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三级AV三级AV三级_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青青草激情在线久久久免费播放_人妻无码视频免费看

美國大嘴胭脂的選育

美國大嘴胭脂的選育

一、美國大口胭脂魚的苗種培育(論文文獻綜述)

易建華[1](2014)在《不同開口餌料對胭脂魚仔稚魚成活率的影響》文中研究說明胭脂魚(Myxocyprinus asiaticus)是我國國家二級護動物,為中國特有種。隨著其人工繁殖技術的成熟,目前已成為優(yōu)良的養(yǎng)殖品種,但早期生活史階段較高的死亡率嚴重制約著胭脂魚養(yǎng)殖的工業(yè)化和商品化進程。為了更好更深入的了解胭脂魚早期發(fā)育規(guī)律及存活機制,提高其人工養(yǎng)殖技術和管理策略。本論文在實驗室條件下對胭脂魚早期生長和存活過程、消化器官的形態(tài)和消化生理在不同營養(yǎng)條件下的生態(tài)對策進行了研究。主要內容如下:1、將初始全長為12.53±0.2mm、體重為10.32±0.18mg的胭脂魚仔魚隨機分為8組,每組4個平行,分別投喂豐年蟲、水蚯蚓、飼料、飼料+螺旋藻、豐年蟲+螺旋藻、水蚯蚓+螺旋藻、豐年蟲+飼料+螺旋藻、水蚯蚓+飼料+螺旋藻。實驗周期為30天。結果表明:(1)飼料不適合作胭脂魚單一的開口餌料。開口攝食期間含有生物活餌的處理組的成活率高達90%以上,而主餌全為飼料的處理組成活率低至0.73+0.33%。(2)螺旋藻的添加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胭脂魚仔魚的成活率。飼料組的成活率僅有0.73±0.33%,飼料+螺旋藻組的成活率為24.99±5.3%,兩組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3)主餌為水蚯蚓的處理組體重和全長都要明顯高于主餌為豐年蟲的處理組(p<0.05)。飼料組、飼料+螺旋藻組的特定生長率(SGR)在5-15dph和16-30dph無太大波動,飼料+豐年蟲+螺旋藻組的SGR隨養(yǎng)殖時間而升高,其余各餌料處理組的SGR均隨養(yǎng)殖時間的延長呈現先升高后下降的趨勢。(4)開口餌料類型對消化酶活性酶活性有顯著性影響,且在不同時間有不同影響。在15dph時,飼料組仔魚淀粉酶活性最低,水蚯蚓組與飼料+水蚯蚓+螺旋藻組仔魚的淀粉酶活性最高,且兩組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在30dph時,水蚯蚓+螺旋藻組和飼料+水蚯蚓+螺旋藻組仔魚的淀粉酶活性與豐年蟲組相當(p>0.05),但顯著高于其余幾組(p<0.05)。在15dph和30dph時飼料組與飼料+螺旋藻組仔魚的胰蛋白酶活性最低,兩組無顯著差異(p>0.05),水蚯蚓+螺旋藻組仔魚的胰蛋白酶活性最高。在15dph時,豐年蟲組與水蚯蚓組的脂肪酶活性最高,與水蚯蚓+螺旋藻組無顯著差異(p>0.05),但明顯高于其他組(p<0.05);在30dph時,飼料+螺旋藻組仔魚的脂肪酶活性最低,飼料+水蚯蚓+螺旋藻組仔魚脂肪酶活性最高,顯著高于其他處理組(p<0.05)。在15dph時,各個處理組之間仔魚的堿性磷酸酶的活性差異不是很大(p>0.05);在30dph時,飼料組仔魚的堿性磷酸酶活性最低,顯著低于水蚯蚓+螺旋藻組(p<0.05),但與其他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水蚯蚓+螺旋藻組活性最高。(5)不同開口餌料對胭脂魚仔魚肝臟和腸道組織形態(tài)學指標影響顯著(p<0.05)。就肝臟細胞密度而言,飼料組仔魚的肝臟細胞密度可達5189.31±124.28individual/mm2,顯著高于其他組(p<0.05),肝臟細胞密度最小的為水蚯蚓+螺旋藻組(1835.42±195.56individual/mm2)。開口餌料對肝細胞長徑和短徑也有不同的影響。在30dph時飼料組和飼料+螺旋藻組仔魚肝臟細胞的長徑和短徑均小于其他組。從組織切片來看,單純投喂飼料的處理組的肝臟組織切片中,肝臟細胞較小且細胞界限非常模糊,細胞質著色較深;且腸道前中后段的管徑都較小,且黏膜皺褶的數量和高度明顯少于或低于其他組,中腸的黏膜皺褶出現退化,后腸的黏膜皺褶數量幾乎為零明顯不同于投喂了生物活餌的處理組。2、為了探究轉食對胭脂魚仔稚魚生長、成活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響。在上一實驗的基礎上,略微調整同一組中每缸的數量。仍將實驗為8組,每組3個平行,每個平行150尾。其中開口餌料為豐年蟲的處理組中有三個平行在40dph后一直保持投喂豐年蟲,另外三個平行組在40dph后轉食飼料;開口餌料為水蚯蚓的處理組在40dph后一直保持投喂水蚯蚓,另外三個平行組在40dph后轉食飼料;其余六個不同開口餌料的處理組在40dph都完全轉食投喂飼料。實驗周期為30天。結果顯示:(1)轉食對胭脂魚早期的成活率有明顯的影響。未轉食的兩組(豐年蟲組和水蚯蚓組)成活率分別為88.52±5.23%、99.26±0.74%,兩組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轉食的豐年蟲組和水蚯蚓組的成活率52dph左右時明顯開始下降,到70dph時分別下降至17.41±9.17%和41.11±2.58%。轉食組和未轉食組有顯著差異(p<0.05)。轉食前螺旋藻的添加以及轉食前飼料的提前引入對胭脂魚早期成活率有一定的影響。在進行轉食的處理組中,以前期投喂豐年蟲+螺旋藻的處理組的成活率最高,高達75.55±9.69%。(2)轉食對胭脂魚仔稚魚的生長也有較大的影響。轉食的六個處理組在體重和全長上都要小于未轉食的兩組,僅豐年蟲+飼料+螺旋藻/飼料組的體重和體長與未轉食的豐年蟲組無顯著差異(p>0.05)。從特定生長率來看,未轉食的水蚯蚓組的SGR為4.06±0.46%.day-1,明顯高于轉食的水蚯蚓組(1.36±0.36%.day-1)(p<0.05),但轉食的豐年蟲組和未轉食組沒有差異(p>0.05)(3)轉食對胭脂魚仔稚魚的消化能力有一定的影響。轉食對仔魚淀粉酶活性影響不是太大,但對仔魚胰蛋白酶活性有著不同的影響。開口餌料為水蚯蚓的胭脂魚在轉食后45dph時相對于未轉食的水蚯蚓組有明顯下降,表明在40dph轉食后水蚯蚓組仔稚魚的胰腺對飼料中不同分子形式的成分存在著適應性困難;而開口餌料為豐年蟲的轉食組和未轉食組的胰蛋白酶活性變化趨勢相似。未轉食的水蚯蚓組和豐年蟲組在30-65dph期間變化趨勢有差異,在45dph時存在顯著差異(p<0.05),但對于轉食后的兩組變化趨勢基本接近,表明轉食對脂肪酶的活性有一定的影響。豐年蟲+螺旋藻組仔魚在轉食后較有高的堿性磷酸酶活性表明該組仔魚具有較好的營養(yǎng)狀態(tài)。聯合投喂組轉食后的堿性磷酸酶活性不高,可能是由于聯合投喂的持續(xù)時間過長和開始的時間過早有關。(4)聯合投喂組中的仔魚轉食后消化生理表現出一定的穩(wěn)定性,但聯合投喂組在生長和存活率方面并不太理想,可能與聯合投喂中飼料比例過高的緣故有關。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提出相應的生產實踐管理建議:開口餌料以豐年蟲為主,輔助投喂螺旋藻;隨著仔魚發(fā)育,大約20dph左右開進行聯合投喂——逐漸增加投喂微顆粒飼料的量,減少豐年蟲的投喂量;到40dph時完全轉食投喂微顆粒飼料。

王佳喜[2](2011)在《美國大口胭脂魚養(yǎng)殖技術專題講座(十一) 常見疾病的防治與常見魚藥的安全使用濃度》文中研究指明大口胭脂魚具有較強的抗病能力,自引進至今,尚未發(fā)現大規(guī)模魚病流行情況。盡管如此,在養(yǎng)殖過程中,由于環(huán)境及自身因素的影響,仍然發(fā)現大口胭脂魚魚苗、魚種、成魚、親魚各階段均有少數患病情況。現將筆者在大口胭脂魚池塘養(yǎng)殖過程發(fā)現的常見病害及研究的防治方法介紹如下,并同時列出常見魚藥的安全使用濃度。

王佳喜[3](2011)在《美國大口胭脂魚養(yǎng)殖技術專題講座(七) 池塘主養(yǎng)美國大口胭脂魚(一)》文中研究說明美國大口胭脂魚是一種適合多種養(yǎng)殖方式養(yǎng)殖的品種,如流水養(yǎng)殖、池塘養(yǎng)殖等。北京市第二熱電廠漁場于1997年4月27日從武漢空運2萬尾1~1.5cm魚苗到北京試養(yǎng)。魚苗到場后放入70m2的溫流水養(yǎng)殖池中培育。水溫保持26℃,晝夜保持溫流水。魚苗下

袁勇超[4](2011)在《胭脂魚適宜蛋白能量水平、投喂水平和磷需要量及對植物蛋白源的利用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以胭脂魚(Myxocyprinus asiaticus)幼魚為實驗對象,研究了胭脂魚幼魚飼料中適宜蛋白能量比、磷需求量,胭脂魚對植物蛋白源的利用及適宜的投喂水平。論文包含6個方面的內容:1.本實驗是以體重10g左右的胭脂魚為研究對象,以蛋白質和能量作為實驗因子,設計9種配合飼料,分別飼喂9個組,進行為期8周(56 d)的生長飼養(yǎng)實驗,研究適宜于胭脂魚生長階段的蛋白質、能量需要量。選取實驗魚共600尾,隨機分成9組,每組3個重復,每個重復20尾。實驗日糧的營養(yǎng)水平為:蛋白質水平分別為340.0、390.0、440.0 g Kg-1;每個蛋白水平下設置三個脂肪水平分別為60、100和140 g Kg-1,實驗飼料的蛋白能量比變化范圍為22.4-32.8mg protein kJ-1。實驗結果表明飼料蛋白能量比對胭脂魚的生長性能和體成分有顯著影響(P<0.05)。飼料組8和9(蛋白水平為440 gKg-1,可消化能量水平為14.05和15.09 KJg-1,蛋白能量比為31.43和29.22 mg KJ-1)的特定生長率表現出最高(2.16和2.27%d-1)。然而,飼料組6胭脂魚對飼料利用(蛋白水平為390.0 g Kg-1,可消化能量水平為14.96 KJ g-1)的蛋白質效率、蛋白質積存率和能量積存率表現出最高。實驗期間飼料各處理組對胭脂魚的存活率沒有顯著影響。極差分析表明實驗因子蛋白質水平對胭脂魚全魚蛋白含量、胭脂魚肥滿度及肝體指數有顯著影響(P<0.05)。實驗因子能量對胭脂魚全魚、背部白色肌肉和肝臟中粗脂肪含量有顯著影響(P<0.05)。基于以上實驗結果表明,在本實驗條件下,胭脂魚生長階段適宜蛋白水平為440.0 g Kg-1,可消化能量水平為14.05-15.09 KJ g-1,適宜蛋白能量比為29.22-31.43 mg KJ-1。飼料中脂肪含量在胭脂魚生長階段表現出了一定的蛋白質節(jié)約效應。2.本實驗擬通過在配合飼料中添加Ca(H2PO4)2,設置不同梯度的有效磷水平,研究胭脂魚幼魚對磷的需要量。選擇體重為(1.77±0.2 g,平均值±標準偏差)的胭脂魚450尾進行實驗,隨機分為5組,每組設3個重復,每個桶(玻璃纖維鋼桶)放魚30尾。在以白魚粉、豆粕為蛋白源的基礎飼料中加入不同濃度的Ca(H2P04)2,基礎飼料(飼料1)可利用磷水平為3.1 g Kg-1,配制磷含量(g Kg-1飼料干重)分別為6.2、8.6、10.8、13.2和15.8(可利用磷含量分別為3.1、5.3、7.5、9.6和11.8 g Kg-1)的5種實驗飼料。實驗周期為8周(56 d),每天飽食投喂兩次(早晨8:00和下午5:00),水溫變化范圍為27.5-30.5℃,溶氧≥6mgl-1。飼養(yǎng)結果表明,當飼料中磷含量為10.8g Kg-1時,胭脂魚的特定增重率顯著高于飼料1和飼料2組(P<0.05),蛋白質效率、飼料系數最低,但與飼料4和飼料5組沒有顯著性差異。飼料各處理組不同磷水平對胭脂魚幼魚攝食量沒有顯著影響(P>0.05)。飼料中磷利用率與磷水平呈顯著性負相關(P<0.05),魚體成分分析表明其脂肪、灰分、鈣、磷、鎂、鋅、銅含量顯著受飼料磷水平的影響(P<0.05),但全魚魚體錳的含量和鈣磷比處理組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飼料磷水平也顯著性影響脊柱骨和鱗片中礦物質的含量,脊椎骨中鈣磷比與飼料中磷水平呈顯著性的負相關,各處理組之間鱗片中鈣磷比沒有顯著性差異。飼料中磷缺乏癥主要表現為較低的生長性能,魚體組織礦物質含量相對降低和魚體脂肪含量增加。血清化學成分分析表明飼料中磷水平對血清磷酸酶活性、甘油三酯和總膽固醇水平有一定的影響。對魚體,脊椎骨和鱗片中磷含量進行線模型回歸分析表明,胭脂魚對飼料中有效磷需要量分別為8.3,8.8,8.6 g Kg-1,對增重率進行折線模型回歸分析表明,胭脂魚飼料適宜有效磷的需要量為7.4 g Kg-1。3.飼料蛋白原料表觀消化率數據對于配制精確的飼料配方和降低水產養(yǎng)殖環(huán)境污染顯得尤為重要。本實驗設計為研究胭脂魚(初始體重18.05±0.27g)對7種飼料原料:白魚粉、紅魚粉(國產)、發(fā)酵豆粕、膨化豆粕、豆粕、棉粕和菜籽粕的干物質、蛋白質、脂肪、總能、磷和氨基酸等的表觀消化率,實驗飼料為參考飼料和測試飼料(70%參考飼料+30%測試原料),以添加0.5%的三氧化二鉻作為外源性指示劑。實驗結果表明,白魚粉的干物質表觀消化率最高(74.5%),植物性蛋白原料干物質表觀消化率的變化范圍為54.3-71.6%。胭脂魚對白魚粉、紅魚粉、膨化豆粕和發(fā)酵豆粕的蛋白質表觀消化率較棉粕和菜粕顯著性高(P<0.05),植物性蛋白原料蛋白質表觀消化率變化范圍為72.8-92.3%,動物性蛋白原料蛋白質表觀消化率的變化范圍為90.3-91.2%。胭脂魚利用飼料植物性和動物性蛋白原料中脂肪的表觀消化率均較高,變化范圍為89.8-94.9%。白魚粉的能量表觀消化率最高,其次是紅魚粉,能量表觀消化率最低值為棉粕(P<0.05)。胭脂魚利用飼料動物性蛋白原料及(發(fā)酵豆粕和膨化豆粕)中磷的能力較植物性蛋白原料(豆粕、棉粕和菜粕)要顯著性高(P<0.05),動物性和植物性蛋白原料中磷的表觀消化率的變化范圍分別為58.8-61.4%、25.8-56.0%。胭脂魚對飼料原料中氨基酸的利用效果同對蛋白質表觀消化率的結果相近,只是膨化豆粕除外,胭脂魚對膨化豆粕中幾種氨基酸的利用率較低,可能原因是與膨化豆粕的加工過程中高溫處理有關,導致部分蛋白質變性被破壞不能有效消化利用?;谝陨涎芯拷Y果,建議發(fā)酵豆粕和膨化豆粕可以考慮作為胭脂魚飼料中魚粉的良好替代蛋白源。4.本實驗設計為用發(fā)酵豆粕部分替代魚粉對胭脂魚生長性能和飼料利用率的影響。7組等氮實驗飼料配制為用發(fā)酵豆粕蛋白分別替代魚粉蛋白的0、15、25、35、45、55和65%。實驗用胭脂魚初始體重為4.59±0.2 g,每組實驗飼料設置3個重復,實驗周期為8周。實驗結果:飼料中發(fā)酵豆粕百分含量超過39.1%(發(fā)酵豆粕替代魚粉蛋白高于45%時),胭脂魚幼魚的體增重和特定增長率會顯著性下降(P<0.05)。胭脂魚的生長性能和發(fā)酵豆粕替代魚粉蛋白的比例呈顯著性的負相關(P<0.05)。隨著發(fā)酵豆粕替代魚粉比例的上升,飼料中賴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在逐漸降低,可能是造成胭脂魚幼魚生長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發(fā)酵豆粕替代魚粉處理對胭脂魚的攝食水平沒有顯著性影響。投喂全魚粉蛋白飼料(D-0)組其胭脂魚的餌料系數最低,蛋白質效率最高,與D-15、D-25和D-35飼料組沒有顯著性差異。實驗飼料處理組D-0、D-15、D-25和D-35其胭脂魚對飼料的表觀干物質消化率(ADMDs)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變化范圍為71.17-72.55%;對飼料蛋白質的表觀消化率(ADPs)變化范圍為89.07-90.08%,當飼料中發(fā)酵豆粕蛋白替代魚粉蛋白超過45%時(D-45、D-55和D-65處理組),胭脂魚對飼料的表觀干物質消化率(ADMDs)和蛋白質的表觀消化率(ADPs)變化范圍分別為69.74-70.26%和88.54-88.86%?;谝陨蠈嶒灲Y果表明發(fā)酵豆粕可以作為胭脂魚配合飼料中魚粉蛋白的替代蛋白原料,飼料中發(fā)酵豆粕蛋白替代魚粉蛋白的含量可以達35%而對胭脂魚的生長性能、餌料系數和蛋白質效率沒有顯著影響。5.本實驗設計為在六組實驗飼料中添加晶體或包膜賴氨酸和/或蛋氨酸對胭脂魚生長性能和飼料利用的影響,實驗周期為8周。試驗用胭脂魚體重初始值為3.3.g左右,每天進行兩次飽食投喂,每組3個重復。其中,五組等氮等能的飼料分別設計為在發(fā)酵豆粕型飼料中不添加晶體或包膜的賴氨酸和蛋氨酸(NLM組)、添加晶體賴氨酸和蛋氨酸(LM組)、添加包膜賴氨酸(CL組)、添加包膜蛋氨酸(CM組)和添加包膜賴氨酸和蛋氨酸(CLM組)。對照組實驗飼料(FM組)設計為以65%的魚粉蛋白為動物性蛋白源,不添加包膜或晶體氨基酸。實驗結果:胭脂魚攝食CL組、CM和CLM飼料組較沒有添加氨基酸的飼料NLM組來講,其表現出顯著性高的體增重和蛋白質效率(P<0.05)。同時添加包膜賴氨酸和蛋氨酸的飼料CLM組胭脂魚比飼料LM組生長性能有顯著性提高(P<0.05)。實驗處理對各試驗組胭脂魚的攝食水平和存活率沒有表現出顯著性差異(P>0.05)。試驗處理組之間胭脂魚魚體、肌肉的常規(guī)營養(yǎng)組成和氨基酸組成有些許差異,差異不顯著。胭脂魚投喂飼料CLM組相比較飼料NLM組獲得了顯著性高的肥滿度、肝體指數和臟體指數(P<0.05)。實驗結果表明胭脂魚飼料中用發(fā)酵豆粕替代一定比例魚粉,同時添加包膜賴氨酸和蛋氨酸能有效的改善發(fā)酵豆粕因其賴氨酸和蛋氨酸含量相對缺乏引起的不良生長問題。6.本試驗以11.77g的胭脂魚為實驗對象,擬通過8周的投喂生長實驗,研究不同攝食水平對胭脂魚幼魚生長性能,飼料利用,營養(yǎng)存留,魚體組成及營養(yǎng)物質的表觀消化率的影響。實驗周期8周,攝食水平設計為每天投喂量為其魚體體重的0%(饑餓組)-4%(bw d-1)(遞增水平為0.5%),共9個水平,每個水平設置3個重復。實驗結果表明,不同攝食水平對胭脂魚的生長性能,飼料利用率,營養(yǎng)積存,體組成和對飼料干物質、蛋白質和能量的表觀消化率都有顯著性影響(P<0.05)。饑餓處理組胭脂魚幼魚存活率最低。胭脂魚實驗末魚體體重,生長率,隨攝食水平遞增至3.0%而顯著性上升(P<0.05)。飼料系數在攝食水平為2.5%時表現出最低(P<0.05)。蛋白質效率隨攝食水平遞增至2.5%而顯著性上升(P<0.05)。當攝食水平為1.0%(每尾魚每天攝入能量≤2.27 kJ)時,魚體維持基本正常代謝,表現出了攝食水平時蛋白質積存效應優(yōu)先于脂肪積存。這表明當魚體攝食水平處于新陳代謝維持水平時,魚體內脂肪組織會支持蛋白質優(yōu)先積存。全魚,肌肉和肝臟粗脂肪含量,全魚蛋白質含量隨投喂水平從0.5%遞增至3.0%而顯著性上升(P<0.05),然而攝食水平對肌肉和肝臟蛋白質含量沒有顯著性影響(P>0.05)。胭脂魚幼魚對飼料中干物質、蛋白質和能量的表觀消化率隨攝食水平遞增(0.5-3.0%)而顯著性上升。對胭脂魚幼魚生長率進行折線模型回歸分析表明胭脂魚幼魚適宜生長性能的攝食水平和維持體代謝水平分別為3.10%和0.45%。

謝春剛,張人銘,吐爾遜,郭焱,馬燕武[5](2010)在《7種常用藥物對扁吻魚幼魚的急性毒性試驗》文中研究說明在常溫靜水條件下,以1月齡的扁吻魚幼魚為實驗對象,進行高錳酸鉀、硫酸銅、甲醛、敵百蟲、溴氯海因、聚維酮碘、氯化鈉7種藥物的急性毒性試驗,計算出半致死濃度和安全濃度。結果表明,扁吻魚幼魚對這7種藥物的敏感性:敵百蟲>硫酸銅>高錳酸鉀>溴氯海因>甲醛>聚維酮碘>氯化鈉,安全濃度(特倫堡公式)分別為0.043 mg/L,0.376 mg/L,0.436 mg/L,1.64 mg/L,14.2 mg/L,18.8 mg/L和3 480 mg/L。

顧志敏,葉金云,朱俊杰,黃鮮明,葛亞非,蘇建勝[6](2005)在《浙江銅山源水庫美國大口胭脂魚的年齡組成及生長》文中研究指明2002-2004年,在浙江衢州銅山源水庫,對該庫放養(yǎng)的美國大口胭脂魚的生長情況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該水 庫美國大口胭脂魚的鱗片以環(huán)片的切割型為主要年輪特征.用刺網所捕的美國大口胭脂魚漁獲物中以Ⅱ、Ⅲ、Ⅳ齡個體為 主.體長和體重的關系式為:W=8.595×10-515 L2.662,Von Bertalanffy 生長方程的主要生物學參數:L∞=36.54cm,W∞= 1.245kg,K=0.6377,t0=-0.261齡,體重生長的拐點年齡 t1=1.92齡,拐點體重W1=0.396kg.與池養(yǎng)魚類生長情況相 比,銅山源水庫的美國大口胭脂魚生長較慢.

柳富榮[7](2003)在《美國大口胭脂魚的養(yǎng)殖技術》文中提出

王麗仙[8](2003)在《美國大口胭脂魚北方地區(qū)養(yǎng)殖試驗》文中提出 美國大口胭脂魚是原產于北美洲的大型淡水經濟魚類,具有肉質細嫩,個體大、生長快等特點。廊坊市水產技術推廣站于1998—2000年首次在北方地區(qū)進行了從魚苗、魚種培育到成魚養(yǎng)殖試驗,在環(huán)境、餌料、水質條件、放養(yǎng)模式等方面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1 魚苗的放養(yǎng)與收獲 1998—2000年共分四批從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引進水花251萬尾。1998年5月8日引進水花(0.8cm)10萬尾,6月6日引進烏仔

鄭玉珍,付佩勝,王玉新,朱永安,劉超,孫惠巧[9](2002)在《美國大口胭脂魚的人工繁殖技術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用專塘培育大口胭脂魚親魚 ,采用人工催情、產卵、受精、池塘孵化、培育等方法 ,催產美國大口胭脂魚 92組 ,培育出 1 5~ 2 0cm的苗種 2 83萬尾

左春旺,吳瑞豐,陳素雅[10](1999)在《美國大口胭脂魚魚種培育試驗報告》文中研究表明為適應漁業(yè)養(yǎng)殖品種結構的調整需要,我市于1999年5月從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國外名優(yōu)魚類基地引進美國大口胭脂魚水花250萬尾,經過4個月的精心培育,現均培育成大規(guī)格魚種、成活率達86%。顯示出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美國大口胭脂魚的苗種培育(論文開題報告)

(1)論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處內容要求:

首先簡單簡介論文所研究問題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簡單明了地指出論文所要研究解決的具體問題,并提出你的論文準備的觀點或解決方法。

寫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簡64位RISC處理器存儲管理單元結構并詳細分析其設計過程。在該MMU結構中,TLB采用叁個分離的TLB,TLB采用基于內容查找的相聯存儲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為64KB和細粒度為4KB兩種頁面大小,采用多級分層頁表結構映射地址空間,并詳細論述了四級頁表轉換過程,TLB結構組織等。該MMU結構將作為該處理器存儲系統(tǒng)實現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調查法:該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統(tǒng)的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的具體信息。

觀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直接觀察研究對象從而得到有關信息。

實驗法: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fā)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關系。

文獻研究法: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的、正確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實證研究法: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

定性分析法: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研究,這個方法需要計算的數據較少。

定量分析法:通過具體的數字,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

跨學科研究法: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這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從某一功能出發(fā)研究多個方面的影響。

模擬法: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與原型相似的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某種特性的一種形容方法。

三、美國大口胭脂魚的苗種培育(論文提綱范文)

(1)不同開口餌料對胭脂魚仔稚魚成活率的影響(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魚類早期生活史的劃分及研究主要內容
    1.2 魚類開口飯料研究
        1.2.1 魚類開口攝食的形態(tài)學特征
        1.2.2 魚類開口餌料類型
    1.3 開口餌料和轉食對魚類早期生理生態(tài)學的影響
        1.3.1 開口餌料對魚類早期存活和生長的影響
        1.3.2 轉食(weaning)對魚類早期存活和生長的影響
        1.3.3 開口餌料和轉食對魚類早期消化生理的影響
        1.3.4 開口餌料和轉食對魚類早期消化系統(tǒng)組織學的影響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第2章 不同開口餌料對胭脂魚早期生長、存活及消化酶活性的影響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實驗用魚
        2.2.2 實驗分組
        2.2.3 養(yǎng)殖條件及投喂管理
        2.2.4 取樣方法
        2.2.5 生長指標測定及成活率統(tǒng)計
        2.2.6 粗酶液制備及消化酶活性測定
        2.2.7 組織學觀察和形態(tài)學測量
        2.2.8 數據處理與統(tǒng)計分析
    2.3 實驗結果
        2.3.1 胭脂魚仔魚的生長
        2.3.2 胭脂魚仔魚的成活率
        2.3.3 胭脂魚仔魚的消化酶活性
        2.3.4 胭脂魚仔魚的肝臟組織結構的變化
        2.3.5 胭脂魚仔魚的腸道的組織結構變化
    2.4 討論
        2.4.1 不同開口餌料對胭脂魚仔魚生長及存活的影響
        2.4.2 不同開口餌料對胭脂魚仔魚消化生理的影響
        2.4.3 不同開口餌料對胭脂魚仔魚消化器官組織結構的影響
第3章 轉食對胭脂魚仔稚魚生長、存活及消化酶活性的影響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實驗用魚及管理
        3.2.2 實驗分組及投喂管理
        3.2.3 取樣方法
        3.2.4 生長及成活率統(tǒng)計
        3.2.5 粗酶液制備及消化酶活性測定
        3.2.6 數據處理與統(tǒng)計分析
    3.3 實驗結果
        3.3.1 轉食對胭脂魚仔稚魚成活率的影響
        3.3.2 轉食對胭脂魚仔稚魚生長的影響
        3.3.3 轉食后胭脂魚消化酶活性變化
    3.4 討論
        3.4.1 轉食對胭脂魚生長、存活的影響
        3.4.2 轉食對胭脂魚消化能力的影響
        3.4.3 聯合投喂對胭脂魚轉食能力的影響
        3.4.4 胭脂魚早期的轉食策略初步探討
參考文獻
致謝
在校期間發(fā)表論文及參加科研實踐情況

(2)美國大口胭脂魚養(yǎng)殖技術專題講座(十一) 常見疾病的防治與常見魚藥的安全使用濃度(論文提綱范文)

一、大口胭脂魚常見病害及防治方法
    (一) 微生物性疾病
        1. 水霉病
        (1) 病因
        (2) 病原
        (3) 癥狀
        (4) 流行季節(jié)
        (5) 防治方法
        2. 爛鰓病
        (1) 病原
        (2) 癥狀
        (3) 流行季節(jié)
        (4) 防治方法
        3. 腸炎病
        (1) 病原
        (2) 癥狀
        (3) 流行季節(jié)
        (4) 防治方法
    (二) 寄生蟲性疾病
        1. 錨頭鳋病
        (1) 病原
        (2) 癥狀
        (3) 防治方法
        2. 小瓜蟲病
        (1) 病原
        (2) 癥狀
        (3) 防治方法
        3. 車輪蟲病
        (1) 病原
        (2) 癥狀
        (3) 流行季節(jié)
        (4) 防治方法
        4. 魚鲺
        (1) 病原
        (2) 癥狀
        (3) 流行季節(jié)
        (4) 防治方法
    (三) 其他病害防治
        1. 泛池
        (1) 病因
        (2) 癥狀
        (3) 流行季節(jié)
        (4) 防治方法
        2. 氣泡病
        (1) 病因
        (2) 癥狀
        (3) 流行季節(jié)
        (4) 防治方法
        3. 青泥苔
        4. 萎癟病
        5. 其他
二、美國大口胭脂魚對常見藥物的急性中毒試驗與安全使用濃度

(4)胭脂魚適宜蛋白能量水平、投喂水平和磷需要量及對植物蛋白源的利用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ABSTRACT
縮略語表
魚類中文英文拉丁文對照
第一章 文獻綜述
    1 引言
    2 胭脂魚的生物學特性及研究進展
        2.1 胭脂魚的生物學特性
        2.2 胭脂魚的資源現狀與人工繁育技術
        2.3 胭脂魚營養(yǎng)與飼料研究進展
    3 魚類對蛋白質和能量營養(yǎng)需求的研究進展
        3.1 魚類適宜蛋白水平的研究進展
        3.2 魚類適宜蛋白能量比(protein to energy ratio,P/E)的研究進展
    4 魚類對植物蛋白源利用的研究進展
        4.1 尋求水產飼料魚粉替代蛋白源的必要性
        4.2 水產飼料魚粉替代的研究概況
        4.3 水產動物對植物蛋白源利用率低的主要因素
        4.3.1 植物蛋白源中抗營養(yǎng)因子的影響
        4.3.2 植物蛋白源對水產飼料適口性的影響
        4.3.3 植物蛋白源對水產飼料中氨基酸平衡性的影響
        4.3.4 植物蛋白源對水產飼料消化率低的影響
        4.4 改善水生動物利用植物蛋白源的途徑
        4.4.1 降低植物蛋白原料中抗營養(yǎng)因子的含量
        4.4.2 改善水產飼料的適口性
        4.4.3 提高飼料氨基酸的平衡性
        4.4.3.1 添加晶體氨基酸
        4.4.3.2 不同蛋白源的合理搭配
    5 研究目的與意義
        5.1 研究目的
        5.2 理論意義與實際應用價值
第二章 飼料中不同蛋白能量比對胭脂魚幼魚生長及體組成的影響
    1 引言
    2 材料與方法
        2.1 實驗飼料
        2.2 實驗動物及飼養(yǎng)管理
        2.3 樣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2.4 數據分析及處理
    3 結果
        3.1 對胭脂魚幼魚生長性能和飼料利用效率的影響
        3.2 飼料蛋白能量比對胭脂魚魚體、肌肉和肝臟組成成分的影響
        3.3 飼料蛋白能量比對肥滿度、肝體指數和臟體指數的影響
    4 討論
第三章 胭脂魚飼料適宜有效磷需求量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與方法
        2.1 實驗飼料
        2.2 實驗動物及飼養(yǎng)管理
        2.3 樣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2.4 數據分析及處理
    3 結果
        3.1 飼料中可利用磷含量、胭脂魚生長性能和飼料利用率
        3.2 磷水平對魚體成分組成變化的影響
        3.3 磷水平對鱗片和脊椎骨礦物質含量的影響
        3.4 磷水平對血漿中堿性磷酸酶活性和甘油三酯等生化指標的影響
        3.5 胭脂魚飼料中適宜有效磷的含量
    4 討論
第四章 胭脂魚對幾種飼料原料表觀消化率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與方法
        2.1 實驗飼料
        2.2 實驗動物及飼養(yǎng)管理
        2.3 樣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2.4 數據分析
    3. 結果
        3.1 胭脂魚對飼料原料干物質和常規(guī)營養(yǎng)物質的表觀消化率
        3.2 胭脂魚對飼料原料氨基酸的表觀消化率
    4. 討論
第五章 發(fā)酵豆粕部分替代魚粉對胭脂魚生長性能的影響
    1. 引言
    2. 材料與方法
        2.1 實驗飼料
        2.2 實驗動物及飼養(yǎng)管理
        2.3 樣品采集及法分析方法
        2.4 數據分析
    3. 結果
        3.1 實驗飼料的常規(guī)營養(yǎng)成分組成和氨基酸含量
        3.2 胭脂魚的生長性能、飼料利用率和存活率
        3.3 胭脂魚魚體常規(guī)營養(yǎng)成分組成和體指標
        3.4 飼料營養(yǎng)物質的表觀消化率
    4. 討論
第六章 飼料中添加包膜或晶體蛋氨酸和賴氨酸對胭脂魚生長性能的影響
    1. 引言
    2. 材料與方法
        2.1 實驗飼料
        2.2 實驗動物及飼養(yǎng)管理
        2.3 樣品采集及分析
        2.4 數據分析
    3. 結果
        3.1 對胭脂魚生長性能的影響
        3.2 對胭脂魚全魚魚體和肌肉組成成分的影響
        3.3 對胭脂魚CF、HSI和VSI的影響
        3.4 飼料賴氨酸和蛋氨酸的溶失率
    4. 討論
第七章 投喂水平對胭脂魚幼魚生長性能及對營養(yǎng)物質表觀消化率的影響
    1. 引言
    2. 材料與方法
        2.1 實驗飼料
        2.2 實驗動物及飼養(yǎng)管理
        2.3 樣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2.4 數據分析
    3. 結果
        3.1 投喂水平對胭脂魚生長性能和營養(yǎng)物質利用率的影響
        3.2 投喂水平對胭脂魚魚體組成的影響
        3.3 投喂水平對胭脂魚營養(yǎng)物質表觀消化率等指標的影響
    4. 討論
本論文的主要研究結果及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博士期間發(fā)表論文與成果目錄

(5)7種常用藥物對扁吻魚幼魚的急性毒性試驗(論文提綱范文)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魚
    1.2 試驗藥物
    1.3 試驗方法
2 結果
3 討論
    3.1 高錳酸鉀
    3.2 硫酸銅
    3.3 甲醛
    3.4 敵百蟲
    3.5 溴氯海因
    3.6 聚維酮碘
    3.7 氯化鈉
    3.8 7種藥物的敏感性及應用
    3.9 計算安全濃度的兩種方法

(6)浙江銅山源水庫美國大口胭脂魚的年齡組成及生長(論文提綱范文)

1 材料與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美國大口胭脂魚的鱗片形態(tài)和輪紋特征
    2.2 美國大口胭脂魚的年齡組成
    2.3 美國大口胭脂魚的生長
        2.3.1 體長與體重的關系
        2.3.2 生長方程
        2.3.3 生長速度和生長加速度
    2.4 肥滿度
3 討論
    3.1 美國大口胭脂魚年輪辨別中的副輪和幼輪及采用鱗片作為年齡鑒定依據的特點
    3.2 銅山源水庫美國大口胭脂魚體長體重關系
    3.3 水庫放養(yǎng)與池養(yǎng)美國大口胭脂魚生長情況比較

(7)美國大口胭脂魚的養(yǎng)殖技術(論文提綱范文)

1 苗種培育
    1.1 池塘條件
    1.2 魚苗培育
    1.3 魚種培育
2 成魚養(yǎng)殖
    2.1 池塘主養(yǎng)
        2.1.1 池塘條件
        2.1.2 魚種放養(yǎng)
        2.1.3 飼養(yǎng)管理
    2.2 池塘套養(yǎng)
        2.2.1 主養(yǎng)家魚魚種塘中的套養(yǎng)
        2.2.2 主養(yǎng)家魚成魚塘中的套養(yǎng)
        2.2.3 主養(yǎng)淡水白鯧成魚塘中的套養(yǎng)
    2.3 網箱養(yǎng)殖
        2.3.1 水域選擇
        2.3.2 網箱結構
        2.3.3 魚種放養(yǎng)
        2.3.4 飼養(yǎng)管理
3 魚病防治
    3.1 腸炎病 (爛腸瘟)
    3.2 爛鰓病 (烏頭瘟)
    3.3 細菌性出血病
    3.4 水霉病 (白毛病)
    3.5 小瓜蟲病 (白點病)
    3.6 車輪蟲病

(8)美國大口胭脂魚北方地區(qū)養(yǎng)殖試驗(論文提綱范文)

1 魚苗的放養(yǎng)與收獲
2 魚種的培育
    2.1 魚種放養(yǎng)與收獲
    2.2 飼養(yǎng)管理
3 對美國大口胭脂魚養(yǎng)殖環(huán)境適應性的研究
    3.1 對鹽度的適應性
    3.2 對溫度的適應性
    3.3 對溶解氧的適應性
    3.4 對酸堿度的適應性研究
4存在的問題及討論

(9)美國大口胭脂魚的人工繁殖技術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1 材料與方法
    1.1 親魚培育及選擇
    1.2 人工催產
2 試驗結果與討論
    2.1 結果
    2.2 討論

四、美國大口胭脂魚的苗種培育(論文參考文獻)

  • [1]不同開口餌料對胭脂魚仔稚魚成活率的影響[D]. 易建華. 西南大學, 2014(10)
  • [2]美國大口胭脂魚養(yǎng)殖技術專題講座(十一) 常見疾病的防治與常見魚藥的安全使用濃度[J]. 王佳喜. 漁業(yè)致富指南, 2011(23)
  • [3]美國大口胭脂魚養(yǎng)殖技術專題講座(七) 池塘主養(yǎng)美國大口胭脂魚(一)[J]. 王佳喜. 漁業(yè)致富指南, 2011(19)
  • [4]胭脂魚適宜蛋白能量水平、投喂水平和磷需要量及對植物蛋白源的利用研究[D]. 袁勇超. 華中農業(yè)大學, 2011(04)
  • [5]7種常用藥物對扁吻魚幼魚的急性毒性試驗[J]. 謝春剛,張人銘,吐爾遜,郭焱,馬燕武. 干旱區(qū)研究, 2010(01)
  • [6]浙江銅山源水庫美國大口胭脂魚的年齡組成及生長[J]. 顧志敏,葉金云,朱俊杰,黃鮮明,葛亞非,蘇建勝. 湖泊科學, 2005(04)
  • [7]美國大口胭脂魚的養(yǎng)殖技術[J]. 柳富榮. 廣西熱帶農業(yè), 2003(01)
  • [8]美國大口胭脂魚北方地區(qū)養(yǎng)殖試驗[J]. 王麗仙. 河北漁業(yè), 2003(01)
  • [9]美國大口胭脂魚的人工繁殖技術研究[J]. 鄭玉珍,付佩勝,王玉新,朱永安,劉超,孫惠巧. 水產學雜志, 2002(01)
  • [10]美國大口胭脂魚魚種培育試驗報告[J]. 左春旺,吳瑞豐,陳素雅. 河北漁業(yè), 1999(06)

標簽:;  ;  ;  ;  ;  

美國大嘴胭脂的選育
下載Doc文檔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