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三级AV三级AV三级_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青青草激情在线久久久免费播放_人妻无码视频免费看

重癥監(jiān)護室中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快速分子檢測

重癥監(jiān)護室中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快速分子檢測

一、RAPID MOLECULAR DETECTION OF METHICILLIN -RESISTANT S.AUREU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論文文獻綜述)

王博,黑明燕[1](2021)在《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金黃色葡萄球菌定植、感染及治療現(xiàn)狀》文中研究表明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引起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NICU)內(nèi)醫(yī)療相關感染的主要病原菌[1]。金黃色葡萄球菌定植可增加NICU住院患兒發(fā)生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風險[2-3]。對不同人群定植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新生兒中定植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具有更強的毒力[4]。為降低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率,國外有NICU對住院患兒金黃色葡萄球菌定植進行定期監(jiān)測并采用莫匹羅星等進行局部去定植治療[5],國內(nèi)也有關于NICU金黃色葡萄球菌定植及危險因素的研究報告[6-8]。

周永林[2](2021)在《齊墩果酸抑制β-內(nèi)酰胺酶和細菌性溶血素活性作用及其機制研究》文中指出近年來抗菌藥物在畜牧養(yǎng)殖過程中的廣泛應用與細菌耐藥性形成已成惡性循環(huán),同時誘導和加速多種耐藥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的出現(xiàn)和流行,導致抗生素治療日趨無效。金黃色葡萄球菌是獸醫(yī)臨床上重要的病原菌,可導致乳房炎和肺炎等多種疾病,嚴重威脅畜禽養(yǎng)殖業(yè)的發(fā)展。金黃色葡萄球菌可通過分泌β-內(nèi)酰胺酶對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產(chǎn)生抗性,舒巴坦等競爭性酶抑制劑對B類金屬β-內(nèi)酰胺酶抑制作用差,而MRSA如USA300攜帶多種金屬β-內(nèi)酰胺酶,這使得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防控難度加大。此外,在NDM-1耐藥酶未報道之前,碳青霉烯類抗生素一直被用于治療臨床上嚴重耐藥腸桿菌的感染。然而,隨著NDMs和KPCs等碳青霉烯酶的出現(xiàn)和廣泛傳播,導致所有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在碳青霉烯酶陽性菌感染后治療無效。而且臨床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同時攜帶ndm和mcr基因的大腸桿菌等革蘭氏陰性菌。因此,臨床上迫切需要研發(fā)廣譜β-內(nèi)酰胺酶抑制劑協(xié)同抗菌藥物以控制攜帶β-內(nèi)酰胺酶耐藥菌尤其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細菌性溶血素是細菌在致病過程中所分泌的一類重要毒力蛋白,常見的細菌性溶血素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素Hla,李斯特菌溶血素LLO、肺炎鏈球菌溶血素PLY和豬鏈球菌溶血素SLY等。細菌性溶血素可裂解組織細胞和協(xié)助細菌逃避機體免疫攻擊和獲取營養(yǎng),在細菌感染建立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素敲除菌株在細菌性肺炎、乳房炎和腎炎等模型中毒力顯著減弱,甚至缺失。因此,以細菌性溶血素為藥物靶點進行抑制劑篩選是抑制細菌致病性的一種有效策略。綜上,篩選獲得一種可同時抑制耐藥酶和毒力因子的天然化合物,這將可能極大的提高耐藥致病菌感染的治療效果,同時減少開發(fā)藥物的成本。本研究最初的目標是通過酶活性抑制試驗從天然化合物中篩選出一種可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攜帶的β-內(nèi)酰胺酶活性的抑制劑。經(jīng)篩選發(fā)現(xiàn),齊墩果酸可顯著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攜帶的β-內(nèi)酰胺酶的水解活性,同時對主要碳青霉烯酶如NDM-1、KPC-2和VIM-1也有顯著的抑制作用,而對頭孢菌素酶Amp C和超廣譜β-內(nèi)酰胺酶的抑制作用不顯著。此外,加入不同金屬離子進行酶活性抑制試驗發(fā)現(xiàn),齊墩果酸僅在鋅離子存在的緩沖液中對NDM-1的抑制作用受到影響,在其它金屬離子存在的緩沖液中無顯著影響,提示齊墩果酸并非特異性金屬離子螯合劑。本研究進一步通過棋盤法最小抑菌濃度試驗、生長曲線試驗、時間-殺菌曲線試驗和細菌染色試驗等驗證了齊墩果酸及其類似物可顯著增強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對β-內(nèi)酰胺酶陽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碳青霉烯酶陽性腸桿菌的抗菌作用(FIC≤0.33±0.07),而舒巴坦僅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與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具有顯著的協(xié)同效果,而與美羅培南聯(lián)合對NDM-1陽性大腸桿菌無顯著的協(xié)同效果。齊墩果酸在遠大于32μg/m L濃度條件下對受試菌株的生長無顯著影響。此外,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齊墩果酸單獨使用不會誘導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USA300和NDM-1陽性大腸桿菌ZJ487對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產(chǎn)生耐藥性,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USA300在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壓力下可產(chǎn)生嚴重的耐藥性。為確定齊墩果酸聯(lián)合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的體內(nèi)協(xié)同效果,本研究建立了小鼠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肺炎模型,通過小鼠存活率、肺組織菌落定殖、肺組織β-內(nèi)酰胺酶活性檢測、靶器官病理變化和炎癥反應等指標評價齊墩果酸與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的體內(nèi)協(xié)同效果。與單獨青霉素G鈉治療相比,齊墩果酸聯(lián)合青霉素G鈉治療后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的存活率提高50.0%,而舒巴坦聯(lián)合青霉素G鈉治療后的存活率提高37.5%,略差于齊墩果酸聯(lián)合組。此外,單獨齊墩果酸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這提示齊墩果酸在針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過程還具有其它藥理學作用,我們推測其可能抑制了金黃色葡萄球菌致病相關毒力因子。為驗證上述推測,本研究通過溶血試驗和細胞保護試驗等進行了驗證,結(jié)果顯示齊墩果酸及其類似物在4μg/m L濃度條件下可顯著抑制多種不同的細菌性溶血素的溶紅細胞活性,齊墩果酸可顯著降低MH-S細胞和A549細胞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素Hla介導的損傷。這一結(jié)果進一步證實了齊墩果酸單獨使用可降低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性從而發(fā)揮保護作用。本研究通過酶活性抑制試驗、溶血試驗、熒光定量PCR試驗、蛋白免疫印跡試驗、分子動力學模擬、氨基酸定點突變和熒光淬滅等試驗確定了齊墩果酸不影響金黃色葡萄球菌攜帶的β-內(nèi)酰胺酶和金屬β-內(nèi)酰胺酶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素Hla蛋白的分泌和表達,而是與NDM-1蛋白和Hla蛋白通過范德華力直接結(jié)合發(fā)揮抑制作用。進一步通過對突變子蛋白進行酶活性抑制試驗、溶血試驗和突變子菌株最小抑菌濃度檢測試驗確證了分子動力學模擬結(jié)果的可靠性。綜上所述,作為β-內(nèi)酰胺酶和細菌性溶血素雙靶標抑制劑,齊墩果酸可顯著降低由細菌性溶血素對機體造成的損傷和顯著恢復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的體內(nèi)外抗菌活性。為基于抑制細菌致病性和耐藥性的雙靶標抗耐藥致病菌感染新藥研發(fā)奠定了良好的前期試驗基礎和提供了先導化合物。

鄭穎怡[3](2021)在《2014-2019年恩施某三甲醫(yī)院NICU多重耐藥菌感染高危因素及耐藥性分析》文中進行了進一步梳理目的:探討恩施某三甲醫(yī)院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6年間多重耐藥菌的分布、變遷及感染相關高危因素,為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預防和抗生素治療提供指導。方法:收集湖北民族大學附屬民大醫(yī)院NICU 2014年01月0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住院患兒送檢各類標本分離出的病原菌、藥敏試驗檢查結(jié)果及相關臨床資料,對多重耐藥菌的分布、變遷及耐藥性進行分析,采用SPSS26.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對多重耐藥菌感染相關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歸分析法。結(jié)果:(1)病原菌分布情況:318例感染病例,革蘭氏陽性(G+)菌131例,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63例,19.8%),革蘭氏陰性(G-)菌178例,以大腸埃希氏菌為主(53例,16.7%),真菌9例;多重耐藥菌100例(31.4%),非多重耐藥菌218例(68.6%);標本來源以痰液132例(41.5%)為主。(2)多重耐藥菌分布及變遷:100例多重耐藥菌,男63例,女37例;以G+為主(56.0%);早產(chǎn)兒51例,檢出以肺炎克雷伯菌(22例,44.9%)為主,足月兒49例,以金黃色葡萄球菌(13例,26.5%)為主;低出生體重兒47例,以肺炎克雷伯菌(22例,46.8%)為主,正常出生體重兒53例,以金黃色葡萄球菌(16例,41.5%)為主;敗血癥34例,16例早發(fā)型敗血癥檢出最多的是金黃色葡萄球菌(4例,25.0%),18例晚發(fā)型敗血癥檢出最多的是金黃色葡萄球菌(5例,27.8%);耐藥標本來源主要是痰液(42.0%),感染部位以肺部為主(39.0%);社區(qū)感染68例(68.0%),檢出最多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院內(nèi)感染32例(32.0%),檢出最多的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部位均以肺部為主;排名前5位的多重耐藥菌是:肺炎克雷伯菌26例、金黃色葡萄球菌16例、表皮葡萄球菌16例、溶血葡萄球菌11例、無乳鏈球菌及中間葡萄球菌各4例;肺炎克雷伯菌近三年檢出較前明顯下降(χ2=15.456,P=0.000),表皮葡萄球菌近三年檢出較前明顯增多(χ2=4.929,P=0.026)。(3)多重耐藥菌耐藥情況:肺炎克雷伯菌對氨芐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慶大霉素、頭孢類抗菌藥物耐藥率均大于50%,對美羅培南、亞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大腸埃希菌對氨芐西林鈉、復方新諾明耐藥率達100.0%,對慶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環(huán)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唑林鈉、頭孢呋辛、頭孢噻肟耐藥率均為66.7%,對美羅培南、亞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鮑曼不動桿菌除對美羅培南、阿米卡星部分耐藥,對其他抗生素均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對青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藥率為100.0%;對萬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林100.0%敏感。(4)早產(chǎn)兒、低出生體重兒、既往抗生素治療是多重耐藥菌感染的危險因素,既往抗生素治療是多重耐藥菌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結(jié)論:(1)2014-2019年湖北民族大學附屬民大醫(yī)院NICU多重耐藥菌以耐藥肺炎克雷伯菌為主。2017-2019年,肺炎克雷伯菌檢出較前明顯下降,表皮葡萄球菌檢出較前明顯增多。(2)常見多重耐藥革蘭陰性菌對美羅培南、亞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性高,常見革蘭陽性球菌對萬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林未產(chǎn)生耐藥性。(3)既往抗生素治療是多重耐藥菌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應加強抗生素的管理,同時積極采取減少多重耐藥菌感染的相關措施。

何曉娟[4](2021)在《細菌性肺炎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觀察分析細菌性肺炎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一般臨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特點,為臨床工作中抗感染藥物的應用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方法收集2018年9月-2020年5月于我院診斷為細菌性肺炎合并尿路感染的住院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一般資料、痰培養(yǎng)和尿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結(jié)果。統(tǒng)計分析細菌性肺炎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一般資料、病原菌及耐藥性特點。結(jié)果1.總計納入患者91例,男性有35例(38.5%),女性有56例(61.5%)。患者的年齡為29~91歲,平均年齡為68.05±14.44歲,平均住院時間為12.74±5.907天。其中痰培養(yǎng)陽性率為44.6%,尿培養(yǎng)的陽性率為58.5%。2.有吸煙史的患者共18例(19.78%);合并癥中高血壓病35例(38.46%)、糖尿病28例(30.77%)、腎功能不全19例(20.88%)、冠心病17例(18.68%)、心功能不全17例(18.68%)、低蛋白血癥15例(16.4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呼吸衰竭各10例(10.99%)、肝功能不全7例(7.69%)、肺栓塞3例(3.30%)、支氣管哮喘(以下簡稱哮喘)2例(2.20%)及其他并發(fā)癥12例(13.19%);在臨床癥狀和體征中,咳嗽占60.44%、咳痰占48.35%、發(fā)熱占47.25%,而尿頻、尿急、尿痛及腰痛所占百分比依次為21.98%、17.58%、12.09%、10.99%,啰音(干啰音或濕啰音)占49.45%。3.有合并癥患者白細胞計數(shù)≥10×109/L的占45.45%,中性粒細胞比率≥75%的占77.27%,降鈣素原>0.05 ug/L的占87.88%,C-反應蛋白>10mg/dl的占81.82%,丙氨酸轉(zhuǎn)移酶>50U/L的占18.18%,天冬氨酸轉(zhuǎn)氨酶>40U/L的占22.73%,肌酐>97μmol/L的占31.82%,腎小球濾過率≥75 ml/min的占45.45%。4.痰培養(yǎng)分離得到病原菌70株,依次為銅綠假單胞菌(32.9%)、肺炎克雷伯菌(22.9%)、金黃色葡萄球菌(14.3%)、鮑曼不動桿菌(7.1%)、洋蔥伯克霍爾德菌(7.1%)、腿傷克斯特氏菌(5.7%)、流感嗜血桿菌(4.3%)、洛菲不動桿菌、皮氏不動桿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和大腸埃希菌各占(1.4%),其中高達85.7%的為G-菌。痰培養(yǎng)主要病原菌的藥敏結(jié)果顯示:銅綠假單胞菌對亞胺培南、美羅培南、左氧氟沙星、環(huán)丙沙星的耐藥率分別為為60.9%、52.2%、52.2%、47.8%,對頭孢噻肟、頭孢曲松、頭孢他啶、舒普深、哌拉西林的耐藥率分別為0.0%、0.0%、4.3%、0.0%、0.0%;肺炎克雷伯菌對頭孢呋辛的耐藥率為56.3%,其ESBLs陽性率為31.3%,對左氧氟沙星、美羅培南的耐藥率均為0.0%;鮑曼不動桿菌對氨芐西林/舒巴坦、頭孢吡肟、頭孢他啶、環(huán)丙沙星、亞胺培南、美羅培南、替加環(huán)素的耐藥率均為100.0%,對左氧氟沙星、舒普深、慶大霉素、復方新諾明的耐藥率分別為80.0%、80.0%、60.0%、60.0%;金黃色葡萄球菌對氨芐西林、青霉素、四環(huán)素、慶大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藥率為100.0%,90.0%、70.0%、60.0%、60.0%,對頭孢曲松、頭孢呋辛、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利奈唑胺、萬古霉素的耐藥率均為0.0%。5.尿培養(yǎng)分離的到病原菌100株,依次為大腸埃希菌32株、產(chǎn)酸克雷伯菌5株、奇異變形桿菌4株、肺炎克雷伯菌3株、短穩(wěn)桿菌株1株、屎腸球菌14株、耐久腸球菌及鶉雞腸球菌各3株、鉛黃腸球菌2株、金黃色葡萄球菌1株,真菌32株,其中G-菌占45.0%,G+菌占23.0%。尿培養(yǎng)主要病原菌的藥敏結(jié)果:大腸埃希菌對氨芐西林、復方新諾明、環(huán)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頭孢唑林耐藥率分別為81.3%、71.9%、68.8%、68.8%、62.5%,其ESBLs陽性率為56.3%;產(chǎn)酸克雷伯菌對頭孢吡肟、頭孢唑林、慶大霉素、復方新諾明的耐藥率均為為60.0%,ESBLs陽性率為60.0%;肺炎克雷伯菌對氨芐西林/舒巴坦、氨曲南、頭孢吡肟、慶大霉素、舒普深、哌拉西林、四環(huán)素等多種抗菌藥的耐藥率大于60%,ESBLs陽性率為66.7%,但是三者對厄他培南、美羅培南的耐藥率均為0.0%。G+菌中以腸球菌為主(22/23,95.7%),其中屎腸球菌占有腸球菌的63.6%(14/22),該菌對氨芐西林、環(huán)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青霉素、紅霉素的耐藥率均為100.0%,對呋喃坦啶、利福平、慶大霉素的耐藥率分別為50.0%、85.7%、57.1%;其他腸球菌對氨芐西林、環(huán)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青霉素的耐藥率均為100.0%,對慶大霉素、紅霉素、利福平、四環(huán)素的耐藥率分別為75.0%、75.0%、75.0%、62.5%;G+菌中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克林霉素、紅霉素耐藥率為100.0%。所有腸球菌和金葡菌對氯霉素、達托霉素、利奈唑胺、萬古霉素的耐藥率均為0.0%。結(jié)論1.細菌性肺炎合并尿路感染以老年患者更為多見,其中女性所占比例較高,普遍住院時間較長;且患者的癥狀主要以咳嗽、咳痰、發(fā)熱為主,少數(shù)可出現(xiàn)尿頻、尿急、尿痛及腰痛。2.細菌性肺炎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痰培養(yǎng)及尿培養(yǎng)結(jié)果以革蘭陰性菌為主,且以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鮑曼不動桿菌和大腸埃希菌最為常見;而革蘭陽性菌中以腸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3.細菌性肺炎合并尿路感染病原菌中的革蘭陰性菌耐藥情況多見,且產(chǎn)ESBL比例較高,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鮑曼不動桿菌最為常見,其中鮑曼不動桿菌表現(xiàn)為多重耐藥,且耐藥率較高。

繆雯[5](2021)在《糖尿病足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危險因素及基因分布和同源性分析》文中認為第一部分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微生物學特性及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目的探討糖尿病足感染(DFI)患者MRSA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DFI患者的微生物特征。為預防控制病原菌傳播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提供依據(jù)。方法收集安徽某三甲醫(yī)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DFI患者臨床資料,設立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組及甲氧西林敏感金黃色葡萄球菌(MSSA)感染組。DFI人群罹患MRSA的危險因素通過Logistic回歸工具確定。同時從東華醫(yī)技系統(tǒng)導出上述DFI患者病原菌感染信息,確定病原菌分布,采用基質(zhì)輔助激光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zhì)譜儀(MALDI-TOF-MS)和VITEK-Compact2檢測儀對金黃色葡萄球菌(SA)感染的患者標本進行鑒定及藥敏分析。結(jié)果292例DFI患者檢出的病原菌337株中革蘭陽性菌占50.45%(170/337),MR SA 34株,MSSA 40株;革蘭陰性菌158株,占46.88%。真菌9株占2.67%。M RSA對臨床常用抗生素(四環(huán)素、苯唑西林、頭孢西丁、頭孢曲松、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紅霉素、慶大霉素、克林霉素、阿莫西林/棒酸)耐藥率明顯高于MS SA(P<0.05)。菌株分離前使用β內(nèi)酰胺類/β內(nèi)酰胺酶抑制劑(OR=1.094,95%CI:1.0151.595)、頭孢菌素類(OR=1.100,95%CI:1.0161.614)、潰瘍面積大(OR=1.168,95%CI:1.0291.324)、糖尿病病程長(OR=1.176,95%CI:1.0311.342)以及合并骨髓炎(OR=1.134,95%CI:1.0191.946)是DFI患者感染MRSA的獨立風險因素。結(jié)論DFI患者中MRSA感染率高,且耐藥范圍廣。既往使用β內(nèi)酰胺類/β內(nèi)酰胺酶抑制劑、頭孢菌素類、潰瘍面積大、糖尿病病程長及合并骨髓炎均可導致患者感染MRSA。因此,臨床工作中應盡可能規(guī)避風險因素,根據(jù)藥敏結(jié)果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及時干預,避免耐藥菌在DFI患者中擴散,提高患者生存質(zhì)量。第二部分糖尿病足感染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基因分布及同源性分析目的研究DFI患者MRSA感染菌株的耐藥基因及殺白細胞素(PVL)基因分布,并進行同源性分析,以確定該院DFI患者MRSA感染菌株的主要耐藥機制,對醫(yī)院抗菌藥物選擇及疾病防控提供理論參考。方法對34株鑒定明確的分離自DFI患者的MRSA感染株,通過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擴增耐藥基因mec A,mec C,aac(6’)/aph(2”),aph(3’)-Ⅲ,ant(4’,4”),erm A,erm B,erm C,tet M,tet K,耐消毒劑基因qac A/B,殺白細胞素PVL等。并采用MALDI-TOF-MS技術(shù)對MRSA進行同源性分析。結(jié)果34株MRSA中耐藥基因mec A,aac(6’)/aph(2”),aph(3’)-Ⅲ,ant(4’,4”),erm A,erm B,erm C,tet M,tet K,qac A/B,PVL攜帶率分別為91.18%,23.53%,17.65%,11.76%,82.35%,17.65%,35.29%,35.29%,26.47%,76.47%,26.47%。未檢出mec C基因。MALDI-TOF-MS同源性分析將34株MRSA分為兩大簇。結(jié)論DFI患者MRSA感染菌株耐藥基因和耐消毒劑基因攜帶率高,且同源性較高,臨床醫(yī)務工作者應加強預防和管理,注意嚴格的環(huán)境消毒以及手衛(wèi)生,同時注意抗生素和消毒劑的合理應用,以避免交叉污染等醫(yī)院感染耐藥菌株的流行或暴發(fā)。

徐廣玉[6](2021)在《ICU內(nèi)革蘭陽性球菌血流感染預后危險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說明目的:探討重癥監(jiān)護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內(nèi)革蘭陽性球菌血流感染預后的危險因素。方法:回顧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6月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ICU內(nèi)革蘭陽性球菌血流感染患者130例,依據(jù)28天內(nèi)死亡將患者分為存活組72例及死亡組58例,比較兩組患者的生理指標與實驗室參數(shù),分析影響革蘭陽性球菌血流感染患者28天預后的相關危險因素。結(jié)果:130例革蘭陽性球菌血流感染患者中葡萄球菌感染占112例(86.15%),其中表皮葡萄球菌38例(33.23%),其他為溶血性葡萄球菌25例19.23%,人葡萄球菌17例(13.08%),金黃色葡萄球菌12例(9.23%)。腸球菌18例(13.85%)。單因素分析結(jié)果顯示:存活組與死亡組在高血壓、感染性休克、APACHE II評分、SOFA評分、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未接受恰當?shù)慕?jīng)驗性抗生素治療、前白蛋白、肌酐、血尿素氮(BUN)、動脈血乳酸等指標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住院總天數(shù)(OR=0.967)、感染性休克(OR=11.580)、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OR=16.864)、未接受恰當?shù)慕?jīng)驗性抗生素治療(OR=6.533)、APACHEII評分(OR=1.160)、SOFA評分(OR=1.449)為影響ICU革蘭陽性球菌血流感染28天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結(jié)論:感染性休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未接受恰當?shù)慕?jīng)驗性抗生素治療、APACHEII評分、SOFA評分為ICU革蘭陽性球菌血流感染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

趙玲玲[7](2021)在《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文中研究說明目的通過對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患者進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臨床目標性監(jiān)測,來分析影響ICU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相關因素。方法選取濮陽市油田總醫(yī)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214例住院ICU患者,將感染MRSA患者作為觀察組,未出現(xiàn)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患者作為對照組。分析觀察組患者的MRSA感染菌株標本來源,按照危險因素調(diào)查信息表比較兩組患者存在MRSA感染相關因素的數(shù)量分布情況,通過Logistic回歸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的MRSA感染危險因素進行相關性分析。結(jié)果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患者的MRSA感染菌株標本來自抽取液和血液來源的極少,來源主要來自外科傷口分泌物和下呼吸道痰液,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比于對照組,ICU患者MRSA感染相關因素的分布率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住院時間>3個月、使用激素治療時間多于6周、應用機械通氣治療、其他細菌感染、血紅蛋白含量<100 g/L、抗菌藥物使用時間>15 d、抗菌藥物使用種類>4種、使用免疫抑制劑與MRSA感染具有相關性(P<0.05),均是醫(yī)院MRSA感染的危險因素。結(jié)論住院時間>3個月、使用激素治療時間多于6周、應用機械通氣治療、其他細菌感染、血紅蛋白含量<100 g/L、抗菌藥物使用時間>15 d、抗菌藥物使用種類>4種、使用免疫抑制劑都是住院ICU患者MRSA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嚴格規(guī)范手部衛(wèi)生并重視MRSA感染的預防與控制,能夠顯著降低ICU患者發(fā)生MRSA感染。

龍朋偉[8](2020)在《2016-2018年北京市流感共感染病原譜研究》文中指出背景:流感病毒與其他病原體共感染是導致社區(qū)獲得性肺炎高發(fā)生率、高致死率的重要原因。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早期用藥缺乏針對性導致了病程延長、治療成本升高、細菌耐藥率上升。了解與流感病毒相關的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的共感染病原體分布特點,可以指導臨床合理用藥,以及有針對性地預防、控制疫情的發(fā)生和流行,減輕社會負擔。目的:通過對北京市2016-2018年流感病毒感染的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樣本進行多種病原體檢測,進一步分析北京市流感病毒共感染的病原譜及其規(guī)律,為北京市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的社區(qū)預防和臨床診療提供理論依據(jù)。方法:收集北京市2016-2018年流感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的307例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患者的鼻咽拭子、痰液、支氣管肺泡灌洗液、胸腔穿刺液等呼吸道樣本,提取核酸并進行23種呼吸道病原體的實時熒光定量PCR實驗室檢測。對檢測結(jié)果按不同因素分組,使用SPSS 21.0軟件,采用?2檢驗對計數(shù)結(jié)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jié)果:在所有307例樣本中,檢測到23種呼吸道病原體中的15種。其中甲型流感病毒陽性的有272例,占全部樣本的88.60%;其次為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陽性92例,占全部樣本的29.97%;乙型流感病毒陽性65例,占全部樣本的21.17%。流感病毒與其他病原體共感染的比例(68.08%)明顯高于流感病毒單獨感染的比例(31.92%)。在共感染樣本中,最多檢測到6種病原體的共感染,流感病毒與細菌共感染占比較高(75.60%)。老年人更易發(fā)生共感染,且更易進展為重癥。在老年人群和危重癥人群中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銅綠假單胞菌的陽性率明顯偏高。流感病毒共感染的發(fā)生率、病原體數(shù)目和病原體陽性率的分布在不同性別間沒有明顯差異。在2016-2018年間,北京市流感病毒感染的社區(qū)獲得性肺炎大多數(shù)發(fā)生在春季和冬季(60%),較少發(fā)生在夏季和秋季(40%)。結(jié)論:在北京市2016-2018年期間流感病毒陽性的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患者中,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率明顯高于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率,且共感染的比例顯著高于流感病毒單獨感染的比例。與呼吸道其他病毒相比,流感病毒與細菌共感染現(xiàn)象更為普遍,主要為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為肺炎鏈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本研究為預防和指導流感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患者的臨床治療策略制訂與用藥篩選提供了數(shù)據(jù)支持。

李之紅[9](2020)在《冠縣中心醫(yī)院兒科病房病原菌感染特點及耐藥性分析》文中研究說明研究目的:分析冠縣中心醫(yī)院兒科病房感染患兒病原菌的分布特點及耐藥性變化,為指導感染患兒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提供科學依據(jù)。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01月至2018年12月冠縣中心醫(yī)院兒科病房5103例感染患兒住院信息?;仡櫺苑治銎浠九R床資料,分析標本培養(yǎng)陽性患兒病情嚴重程度、預后、住院時間、病原菌分布情況及細菌耐藥情況。標本均來源于住院患兒各種體液、分泌物等;按照性別、年齡、季節(jié)、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預后、住院時間、病情程度等分組,比較各組患兒的一般情況、病原菌的構(gòu)成、分布及主要病原菌耐藥性的變遷等。研究結(jié)果:1、一般情況選取2015年01月至2018年12月冠縣中心醫(yī)院兒科病房5103例患兒,共分離出病原菌381例。按性別分組,男性223例(58.53%),女性158例(41.47%)。按季節(jié)分組,春季105例(27.56%)、夏季94例(24.67%)、秋季93例(24.41%)、冬季89例(23.36%)。按年齡分組,新生兒期129例(33.86%)、嬰兒期164例(43.04%)、幼兒期35例(9.19%)、學齡前期31例(8.14%)、學齡期及青春期22例(5.77%),新生兒期與嬰兒期感染患兒占比例大。按病情嚴重程度分組,分為輕度、中度、重度。革蘭氏陰性菌感染重度患兒比例高于革蘭氏陽性菌患兒,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革蘭氏陰性菌感染患兒住院時間長(>30天)的比例及死亡率均高于革蘭氏陽性菌患兒。行CRP檢測者共324例,>10mg/dl者占42.59%;行ESR檢測者共268例,≥15mm/h者占63.43%;行PCT檢測者共202例,>0.1ng/ml 者占 64.35%。2、病例標本的構(gòu)成血液標本位居第一位,占36.70%,其次為呼吸道標本,占34.29%,第三位為創(chuàng)面分泌物標本,占19.99%。使用抗菌藥物前留取標本共1427例,標本陽性率14.23%;使用抗菌藥物后留取標本共3638例,標本陽性率4.8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8.337;P<0.001)。3、主要病原菌構(gòu)成及變遷革蘭氏陽性菌占63.78%,前三位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革蘭氏陰性菌占36.22%,前三位為大腸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和沙門菌屬。近2年,革蘭氏陰性菌構(gòu)成比明顯上升(P<0.05)。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沙門菌屬構(gòu)成比上升(P>0.05);肺炎鏈球菌、大腸埃希氏菌構(gòu)成比下降(P>0.05)。4、不同疾病患兒病原菌分布情況神經(jīng)系統(tǒng)感染常見的病原菌為大腸埃希氏菌、肺炎鏈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呼吸系統(tǒng)疾病常見的病原菌為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外傷患兒常見病原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氏菌;皮膚感染常見病原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消化系統(tǒng)疾病常見病原菌為大腸埃希氏菌、沙門菌屬、金黃色葡萄球菌;泌尿系統(tǒng)疾病常見病原菌主要為大腸埃希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5、不同年齡段患兒病原菌的分布特點各年齡階段前三位病原菌不同。新生兒期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氏菌、表皮葡萄球菌;嬰兒期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氏菌、肺炎鏈球菌;幼兒期為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氏菌;學齡前期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氏菌、銅綠假單胞菌;學齡期及青春期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氏菌、肺炎鏈球菌。6、不同季節(jié)患兒病原菌的檢出率大腸埃希氏菌在夏季檢出率最高1.64%,秋季最低0.72%。肺炎克雷伯菌冬季檢出率最高0.94%,夏季最低0.08%。金黃色葡萄球菌在夏季檢出率最高2.57%,冬季最低1.62%。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7、病原菌耐藥性及其變遷大腸埃希氏菌對氨芐西林耐藥率達81.54%,對頭孢唑林鈉、頭孢噻肟鈉、頭孢哌酮舒巴坦耐藥率分別為53.85%、50.77%、52.31%,對頭孢替坦、亞胺培南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對氨芐西林耐藥率達82.60%,對頭孢曲松、頭孢吡肟、頭孢噻肟鈉、氨曲南耐藥率均為47.83%,對環(huán)丙沙星、阿米卡星敏感;沙門菌屬對氨芐西林、頭孢唑林鈉、頭孢替坦耐藥率分別為56.25%、81.25%、68.75%,對頭孢哌酮舒巴坦、亞胺培南敏感;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G鈉的耐藥率高達98.15%,對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紅霉素的耐藥率分別為81.48%、79.63%、78.70%,對萬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肺炎鏈球菌對羅紅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藥率分別為86.20%、81.03%,對青霉素G鈉的耐藥率為25.86%,對萬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表皮葡萄球菌對青霉素G鈉的耐藥率達1 00%,對阿奇霉素、紅霉素、苯唑西林、頭孢哌酮舒巴坦耐藥率分別為89.19%、81.82%、86.48%、86.48%,對萬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近2年,肺炎克雷伯菌對各類抗菌藥物耐藥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對頭孢曲松鈉及氨曲南的耐藥率明顯上升,與前2年相比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大腸埃希氏菌、沙門菌屬對各類抗生素耐藥性有上升亦有下降。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阿奇霉素、紅霉素、青霉素G鈉、萬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藥性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肺炎鏈球菌對紅霉素、復方新諾明、青霉素G鈉、左氧氟沙星的耐藥性上升,表皮葡萄球菌對青霉素G鈉、阿奇霉素、羅紅霉素的耐藥性上升,但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皮葡萄球菌對苯唑西林的耐藥性下降,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jié)論:1、觀察期間,病房病原菌感染患兒以新生兒期與嬰兒期為主。革蘭氏陰性菌致病嚴重性高于革蘭氏陽性菌(P<0.05)。2、留取標本的時間對病原菌的檢出率有影響(P<0.05),應于抗菌藥物使用前留取。3、病原菌分布仍以革蘭氏陽性菌為主,但革蘭氏陰性菌有上升趨勢(P<0.05)。加強病原菌的檢測,分析病原菌的分布特點,對指導抗菌藥物的合理選用有重要臨床意義。4、大腸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對氨芐西林耐藥率高,對亞胺培南敏感;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對紅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有較高的耐藥率,對萬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5、近2年,肺炎克雷伯菌對頭孢曲松鈉及氨曲南的耐藥率明顯上升(P<0.05);表皮葡萄球菌對苯唑西林的耐藥性明顯下降(P<0.05)。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氏菌、沙門菌屬對各類抗菌藥物耐藥性的變化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賴文嬌[10](2020)在《重癥監(jiān)護病房空氣微生物檢測和凈化效果的評價》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病原微生物通常以“氣溶膠”的形式在空氣中擴散并傳播,從而導致區(qū)域內(nèi)空氣受到污染,當人們不斷的吸入病原微生物可導致呼吸道感染的發(fā)生??諝庾鳛椴≡⑸飩鞑サ闹匾浇橹?空氣中的病原體不僅可直接導致醫(yī)院感染發(fā)生,同時也可通過污染其它醫(yī)療設備間接引起醫(yī)院感染,因此院內(nèi)空氣質(zhì)量與院內(nèi)感染發(fā)生率密切相關。重癥監(jiān)護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各種類型危重患者救治中心,擁有眾多急救設備,在醫(yī)院感染管理控制中具有非常重要角色。ICU院內(nèi)感染發(fā)生率高,也極大的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是造成搶救最后失敗和醫(yī)藥費用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諝鈨艋荌CU內(nèi)阻止病原微生物傳播、控制院內(nèi)感染、保證危重患者健康極為重要的有效舉措之一。傳統(tǒng)的室內(nèi)空氣凈化方法包括:紫外線照射法、臭氧消毒法、甲醛熏蒸法等,但上述方法均在靜態(tài)狀況下開展,躲避開了工作高峰期,只能暫時殺菌而不能持續(xù)有效抑菌,同時容易產(chǎn)生空氣的二次污染等,常常沒法真正的凸顯出工作時間段正常人員活動ICU內(nèi)空氣污染的程度。因此,監(jiān)測ICU內(nèi)正?;顒忧闆r下的空氣消毒效果,探索適合于ICU的空氣消毒以及凈化效果的評估極其關鍵,對提高ICU空氣消毒水平及減少院內(nèi)感染的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目的了解動靜態(tài)條件下重癥監(jiān)護病房空氣微生物的變化趨勢,探討ICU空氣凈化的方法,為預防ICU院內(nèi)感染提供依據(jù)。方法分別選擇廣州市第八人民醫(yī)院嘉禾院區(qū)ICU面積約為24m2的負壓病房和總面積為250m2、單間面積約為24m2的層流病房為實驗場所,分三部分進行實驗:第一部分:在ICU內(nèi)對病人進行診療及產(chǎn)生氣溶膠操作前后,運用浮游菌采樣法在室內(nèi)對角線三個采樣地點采集空氣中的微生物,并進行培養(yǎng)及菌落計數(shù),分析該ICU在相對靜態(tài)和動態(tài)情況下的空氣微生物含量及分布。第二部分:根據(jù)ICU內(nèi)有無空氣凈化器、層流系統(tǒng),分別在診療操作前、診療操作時、操作后30min、操作后60min運用第一部分方法檢測ICU空氣微生物,了解空氣凈化器及層流系統(tǒng)在ICU的現(xiàn)場消毒效果。第三部分:對第二部分采集到的空氣微生物菌落進行檢測并鑒定、分析,與患者明確的呼吸道標本培養(yǎng)結(jié)果進行比較,評估空氣微生物與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況。結(jié)果1.負壓ICU動態(tài)組的微生物濃度為(160.22±93.83)CFU/m3,明顯高于相對靜態(tài)組(92.67±34.47)CFU/m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層流ICU動態(tài)組的微生物濃度為(29.11±19.86)CFU/m3,明顯高于相對靜態(tài)組(4.67±5.04)CFU/m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2.負壓及層流ICU在動態(tài)、30min、60min時間點使用凈化器后的平均細菌濃度均明顯低于未使用凈化器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負壓及層流ICU使用凈化器30min、60min后的細菌濃度較動態(tài)情況明顯下降(P<0.01);層流ICU在相對靜態(tài)、動態(tài)、30min、60min的空氣細菌濃度均明顯低于負壓ICU,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層流ICU未使用凈化器30min、60min后的細菌濃度較動態(tài)情況明顯下降(P<0.05)。3.ICU空氣中的細菌約占總微生物構(gòu)成比的67.7%,其中革蘭陽性球菌約76.6%,革蘭陰性桿菌約6.4%,真菌約32.3%(霉菌為主)。4.ICU空氣微生物菌落與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未表現(xiàn)出一致性。結(jié)論1.在相對靜態(tài)的負壓及層流ICU內(nèi)空氣微生物濃度合格。2.進行產(chǎn)生氣溶膠操作時明顯增加ICU空氣中的微生物濃度,而空氣凈化器和層流系統(tǒng)可有效降低動態(tài)(產(chǎn)生氣溶膠操作)情況下的微生物濃度,在負壓及層流ICU行診療操作時建議使用并延長空氣凈化器的時間。3.ICU空氣微生物菌落與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未表現(xiàn)出一致性。

二、RAPID MOLECULAR DETECTION OF METHICILLIN -RESISTANT S.AUREU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論文開題報告)

(1)論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處內(nèi)容要求:

首先簡單簡介論文所研究問題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簡單明了地指出論文所要研究解決的具體問題,并提出你的論文準備的觀點或解決方法。

寫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簡64位RISC處理器存儲管理單元結(jié)構(gòu)并詳細分析其設計過程。在該MMU結(jié)構(gòu)中,TLB采用叁個分離的TLB,TLB采用基于內(nèi)容查找的相聯(lián)存儲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為64KB和細粒度為4KB兩種頁面大小,采用多級分層頁表結(jié)構(gòu)映射地址空間,并詳細論述了四級頁表轉(zhuǎn)換過程,TLB結(jié)構(gòu)組織等。該MMU結(jié)構(gòu)將作為該處理器存儲系統(tǒng)實現(xiàn)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調(diào)查法:該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統(tǒng)的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的具體信息。

觀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直接觀察研究對象從而得到有關信息。

實驗法: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fā)現(xiàn)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關系。

文獻研究法:通過調(diào)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的、正確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實證研究法:依據(jù)現(xiàn)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

定性分析法:對研究對象進行“質(zhì)”的方面的研究,這個方法需要計算的數(shù)據(jù)較少。

定量分析法:通過具體的數(shù)字,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

跨學科研究法: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這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xiàn)象的一種方法,從某一功能出發(fā)研究多個方面的影響。

模擬法: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與原型相似的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某種特性的一種形容方法。

三、RAPID MOLECULAR DETECTION OF METHICILLIN -RESISTANT S.AUREU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論文提綱范文)

(1)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金黃色葡萄球菌定植、感染及治療現(xiàn)狀(論文提綱范文)

1 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定植
2 金黃色葡萄球菌定植的危險因素
3 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定植與感染
4 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現(xiàn)狀及抗菌藥物選擇

(2)齊墩果酸抑制β-內(nèi)酰胺酶和細菌性溶血素活性作用及其機制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縮略詞表
前言
第一篇 文獻綜述
    第1章 革蘭氏陰性菌耐藥性研究進展
        1.1 腸桿菌科細菌耐藥性研究現(xiàn)狀
        1.2 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性研究現(xiàn)狀
        1.3 不動桿菌耐藥性研究現(xiàn)狀
    第2章 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性研究進展
        2.1 金黃色葡萄球菌對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的耐藥性研究
        2.2 金黃色葡萄球菌對萬古霉素耐藥性研究
        2.3 金黃色葡萄球菌對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耐藥性研究
        2.4 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四環(huán)素類抗生素耐藥性研究
        2.5 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磷霉素耐藥性研究
        2.6 金黃色葡萄球菌對氯霉素耐藥性研究
        2.7 金黃色葡萄球菌對氟喹諾酮類抗生素耐藥性研究
        2.8 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磺胺類抗生素耐藥性研究
        2.9 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其它抗生素耐藥性研究
    第3章 細菌性溶血素研究進展
        3.1 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素在其致病過程中的作用研究
        3.2 單增李斯特菌溶血素(LLO)
        3.3 肺炎球菌溶血素(PLY)
        3.4 豬鏈球菌溶血素(SLY)
        3.5 產(chǎn)氣莢膜梭菌溶血素(PFO)
        3.6 大腸桿菌溶血素
    第4章 主要五環(huán)三萜類化合物的藥理學作用研究進展
        4.1 齊墩果酸
        4.2 熊果酸
        4.3 山楂酸
        4.4 科羅索酸
        4.5 其它五環(huán)三萜化合物
    第5章 新型抗耐藥菌感染藥物研究進展
        5.1 現(xiàn)有抗生素的改造和聯(lián)合使用研究
        5.2 新型抗菌藥物的研究
        5.3 天然化合物在抗耐藥菌感染中的替代策略研究
第二篇 研究內(nèi)容
    第1章 廣譜β-內(nèi)酰胺酶抑制劑的篩選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結(jié)果
        1.4 討論
        1.5 小結(jié)
    第2章 齊墩果酸與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的體外協(xié)同作用研究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結(jié)果
        2.4 討論
        2.5 小結(jié)
    第3章 齊墩果酸與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的體內(nèi)協(xié)同作用研究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結(jié)果
        3.4 討論
        3.5 小結(jié)
    第4章 齊墩果酸抑制細菌性溶血素活性作用的發(fā)現(xiàn)
        4.1 材料
        4.2 方法
        4.3 結(jié)果
        4.4 討論
        4.5 小結(jié)
    第5章 齊墩果酸抑制Β-內(nèi)酰胺酶和細菌性溶血素活性作用機制的確證
        5.1 材料
        5.2 方法
        5.3 結(jié)果
        5.4 討論
        5.5 小結(jié)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本碩博連讀期間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
導師簡介
作者簡介
致謝

(3)2014-2019年恩施某三甲醫(yī)院NICU多重耐藥菌感染高危因素及耐藥性分析(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Abstract
縮略詞表
前言
1 資料與方法
2 結(jié)果
3 討論
4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附錄 民大醫(yī)院多重耐藥個案調(diào)查表
綜述 多重耐藥菌耐藥機制及治療研究進展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參加學術(shù)會議及獲獎
致謝

(4)細菌性肺炎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論文提綱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與方法
結(jié)果
討論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英漢縮略詞對照表
細菌性肺炎合并尿路感染的研究現(xiàn)狀 綜述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
致謝

(5)糖尿病足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危險因素及基因分布和同源性分析(論文提綱范文)

中英文縮略詞對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微生物特性及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
    1.引言
    2.材料與方法
    3.結(jié)果
    4.討論
    5.結(jié)論
第二部分 糖尿病足感染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基因分布及同源性分析
    1.引言
    2.材料與方法
    3.結(jié)果
    4.討論
    5.結(jié)論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綜述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耐藥性、危險因素、分子流行病學及治療藥物研究進展
    參考文獻

(6)ICU內(nèi)革蘭陽性球菌血流感染預后危險因素分析(論文提綱范文)

英文縮略詞一覽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資料與方法
    2.1 臨床資料
    2.2 納入標準
    2.3 排除標準
    2.4 數(shù)據(jù)采集
    2.5 統(tǒng)計學方法
3、結(jié)果
    3.1 一般資料分析
    3.2 實驗室指標單因素分析
    3.3 微生物學結(jié)果及耐藥性
    3.4 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分析
    3.5 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
4、討論
5、結(jié)論
6、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綜述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診治相關研究進展
    參考文獻

(7)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論文提綱范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1.2.2 菌株分離鑒定方法
        1.2.3 試劑與儀器
    1.3 評價指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jié) 果
    2.1 觀察組MRSA感染來源分布情況
    2.2 MRSA感染相關因素的患者分布情況比較
    2.3 MRSA醫(yī)院感染危險因素相關性分析
3 討 論

(8)2016-2018年北京市流感共感染病原譜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一般資料
        1.1.2 選擇標準
        1.1.3 主要試劑及試劑盒
        1.1.4 主要儀器及耗材
    1.2 方法
        1.2.1 樣品核酸的提取
        1.2.2 RT-PCR擴增
        1.2.3 結(jié)果判讀
        1.2.4 數(shù)據(jù)結(jié)果驗證
        1.2.5 數(shù)據(jù)處理
第2章 結(jié)果
    2.1 數(shù)據(jù)背景分析
    2.2 檢出呼吸道病原體的分布
    2.3 流感病毒(IV)單獨感染及共感染
    2.4 與流感病毒(IV)共感染的病原體種類、數(shù)量、分布
        2.4.1 與流感病毒(IV)共感染的病原體種類
        2.4.2 與流感病毒(IV)共感染的病原體數(shù)量
    2.5 流感病毒(IV)共感染
        2.5.1 流感病毒(IV)合并病毒感染
        2.5.2 流感病毒(IV)合并細菌感染
    2.6 與流感病毒(IV)共感染的病原體分布
        2.6.1 與甲型流感病毒(IVA)共感染的病原體分布
        2.6.2 與乙型流感病毒(IVB)共感染的病原體分布
        2.6.3 甲型流感病毒(IVA)與乙型流感病毒(IVB)共感染情況比較
    2.7 共感染與年齡的關系
        2.7.1 共感染發(fā)生率與年齡的關系
        2.7.2 共感染病原體數(shù)目與年齡的關系
        2.7.3 病原體分布與年齡的關系
        2.7.4 少兒組年齡分布及病情程度分布
    2.8 共感染與性別的關系
        2.8.1 共感染發(fā)生率與性別的關系
        2.8.2 共感染病原體數(shù)目與性別的關系
        2.8.3 病原體分布與性別的關系
    2.9 共感染與癥狀嚴重程度的關系
        2.9.1 輕癥肺炎和重癥肺炎的共感染發(fā)生率
        2.9.2 輕癥肺炎和重癥肺炎的共感染病原體數(shù)目
        2.9.3 病原體分布與癥狀嚴重程度的關系
    2.10 共感染與時間的關系
        2.10.1 共感染與季節(jié)的關系
        2.10.2 共感染與年份的關系
    2.11 熒光定量PCR病原檢測結(jié)果驗證
第3章 討論
    3.1 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特點
    3.2 流感病毒共感染率較高的病原體的特點
    3.3 流感共感染與年齡的關系
    3.4 流感共感染與時間的關系
第4章 結(jié)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作者在學期間取得的學術(shù)成果
主要簡歷
致謝

(9)冠縣中心醫(yī)院兒科病房病原菌感染特點及耐藥性分析(論文提綱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號說明
前言
材料與方法
    1.1 臨床患者、標本的一般資料
    1.2 標本的采集指征及陽性標本的納入標準
        1.2.1 標本采集指征
        1.2.2 陽性標本的納入標準
    1.3 標本的采集方法
    1.4 菌株研究方法
        1.4.1 菌株鑒定
        1.4.2 各陽性菌株的表述方法
        1.4.3 菌株的藥敏試驗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實驗結(jié)果
    2.1 一般情況
        2.1.1 性別、年齡及季節(jié)分布
        2.1.2 革蘭氏陽性菌與革蘭氏陰性菌感染住院時間及預后比較
        2.1.3 革蘭氏陽性菌與革蘭氏陰性菌感染患兒感染指標的比較
        2.1.4 革蘭氏陽性菌與革蘭氏陰性菌患兒感染程度的比較
    2.2 標本來源及分布
    2.3 陽性標本病原菌種類及構(gòu)成
    2.4 主要病原菌的構(gòu)成比及變遷
    2.5 不同原發(fā)疾病患兒病原菌分布情況
        2.5.1 不同原發(fā)疾病患兒病原菌總體情況
        2.5.2 神經(jīng)系統(tǒng)感染患兒病原菌分布情況
        2.5.3 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兒病原菌分布情況
        2.5.4 外傷患兒病原菌分布情況
        2.5.5 皮膚感染患兒病原菌分布情況
        2.5.6 消化系統(tǒng)疾病患兒病原菌分布情況
        2.5.7 泌尿系統(tǒng)疾病患兒病原菌分布情況
    2.6 不同年齡段患兒病原菌的分布特點
    2.7 患兒不同季節(jié)病原菌的分布特點及檢出率
        2.7.1 患兒不同季節(jié)病原菌的分布特點
        2.7.2 患兒不同季節(jié)的病原菌檢出率
    2.8 常見病原菌對臨床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情況
        2.8.1 革蘭氏陰性菌耐藥性結(jié)果
        2.8.2 革蘭氏陽性菌耐藥性結(jié)果
討論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附件
綜述 抗菌藥物耐藥發(fā)生機制及降低耐藥性控制策略
    參考文獻
致謝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

(10)重癥監(jiān)護病房空氣微生物檢測和凈化效果的評價(論文提綱范文)

中英文縮略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重癥監(jiān)護病房空氣微生物的靜態(tài)和動態(tài)檢測
    1.材料與方法
    2.結(jié)果
    3.討論
    4.結(jié)論
第二部分 空氣凈化器及層流系統(tǒng)對重癥監(jiān)護病房空氣微生物的現(xiàn)場凈化效果觀察
    1.材料與方法
    2.結(jié)果
    3.討論
    4.結(jié)論
第三部分 重癥監(jiān)護病房空氣微生物鑒定與分析
    1.材料與方法
    2.結(jié)果
    3.討論
    4.結(jié)論
全文結(jié)論
參考文獻
綜述
    參考文獻
致謝

四、RAPID MOLECULAR DETECTION OF METHICILLIN -RESISTANT S.AUREU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論文參考文獻)

  • [1]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金黃色葡萄球菌定植、感染及治療現(xiàn)狀[J]. 王博,黑明燕. 中國醫(yī)刊, 2021(07)
  • [2]齊墩果酸抑制β-內(nèi)酰胺酶和細菌性溶血素活性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 周永林. 吉林大學, 2021(01)
  • [3]2014-2019年恩施某三甲醫(yī)院NICU多重耐藥菌感染高危因素及耐藥性分析[D]. 鄭穎怡. 湖北民族大學, 2021(12)
  • [4]細菌性肺炎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D]. 何曉娟. 西南醫(yī)科大學, 2021(01)
  • [5]糖尿病足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危險因素及基因分布和同源性分析[D]. 繆雯. 安徽醫(yī)科大學, 2021(01)
  • [6]ICU內(nèi)革蘭陽性球菌血流感染預后危險因素分析[D]. 徐廣玉. 安徽醫(yī)科大學, 2021(01)
  • [7]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 趙玲玲. 醫(yī)藥論壇雜志, 2021(01)
  • [8]2016-2018年北京市流感共感染病原譜研究[D]. 龍朋偉. 軍事科學院, 2020(02)
  • [9]冠縣中心醫(yī)院兒科病房病原菌感染特點及耐藥性分析[D]. 李之紅. 山東大學, 2020(02)
  • [10]重癥監(jiān)護病房空氣微生物檢測和凈化效果的評價[D]. 賴文嬌. 廣州醫(yī)科大學, 2020(01)

標簽:;  ;  ;  ;  ;  

重癥監(jiān)護室中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快速分子檢測
下載Doc文檔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