制腫瘤血管新生干預惡性腹水的生成。血管生成擬態(tài)(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近年來提出的全新腫瘤血管新生模式,可能與傳統(tǒng)內皮細胞參與的腫瘤血管新生共同促進惡性腹水的生成。既往多數(shù)研究關注在華蟾素對內皮細胞參與的腫瘤血管新生的影響,鮮有研究探究華蟾素對VM形成的影響。研究目的臨床部分:明確華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療對于結腸癌這一單一病種來源的惡性腹水的療效及該治療方法對應的優(yōu)效人群特征,以期為華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療結腸癌惡性腹水提供更為個體化的臨床指導。實驗部分:由臨床現(xiàn)象探索內在機制。以VM為新切入點,通過體內、體外實驗觀察華蟾素注射液對結腸癌HCT116細胞VM形成的影響及作用機制,從而更為全面地從腫瘤血管新生角度闡述華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抑制結腸癌惡性腹水的作用機制。研究方法臨床部分:采用單臂回顧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于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方醫(yī)院腫瘤科行華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療的結腸癌惡性腹水的患者臨床資料,從腹水量控制率、腹水質改善率、KPS評分改善情況及患者生存期方面進行療效評價,同時評價安全性。進一步對比不同因素(如腫瘤原發(fā)病特點、轉移情況、整體及局部中醫(yī)辨證分型、合并全身治療等)對療效的影響,從中篩選優(yōu)效病例,總結優(yōu)效人群特征。實驗部分:(1)采用結腸癌HCT116細胞腹腔+脾臟原位接種法建立BALB/C裸鼠結腸癌血性腹水模型;觀察造模前后及華蟾素注射液干預前后裸鼠一般體征、體重、腹圍、腹水量、腹水紅細胞數(shù)量及腹腔轉移瘤瘤重等。(2)采用CoCl2化學誘導建立結腸癌HCT116細胞體外缺氧模型;采用CCK-8實驗、細胞劃痕實驗、Transwell實驗檢測缺氧微環(huán)境及華蟾素注射液對結腸癌HCT116細胞增殖、遷移及侵襲能力的影響。(3)采用Matrigel基質膠細胞三維培養(yǎng)建立結腸癌HCT116細胞體外VM模型;通過PAS-CD31組織化學與免疫組化雙染法顯示結腸癌HCT116細胞體內VM的形成;顯微鏡下計數(shù)VM形成數(shù)目,觀察缺氧微環(huán)境及華蟾素注射液對結腸癌HCT116細胞體內、體外VM形成的影響。(4)采用RT-qPCR、Western-blot實驗檢測缺氧微環(huán)境及華蟾素注射液對結腸癌 HCT116 細胞 VM 形成相關靶點 HIF-1α、VEGF、MMP2、MMP9、V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達的影響。研究結果臨床部分:(1)腹水量療效評價:研究共納入135例患者。灌注后腹圍較灌注前顯著減?。≒<0.01);完全緩解2例,部分緩解25例,穩(wěn)定56例,合計有效83例,無效52例,總有效率61.5%。(2)腹水質療效評價:灌注后腹水紅細胞數(shù)、腹水腫瘤標記物、腹水乳酸脫氫酶水平較灌注前顯著下降(P<0.01);腹水紅細胞較治療前下降≥25%者94例,總有效率74.0%;腹水腫瘤標記物較灌注前下降≥25%者70例,總有效率55.1%,其中CEA、CA199、CA724水平下降顯著,鐵蛋白水平較灌注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腹水乳酸脫氫酶較治療前下降≥25%者50例,總有效率39.4%。(3)KPS評分療效評價:灌注后KPS評分較灌注前顯著提高(P<0.01);較治療前提高者41例,較治療前穩(wěn)定者82例,較治療前減少者12例。(4)生存情況療效評價:納入患者截至末次隨訪,仍存活者2例,腹水生存期為1~31個月,平均腹水生存期5.66±4.59個月,中位腹水生存期4.00個月;腹水1年生存率為9.6%,2年生存率為3.7%,未見大于3年生存者。(5)安全性評價:出現(xiàn)不良反應者27例,占比20.0%,主要不良反應為腹痛(10例)、發(fā)熱(11例)、惡心嘔吐(3例)、腹瀉(3例),多可耐受或對癥治療后可較快緩解,為1級輕度不良反應。未見由藥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肝、腎功能異常及心電圖改變,未見腹腔感染、腸梗阻、消化道出血等嚴重并發(fā)癥,安全性良好。(6)短期療效優(yōu)效人群特征分析:對于男性、有飲酒史、左半結腸、灌注前血液NLR≤2.81、初診即診斷惡性腹水、血性腹水、全身辨證含瘀毒證,全身辨證非肝腎陰虛證、局部辨證為濕熱毒證及合并全身中醫(yī)治療患者的腹水量控制方面療效更好,其中結腸癌位置、腹水性質、合并全身中醫(yī)治療是影響腹水量控制率的獨立預后因素;對于有飲酒史、無肝轉移、有腹腔淋巴結轉移、無膽紅素升高、血性腹水、局部辨證為濕熱毒證及合并全身中醫(yī)治療患者的腹水顏色改善方面療效更好,其中肝轉移、膽紅素升高、腹水性質、局部辨證為影響腹水顏色改善率的獨立預后因素。(7)長期療效優(yōu)效人群特征分析:有家族史、左半結腸、無肝轉移、無腦轉移、轉移部位≤2個、灌注前無血中乳酸脫氫酶升高、初診即診斷惡性腹水、全身辨證非肝腎陰虛證、無不良反應及腹水量得到控制的患者腹水生存期更長,但與外部研究結果對比生存期未見明顯延長。實驗部分:(1)結腸癌HCT116細胞腹腔+脾臟原位接種可建立較為穩(wěn)定的BALB/C裸鼠結腸癌血性腹水模型;Matrigel基質膠細胞三維培養(yǎng)可建立結腸癌HCT116細胞體外VM模型。(2)華蟾素注射液腹腔注射可抑制結腸癌血性腹水的生成、降低腹水中紅細胞數(shù)目,抑制結腸癌腹腔轉移瘤的生成。(3)缺氧微環(huán)境可促進結腸癌HCT116細胞遷移、侵襲,增強體外VM的形成能力。(4)華蟾素注射液可逆轉缺氧對HCT116細胞造成的不良影響,抑制其增殖、遷移、侵襲及體內、體外VM的形成。(5)缺氧微環(huán)境可上調HCT116細胞HIF-1α、VEGF、MMP2、MMP9、V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達,華蟾素注射液干預后可抑制HIF-1α、VEGF、MMP2、VE-cadherinmRNA及蛋白表達,對MMP9 mRNA及蛋白未見顯著影響。研究結論臨床部分:(1)華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可有效抑制結腸癌惡性腹水的產生,延緩病情進展,降低腹水中的紅細胞數(shù)量,提高KPS評分,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安全性良好;(2)左半結腸癌、無肝轉移、無膽紅素升高、血性腹水、局部辨證為濕熱毒證及合并全身中醫(yī)治療的患者是華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療的優(yōu)效人群,通過人群特征初步篩選后用藥可提高臨床療效。實驗研究:華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抑制結腸癌血性腹水的機制,可能與其逆轉腫瘤缺氧微環(huán)境,下調HIF-1α、VEGF、MMP2、V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達從而抑制結腸癌細胞體內、體外VM的形成,同時抑制結腸癌細胞增殖、遷移及腹腔侵襲有關。

王佩佩[2](2020)在《中藥注射液聯(lián)合順鉑腹腔灌注治療癌性腹水的系統(tǒng)評價和網狀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1研究目的系統(tǒng)評價中藥注射液聯(lián)合順鉑腹腔灌注治療癌性腹水的療效性及安全性,并分析多種不同中藥注射液腹腔灌注輔助治療癌性腹水的療效及安全性,甄別中藥注射液腹腔灌注干預治療癌性腹水的優(yōu)勢品種。2研究方法2.1傳統(tǒng)Meta分析以主題詞“癌性腹水”、“中藥注射液”、“隨機”等及其相關自由詞制定文獻檢索表達式,全方位檢索2019年12月31日以前的中英文數(shù)據庫相關文獻,且使用灰色文獻檢索、引文檢索等,收集所有中藥注射液聯(lián)合順鉑腹腔灌注治療癌性腹水的RCT研究。嚴格篩選符合標準的文獻,評價最終納入的RCT文獻質量,提取納入研究的基線資料、文獻信息、結局指標等數(shù)據資料,運用Stata 16.0軟件及RevMan5.3進行卡方檢驗及匯總效應量,并根據研究特征預先設置亞組進行分析,并對可能影響本研究結果的相關變量因素進行回歸分析。2.2貝葉斯網狀Meta分析檢索關于中藥注射液聯(lián)合順鉑腹腔灌注治療癌性腹水的所有研究(含不同中藥注射液聯(lián)合順鉑腹腔灌注治療的直接比較),納入符合基本假設的RCT試驗。對納入的研究進行假設檢驗,評估其迭代收斂性,基于貝葉斯馬爾科夫鏈蒙特卡羅效應模型進行網狀Meta分析,運用R軟件gemtc包、WinBUGS及Stata 16.0軟件對各RCT結局指標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及分析,繪制各治療措施比較的網狀證據圖及貢獻圖,計算不同中藥注射液聯(lián)合順鉑腹腔灌注治療在各結局指標的排序概率及累計概率,進一步統(tǒng)計曲線下面積,預測不同中藥注射液在療效及安全性指標的排序的可能性。3研究結果3.1中藥注射液聯(lián)合順鉑(DDP)腹腔灌注治療癌性腹水Meta分析納入符合標準的研究35項,共計癌性腹水患者2490例,對照組1224例,治療組1266例,涉及9種中藥注射液。低偏倚風險≥3的研究約占20%。Meta分析結果顯示:與單純順鉑腹腔灌注相比,中藥注射液聯(lián)合DDP腹腔灌注治療癌性腹水Meta分析匯總的效應量及其可信區(qū)間分別為:臨床總有效率OR=3.38(95%CI[2.79,4.09]),Z=12.57(p<0.00001)、KPS 評分改善率 OR=3.58(95%CI[2.73,4.69]),Z=9.22(p<0.00001)、骨髓抑制事件發(fā)生率 OR=0.36(95%CI[0.28,0.47]),Z=7.50(p<0.00001)、惡心嘔吐事件發(fā)生率 OR=0.33(95%CI[0.26,0.42]),Z=8.92(p<0.00001)、肝腎功能受損事件發(fā)生率 OR=0.36(95%CI[0.20,0.64]),Z=3.40(p=0.0007)、發(fā)熱事件發(fā)生率 OR=0.42(95%CI[0.26,0.70]),Z=3.40(p=0.0007)、腹痛事件發(fā)生率OR=0.52(95%CI[0.21,1.31]),Z=1.39(p=0.16)。除在降低事件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外,其余各結局指標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诎┬愿顾l(fā)灶不同亞組分析結果提示中藥注射液聯(lián)合順鉑腹腔灌注對胃癌、肝癌、卵巢癌等原發(fā)灶引起的相關腹水均具有明顯療效,各個亞組內部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胃癌組、肝癌組、卵巢癌組不同亞組之間經卡方檢驗無明顯異質性(p=0.90)。不同中藥注射液腹腔灌注臨床總有效率的Meta亞組分析提示:與單純DDP灌注相比,艾迪注射液+DDP灌注組、康艾注射液+DDP灌注組、康萊特注射液+DDP灌注組、欖香烯注射液+DDP灌注組、復方苦參注射液+DDP灌注組、豬苓多糖注射液+DDP灌注組、香菇多糖注射液+DDP灌注組、鴉膽子油乳注射液+DDP灌注組、白花蛇舌草注射液+DDP灌注組9個亞組內部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9種不同中藥注射液的亞組間無明顯異質性(p=0.93)。與單純DDP灌注相比,復方苦參注射液聯(lián)合腹腔灌注對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降低腫瘤標志物等方面有一定影響,對該結局指標進行描述性分析。經回歸分析顯示原發(fā)灶的不同、療程及用藥頻率、用藥劑量、樣本量等多因素對本研究結果影響較小。以臨床有效率為例Egger法檢驗提示本研究無明顯發(fā)表偏倚。3.2不同中藥腹腔灌注治療癌性腹水的療效性及安全性網狀Meta分析最終納入符合同質性假設的定量分析研究31項,共涉及艾迪注射液、康艾注射液、康萊特注射液、欖香烯注射液、復方苦參注射液、豬苓多糖注射液、香菇多糖注射液、鴉膽子油乳注射液8種中藥注射液分別聯(lián)合DDP腹腔灌注及單純DDP腹腔灌注9種干預措施,貝葉斯網狀Meta分析結果顯示:①在臨床總有效率方面:DDP+欖香烯(70.8%)>DDP+復方苦參(67.8%)>DDP+康萊特(65.9%)>DDP+鴉膽子油乳(58.6%)>DDP+豬苓多糖(57.1%)>DDP+艾迪(48.4%)>DDP+香菇多糖(41.7%)>DDP+康艾(39.2%)>DDP(0.5%);②在生活質量改善率方面:DDP+豬苓多糖(75.7%)>DDP+艾迪(59.8%)>DDP+康萊特(56%)>DDP+鴉膽子油乳(54.2%)>DDP+復方苦參(53%)>DDP+香菇多糖(50.9%)>DDP(0.5%);③在降低骨髓抑制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方面:DDP+艾迪(89.6%)>DDP+鴉膽子油乳(57.6%)>DDP+復方苦參(57.5%)>DDP+豬苓多糖(57.5%)>DDP+康萊特(55.7%)>DDP+香菇多糖(47%)>DDP+欖香烯(46.9%)>DDP+康艾(28.9%)>DDP(9.4%);③在降低惡心嘔吐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方面:DDP+艾迪(75.2%)>DDP+欖香烯(66%)>DDP+復方苦參(58.5%)>DDP+康萊特(58.1%)>DDP+豬苓多糖(57.3%)>DDP+鴉膽子油乳(56.7%)>DDP+康艾(48%)>DDP+香菇多糖(24.3%)>DDP(5.9%);④聚類分析結果提示:復方苦參注射液、康萊特注射液在同時提高臨床療效及降低骨髓抑制不良反應方面具有相對綜合優(yōu)勢;復方苦參注射液、欖香烯注射液在同時提高臨床療效及降低惡心嘔吐事件發(fā)生數(shù)方面具有相對綜合優(yōu)勢;康萊特注射液、復方苦參注射液在同時提高臨床總有效率及生活質量改善率方面具有相對優(yōu)勢。艾迪注射液在同時降低骨髓抑制及惡心嘔吐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方面占相對優(yōu)勢。且與康艾注射液+DDP相比,艾迪注射液+DDP(OR=0.19,95%CI[0.04,0.78])可明顯降低骨髓抑制事件發(fā)生率,兩兩間接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漏斗圖提示不同結局指標可能存在小樣本發(fā)表偏倚。4研究結論與單純DDP腹腔灌注治療相比,中藥注射液聯(lián)合DDP腹腔灌注可顯著提高癌性腹水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對胃癌、肝癌、卵巢癌等不同原發(fā)灶相關腹水的療效無明顯差異,均具有顯著療效。同時可改善惡性腫瘤相關腹水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其骨髓抑制、惡心嘔吐等事件的發(fā)生率。其中欖香烯注射液在提高近期療效方面可能具有相對優(yōu)勢,艾迪注射液在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方面相對優(yōu)勢可能性較大,復方苦參注射液在同時提高臨床療效、降低不良反應方面可能具有綜合優(yōu)勢。

劉亞萍[3](2020)在《消脹散臍灸治療晚期肝癌頑固性腹脹的臨床觀察》文中研究說明目的:觀察消脹散臍灸治療對晚期肝癌頑固性腹脹的臨床療效,并客觀評價其作用和安全性。方法:于2019年4月~2020年1月期間,在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和濟南市傳染病醫(yī)院的住院患者中篩選60例晚期肝癌出現(xiàn)頑固性腹脹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在保肝、利尿、補充白蛋白等治療的基礎上,分別給予不同處理,療程均為3周。對照組:給予中藥復方消脹萬應湯水煎服,每日一劑。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消脹散臍灸治療,隔日一次。觀察并記錄兩組治療前后的腹脹程度、腹脹平均緩解時間、中醫(yī)證候積分、各個證候分數(shù)、排氣時間、證候療效及KPS評分,并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進行分析。結果:(1)5例患者脫落、退出,2例死亡,觀察組剩余27例,對照組剩余26例。(2)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3)在腹脹程度、腹脹平均緩解時間、中醫(yī)證候積分、排氣時間、證候療效方面,兩組患者治療前相比均無顯著差異(P>0.05),在治療后第1、2、3周相比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在KPS評分方面,兩組治療前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3周后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有顯著差異(P<0.05)。在中醫(yī)各個證候分數(shù)方面,腹脹、脘悶、納呆、食少、噯氣治療前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第1、2、3周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但惡心嘔吐的分數(shù)在治療前后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8.9%,對照組為53.8%,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4)安全性評估:應用消脹散臍灸共計400余次治療,無燙傷、水泡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生命體征,血、尿、糞常規(guī),心電圖等檢查均未見明顯異常。結論:消脹散臍灸治療能夠有效緩解晚期肝癌頑固性腹脹患者的癥狀,促進排氣,減輕痛苦,提高生活質量,療效明顯,臨床使用安全,值得推廣。

劉瑞春[4](2019)在《再造散加味治療癌性發(fā)熱(陽虛發(fā)熱證)的臨床觀察》文中進行了進一步梳理目的:本課題研究目的是通過對導師臨床常用方再造散加味治療癌性發(fā)熱(陽虛發(fā)熱證)臨床療效的觀察,驗證再造散加味治療癌性發(fā)熱(陽虛發(fā)熱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為癌性發(fā)熱的治療提供一種安全有效且可推廣使用的治療思路。方法:將于2017年6月-2018年12月就診于我院的肝脾胃病科住院部的癌性發(fā)熱(陽虛發(fā)熱證)的患者,嚴格按照試驗設計中的納入標準納入,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予再造散中藥湯劑加味,日一劑,每次150ml,早晚飯后半小時服用。對照組:予吲哚美辛栓納入肛門,當體溫達38.3℃時臨時給予25mg,兩組均以一周為一個療程。治療過程中觀察患者體溫變化情況,自治療第一天開始,密切監(jiān)測并詳細記錄患者每次發(fā)熱時的體溫峰值,并記錄體溫恢復正常后至下次開始發(fā)熱的間隔時間,計入統(tǒng)計分析。觀察期間受試者可以配合西醫(yī)支持療法,但不得使用其他解熱鎮(zhèn)痛類藥物以及對癌性發(fā)熱可能產生影響的藥物。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癥狀及體征的變化,療程結束后比較治療前及治療后的差異情況。結果:本研究最終完成試驗并計入統(tǒng)計分析的患者共60例,其中治療組30例,對照組30例,在試驗過程中共出現(xiàn)不良反應2例,其中治療組無不良反應,對照組2例,但經過西醫(yī)對癥治療后,可繼續(xù)進行臨床觀察。對60例患者進行統(tǒng)計及數(shù)據分析結果如下:用藥48小時后至療程結束期間兩組患者每次發(fā)熱的體溫峰值平均值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治療組退熱效果較對照組更好;生活質量比較: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組在改善生活質量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兩組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均有所降低(P<0.05),且治療組在改善中醫(yī)證候方面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1),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0%,痊愈、顯效、有效、無效分別為13例、7例、7例、3例;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3.33%,痊愈、顯效、有效、無效分別為4例、8例、7例、11例;用藥48小時后體溫恢復正常至下次發(fā)熱間隔時間比較:兩組患者發(fā)熱間隔時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治療組在用藥后可以延長發(fā)熱間隔時間,退熱效果較對照組更好。結論:再造散加味治療癌性發(fā)熱(陽虛發(fā)熱證)可以有效降溫,能夠降低體溫峰值,延長發(fā)熱間隔時間,可以緩解神疲乏力、自汗、少氣懶言、食欲不振等臨床癥狀,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吲哚美辛栓,且在用藥過程中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由此證明本方能夠有效消除或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且安全無毒副作用。

姚龑茹[5](2019)在《基于數(shù)據挖掘分析王曦星教授治療癌性腹水用藥規(guī)律》文中進行了進一步梳理目的:本課題是基于數(shù)據挖掘技術分析王曦星教授治療癌性腹水的臨床用藥規(guī)律。首先篩選出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王曦星教授門診治療癌性腹水的有效病歷,將選取的病例錄入“中醫(yī)傳承輔助系統(tǒng)(V2.0.1)”(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簡稱TCMISS)。運用該系統(tǒng)對收集的癌性腹水處方進行分析,闡明和總結出王曦星教授治療癌性腹水的用藥規(guī)律,同時進行臨床組方用藥規(guī)律的研究,指導臨床實踐。預期通過數(shù)據挖掘,分析王曦星教授臨床辨治癌性腹水,癥—證—法—方—藥之間的相互規(guī)律,總結出臨床有效新方。方法1.通過收集王曦星教授治療癌性腹水的處方,總結王曦星教授治療對于癌性腹水病因病機的認識,分析王曦星教授治療癌性腹水的臨床經驗。2.按納入標準篩選出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王曦星教授門診治療癌性腹水的60例有效病例,將得到的處方由研究生本人錄入“中醫(yī)傳承輔助系統(tǒng)(V2.0.1)”(以確保錄入的準確性)。錄入完成后,由導師汪欣文主任進行數(shù)據審核,以確保錄入數(shù)據的準確性。3.運用中醫(yī)傳承輔助系統(tǒng)”中“數(shù)據分析”功能中的“藥物分析”功能,進行用藥頻次、藥對規(guī)律、組方規(guī)律的分析。結果1.王曦星教授分析癌性腹水的病機為虛實夾雜,以脾虛為本,氣滯、痰凝等為標,治療以健脾利水為主,兼以疏肝理氣,養(yǎng)陰清熱之法。王曦星教授常用的方子有六君子湯、逍遙散、四逆散合小柴胡湯、知柏地黃丸等,常用的加味藥物有百合、龍葵、車前子、薏苡仁、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山慈菇、浙貝母、蜈蚣等。2.中醫(yī)傳承輔助系統(tǒng)分析顯示:(1)王曦星教授常用的藥物出現(xiàn)頻次大于20次的藥物有:百合、龍葵、茯苓、半夏、蛇六谷、太子參、陳皮、車前子、白術、白花蛇舌草、薏苡仁、土茯苓、山慈菇、浙貝母、莪術、壁虎、蜈蚣、柴胡。(2)王曦星教授常用藥物的四氣比例為:溫性藥物34.32%,平性藥物25.77%,寒性藥物31.59%,涼性藥物8.31%。(3)王曦星教授常用藥物的五味比例為:甘味藥物41.43%,苦味藥物29.69%,辛味藥物24.55%,酸味藥物4.15%,咸味藥物0.16%。(4)王曦星教授常用藥物歸經的前三位為:脾經,肺經,胃經。(5)統(tǒng)計出王曦星教授使用頻次大于30的藥物組83組,常用的藥對有百合與龍葵,半夏與陳皮,車前子與茯苓,土茯苓與薏苡仁。(6)統(tǒng)計出7組核心組方及7個新方組合。結論:王曦星教授從事惡性腫瘤防治工作40余年,臨床經驗豐富。本人通過跟隨王曦星教授學習,同時運用中醫(yī)傳承輔助系統(tǒng)對王曦星教授治療癌性腹水的經驗進行數(shù)據挖掘,分析出癌性腹水從發(fā)病,病機,變化到治療的一系列規(guī)律。從而能夠更加全面的認識了癌性腹水,同時能夠更加系統(tǒng)的診治癌性腹水。

樊樹方[6](2019)在《溫陽利水方蒸臍法治療癌性腹水的臨床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觀察和評價溫陽利水方蒸臍法治療癌性腹水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單中心、隨機對照的研究方法,將符合病例納入標準的4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0例。兩組均給予營養(yǎng)支持治療,對照組采用利尿劑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溫陽利水方蒸臍法。2周為一療程。觀察并記錄治療前后兩組的腹水最深直徑、平臍腹圍、24小時尿量、中醫(yī)癥狀評分、卡氏評分及皮膚不良反應、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等安全性指標。最后對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評價其療效及安全性。[研究結果]本研究納入40例,剔除脫落5例,實際完成病例35例,其中觀察組18例,對照組17例。(1)腹水最深直徑比較:①組內比較:觀察組治療后較治療前腹水最深直徑明顯減少,差異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對照組治療前后腹水最深直徑沒有明顯變化,差異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②組間比較:治療后,觀察組在減少腹腔積液最深直徑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腹水有效率比較:觀察組有效控制率88.89%;對照組有效控制率70.59%;經統(tǒng)計學檢驗,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平臍腹圍比較:①組內比較:觀察組治療后平臍腹圍較治療前縮減,差異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對照組治療前后相比,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②組間比較:兩組治療后相比,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24小時尿量比較:①組內比較:觀察組24小時尿量治療后較治療前增加,差異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對照組治療前后相比,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②組間比較:兩組治療后相比,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5)中醫(yī)癥狀單項積分療效比較:觀察組在腹脹滿、氣短、食欲減退、惡心嘔吐、食后腹脹、小便短少方面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在青筋暴露、神疲、疼痛方面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6)中醫(yī)癥狀總積分比較:①組內比較:觀察組治療后中醫(yī)癥狀總積分較治療前明顯改善,差異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②組間比較:觀察組在改善中醫(yī)癥狀積分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7)中醫(yī)癥狀總療效比較:兩組治療后均無臨床痊愈病例,觀察組顯效1例(5.56%),有效12例(66.67%),無效5例(27.78%),總有效率為72.22%;對照組顯效0例(0.00%),有效5例(29.41%),無效12例(70.59%),總有效率為29.41%;經統(tǒng)計學分析,觀察組中醫(yī)癥狀有效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8)生存質量比較:①組內比較:觀察組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較治療前顯著提高,具有顯著性統(tǒng)計學差異(P<0.01);對照組治療前后相比,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②組間比較:觀察組在改善患者生存質量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9)生存質量療效比較:觀察組總改善13例(72.22%),穩(wěn)定4例(22.22%),下降1例(5.56%),總有效控制率為94.44%;對照組總改善6例(35.29%),穩(wěn)定5例(29.41%),下降6例(35.29%),總有效控制率為64.71%。觀察組在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方面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0)安全性評價:治療過程中觀察組15例患者局部出現(xiàn)輕微皮膚泛紅、瘙癢等不適,治療干預結束后,清洗干凈藥物殘留后可緩解。3例患者伴見皮疹,但不明顯,局部碘伏清理后,可緩解。觀察組全部患者未見明顯皮疹、皮膚潰瘍等出現(xiàn)。觀察組和對照組對其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檢查結果進行組內前后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論]溫陽利水方蒸臍法治療癌性腹水,可有效減少患者腹腔積液量,縮減平臍腹圍,增加尿量,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存質量,且安全性比較好,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和推廣。

劉永[7](2019)在《利水消脹方敷臍聯(lián)合紫杉醇腹腔灌注治療消化系統(tǒng)癌性腹水的臨床研究》文中認為研究目的:通過對比利水消脹方敷臍聯(lián)合紫杉醇腹腔化療及單用紫杉醇腹腔化療在消化系統(tǒng)癌性腹水中的療效,探討利水消脹方敷臍聯(lián)合紫杉醇腹腔化療對消化系統(tǒng)癌性腹水患者的腹水量、腹圍、中醫(yī)證候、生活質量以及不良反應等方面的影響,確立利水消脹方的應用價值。研究方法:按照隨機分配原則,將符合納入標準的55例患者分成2組。觀察組28人予以利水消脹方敷臍聯(lián)合紫杉醇腹腔化療治療,對照組27僅予紫杉醇腹腔化療。治療1個周期(共21天),末次腹腔灌注后4周觀察比較患者腹水量、腹圍、中醫(yī)癥狀評分、KPS評分及不良反應情況,進行統(tǒng)計數(shù)據分析。研究結果:1.腹水療效比較:治療前,觀察組腹水液深95.89±15.36mm,對照組腹水液深91.52±14.54mm;治療后,觀察腹水組液深58.79±22.40 mm,對照組腹水液深70.22±19.37mm。經組內比較,兩組腹水較治療前均有下降,組間比較,t=-2.022,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CR 3人,PR 13人,SD 1人,PD1人,有效率57%;對照組CR 1人,PR 5人,SD 18人,PD 3人,有效率22%,經Fisher確切概率法檢驗,兩組療效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2.腹圍變化情況:觀察組治療前腹圍為103.57±8.01cm,治療后腹圍為87.50±8.09cm;對照組腹圍治療前為100.41±7.75cm,治療后腹圍為94.48±5.37cm。組內比較,觀察組治療前后對比,t=8.092,P<0.01,對照組治療前后對比,t=3.444,P<0.05兩組治療前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治療后兩組腹圍較前均有所降低。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3.中醫(yī)證候改善情況:選取癌性腹水患者最常見的腹脹、納差、睡眠減少、小便短少、乏力5個癥狀,計算證候積分。結果兩組患者在治療后癥狀均較前有所改善,觀察組治療前為7.79±2.60,治療后為4.79±2.32;對照組治療前為8.56±2.92,治療后為6.41±2.39。經檢驗,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4.生活質量改善情況:觀察組治療前KPS評分為54.64±12.90,治療后74.29±14.51,組內比較,t=-5.602,P<0.0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照組治療前KPS為58.89±12.51,治療后為65.19±11.22,組內比較,t=-1.796,P=0.084>0.05,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生活質量無明顯改善。兩組患者治療后KPS評分進行組間比較,t=2.595,P=0.012<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比較,觀察組顯著改善15人,改善7人,穩(wěn)定3人,下降3人,對照組顯著改善6人,改善10人,穩(wěn)定5人,下降6人,經秩和檢驗,Z=-2.271,P=0.023<0.05,說明觀察組生活質量改善高于對照組。5.不良反應:55例患者在觀察過程中,治療前后常規(guī)進行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等檢查,均未發(fā)現(xiàn)明顯的肝腎功能損害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治療組28例患者中有9例出現(xiàn)輕度局部皮膚發(fā)紅,未見明顯皮疹、瘙癢等不適,安全性較好。結論:1.利水消脹方敷臍聯(lián)合紫杉醇腹腔灌注較單純紫杉醇腹腔灌注在減少癌性腹水方面有較好的療效;2.在改善中醫(yī)證候方面,利水消脹方敷臍聯(lián)合紫杉醇腹腔灌注較單純腹腔灌注化療治療癌性腹水有明顯優(yōu)勢;3.利水消脹方敷臍可明顯提高腹腔灌注化療患者的生活質量;4.利水消脹方敷臍安全有效,且成本低,聯(lián)合紫杉醇腹腔灌注化療,未增加不良反應,有較好的安全性及應用價值。

李雪妮,姜春狀,劉艷霞[8](2019)在《芫苓消水散聯(lián)合IL-2腹腔灌注治療癌性腹水60例》文中研究說明目的:觀察芫苓消水散聯(lián)合IL-2腹腔灌注治療癌性腹水的臨床療效。方法:將120例癌性腹水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采用IL-2腹腔灌注治療,觀察組采用IL-2腹腔灌注聯(lián)合芫苓消水散膏藥外敷治療,治療2周后比較2組臨床療效、中醫(yī)證候評分、腹圍、腹水深度、24小時尿量、生活質量和毒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總有效率觀察組為85.0%,對照組為65.0%,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腹圍、腹水深度、24小時尿量、KPS評分、中醫(yī)證候評分治療前后2組組內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組間比較差異也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除貧血、惡心嘔吐外,其余毒副反應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芫苓消水散聯(lián)合IL-2腹腔灌注治療癌性腹水患者,效果滿意,毒副反應少。

黃娜[9](2018)在《健脾化瘀利水方治療癌性腹水的臨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觀察健脾化瘀利水方對癌性腹水的臨床療效,為治療癌性腹水提供新的治療理念。方法:將64例癌性腹水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32例及對照組32例,對照組僅接受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即腹腔穿刺置管放液、利尿、維持電解質穩(wěn)定及補充白蛋白,24小時液體攝入量為:一般患者為1000ml,若患者出量減少或增多,可適當調整入量;白蛋白補充:白蛋白10-20g/d,白蛋白后予以呋塞米20-40mg/d;如B超腹腔積液暗區(qū)最大深度≥4.Ocm或出現(xiàn)呼吸困難、腹部脹痛等不適者,予以腹腔穿刺置管放液(固定一個節(jié)點),并記錄觀察期間2周內的腹水引流次數(shù)及總量;觀察組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口服健脾化瘀利水方,連續(xù)服用2周。治療前后觀察兩組患者腹水療效、腹圍、中醫(yī)證候積分、生活質量評分、相關腫瘤指標、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電解質、心率等情況。結果:在腹水療效評估方面,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腹水穩(wěn)定率分別為90.62%和71.88%,觀察組腹水穩(wěn)定率優(yōu)于對照組,經秩和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腹圍差值比較方面,治療后兩組腹圍明顯縮小,但治療后觀察組的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經t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腹腔放液比較,觀察組放腹水次數(shù)明顯少于對照組,經t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觀察組中不同腫瘤癌性腹水緩解方面的觀察,卵巢癌、胃癌、腸癌、肝癌的腹水有效率分別為80%、60%、25%、25%,其穩(wěn)定率分別為100%、100%、87.5%、75%;卵巢癌和胃癌明顯優(yōu)于肝癌和腸癌。在中醫(yī)證候積分改善方面,觀察組臨床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總有效率分別為6.25%、28.12%、50%、84.375%;而對照組臨床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總有效率0%、21.87%、43.75%、65.62%,經秩和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中醫(yī)證候改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在生活質量方面,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的提高優(yōu)于比對照組,經秩和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的相關腫瘤指標、外周血象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在維持電解質平衡方面,觀察組的電解質均趨近正常值,與對照組相比鈉離子明顯降低,鉀離子明顯升高,經檢驗,p<0.05,兩組之間有顯著性差異,觀察組的電解質更加穩(wěn)定。在肝腎功能及心率方面,觀察組轉氨酶下降,白蛋白升高,血中尿素、肌酐稍升高,心率降低;對照組的肝功指標趨于穩(wěn)定,下降不明顯,白蛋白輕微下降,腎功能受損較為嚴重,尿素、肌酐明顯升高,經檢驗,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而言,觀察組在改善肝功及穩(wěn)定心率具有優(yōu)勢。結論:健脾化瘀利水方有助于減輕癌性腹水患者的相關癥狀、改善其生存質量、并且對肝功及電解質穩(wěn)定有一定的作用,提示健脾化瘀利水方可應用于治療癌性腹水,為癌性腹水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在臨床上提供應用參考。

胡葉[10](2018)在《華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干預結腸癌血性腹水中VEGF表達的機制研究》文中認為研究背景惡性腹水是由各種惡性腫瘤引起的腹水,多由腫瘤進展或轉移引起。惡性腹水患者的平均生存期約為2-3個月,尤以胃腸道來源的最差,生存期不超過20周。腫瘤患者出現(xiàn)腹水,不僅會帶來巨大的痛苦,更延誤了積極的治療機會,甚至引起營養(yǎng)匱乏、病情惡化,使生存期明顯縮短。因此,如何有效減少惡性腹水,并減輕由此引起的相關臨床癥狀,提高生存質量顯得尤為重要。目前,現(xiàn)代醫(yī)學的治療手段主要包括利尿、腹腔穿刺引流、化療、免疫治療等。中醫(yī)藥因其副作用小、療效好,在腫瘤治療中越來越顯示出其優(yōu)勢。華蟾素注射液作為干蟾皮的主要提取物,已廣泛應用于臨床中惡性腹水的治療,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尤其對腹水局部辨證屬于濕熱毒證者療效最佳。華蟾素注射液不僅能夠有效緩解惡性腹水的發(fā)生、發(fā)展,同時能夠使紅色渾濁的腹水轉澄清、降低腹水中紅細胞數(shù)。其原因可能與華蟾素注射液能夠抑制腫瘤新生血管形成相關。VEGF及其受體是促進血管生成的主要參與因子,在惡性腹水的形成和治療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因此,研究華蟾素注射液與結腸癌惡性腹水中VEGF及其受體之間的關系,對明確華蟾素注射液治療結腸癌惡性腹水的機制、提高結腸癌惡性腹水的治療療效至關重要?;谏鲜鰞热?我們猜測華蟾素注射液能夠抑制腹水中VEGF的表達,阻斷VEGF與VEGFR-2的結合,減緩腫瘤新生血管形成,從而減少惡性腹水的產生。研究目的通過本研究,希望了解結腸癌血性腹水中,華蟾素注射液對VEGF、VEGF-mRNA和VEGFR-2等細胞信號通路的影響,明確華蟾素注射液對結腸癌腹膜轉移腫瘤細胞信號通路VEGF表達的調節(jié)作用,初步闡述華蟾素注射液在治療結腸癌腹水時的具體作用靶點和作用途徑。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包括動物和細胞兩部分實驗,通過華蟾素注射液分別干預動物和細胞模型,從蛋白和基因層面揭示華蟾素注射液治療結腸癌血性腹水時干預VEGF及其受體表達的情況,探索華蟾素注射液干預結腸癌血性腹水的可能機制。動物實驗(華蟾素注射液干預荷瘤小鼠血性結腸癌腹水VEGF表達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內容:1、建立動物模型:我們嘗試不同接種途徑、不同細胞類型、不同接種劑量對小鼠的影響,建立符合課題需求的荷瘤小鼠血性腹水模型。2、華蟾素注射液劑量確定:我們設計并進行華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的急性毒性試驗,通過判斷不同劑量干預后小鼠腹腔內各臟器的病理改變,明確華蟾素注射液的腹腔灌注安全劑量。3、荷瘤小鼠腹水量變化研究:藥物干預后觀察并記錄各組小鼠腹水產生情況。4、荷瘤小鼠VEGF、VEGF-mRNA、VEGFR-2表達的影響:采用ELISA檢測血性結腸癌腹水VEGF表達水平;WB檢測小鼠腸系膜轉移瘤VEGF、VEGFR-2含量;qPCR檢測小鼠腸系膜轉移瘤中VEGF-mRNA、VEGFR2-mRNA。細胞實驗(華蟾素注射液干預人臍靜脈內皮細胞代謝變化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兩部分內容:1、華蟾素干預下HUVEC增殖變化:MTT檢測HUVEC細胞凋亡情況;熒光顯微鏡觀察用藥前后細胞形態(tài)學變化。2、華蟾素干預下HUVEC中VEGF、VEGFR-2、VEGF-mRNA表達的影響:ELISA檢測HUVEC細胞上清液中VEGF含量和細胞膜表面VEGFR-2含量;qPCR測定HUVEC細胞中 VEGF mRNA、VEGFR-2 mRNA 含量。研究結果1、結腸癌血性腹水的動物模型建立方法主要包括脾臟接種腫瘤細胞和腹腔接種腫瘤細胞兩種。脾臟接種的方法更優(yōu)于腹水的收集和計量,腹腔接種的方法則適用于與結腸癌腹水產生密切相關的腸、腹壁轉移瘤的研究。2、華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劑量不超過1ml時,不會引起小鼠肝、脾、腎臟器急性壞死,不會影響小鼠的體重、飲食等,屬于安全劑量。3、華蟾素注射液呈濃度依賴性抑制荷瘤小鼠腹腔中腹水的含量。4、華蟾素注射液未降低脾臟組裸鼠血性腹水中VEGF表達量,各組腹水中VEGF含量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腹腔組BALB/c小鼠腸系膜轉移瘤中VEGF與VEGFR-2表達量在不同濃度華蟾素作用下均呈現(xiàn)不同程度降低,由高到低的表達量分別為低劑量、中劑量、高劑量,該變化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華蟾素注射液呈濃度依賴性抑制小鼠腸系膜轉移瘤中VEGF與VEGFR-2的表達。5、華蟾素注射液呈濃度依賴性降低腹腔組BALB/c小鼠腹腔轉移瘤中VEGF-mRNA與VEGFR2-mRNA表達量,該變化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高劑量華蟾素注射液對兩種mRNA的抑制作用最強,中劑量其次,低劑量抑制作用最弱。6、華蟾素注射液對HUVEC細胞有明顯生長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在10-80%之間,半數(shù)抑制濃度(IC50)為1mg/ml,藥物最佳作用時間為24h。24h內,華蟾素注射液對HUVEC干預呈“時間-濃度”依賴性。7、華蟾素注射液呈濃度依賴性抑制HUVEC細胞VEGF及VEGFR-2的表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對VEGFR-2的抑制作用更高于相同劑量下對VEGF的作用(P<0.001)。8、華蟾素注射液能夠抑制HUVEC細胞VEGF-mRNA和VEGFR2-mRNA的表達,且該抑制作用呈濃度依賴性,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論我們成功建立荷瘤小鼠結腸癌血性腹水模型和人臍靜脈內皮細胞模型。在動物和細胞實驗中,我們均從基因和蛋白層面,明確了華蟾素注射液對VEGF及其受體的下調作用,同時發(fā)現(xiàn)華蟾素注射液雖對VEGF及其受體均有抑制作用,但對VEGFR-2的抑制尤其明顯。進一步揭示了華蟾素注射液治療結腸癌血性腹水的可能機制是下調VEGF及其受體,特別是降低VEGFR-2的表達,抑制腫瘤新生血管形成,從而為華蟾素注射液治療結腸癌血性腹水提供了科學依據。本研究從分子層面證實華蟾素注射液對結腸癌血性腹水中信號通路VEGF表達的調節(jié)作用,為推廣華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應用于臨床中治療結腸癌血性腹水提供了實驗依據,為華蟾素抗腫瘤的機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未來研究將繼續(xù)對華蟾素注射液抗腫瘤新生血管作用進一步驗證并深入探究其分子機制。

二、65例癌性腹水的療效觀察(論文開題報告)

(1)論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處內容要求:

首先簡單簡介論文所研究問題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簡單明了地指出論文所要研究解決的具體問題,并提出你的論文準備的觀點或解決方法。

寫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簡64位RISC處理器存儲管理單元結構并詳細分析其設計過程。在該MMU結構中,TLB采用叁個分離的TLB,TLB采用基于內容查找的相聯(lián)存儲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為64KB和細粒度為4KB兩種頁面大小,采用多級分層頁表結構映射地址空間,并詳細論述了四級頁表轉換過程,TLB結構組織等。該MMU結構將作為該處理器存儲系統(tǒng)實現(xiàn)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調查法:該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統(tǒng)的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的具體信息。

觀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直接觀察研究對象從而得到有關信息。

實驗法: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fā)現(xiàn)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關系。

文獻研究法: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的、正確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實證研究法:依據現(xiàn)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

定性分析法: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研究,這個方法需要計算的數(shù)據較少。

定量分析法:通過具體的數(shù)字,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

跨學科研究法: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這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xiàn)象的一種方法,從某一功能出發(fā)研究多個方面的影響。

模擬法: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與原型相似的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某種特性的一種形容方法。

三、65例癌性腹水的療效觀察(論文提綱范文)

(1)華蟾素注射液治療結腸癌腹水的優(yōu)效人群分析及對VM的作用機制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號說明
第一部分 文獻綜述
    綜述一 惡性腹水的中西醫(yī)研究進展
        1. 惡性腹水的西醫(yī)研究進展
        1.1 惡性腹水的形成機制
        1.2 惡性腹水的西醫(yī)診斷
        1.3 惡性腹水的西醫(yī)治療
        2. 惡性腹水的中醫(yī)研究進展
        2.1 惡性腹水的中醫(yī)病因病機
        2.2 惡性腹水的中醫(yī)辨證
        2.3 惡性腹水的中醫(yī)治療
        3. 結語
        參考文獻
    綜述二 血管生成擬態(tài)(VM)在結腸癌中的研究進展
        1. 結腸癌VM的發(fā)現(xiàn)及生物學特性
        2. VM的形成機制
        2.1 腫瘤缺氧微環(huán)境與VM
        2.2 腫瘤干細胞與VM
        2.3 上皮間質轉化與VM
        2.4 促血管生成相關因子與VM
        2.5 VM形成相關信號通路
        3. VM與結腸癌不良預后的相關性
        4. VM與結腸癌的治療
        5. 結語
        參考文獻
    綜述三 華蟾素注射液干預腫瘤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進展
        1. 腫瘤血管生成的病理機制
        2. 華蟾素注射液的主要化學成分及其抗腫瘤作用
        3. 華蟾素注射液干預腫瘤血管生成的機制
        3.1 VEGF/VEGFR通路抑制作用
        3.2 MMPs/TIMPs通路抑制作用
        3.3 腫瘤血管內皮細胞誘導凋亡作用
        3.4 其他潛在靶點
        4. 結語
        參考文獻
前言
第二部分 臨床研究 華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療結腸癌惡性腹水的療效評價及優(yōu)效人群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方法
        1.2 研究對象
        1.3 病例篩選方法
        1.4 治療方法
        1.5 提取指標
        1.6 療效評價
        1.7 安全性評價
        1.8 統(tǒng)計方法
        1.9 技術路線圖
    2. 研究結果
        2.1 總體資料分析
        2.2 療效評價
        2.3 安全性評價
        2.4 優(yōu)效人群特征篩選
    3. 討論
        3.1 結腸癌惡性腹水的治療現(xiàn)狀
        3.2 優(yōu)效人群研究的必要性
        3.3 華蟾素注射液治療結腸癌惡性腹水的潛在機制
    參考文獻
第三部分 實驗研究 基于血管生成擬態(tài)(VM)研究華蟾素注射液抑制結腸癌血性腹水的機制
    實驗一: 華蟾素注射液抑制裸鼠結腸癌血性腹水生成的研究
        1. 實驗材料
        2. 實驗方法
        3. 實驗結果
        4. 討論
    實驗二: 華蟾素注射液體外抑制結腸癌細胞增殖、遷移、侵襲的研究
        1. 實驗材料
        2. 實驗方法
        3. 實驗結果
        4. 討論
    實驗三: 華蟾素注射液體內、體外抑制結腸癌細胞VM形成的研究
        1. 實驗材料
        2. 實驗方法
        3. 實驗結果
        4. 討論
    實驗四: 華蟾素注射液抑制結腸癌VM形成的機制研究
        1. 實驗材料
        2. 實驗方法
        3. 實驗結果
        4. 討論
    參考文獻
結語
    1. 研究結論
    2. 研究創(chuàng)新性
    3. 不足與展望
附錄
致謝
個人簡歷

(2)中藥注射液聯(lián)合順鉑腹腔灌注治療癌性腹水的系統(tǒng)評價和網狀Meta分析(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號說明
第一章 文獻綜述
    綜述一 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癌性腹水的進展
        1 概述
        2 病理機制
        3 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進展
        4 結語
        參考文獻
    綜述二 中醫(yī)藥治療癌性腹水研究進展
        1 病因病機
        2 內治法
        3 外治法
        4 中藥注射液腹腔灌注療法
        5 結語
        參考文獻
前言
第二章 中藥注射液聯(lián)合順鉑腹腔灌注治療癌性腹水的系統(tǒng)評價和網狀Meta分析
    1 研究目的及意義
    2 研究方法
    3 研究方案
        3.1 技術路線圖
        3.2 納入與排除標準
        3.3 文獻來源與檢索
        3.4 文獻篩選
        3.5 資料提取
        3.6 質量評價
        3.7 統(tǒng)計分析
    4 研究結果
        4.1 文獻檢索策略及結果
        4.2 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
        4.3 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4.4 納入研究的質量評價
        4.5 傳統(tǒng)Meta分析結果
        4.6 網狀Meta分析結果
    5 討論
        5.1 總體研究結果概述
        5.2 腹腔灌注療法
        5.3 中藥注射液結果分析
        5.4 總結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Cochrane協(xié)作網偏倚風險評價的具體標準
    附錄2 改良Jadad評分量表
    附錄3 WHO癌性腹水臨床療效評價標準
    附錄4 CBM數(shù)據庫檢索策略及步驟
    附錄5 貝葉斯MCMC模型有效率代碼
    附錄6 不同結局指標網狀Meta分析發(fā)表偏倚圖
致謝
在學期間主要研究成果

(3)消脹散臍灸治療晚期肝癌頑固性腹脹的臨床觀察(論文提綱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臨床資料
    1.一般資料
    2.診斷標準
        2.1 晚期肝癌診斷標準
        2.2 頑固性腹脹診斷標準
    3.納入標準
    4.排除標準
    5.剔除、脫落標準
研究方法
    1.患者分組
    2.觀察指標
    3.統(tǒng)計方法
結果
    1.臨床研究完成情況
    2.一般資料分析
    3.腹脹程度比較
    4.腹脹平均緩解時間比較
    5.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6.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
    7.排氣時間比較
    8.KPS評分比較
    9.不良反應
    10.安全性
討論
    1.晚期肝癌頑固性腹脹的研究背景
        1.1 現(xiàn)代醫(yī)學對肝癌及腹脹發(fā)病機制的研究現(xiàn)狀
        1.2 晚期肝癌頑固性腹脹的病因及治療
    2.中醫(yī)藥治療晚期肝癌頑固性腹脹的優(yōu)勢
    3.晚期肝癌頑固性腹脹形成的中醫(yī)理論探究
        3.1 肝臟的生理、病理特點
        3.2 肝癌及腹脹的病因病機
        3.3 歷代醫(yī)家對晚期肝癌頑固性腹脹的闡述
        3.4 我們對晚期肝癌頑固性腹脹的病因病機的認識
    4.晚期肝癌頑固性腹脹的治療原則
    5.消脹萬應湯的組方分析及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
    6.消脹散的組方分析及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
    7.中醫(yī)藥內外并治
    8.臍療法治療腹脹的機理
    9.分析
        9.1 一般資料分析
        9.2 腹脹程度比較
        9.3 腹脹平均緩解時間
        9.4 中醫(yī)證候積分、各個證候積分分析
        9.5 證候療效有效率分析
        9.6 排氣時間分析
        9.7 KPS評分分析
    10.不良反應分析
    11.不足與展望
結語
參考文獻
綜述 肝癌腹脹的中西醫(yī)研究進展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發(fā)表論文

(4)再造散加味治療癌性發(fā)熱(陽虛發(fā)熱證)的臨床觀察(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縮略語
引言
文獻綜述
臨床研究
    1 研究內容
    2 臨床資料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結果
討論
    1 立法依據
    2 組方分析
    3 療效分析
結語
本文創(chuàng)新點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在學期間主要研究成果
個人簡介

(5)基于數(shù)據挖掘分析王曦星教授治療癌性腹水用藥規(guī)律(論文提綱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王曦星教授治療癌性腹水經驗
    1.病因病機
    2.選方用藥
        2.1 主方選擇
        2.2 加減用藥
    3.病案舉隅
第二部分 基于數(shù)據挖掘分析王曦星教授治療癌性腹水用藥規(guī)律
    1.資料
        1.1 一般資料
        1.2 入選病例診斷標準
        1.3 納入病例標準
        1.4 排除病例標準
        1.5 脫落病例標準
        1.6 脫落病例處理
        1.7 病例收集調查表制定及病例有效率判定
        1.8 規(guī)范病例信息
    2.方法
        2.1 病例收集
        2.2 分析方法
        2.3 中醫(yī)傳承輔助系統(tǒng)
    3.結果
        3.1 病例納入情況
        3.2 病例分析結果
        3.3 中醫(yī)傳承輔助系統(tǒng)分析結果
    4.討論
    5.存在的問題與展望
    6.結論
參考文獻
綜述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作者簡介

(6)溫陽利水方蒸臍法治療癌性腹水的臨床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號說明
第一部分 文獻綜述
    綜述一 西醫(yī)對癌性腹水的認識及其研究進展
        1. 癌性腹水的流行病學特點
        2. 癌性腹水的發(fā)病機制
        3. 癌性腹水的西醫(yī)治療現(xiàn)狀及進展
        3.1 常規(guī)治療
        3.2 全身化療
        3.3 腹腔內藥物灌注治療
        3.4 腹腔熱灌注化療
        3.5 基因治療
        3.6 分子靶向治療
        4. 問題及展望
        參考文獻
    綜述二 中醫(yī)臍療治療癌性腹水的研究進展
        1. 病因病機概述
        1.1 古代醫(yī)家認識
        1.2 現(xiàn)代醫(yī)家的認識
        2. 中醫(yī)臍療的研究概述
        2.1 臍療的理論淵源
        2.2 臍療的生理依據
        2.3 臍療的藥理作用
        2.4 臍療的用藥特點
        2.5 臍療的治療進展
        3. 問題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 臨床研究
    前言
    1. 臨床資料
        1.1 病例來源
        1.2 病例標準
    2. 研究方法與內容
        2.1 研究方法
        2.2 治療干預
        2.3 觀察指標
        2.4 觀察方法
        2.5 療效評價標準
        2.6 統(tǒng)計方法
    3. 研究結果
        3.1 試驗完成情況分析
        3.2 一般資料
        3.3 研究結果
    4. 討論
        4.1 結果分析
        4.2 溫陽利水方組方依據
        4.3 蒸臍療法
    5. 結語
        5.1 研究結論
        5.2 研究存在的問題及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個人簡歷

(7)利水消脹方敷臍聯(lián)合紫杉醇腹腔灌注治療消化系統(tǒng)癌性腹水的臨床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縮略詞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獻研究
    1 消化系統(tǒng)腫瘤癌性腹水的調查概況
    2 現(xiàn)代醫(yī)學對癌性腹水的認識
        2.1 癌性腹水產生的病理、生理機制
        2.2 癌性腹水的診斷方法
        2.3 癌性腹水的治療現(xiàn)狀
    3 中醫(yī)學對腹水的認識
        3.1 腹水的中醫(yī)病因病機
        3.2 腹水的中醫(yī)辨治
第二部分 臨床研究
    1 研究目標
    2 研究內容
        2.1 病例來源
        2.2 病例選擇標準
    3 研究方法
        3.1 分組
        3.2 治療方案
    4 觀察方法
        4.1 觀察指標
        4.2 評價標準
    5 統(tǒng)計學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結果
    1 入組病例一般資料情況
        1.1 性別分布
        1.2 年齡分布
        1.3 疾病種類分布
    2 治療結果
        2.1 腹水療效結果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2.3 兩組患者中醫(yī)證候改善情況
        2.4 安全性評價
第四部分 分析與討論
    1 利水消脹方藥物組成、臨床功效及理論依據
        1.1 利水消脹方藥物組成
        1.2 利水消脹方治療腹水的理論依據
        1.3 利水消脹方的藥物分析
        1.4 中藥敷臍治療腹水的理論依據
    2 紫杉醇腹腔灌注化療的應用
    3 利水消脹方療效分析
    4 結論
    5 不足及展望
參考文獻
綜述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個人簡介

(8)芫苓消水散聯(lián)合IL-2腹腔灌注治療癌性腹水60例(論文提綱范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1.2 納入標準
    1.3 排除標準
    1.4 治療方法
    1.5 觀察指標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中醫(yī)證候評分
    2.2 臨床療效
    2.3 KPS評分
    2.4 腹圍、腹水深度和24小時尿量
    2.5 毒副反應
3 討論

(9)健脾化瘀利水方治療癌性腹水的臨床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獻綜述
    第一節(jié) 對癌性腹水的認識
        一、癌性腹水的中醫(yī)認識
        二、癌性腹水的西醫(yī)認識
    第二節(jié) 腹水治療研究進展
    第三節(jié) 健脾化瘀利水方方藥分析
        一、主要方藥組成
        二、治則治法
        三、組方配伍分析
        四、健脾化瘀利水方有關藥物研究
第二章 臨床研究部分
    第一節(jié) 病例選擇
        一、西醫(yī)診斷標準
        二、中醫(yī)診斷標準
        三、中醫(yī)癥狀分級量化標準
        四、病例選擇標準
    第二節(jié) 臨床資料
        一、病例來源
        二、病例一般情況
        三、病例西醫(yī)相關指標
        四、病例中醫(yī)證候總積分
    第三節(jié) 研究方法
        一、分組方法
        二、治療方法
        三、觀察方法
        四、療效判定標準
        五、統(tǒng)計分析方法
    第四節(jié) 研究結果
        一、兩組腹水療效評價
        二、兩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總積分變化比較
        三、兩組患者治療后KPS評分變化
        四、兩組治療前后腫瘤指標變化
        五、兩組患者治療后外周血象變化比較
        六、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電解質變化比較
        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腎功能及心率變化比較
第三章 討論
    第一節(jié) 癌性腹水的成因及治療方向原則
    第二節(jié) 研究結果分析
        一、腹水療效分析
        二、中醫(yī)證候變化分析
        三、KPS評分變化分析
        四、相關腫瘤指標及電解質變化分析
        五、外周血象及肝腎功能、心率變化分析
    第三節(jié) 結論
    第四節(jié) 問題與展望
第四章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在校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
致謝
統(tǒng)計學審核證明

(10)華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干預結腸癌血性腹水中VEGF表達的機制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縮略詞表
第一章 文獻研究
    第一節(jié) 惡性腹水的西醫(yī)研究進展
        1 惡性腹水的病因認識
        2 惡性腹水的形成機制
        3 惡性腹水的診斷
        4 惡性腹水的西醫(yī)治療
        5 結語
        參考文獻
    第二節(jié) 惡性腹水的中醫(yī)治療進展
        1 惡性腹水的病因病機
        2 惡性腹水的中醫(yī)辨證
        3 惡性腹水的中醫(yī)治療進展
        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二章 實驗研究
    前言
    第一節(jié) 華蟾素注射液干預荷瘤小鼠血性結腸癌腹水VEGF表達的研究
        一、血性結腸癌腹水動物模型的建立
        1 材料與試劑
        2 耗材與儀器
        3 實驗方法
        4 結腸癌血性腹水模型評價與篩選
        5 結果
        6 小結
        二、華蟾素注射液腹腔干預的急性毒性實驗
        1 材料與試劑
        2 耗材與儀器
        3 分組與給藥
        4 觀察指標
        5 病理指標
        6 結果
        7 小結
        三、華蟾素注射液干預小鼠血性結腸癌腹水的機制研究
        1 材料與試劑
        2 耗材與儀器
        3 建立血性結腸癌腹水動物模型
        4 實驗分組與給藥
        5 指標觀察與收集
        6 統(tǒng)計方法
        7 實驗結果
        8 小結
    第二節(jié) 華蟾素注射液干預人臍靜脈內皮細胞代謝變化研究
        1 實驗材料
        2 實驗方法
        3 結果
        4 小結
    第三節(jié) 實驗分析
        一、本研究的立項依據
        1 惡性腹水治療面臨巨大挑戰(zhàn)
        2 結腸癌惡性腹水形成與腫瘤新生血管密切相關
        3 華蟾素注射液治療惡性腹水療效顯著
        4 華蟾素注射液降低VEGF的表達
        二、本研究的結果概述
        1 華蟾素注射液毒性實驗研究
        2 華蟾素注射液干預結腸癌血性腹水中VEGF表達研究
        3 華蟾素注射液干預人臍靜脈內皮細胞代謝變化研究
        三、本研究的結果分析
        1 實驗對象的選擇
        2 對照組的設置
        3 實驗數(shù)據的分析
        四、存在問題及展望
        1 缺乏華蟾素注射液抗腫瘤與抗血管的對比研究
        2 細胞模型可進一步完善
第三章 實驗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研究成果

四、65例癌性腹水的療效觀察(論文參考文獻)

  • [1]華蟾素注射液治療結腸癌腹水的優(yōu)效人群分析及對VM的作用機制研究[D]. 王一同.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2021(01)
  • [2]中藥注射液聯(lián)合順鉑腹腔灌注治療癌性腹水的系統(tǒng)評價和網狀Meta分析[D]. 王佩佩.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2020(04)
  • [3]消脹散臍灸治療晚期肝癌頑固性腹脹的臨床觀察[D]. 劉亞萍.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 2020(12)
  • [4]再造散加味治療癌性發(fā)熱(陽虛發(fā)熱證)的臨床觀察[D]. 劉瑞春.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 2019(02)
  • [5]基于數(shù)據挖掘分析王曦星教授治療癌性腹水用藥規(guī)律[D]. 姚龑茹. 山西中醫(yī)藥大學, 2019(01)
  • [6]溫陽利水方蒸臍法治療癌性腹水的臨床研究[D]. 樊樹方.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2019(07)
  • [7]利水消脹方敷臍聯(lián)合紫杉醇腹腔灌注治療消化系統(tǒng)癌性腹水的臨床研究[D]. 劉永. 安徽中醫(yī)藥大學, 2019(02)
  • [8]芫苓消水散聯(lián)合IL-2腹腔灌注治療癌性腹水60例[J]. 李雪妮,姜春狀,劉艷霞. 西部中醫(yī)藥, 2019(02)
  • [9]健脾化瘀利水方治療癌性腹水的臨床研究[D]. 黃娜.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2018(01)
  • [10]華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干預結腸癌血性腹水中VEGF表達的機制研究[D]. 胡葉.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2018(08)

標簽:;  ;  ;  ;  ;  

癌性腹水65例療效觀察
下載Doc文檔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