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貴州蚋屬一新種(雙翅目:蚋科)(英文)(論文文獻綜述)
陳漢彬,修江帆,張春林[1](2012)在《中國貴州寬闊水自然保護區(qū)蚋相初報及三新種描述(雙翅目,蚋科)(英文)》文中認為首次記載貴州省寬闊水自然保護區(qū)蚋科Simuliidae14種,并記述其中3新種,包括遵義蚋Simulium(Simulium)zunyiense sp.nov.和新尖板蚋Simulium(Simulium)neoacontum sp.nov.以及隸屬于山蚋亞屬Simulium(Montisimulium)的離板山蚋Simulium(Montisimulium)separatum sp.nov.。模式標本存放于貴陽醫(yī)學院生物學教研室。遵義蚋,新種S.(S.)zunyiense sp.nov.(圖1~13)隸屬于蚋亞屬雜色蚋組variegatum group,與本組已知近緣種主要區(qū)別在雄尾結構,如生殖肢端節(jié),生殖腹板和中骨的形狀特殊。正?!?貴州遵義市寬闊水自然保護區(qū)(28°12’N,107°18’E;海拔1483m),2010-09-20,修江帆,陳黔采。詞源:新種種名源自模式產地。新尖板蚋,新種S.(S.)neoacontum sp.nov.(圖14~19)隸屬于蚋亞屬淡足蚋組malyschevi group,與尖板蚋S.(S.)acontum Clen et al.,近似,但雄蟲生殖肢端節(jié),生殖腹板和中骨的形狀迥異,此外,其呼吸絲排列方式也有明顯差異。正模♂,貴州寬闊水自然保護區(qū)讓水(28°17’N,107°08’E;海拔682m),2010-08-13,修江帆采。詞源:新種種名源自其形態(tài)極似尖板蚋S.(S.)acontum,冠以"neo"以示區(qū)別。離板山蚋,新種S.(Montisimulium)separatum sp.nov.(圖20~28)隸屬于山蚋亞屬Subgenus Montimulium與絨絲山蚋S.(M.)nemoriragum(Datta,1973)近似,主要區(qū)別是雌蟲生殖板內緣遠離,蛹呼吸絲背對具短莖。此外,幼蟲頭扇毛和肛鰓次生葉數(shù)目也有明顯差異。正模♀,貴州寬闊水自然保護區(qū)大洞(28°12’N,107°18’E;海拔1483m),2010-08-20,修江帆,陳黔采。詞源:新種種名源自其雌蟲生殖板內緣分離。
溫小軍,韋靜,陳漢彬[2](2007)在《河南省蚋屬一新種 (雙翅目:蚋科)(英文)》文中研究表明記述采自河南1新種:河南紡蚋Simulium (Nevermannia) henanense, sp. nov.。根據(jù)其外生殖器的形狀、幼蟲和蛹的特征,本新種隸屬于Simulium (Nevermannia)的寬足蚋組vernum-group。其蛹的特征與中國的 S. (N.) xinbinense 和西馬來西亞的 S. (N.) kurtaki 相似,但是與后2種在雌蟲股節(jié)的顏色、幼蟲后頰裂和直腸腮的形狀迥異,可資鑒別。模式標本存放于貴陽醫(yī)學院生物學教研室。正模:♀,河南焦作云臺山白龍?zhí)?海拔 1 060 m,東經113°25’,北緯35°14’,韋靜采;副模:1♀,12蛹,18幼蟲,同正模。
溫小軍,陳漢彬[3](2006)在《四川山蚋亞屬一新種(雙翅目,蚋科)(英文)》文中研究指明記述采自四川黑水縣卡龍溝蚋科1新種,新種與泰山山蚋S.(M.)taishanense、林芝山蚋S.( M.)linzhiense、線絲山蚋S.(M.) nemorivagum和塔吉克山蚋S.( M.) kirgisorum近似,均具簡單的蛹繭和12條呼吸絲,排列為2,3,3,4,但可依其蛹呼吸絲具極短的初級莖和次級莖,雄性生殖腹板側緣具亞中突起等特征加以區(qū)別。正?!?副模1♀,6 ♂♂,21蛹和12幼蟲,均系于2005年8月1日采自四川省黑水縣卡龍溝小溪急流的石塊和枯枝落葉中。
陳漢彬,張春林,黃麗[4](2005)在《四川省蚋屬紡蚋亞屬一新種記述(雙翅目,蚋科)(英文)》文中研究說明瀘定紡蚋,新種Simulium(Nevermannia)ludingensesp. nov.(Figs.1 17) 根據(jù)雄蟲尾器和蛹呼吸絲特征,新種應隸屬于紡蚋亞屬的寬足蚋組vernum group。新種的主要特征是幼蟲后腹節(jié)具附骨,這一特征在該組見于報告者僅有5種,即產自我國臺灣的S.(N.)yushangense、湖南的S.(N.)zhangjiajiense 和貴州的S.(N.)qinshuiense、菲律賓的S.(N.)aberrans 以及馬來西亞的S.(N.)caudisclerum。但新種蛹繭無前背突可與S.(N.)yushangense、S.(N.)qingshuiense、S. (N.)zhangjiajiense和S.(N.)caudisclerum相區(qū)別;其雄性生殖腹板呈半圓形以及幼蟲上顎緣齒無附齒列可與S.(N.) caudisclerum相區(qū)別。正模♀,副模7♀♀,5♂♂,12蛹,5幼蟲,2003 09 19,采自瀘定縣藥王廟小溪水草。模式標本存放于貴陽醫(yī)學院生物學教研室。
陳漢彬,張春林,楊明[5](2003)在《貴州省蚋類名錄并一新種記述(雙翅目:蚋科)(英文)》文中進行了進一步梳理記載貴州蚋科名錄,截至2002年12月止,計有1屬6亞屬30種。其中含以貴州為模式產地的18種。并記述雷公山蚋屬繩蚋亞屬1新種,以產地命名為貴州繩蚋S (G )guizhouenseChen,ZhangandYang。新種蛹具8條呼吸絲成對排列,近似印度的S (G )darjeelingenseDatta,1973。但后者的足色及雄蟲的生殖肢端節(jié)、生殖腹板和中骨與本種迥異。此外,蛹后腹節(jié)無端鉤也可資鑒別。
陳漢彬,張春林[6](2002)在《貴州蚋屬一新種(雙翅目:蚋科)(英文)》文中研究表明記述采自貴州雷公山的蚋屬一新種 ,顯著蚋Simulium (Simulium)prominentum ,新種。根據(jù)其蛹和幼蟲的特征顯著而命名 ,對其幼期形態(tài)進行描述并與其近緣種作分類討論
陳漢彬[7](2001)在《貴州紡蚋亞屬二新種 (雙翅目:蚋科)(英文)》文中指出記述了采自貴州雷公山自然保護區(qū)的紡蚋二新種 ,清水紡蚋Simulium (Nevermannia)qing shuiensesp .nov .和橋落紡蚋S . (N .)qiaolaoensesp .nov .,二者均以其產地命名。文中對其成蟲、蛹和幼蟲形態(tài)進行了全面描述 ,并與其近緣種進行分類討論。模式標本存放在貴陽醫(yī)學院生物學教研室。
陳虹,陳漢彬[8](2001)在《貴州蚋科一新種 (雙翅目:蚋科)(英文)》文中認為本文記述采自貴州雷公山的蚋屬一新種 ,以產地命名為黔蚋Simulium (Simulium )qianensesp .nov。新種隸屬于雜色蚋組S .variegatumspecies group ,與臺灣蚋S .taiwanicum最近似 ,但可依其特殊的盾飾、足的顏色、雄尾中骨端裂和幼蟲后頰裂深并在后腹部具附骨等特征與其他近緣種相區(qū)別。模式標本存放于貴陽醫(yī)學院生物教研室。
陳漢彬[9](2000)在《貴州雷公山蚋屬二新種記述(雙翅目 :蚋科 )(英文 )》文中指出記述采自貴州雷公山的蚋屬二新種,即細板蚋S.(S.)tenuatumsp.nov.,多枝蚋S.(S.)ramulosum,sp.nov.并對其分類地位進行討論。
陳漢彬,溫小軍[10](1999)在《中國貴州梵凈山蚋屬一新種(雙翅目 :蚋科 )(英文)》文中研究說明本文記述采自貴州梵凈山的蚋屬一新種,鞍陽蚋Simulium(Simulium)ephippioidum,新種隸屬于多叉蚋組Simuliummultistriatumgroup.,其兩性尾器形態(tài)特殊,繭具前側窗,幼蟲后腹節(jié)具葉狀毛等特征,可與其它已知近緣種相區(qū)別。
二、貴州蚋屬一新種(雙翅目:蚋科)(英文)(論文開題報告)
(1)論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處內容要求:
首先簡單簡介論文所研究問題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簡單明了地指出論文所要研究解決的具體問題,并提出你的論文準備的觀點或解決方法。
寫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簡64位RISC處理器存儲管理單元結構并詳細分析其設計過程。在該MMU結構中,TLB采用叁個分離的TLB,TLB采用基于內容查找的相聯(lián)存儲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為64KB和細粒度為4KB兩種頁面大小,采用多級分層頁表結構映射地址空間,并詳細論述了四級頁表轉換過程,TLB結構組織等。該MMU結構將作為該處理器存儲系統(tǒng)實現(xiàn)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調查法:該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統(tǒng)的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的具體信息。
觀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直接觀察研究對象從而得到有關信息。
實驗法: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fā)現(xiàn)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關系。
文獻研究法: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的、正確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實證研究法:依據(jù)現(xiàn)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
定性分析法: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研究,這個方法需要計算的數(shù)據(jù)較少。
定量分析法:通過具體的數(shù)字,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
跨學科研究法: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這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xiàn)象的一種方法,從某一功能出發(fā)研究多個方面的影響。
模擬法: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與原型相似的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某種特性的一種形容方法。
三、貴州蚋屬一新種(雙翅目:蚋科)(英文)(論文提綱范文)
(1)中國貴州寬闊水自然保護區(qū)蚋相初報及三新種描述(雙翅目,蚋科)(英文)(論文提綱范文)
1 The Checklist |
2 D iscriptions of N ew Species |
(4)四川省蚋屬紡蚋亞屬一新種記述(雙翅目,蚋科)(英文)(論文提綱范文)
Simulium |
(Nevermannia) |
ludingense |
sp. |
nov. |
(Figs.1-17) |
(8)貴州蚋科一新種 (雙翅目:蚋科)(英文)(論文提綱范文)
1 INTRODUCTION |
2 DESCRIPTION |
Simulium (Simulium) qianense sp.nov. (Figs.1-12) |
Pupa. Body length 3.4-3.6?mm. |
Distribution. Guizhou province, China. |
(9)貴州雷公山蚋屬二新種記述(雙翅目 :蚋科 )(英文 )(論文提綱范文)
Simulium (Simulium) tenuatum sp.nov. (Figs.1-9) |
Simulium (Simulium) ramulosum sp.nov. |
四、貴州蚋屬一新種(雙翅目:蚋科)(英文)(論文參考文獻)
- [1]中國貴州寬闊水自然保護區(qū)蚋相初報及三新種描述(雙翅目,蚋科)(英文)[J]. 陳漢彬,修江帆,張春林. 動物分類學報, 2012(02)
- [2]河南省蚋屬一新種 (雙翅目:蚋科)(英文)[J]. 溫小軍,韋靜,陳漢彬. 昆蟲分類學報, 2007(04)
- [3]四川山蚋亞屬一新種(雙翅目,蚋科)(英文)[J]. 溫小軍,陳漢彬. 動物分類學報, 2006(04)
- [4]四川省蚋屬紡蚋亞屬一新種記述(雙翅目,蚋科)(英文)[J]. 陳漢彬,張春林,黃麗. 動物分類學報, 2005(03)
- [5]貴州省蚋類名錄并一新種記述(雙翅目:蚋科)(英文)[J]. 陳漢彬,張春林,楊明. 貴州科學, 2003(Z1)
- [6]貴州蚋屬一新種(雙翅目:蚋科)(英文)[J]. 陳漢彬,張春林. 昆蟲學報, 2002(S1)
- [7]貴州紡蚋亞屬二新種 (雙翅目:蚋科)(英文)[J]. 陳漢彬. 昆蟲學報, 2001(04)
- [8]貴州蚋科一新種 (雙翅目:蚋科)(英文)[J]. 陳虹,陳漢彬. Entomologia Sinica, 2001(03)
- [9]貴州雷公山蚋屬二新種記述(雙翅目 :蚋科 )(英文 )[J]. 陳漢彬. 動物分類學報, 2000(01)
- [10]中國貴州梵凈山蚋屬一新種(雙翅目 :蚋科 )(英文)[J]. 陳漢彬,溫小軍. 動物分類學報, 19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