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鎮(zhèn)江郵驛:中國郵政的縮影(論文文獻綜述)
潘雨朦[1](2021)在《民國南京郵政研究(1912-1937)》文中研究表明
王澤京,王芬,張繼格[2](2019)在《近代江蘇郵政研究述評》文中研究說明近代江蘇郵政研究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少到多,有零散到較為系統的過程、產生了一些比較重要的學術成果。但在研究對象主體、研究時段和研究區(qū)域等方面亟待加強。
王澤京[3](2012)在《清末江蘇郵政研究(1866-1911)》文中指出本文以歷史學實證、統計學等方法,透視清末江蘇郵政通信的幾種形態(tài),厘清江蘇郵政早期現代化脈絡,考察清末江蘇郵政的組織機構、人事制度、資費調整、郵政網路及業(yè)務拓展的實態(tài),分析影響清末江蘇郵政發(fā)展的因素,剖析江蘇郵政現代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力圖重構清末江蘇郵政概貌,探討這一時期江蘇郵政經營的得失。論文由緒論、結語和正文三個部分組成。緒論包括論文選題緣起、學術回顧、研究方法與關注重點、論文的主要貢獻與創(chuàng)新點及所用資料分析與相關概念界定五個方面內容。正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從古代江蘇地區(qū)通信、近代太平天國的郵政通訊機構疏附衙、江蘇民信局幾個方面,論述1896年大清江蘇郵政官局開辦前江蘇郵政通信狀況,著重探析了天津——鎮(zhèn)江騎差郵路產生背景、歷程、資費、績效;鎮(zhèn)江、揚州、清江華洋書信館開辦、停閉及鎮(zhèn)江大龍郵票發(fā)行等問題。第二章梳理了大清江蘇郵政官局正式開辦及其脫離海關的歷程,闡釋大清江蘇郵政官局和“客郵”、民信局相互關系,并對清末江蘇驛站弊端、結局進行了考述。第三章主要考察清末江蘇郵政組織機構、郵政資費衍變。并從局所網點、郵政隊伍、郵政旱班、水道郵路、鐵道郵路幾個層面,較為詳細地評述清末江蘇郵政網路狀況。第四章以翔實的數據為實證依據,從郵件、包裹和匯兌三個方面比較系統地論述清末江蘇郵政業(yè)務實態(tài),并把清末江蘇省郵政業(yè)務狀況置于全國大背景中進行考量,冀以客觀地評價江蘇郵政在全國中的地位。清末,江蘇郵政的創(chuàng)辦之路歷盡艱辛,從1866年鎮(zhèn)江海關郵務辦事處的設立到1896年大清江蘇郵政官局的正式成立,前后歷30年之久。自1896年至1911年,江蘇郵政在局所建設、網路拓展、及郵政業(yè)務發(fā)展方面均取得較快的發(fā)展。主要緣由有三:第一,1896年光緒帝頒布建立國家郵政官局諭令,使江蘇省郵政官局得以成立,開啟了江蘇郵政史的新篇章。第二,國家郵局建立后,以國家權力為后盾,使國家郵政官局取得輪船、鐵路等郵運的壟斷權,與此同時,國家郵局還利用國家權力提高民信局所交包封的運輸費,打壓、排擠民信局發(fā)展,使民信局處境日益窘迫,為江蘇省郵政事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益的大環(huán)境。第三,江蘇郵政當局對郵政事業(yè)的大力投入對清末江蘇郵政事業(yè)的進步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清末,江蘇郵政事業(yè)在取得發(fā)展的同時,也存在郵權不統一、郵政運輸設施的落后等問題。此外,江蘇郵政還具有一定的殖民色彩,從大清郵政官局建立直至清王朝滅亡,由地方到中央,郵政大權幾乎完全被洋人把控。因此,獨立先進的江蘇郵政沒有真正建立起來,橫在江蘇郵政現代化面前的仍是一條充滿艱難的跋涉之路,江蘇郵政現代化等待著更好的歷史契機。
魏志文,龔君,何琛[4](2002)在《鎮(zhèn)江郵驛:中國郵政的縮影》文中研究說明
二、鎮(zhèn)江郵驛:中國郵政的縮影(論文開題報告)
(1)論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處內容要求:
首先簡單簡介論文所研究問題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簡單明了地指出論文所要研究解決的具體問題,并提出你的論文準備的觀點或解決方法。
寫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簡64位RISC處理器存儲管理單元結構并詳細分析其設計過程。在該MMU結構中,TLB采用叁個分離的TLB,TLB采用基于內容查找的相聯存儲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為64KB和細粒度為4KB兩種頁面大小,采用多級分層頁表結構映射地址空間,并詳細論述了四級頁表轉換過程,TLB結構組織等。該MMU結構將作為該處理器存儲系統實現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調查法:該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統的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的具體信息。
觀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直接觀察研究對象從而得到有關信息。
實驗法: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fā)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關系。
文獻研究法: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的、正確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實證研究法: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
定性分析法: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研究,這個方法需要計算的數據較少。
定量分析法:通過具體的數字,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
跨學科研究法: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這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從某一功能出發(fā)研究多個方面的影響。
模擬法: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與原型相似的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某種特性的一種形容方法。
三、鎮(zhèn)江郵驛:中國郵政的縮影(論文提綱范文)
(2)近代江蘇郵政研究述評(論文提綱范文)
1 1983年以前 |
2 1984-1999年 |
3 2000-2007年 |
4 2008年至今 |
(3)清末江蘇郵政研究(1866-1911)(論文提綱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緒論 |
一、選題緣起 |
二、學術史回顧 |
三、研究方法與關注重點 |
四、論文的主要貢獻和創(chuàng)新點 |
五、所用資料及其相關界定 |
第一章 近代江蘇郵政的開端 |
第一節(jié) 古代江蘇的通信機制 |
一、古代江蘇的郵驛 |
二、古代江蘇的烽火 |
三、古代江蘇的民信局 |
第二節(jié) 太平天國疏附衙和近代江蘇民信業(yè)的興起 |
一、太平天國疏附衙 |
二、近代江蘇民信業(yè)興起 |
第三節(jié) 鎮(zhèn)江海關兼辦郵務 |
一、“客郵”侵入中國 |
二、鎮(zhèn)江郵務辦事處——江蘇郵政的雛形 |
第四節(jié) 鎮(zhèn)江海關試辦郵政 |
一、鎮(zhèn)江海關試辦郵政 |
二、天津——鎮(zhèn)江騎差郵路 |
第五節(jié) 江蘇華洋書信館 |
一、華洋書信館—官督商辦郵政的嘗試 |
二、清江、揚州和鎮(zhèn)江華洋書信館的倡設與夭折 |
四、曇花一現——蘇州華洋書信館 |
第六節(jié) 鎮(zhèn)江大龍郵票 |
一、中國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醞釀和誕生 |
二、大龍郵票在鎮(zhèn)江發(fā)行 |
第二章 大清江蘇郵政建立和初步發(fā)展 |
第一節(jié) 大清江蘇郵政正式開辦 |
一、大清郵政官局的成立 |
二、江蘇郵政官局的創(chuàng)設 |
三、江蘇郵政與海關分離 |
第二節(jié) 大清江蘇郵政與“客郵”、民信局及驛站關系 |
一、清末“客郵”染指江蘇 |
二、清末江蘇民信局的衰微 |
三、清末江蘇驛站的裁撤 |
第三章 清末江蘇郵政組織管理及郵路拓展 |
第一節(jié) 清末江蘇郵政組織機構衍變 |
一、組織機構衍變 |
二、人事管理制度 |
三、薪資待遇 |
第二節(jié) 郵政資費 |
一、郵務辦事處時期 |
二、海關試辦郵政時期 |
三、大清郵政正式開辦時期 |
第三節(jié) 網路拓展 |
一、局所建設 |
二、郵政隊伍壯大 |
三、郵路開拓 |
第四章 清末江蘇郵政業(yè)務初顯成效 |
第一節(jié) 郵件業(yè)務快速發(fā)展 |
第二節(jié) 持續(xù)升溫的包裹業(yè)務 |
一、普通包裹價值俱見增長 |
二、保價包裹業(yè)務益增 |
第三節(jié) 匯兌業(yè)務的良好態(tài)勢 |
一、匯兌局所建設 |
二、匯兌業(yè)務的良好發(fā)展勢頭 |
結語 |
參考文獻 |
致謝 |
四、鎮(zhèn)江郵驛:中國郵政的縮影(論文參考文獻)
- [1]民國南京郵政研究(1912-1937)[D]. 潘雨朦. 南京師范大學, 2021
- [2]近代江蘇郵政研究述評[J]. 王澤京,王芬,張繼格. 科教導刊(中旬刊), 2019(02)
- [3]清末江蘇郵政研究(1866-1911)[D]. 王澤京. 南京大學, 2012(03)
- [4]鎮(zhèn)江郵驛:中國郵政的縮影[J]. 魏志文,龔君,何琛. 檔案與建設, 2002(11)
標簽:中國郵政論文; 江蘇鎮(zhèn)江論文; 民信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