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蘋果汁有抗癌作用(論文文獻綜述)
阿依帕夏·熱合曼,楊行,馬銘賽,王玉濤,古麗米熱·艾爾肯[1](2019)在《正交設計在蘋果汁飲料配方工藝中的應用》文中進行了進一步梳理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營養(yǎng)健康果汁飲料受到更多消費者的青睞。本文以蘋果為原料,進行蘋果汁飲料的工藝研究,將感官、理化和衛(wèi)生作為指標,通過感官評價、單因素試驗和正交試驗得出蘋果汁飲料最佳配比:蘋果汁40%,檸檬酸0.20%,白砂糖6%,以CMC-Na(羧基纖維素鈉)+黃原膠0.1%作為穩(wěn)定劑制作的蘋果汁飲料風味及穩(wěn)定性最佳。通過該配方可獲得一款營養(yǎng)健康、品質優(yōu)良、口感細膩的蘋果汁飲料。
路艷珍[2](2019)在《蘋果葉中活性成分的分離分析及活性評價研究》文中研究說明天然抗氧化劑具有高效、低毒和生物相容性好等優(yōu)點,正逐步取代合成抗氧化劑應用于化妝品、食品和醫(yī)藥等領域。植物體內的多酚是一種天然抗氧化劑,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和抗腫瘤等多種生物功效,在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癥以及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癥等很多慢性人類疾病方面具有很好的研究價值。農業(yè)廢棄物蘋果葉中含有大量的多酚,蘋果葉的再利用可以增加蘋果產業(yè)的附加經濟價值。蘋果葉中多酚組成及含量的研究已有一些報道,但其分離純化工藝、多酚單體和配伍的生物活性、多酚的資源化利用等均有待深入研究。因此,本論文圍繞著蘋果葉中活性成分多酚的提取工藝、分離純化和資源化利用以及活性評價等方面展開了研究,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采用逐級回流有機溶劑提取法分別制備了蘋果葉的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75%乙醇提取物。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測定了各提取物的總酚和總黃酮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2,2’-二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陽離子自由基的能力,鐵離子還原抗氧化能力),75%乙醇提取物中總酚和總黃酮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最強,總酚和總黃酮的含量與抗氧化活性呈正相關。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與高效液相色譜(HPLC)相結合快速篩選75%乙醇提取物中的抗氧化多酚,并采用液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技術鑒定出五種主要抗氧化多酚分別是根皮素-2’-O-葡萄糖苷、槲皮素-3-0-葡萄糖苷、槲皮素-3-O-木糖苷、槲皮素-3-0-阿拉伯糖苷和槲皮素-3-O-鼠李糖苷。2.采用高速逆流色譜(HSCCC)與制備型HPLC(prep-HPLC)相結合分離純化蘋果葉中的五種主要多酚。將Derringer色譜響應函數(shù)與響應面法相結合,對HSCCC分離參數(shù)進行了優(yōu)化,預測最佳HSCCC工藝為流速2.10 mL/min、轉速725 rpm和溫度25℃。在最優(yōu)條件下,一次從約200 mg的75%乙醇提取物中分離得到2.13 mg槲皮素-3-O-葡萄糖苷、2.01 mg槲皮素-3-0-鼠李糖苷、1.89 mg槲皮素-3-O-木糖苷(純度均90%以上)以及20.31 mg根皮素-2’-O-葡萄糖苷和槲皮素-3-O-阿拉伯糖苷的混合物,采用prep-HPLC對混合物進一步分離,同時精制另外三種化合物至純度大于99%。對根皮素-2’-O-葡萄糖苷和槲皮素-3-0-木糖苷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均勻性檢驗、穩(wěn)定性檢驗和八家實驗室純度定值,最終根皮素-2’-O-葡萄糖苷的純度為(99.63±0.09)%,槲皮素-3-0-木糖苷的純度為(98.89±0.06)%,正在申報國家標準樣品。建立蘋果渣等產品中根皮素-2’-O-葡萄糖苷和槲皮素-3-O-木糖苷的HPLC檢測方法,該方法穩(wěn)定、重現(xiàn)性好,正在申報國家標準。3.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測定了五種蘋果葉多酚單體根皮素-2’-O-葡萄糖苷、槲皮素-3-0-葡萄糖苷、槲皮素-3-0-木糖苷、槲皮素-3-O-阿拉伯糖苷和槲皮素-3-0-鼠李糖苷的抗氧化活性,四種槲皮素糖苷類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較強,特別是槲皮素-3-O-葡萄糖苷(IC50 2.92mg/L),但蘋果的特征性高含量組分根皮素-2’-O-葡萄糖苷的抗氧化活性相對較弱(IC50119.19 mg/L)。采用加和法考察了槲皮素-3-O-葡萄糖苷與根皮素-2’-O-葡萄糖苷、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和特丁基對苯二酚(TBHQ)在濃度比1:25、1:5、1:1、5:1、25:1配伍下的抗氧化協(xié)同作用,結果顯示,槲皮素-3-O-葡萄糖苷和根皮素-2’-O-葡萄糖苷、BHT在各比例下均表現(xiàn)出抗氧化協(xié)同作用,且比例為1:1時協(xié)同作用最強,其機理是槲皮素-3-O-葡萄糖苷可促使抗氧化活性測試中根皮素-2’-O-葡萄糖苷和BHT的再生。采用過氧化氫誘導氧化損傷的小鼠海馬神經元作為體外細胞模型,考察五種蘋果葉多酚單體及其配伍對氧化損傷的抑制作用,0.5 mg/L和1.0 mg/L的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3-O-木糖苷、槲皮素-3-O-阿拉伯糖苷和槲皮素-3-O-鼠李糖苷均顯著抑制過氧化氫誘導的氧化損傷,但是槲皮素-3-O-葡萄糖苷和根皮素-2’-O-葡萄糖苷、BHT僅表現(xiàn)為加和作用。4.以有機酸(4-羥基苯乙酸、對香豆酸、阿魏酸和苯甲酸)、生物堿(黃連堿和小檗堿)及黃酮(槲皮素-3-O-鼠李糖苷、紫云英苷和槲皮素)為對照品,構建了一種快速、簡單易行、精密度、準確度、重現(xiàn)性好的自動化在線DPPH-HPLC方法,該方法適合于大量復雜樣品中高含量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篩選,可以直觀量化各成分的抗氧化能力。
盧陽[3](2018)在《蘋果飲料有關色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現(xiàn)在,各種各樣顏色鮮亮、口感各異的飲料充斥著市場,越來越受中小學生的青睞,然而,這些花花綠綠的飲料真的是天然水果汁制成的嗎?里面到底含有多少天然成分?這些飲料對我的身體到底好不好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就市面上各類品牌蘋果味飲料含色素的狀況展開了調查和研究。課題的提出1.原理天然的蘋果汁之所以呈現(xiàn)紫紅色,是因為蘋果皮中的花色苷色素的顏色所致,它有抗癌、抗氧化、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等作用。純天然蘋果汁色澤鮮亮,呈深紫色,
葉盼[4](2016)在《植物乳桿菌發(fā)酵蘋果汁的生理活性探究》文中研究表明乳酸菌發(fā)酵果蔬汁因其豐富的生理功能而日益受到關注,殺菌作為發(fā)酵中重要的工藝條件,對發(fā)酵過程有著重要影響。本課題以蘋果汁為發(fā)酵基質,初步篩選了適于其發(fā)酵的乳酸菌,并研究了不同殺菌條件對植物乳桿菌發(fā)酵蘋果汁品質、生理功能及生理活性物質的影響。首先,以蘋果汁的風味和生理功能為指標,對植物乳桿菌等九種乳酸菌發(fā)酵的蘋果汁進行了篩選。結果表明,植物乳桿菌、嗜酸乳桿菌、副干酪乳桿菌、戊糖片球菌、瑞士乳桿菌以及明串珠球菌不僅可以發(fā)酵風味良好的蘋果汁,還能對其生理功能產生一定影響。其中,植物乳桿菌產酸能力最強,其發(fā)酵的果汁DPPH自由基清除率較高,對胰脂肪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也最強,后續(xù)實驗均選用該菌種。其次,以發(fā)酵0d、1d、3d、5d、7d、9d、16d、23d的蘋果汁為樣品,考察巴氏殺菌、高壓滅菌和未殺菌條件對植物乳桿菌發(fā)酵蘋果汁品質(風味、色澤、有機酸及總酚總黃酮含量等)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植物乳桿菌在三種蘋果汁中均能正常生長產酸,發(fā)酵至23d,pH由發(fā)酵前的6.5降低至4.0左右,但不同殺菌條件下發(fā)酵果汁Brix值和生物量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不同,且發(fā)酵前后果汁色澤有明顯差異。三種殺菌蘋果汁發(fā)酵后乳酸含量均增加,最高可達到0.10±0.003mol/L,而其蘋果酸含量均降低至0,高壓滅菌和未殺菌蘋果汁中草酸含量也有所降低。高壓滅菌和巴氏殺菌蘋果汁發(fā)酵后總酚含量均增加,分別在第7d和9d達到最大值,由發(fā)酵前的67.7±4.3 mgGAE/L增加到192.4±2.5 mg GAE/L和103.1±11.3 mgGAE/L,是發(fā)酵前的2.84和1.52倍,但其總黃酮含量呈下降趨勢。而未殺菌蘋果汁發(fā)酵后總酚總黃酮含量均降低。第三部分,以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鐵離子還原能力為評價體系,對三種殺菌條件下發(fā)酵蘋果汁的抗氧化性能進行評價。結果發(fā)現(xiàn),發(fā)酵果汁對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顯著高于發(fā)酵前。其中,高壓滅菌果汁的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強,均在發(fā)酵第5d達到最大值,分別為發(fā)酵前的2.07和18.8倍。高壓滅菌和巴氏殺菌果汁的鐵離子還原能力較發(fā)酵前均有提高,其最大值分別為發(fā)酵前的2.75和1.33倍,但未殺菌蘋果汁的鐵離子還原能力下降。綜合三種評價方法可知,不同殺菌條件下發(fā)酵蘋果汁的抗氧化能力可排列如下:高壓滅菌發(fā)酵果汁>巴氏殺菌發(fā)酵果汁>未殺菌發(fā)酵果汁。最后,通過HPLC法分析發(fā)酵蘋果汁酚類物質可知,高壓滅菌發(fā)酵蘋果汁有新的酚類化合物出現(xiàn),該化合物最高可占其總酚含量的(51.6±0.50)%,其在發(fā)酵過程中呈先降低再上升后下降趨勢,且與高壓滅菌蘋果汁的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及鐵離子還原能力呈顯著正相關。結合其HPLC光譜、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及質譜分析可初步推斷為沒食子酸葡萄糖酯。以上研究表明,植物乳桿菌發(fā)酵有利于提高蘋果汁的抗氧化性能,且不同殺菌條件下變化規(guī)律不同。為乳酸菌發(fā)酵果汁的產業(yè)化生產提供了一定的技術支持和理論指導。
李林潔[5](2016)在《蘋果醋原料及其發(fā)酵過程中風味物質的研究》文中進行了進一步梳理蘋果醋是以蘋果(汁)經兩步發(fā)酵得到的一種集蘋果及醋二者風味于一身的健康飲品,不僅風味良好,還具有一定保健功能,近年來以蘋果醋為主要原料生產的果醋飲料消費量快速增加。蘋果醋的大規(guī)模工業(yè)化生產常使用濃縮蘋果汁為發(fā)酵原料,其質量對產品品質特別是風味品質有重要影響,而目前尚無統(tǒng)一客觀的蘋果汁風味品質評價標準,極易導致產品風味品質波動,同時,由于國內果醋行業(yè)起步較晚,目前對于蘋果醋發(fā)酵過程中各類風味物質的變化規(guī)律的認識仍不清晰。本論文利用GC-MS、HPLC等分析方法對濃縮蘋果汁不同類型風味物質進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篩選影響蘋果汁風味品質的主要風味物質,進一步建立客觀、有效的濃縮蘋果汁風味品質判別方法,為原料選購提供依據(jù),同時對蘋果醋發(fā)酵過程的風味物質組成及其變化規(guī)律進行分析,為闡明蘋果醋的風味物質演替規(guī)律及特征提供參考。本研究以感官評定認為風味品質較好和較差的兩組共12批次濃縮蘋果汁樣品為研究對象,對其可溶性固形物、總酸、pH、還原糖等理化指標進行了分析比較,發(fā)現(xiàn)兩組果汁無顯著差異。采用HSPME-GC-MS和HPLC分析方法分別對兩組樣品的揮發(fā)性風味物質、有機酸、氨基酸、糖類進行了全面分析,共檢測到63種風味物質。采用主成分綜合打分篩選出對蘋果汁風味影響較大的13種主要風味物質,包括6種揮發(fā)性物質、2種有機酸、3種氨基酸及2種糖類物質。通過這13種化合物的多輪聚類分析,比較其類內相似性值,最終建立以天冬氨酸、絲氨酸、蛋氨酸、果糖及葡萄糖5種化合物為基礎的濃縮蘋果汁風味品質判別方法。隨機選取8個濃縮蘋果汁樣品對該方法進行驗證,結果表明該方法能準確地對風味品質較好和較差的濃縮蘋果汁進行歸類,與感官評定結果一致,能夠為蘋果醋發(fā)酵原料的選購提供客觀依據(jù)。對蘋果醋發(fā)酵全過程中風味物質組成及其變化規(guī)律進行了分析,酒精發(fā)酵階段共檢測到105種風味物質,醋酸發(fā)酵階段共檢測到38種風味物質。采用主成分綜合打分方法篩選出蘋果醋發(fā)酵過程中9種主要風味物質,4種特征風味物質。分析各類風味物質在發(fā)酵過程中的變化規(guī)律發(fā)現(xiàn):揮發(fā)性風味物質按其在發(fā)酵過程中的變化規(guī)律可分為5類且酒精發(fā)酵階段是其大量形成的重要階段;有機酸主要是在酒精發(fā)酵中后期和醋酸發(fā)酵后期生成,酒石酸、醋酸分別是酒精發(fā)酵及醋酸發(fā)酵階段的特征有機酸;氨基酸按其在發(fā)酵過程中的變化規(guī)律可分為4類,大部分氨基酸在酒精、醋酸發(fā)酵前期較為豐富,而后開始下降;主要糖類物質在發(fā)酵過程中的演變呈現(xiàn)出持續(xù)下降的規(guī)律。在對蘋果醋原料及發(fā)酵過程風味物質進行分析基礎上,總結得到蘋果酸、乳酸、蛋氨酸三種成分不僅對蘋果醋原料風味品質有重要影響,同時也是發(fā)酵過程中的主要風味物質并最終影響到蘋果醋品質,對其演變規(guī)律及機理進行初步探究。
荊利強[6](2013)在《混濁蘋果汁渾濁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的改善研究》文中提出目前限制我國混濁蘋果汁發(fā)展和出口的主要是由于渾濁穩(wěn)定性差和農藥殘留超標。添加合適的穩(wěn)定劑是提高濁汁渾濁穩(wěn)定性的主要方法,但隨著消費者日漸增強的健康意識,對添加有穩(wěn)定劑的產品產生了抵觸心理。因此零添加的果汁產品已經成為食品行業(yè)的新的發(fā)展趨勢。而農藥殘留超標,尤其是有機磷類農藥殘留超標,不僅損害消費者的健康,并經常導致出口受阻、大規(guī)模退貨和索賠現(xiàn)象的發(fā)生。這不僅造成我國資源的嚴重浪費,也對我國的國際聲譽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基于以上原因,本課題主要研究在不加穩(wěn)定劑和外源酶的條件下,通過選取不同蘋果品種,改變蘋果原料的貯藏條件和混濁蘋果汁的加工條件等方式,利用蘋果中的內源酶作用來改變果膠的含量和性質(果汁渾濁穩(wěn)定性的主要因素),從而提高渾濁穩(wěn)定性。果汁的安全性改善則主要是通過熱處理方法控制果汁中微生物的含量和果汁品質,同時采用超聲波和輻照技術降解果汁中有機磷農藥殘留,并考查其對果汁品質的影響。本課題的主要研究結果如下:首先,我們選取了四種不同品種的蘋果制備的果汁,其渾濁穩(wěn)定性由高到低排序依次為黃香蕉、花花牛、靈寶富士和水晶富士。然而由于不同品種蘋果的成熟期和貯藏期的不同,可以有選擇性的挑選蘋果進行果汁的制備。進一步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蘋果原料貯存于4℃(低溫)和12℃±1℃(室溫)條件下,果汁濁度保留率和渾濁穩(wěn)定性均隨著時間的延長而提高。且與低溫貯存相比,蘋果原料貯存于室溫條件下更有利于提高果汁的濁度保留率和穩(wěn)定性。其次,我們研究了蘋果原料的熱處理對果汁質量影響。90℃熱處理5min后檢測果汁中細菌總數(shù),其數(shù)量低于國家標準。預處理溫度高于90℃時果汁中檢測不出霉菌和酵母,并且熱處理導致總酚含量降低進而影響果汁顏色。而且本實驗發(fā)現(xiàn)采用70℃熱處理時果汁濁度保留率最低,其濁度保留率隨熱處理時間的延長而進一步下降。在原料破碎前后我們均采用熱處理,發(fā)現(xiàn)破碎后熱處理時間越長,果汁穩(wěn)定性越高。并且破碎溫度對果汁的濁度和穩(wěn)定性也有一定的影響。破碎溫度高于40℃時,其果汁的濁度和渾濁穩(wěn)定性均要高于室溫條件下破碎。最后,我們研究了超聲波和輻照處理對有機磷農藥降解的影響。隨著超聲功率的增加和時間的延長,四種有機磷農藥(敵敵畏,毒死蜱、乙酰甲胺磷和氧化樂果)的降解率逐漸增加,降解率最高的為敵敵畏,之后依次為毒死蜱、乙酰甲胺磷和氧化樂果。并且在超聲功率達600w并處理120min時,四種農藥的降解率均達到最高。輻照處理同樣可以降低四種農藥的含量,降解率從高到低依次為毒死蜱、敵敵畏、乙酰甲胺磷和氧化樂果,降解率隨輻射劑量的增加而升高。與超聲波處理方式相比,輻照處理更有效的降解混濁蘋果汁中殘留的有機磷農藥,并對蘋果汁的品質影響較小,然而超聲波處理可以有效的提高蘋果濁汁的濁度和濁度保留率,對提高渾濁穩(wěn)定性有明顯幫助。
張吉全[7](2013)在《低膽固醇醋蛋制品研制》文中指出醋蛋是中國傳統(tǒng)的保健品。因其浸泡工藝不明確、口感差以及含有膽固醇,導致醋蛋的推廣受到限制。本研究以食醋和雞蛋為主要原料,優(yōu)化了醋蛋浸泡工藝參數(shù)并分析了醋蛋浸泡過程中游離氨基酸的變化,探討了醋蛋液中膽固醇去除工藝,研發(fā)了四種低膽固醇的醋蛋制品。主要的研究內容和結果如下。1.醋蛋浸泡工藝參數(shù)優(yōu)化以蛋白質水解度為指標,研究了米醋用量,浸泡時間及浸泡溫度對醋蛋浸泡工藝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浸泡溫度及米醋用量對水解度具有極顯著(P<0.01)的影響,浸泡時間具有顯著(0.01<P<0.05)影響。同時利用二次旋轉回歸設計試驗,建立了水解度Y和浸泡時間X1、浸泡溫度X2以及米醋用量X3的數(shù)學回歸模型。Y=-214.6048131+2.9064297487X1+5.191590037X2+1.0804024388X3-0.022740237354X12-0.08105023413X22-0.003400739524X32-0.0047500X1*X2-0.00390X2*X3最佳的浸泡工藝參數(shù)為:浸泡時間為61.11h,浸泡溫度為26.78℃,米醋用量為143.49mL,預測水解度為21.24%。通過驗證試驗,測定的水解度為20.97%與預測值無顯著差異(P>0.05)。2.醋蛋中膽固醇的去除工藝主要利用三種方法去除醋蛋液中的膽固醇,即活性炭吸附法、β-環(huán)糊精包埋法和膽固醇氧化酶氧化法。在活性炭吸附法中,活性炭的添加量對于膽固醇去除率具有極顯著影響(P<0.01),吸附時間具有顯著影響(0.01<P<0.05),而溫度影響不顯著(P>0.05)。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活性炭去除膽固醇的最佳工藝參數(shù)組合為:醋蛋液量為50g,活性炭添加量為1g,吸附時間為40min,溫度為20℃,此時膽固醇去除率為80.5%。利用β-環(huán)糊精包埋法去除膽固醇的研究中,結果顯示β-環(huán)糊精的添加量對膽固醇去除率具有極顯著(P<0.01)的影響,處理時間對去除率具有顯著(0.01<P<0.05)的影響,而溫度沒有顯著的影響(P>0.05)。試驗結果分析認為,β-環(huán)糊精去除醋蛋液中的膽固醇的最佳工藝參數(shù)組合為:醋蛋液量為50g,β-環(huán)糊精的添加量為4g,處理時間為90min,溫度為50℃,膽固醇的去除率為96.3%。在膽固醇氧化酶氧化法中發(fā)現(xiàn),膽固醇氧化酶去除醋蛋中的膽固醇的最佳工藝參數(shù)組合為:醋蛋液量為50g,膽固醇氧化酶的用量為0.01U/g,乳化劑量為3%,處理時間為5h,此時膽固醇的去除率為65.1%。比較三種方法可以發(fā)現(xiàn),活性炭吸附法和β-環(huán)糊精包埋法去除膽固醇效果較好。因β-環(huán)糊精在某些國家是不被允許的,故選擇活性炭吸附法作為去除醋蛋液中膽固醇的首要方法。3.四種醋蛋制品的研制以去除膽固醇后的醋蛋液為原料,以口感為評價指標研制了四種低膽固醇的醋蛋制品。低膽固醇醋蛋飲料的最佳配方為:醋蛋液的添加量為12%,白砂糖的添加量為7%,蜂蜜的添加量為3%,β-環(huán)糊精的添加量為0.6%。低膽固醇的醋蛋粉的最佳配方為:白砂糖添加量為10g,葡甘聚糖添加量為0.05g,β-環(huán)糊精添加量為0.4g。蘋果味低膽固醇醋蛋飲料的最佳配方為:醋蛋液的添加量為10%,白砂糖的用量為9%,β-環(huán)糊精添加量為0.3%,蜂蜜添加量為4%,蘋果汁添加量為9%。哈密瓜味的低膽固醇醋蛋飲料的最佳配方為:醋蛋液添加量為12%,白砂糖添加量為9%,β-環(huán)糊精添加量為0.3%,蜂蜜的添加量為4%,哈密瓜汁的添加量為8%。
楊雯[8](2012)在《紅棗粉加工工藝及穩(wěn)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說明紅棗是中國特有的果品,色澤鮮美、味道甘甜,含有人體不可缺少的多種營養(yǎng)物質,是一種保健佳品,可潤肺、治虛、養(yǎng)胃、提高機體免疫力,并對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癌癥等有預防作用,是傳統(tǒng)的藥食兼用食物。紅棗粉作為一種新型加工產品,食用方便、營養(yǎng)豐富,對原料棗利用率高,這既豐富了紅棗系列產品的種類,為消費者提供一種新的產品,又可提高紅棗的附加值,因而紅棗粉的加工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和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本課題對不同品種鮮棗的品質性狀進行分析,通過熱風干燥、真空低溫干燥來研究其干燥特性,最后將不同品種鮮棗制得的棗粉進行比較,研究品種對棗粉物性的影響。利用了真空低溫干燥技術加工紅棗全粉,對引起棗粉結塊的因素進行分析,并研究紅棗粉沖調性能。還對紅棗粉固體飲料加工工藝、復合棗粉配方、紅棗粉貯藏性能進行了研究,并且開發(fā)利用了棗渣,優(yōu)化了棗渣提取可溶性纖維工藝。研究結果如下:(1)真空低溫干燥可生產出感官品質好,Vc含量高的棗片,產品質量明顯優(yōu)于熱風干燥,從棗粉速溶性、吸濕性、濕潤下沉性等的物性方面考慮,以佳縣木棗、涇陽梨棗、大荔水棗制成的棗粉差異不大,但從感官方面來看,佳縣木棗制得的棗粉品質最佳,口感最好,棗香濃郁,適宜加工棗粉。(2)紅棗粉生產的工藝為:干棗水分含量3%以下,磨粉環(huán)境相對濕度控制在30%~35%,添加0.7%微晶纖維素、0.6%二氧化硅、0.7%磷酸三鈣的復合抗結劑,棗粉的粒度為120目或140目,內包裝充氣量為30%;紅棗粉中穩(wěn)定劑配方為0.35%蔗糖脂肪酸酯+0.40%蒸餾單硬脂酸甘油酯+0.25%β-環(huán)糊精;最佳的沖調水溫為60℃;沖調水量可根據(jù)消費者的愛好而定。(3)紅棗晶的配方如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70%濃縮棗汁、糖粉、糊精的質量比為1:3:1.5,再按濃縮棗汁質量添加0.15%的紅棗香精,0.20%的檸檬酸,5%棗膳食纖維,將上述物料混合造粒,然后在50℃下熱風干燥40~50min。真空低溫干燥法加工紅棗粉時,助干劑的最佳組合為麥芽糊精20%、可溶性淀粉10%、β-環(huán)糊精6%。(4)真空干燥加工復合棗粉最佳配方為:濃縮紅棗汁與濃縮蘋果汁的體積比為3:1,每100mL混合濃縮汁中添加紅豆粉20g,麥芽糊精35g,白砂糖5g。真空干燥工藝參數(shù)為:溫度40℃,真空度0.07Mpa。在試驗因素水平范圍內預測的微波法加工復合棗粉的配方為:濃縮棗汁與濃縮蘋果汁比為2.79(mL/mL),按每100mL混合濃縮汁添加黃豆粉20.78g,麥芽糊精9.54g。(5)微波殺菌的抑菌效果最佳。選擇阻隔性能較好的PE鋁箔雙層包裝袋,并結合充氮氣處理和相對低溫的3℃冷藏環(huán)境,能夠保證紅棗粉的品質。(6)棗渣可溶性膳食纖維的得率對加酶量(A)、酶解時間(B)、酶解溫度(C)的二次多項回歸模型為:Y=4.78+0.46A+0.29B+0.21C-0.21AB+0.10AC-0.079BC-0.49A2-1.18B2-0.65C2在試驗因素水平范圍內預測的最佳浸提工藝參數(shù)條件:調pH4.8、料液比為1:20(g/mL),加酶量為0.95%,酶解時間為122.29min,酶解溫度為45.97℃,在此條件下,棗渣中可溶性膳食纖維得率是4.91703%,持水力是815%,溶脹性是10.23mL/g。
賀蕾[9](2011)在《中國蘋果汁市場需求研究 ——基于國際與國內市場需求比較視角分析》文中提出從歷史角度看,中國蘋果汁產業(yè)發(fā)展及蘋果汁出口雖具有周期性和波動性,但總體上表現(xiàn)出明顯的比較優(yōu)勢。拉動中國蘋果汁產業(yè)發(fā)展的動力主要源自國際市場需求,特別是美國、日本、俄羅斯及歐盟市場。近些年來,受金融危機及主要出口市場需求波動的影響,美國、日本、俄羅斯及歐盟市場蘋果汁需求銳減,直到2010年,美國和俄羅斯市場的這種下降趨勢才得以扭轉。本文研究中發(fā)現(xiàn):美國果汁人均消費量下降,果汁進口需求減弱,同時受反傾銷、嚴格的檢驗檢疫等貿易壁壘的影響,中國蘋果汁出口美國市場障礙重重。日本經濟不景氣,尤其是高額的關稅、苛刻的肯定列表制度,限制了日本市場對蘋果汁的進口需求。受自然條件的影響,俄羅斯蘋果汁生產具有比較劣勢,因而蘋果汁消費嚴重依賴包括中國在內的出口國市場。特別是2000年以來,俄羅斯果汁市場呈現(xiàn)出高速增長趨勢,吸引了眾多果汁出口國參與競爭,且以爭奪市場份額為特征的競爭日趨激烈。在歐盟市場,其成員國之間的果汁生產、需求存在顯著差異,德國、奧地利等主要果汁消費國市場接近飽和,而其他成員國的果汁市場快速成長,歐盟市場環(huán)境變化具有不確定性。上述分析表明:中國蘋果汁出口市場前景并不樂觀。特別是在國內蘋果汁生產成本持續(xù)上漲條件下,中國蘋果汁在出口市場中保持競爭優(yōu)勢或進一步擴大市場范圍,非常艱難。另一方面,中國國內果汁市場快速成長,果汁消費量每5年翻一番,吸引了包括美國可口可樂、法國路易達孚等跨國集團在內的眾多企業(yè)進入果汁市場。隨著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增長及飲料需求結構的變化,中國也將成為成長速度快、市場潛力巨大的果汁飲料市場。因此,在這種國內外市場需求變動的背景下,亟待需要以規(guī)范的理論研究和嚴謹?shù)膶嵶C分析成果為基礎,對中國蘋果汁市場需求變化規(guī)律與特征做出理論判斷,并提出相應的應對方案和措施,以便引導中國蘋果汁產業(yè)理性發(fā)展。鑒于此,本文在借鑒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按照規(guī)范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思路,運用美國農業(yè)部(USDA)等數(shù)據(jù)庫中的相關數(shù)據(jù)資料,以及對中國城市居民果汁飲料消費行為、需求特征方面的實地調研數(shù)據(jù),從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兩條主線入手,采用需求系統(tǒng)理論和模型、消費者行為理論和方法,探究中國蘋果汁國內外市場需求特征與變化規(guī)律,以及這種變化對中國蘋果汁產業(yè)發(fā)展的長遠影響。在蘋果汁國際市場需求研究過程中,本文首先研究了主要出口市場(美國、日本、俄羅斯及歐盟)的蘋果汁消費市場特征,旨在把握這些出口市場的蘋果汁消費需求變化的特征和總體趨勢。同時,研究了這些市場的市場準入制度及特征,其中重點分析市場準入制度對中國蘋果汁出口形成的實際貿易壁壘。其次,通過似然比檢驗,選擇適宜分析出口市場(美國、日本、俄羅斯及歐盟)的蘋果汁進口需求的函數(shù)形式(General、CBS、Rotterdam、NBR、AIDS),對主要出口市場的蘋果汁進口需求彈性進行估計,以判斷蘋果汁在果汁進口需求中的地位以及其他果汁類型對蘋果汁的替代影響。再次,分析了主要出口市場對不同來源地蘋果汁的進口需求,探究主要出口市場對不同來源地蘋果汁的偏好,以及其他供給國蘋果汁對中國蘋果汁的替代影響。最后,對上述研究結果進行提煉和總結,明晰中國蘋果汁主要出口市場的果汁市場消費特點、蘋果汁進口需求特征,以及對中國蘋果汁的進口需求特征和變化規(guī)律。在蘋果汁國內市場需求分析過程中,本文研究了國內飲料市場演變及其發(fā)育特征,從飲料市場演變過程來判斷果汁飲料消費所處的發(fā)展階段,初步判斷果汁飲料市場的前景和市場特點。在此基礎上,運用反映消費者行為的實地調研數(shù)據(jù)資料,運用因子分析和Probit排序選擇模型,研究了影響消費者果汁飲料需求偏好的主要因素。通過調研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擔心果汁飲料質量安全是阻礙消費者果汁飲料消費的主要原因。本文還運用因子分析和Logit模型,分析了在果汁飲料質量安全方面影響消費者信心的主要因素。本文通過比較分析中國蘋果汁市場需求,得出以下重要結論:1.美國蘋果汁消費對進口的依存度很高,但進口需求受價格影響非常敏感。美國對蘋果汁的進口需求支出富有彈性。在美國果汁市場中,橙汁和菠蘿汁對蘋果汁具有替代影響。美國消費者對巴西、阿根廷蘋果汁的消費偏好強于中國蘋果汁,加拿大蘋果汁對中國蘋果汁具有強替代影響。這表明:中國蘋果汁出口美國市場既受到蘋果汁國際市場價格波動和美國消費者收入波動的雙重強烈影響,又受到橙汁、菠蘿汁的替代影響,還受到來自巴西、阿根廷、加拿大蘋果汁的替代影響。因此,對中國蘋果汁產品而言,美國市場屬于波動性強的高風險市場,而且在中國蘋果汁生產成本持續(xù)上漲條件下,穩(wěn)定中國蘋果汁出口美國市場規(guī)模的難度非常大。2.日本消費者對橙汁和蘋果汁的消費偏好減弱。日本政府對蘋果汁進口設置了很高的進口壁壘,包括征收高額關稅和近乎苛刻的檢疫檢驗壁壘,對中國蘋果汁進入日本市場造成障礙。日本對蘋果汁進口需求的支出彈性為正,但缺乏彈性。日本市場的蘋果汁進口需求受其自價格影響不顯著。日本對中國蘋果汁的進口需求支出彈性為富有彈性,但是支出彈性有下降趨勢,其他國家的蘋果汁對中國蘋果汁的替代影響有限。即在現(xiàn)行國際分工、果汁貿易格局中,日本蘋果汁市場是一種較成熟市場。雖然其他國家的蘋果汁對中國蘋果汁出口日本市場幾乎沒有替代影響,但由于日本政府設置的高進口壁壘,中國蘋果汁出口日本市場規(guī)模擴張難度也非常大。而且如果中國蘋果汁出口企業(yè)成本繼續(xù)上漲、質量標準改進難以突破進口壁壘,出口日本市場的比較優(yōu)勢也將趨于下降。3.俄羅斯果汁市場處于成長階段,市場需求潛力大。如果俄羅斯增加果汁進口支出,將依次增加橙汁、菠蘿汁和蘋果汁的進口支出。價格是影響俄羅斯蘋果汁進口需求的決定因素,各類果汁之間的交叉價格影響顯著,各類果汁市場價格的變動會顯著影響俄羅斯果汁的進口支出結構和進口果汁結構,因而價格競爭在俄羅斯市場尤為激烈。俄羅斯對各個蘋果汁供給國的進口需求支出彈性均顯著為正,俄羅斯對中國蘋果汁進口需求的支出彈性為0.8966,中國、烏克蘭和波蘭蘋果汁的自價格彈性影響顯著,烏克蘭和波蘭蘋果汁對中國蘋果汁具有替代效應。也就是說,俄羅斯是雖具有廣闊前景、但蘋果汁市場競爭激烈。如果中國蘋果汁出口企業(yè)注重控制蘋果汁生產成本及出口價格,提高蘋果汁質量標準,優(yōu)化市場營銷策略,中國蘋果汁出口俄羅斯市場具有比較優(yōu)勢,出口俄羅斯市場的規(guī)模和份額有望提高。4.歐盟市場果汁進口仍以橙汁為主,對其他果汁類型的進口增加幅度并不明顯。歐盟對土耳其和烏克蘭蘋果汁進口需求顯示出強偏好,對中國蘋果汁進口需求支出彈性為0.8633,其他國家的蘋果汁對中國蘋果汁沒有替代影響??梢?歐盟蘋果汁市場非常成熟,蘋果汁進口需求穩(wěn)定,但受歐盟委員會共同農業(yè)政策的影響,中國蘋果汁出口歐盟市場前景并不樂觀。5.果汁飲料終端消費者行為表明:中國消費者普遍偏好果汁飲料消費,果汁飲料的市場份額也將不斷擴大。果汁飲料的廣告效應、價格和便利性是影響消費者偏好的主要因素。消費者的學歷越高消費的果汁飲料越多;而當消費者月收入超過2500.00元時,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者對果汁飲料的消費偏好減弱。擔心果汁飲料存在質量安全問題是阻礙消費者果汁飲料消費的主要原因。因而,改進果汁飲料質量安全狀況、增強消費者信心是培育中國果汁飲料市場、促進果汁產業(yè)發(fā)展的關鍵。本文在研究結論基礎上提出引導蘋果汁產業(yè)理性發(fā)展的對策建議,主要包括開拓發(fā)展中國家市場,尤其是俄羅斯市場和國內市場;實施差異化出口戰(zhàn)略;提高蘋果汁質量,打破檢驗檢疫貿易壁壘,增強消費者信心;把握主要競爭對象的蘋果汁供給等。
金瑩[10](2010)在《濃縮蘋果汁中棒曲霉毒素的降解及蘋果多酚抗腫瘤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說明我國的蘋果產量居世界首位,濃縮蘋果汁是其主要加工形式,具有很強的出口創(chuàng)匯能力。但近年來,濃縮蘋果汁中棒曲霉毒素含量超標已成為影響我國濃縮蘋果汁出口的瓶頸之一。因此,提高棒曲霉毒素的檢測能力并進行有效的控制是當前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擴展青霉是濃縮蘋果汁生產過程中棒曲霉毒素的主要產生菌,對濃縮蘋果汁的質量有直接影響。蘋果多酚是蘋果中多元酚類物質的總稱,是最新型高效抗氧化劑,也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為強效的自由基清除劑之一。它熱穩(wěn)定性好,在pH2-10范圍內,120℃仍不失活,吸收迅速、完全,口服20min即可達到最高血液濃度,代謝半衰期達7h之久。實驗證明,其多種生理活性比茶多酚高100倍,主要功能有:預防齲齒,抑制人唾液產生口臭成分(四硫醇),抑制魚臭(三四基胺)的揮發(fā);抑制酪氨酸酶和黑色素的生成;抑制ACE的活性,具有平穩(wěn)的降壓作用;抗過敏、預防心血管疾病等。本研究從濃縮蘋果汁中棒曲霉毒素的檢測入手,研究和改進現(xiàn)有的棒曲霉毒素的檢測方法;系統(tǒng)考察與分析了棒曲霉毒素的產生過程,并研究其降解機制;針對蘋果多酚的抗氧化性,對其抗腫瘤作用效果及機理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濃縮蘋果汁中棒曲霉毒素的含量,可操作性強,方法準確度可靠,回收率高達98%-103%以上,結果精密度高,重現(xiàn)性好,RSD為<1.8%,靈敏度高,對于5mL的濃縮蘋果汁,其檢測極限為10μg/L,可作為廣大濃縮蘋果汁生產廠測定蘋果汁中棒曲霉毒素含量的準確定量方法。(2)在靜置培養(yǎng)和搖床培養(yǎng)中,發(fā)酵液中棒曲霉毒素含量均出現(xiàn)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菌體生長在靜置培養(yǎng)中出現(xiàn)明顯的二次增長,搖床培養(yǎng)生長趨勢不明顯。發(fā)酵液中的殘?zhí)呛蚿H呈整體下降趨勢,總酸呈整體上升趨勢。培養(yǎng)過程中,糖的消耗主要用于菌體生長和棒曲霉毒素的合成;擴展青霉在生長和產毒過程中能夠分泌酸性物質。(3)靜置培養(yǎng)中,當菌體干重進入第一次穩(wěn)定期,孢子開始形成時,棒曲霉毒素達到一個相對平緩的最高平臺;當菌體量進入第二次快速增長期時,棒曲霉毒素開始降解;后期菌體量下降時,棒曲霉毒素迅速下降。搖床培養(yǎng)的菌體量是靜置培養(yǎng)的2倍之多,但棒曲霉毒素產量不到靜置培養(yǎng)的1/2;菌體量處于穩(wěn)定期的中期時,棒曲霉毒素開始迅速下降。由此說明,棒曲霉毒素的合成條件與擴展青霉的孢子形成條件有一定的相似性;氧氣利于菌絲體的生長,但不利于棒曲霉毒素的合成。(4)在棒曲霉毒素的生長過程中,添加不同劑量的乳酸菌可使其吸附生長的棒曲霉毒素菌株;在發(fā)酵早期,還可控制棒曲霉毒素的生長。研究結果表明,添加500mg/L的乳酸菌對棒曲霉毒素的生長可以起到較好的抑制作用,同時,對濃縮蘋果汁的產品品質也不會產生影響。(5)蘋果多酚在體外對H22、HT29瘤株具有直接殺傷作用且具有劑量-效應相關性;蘋果多酚可抑制H22細胞增殖;蘋果多酚還可通過抑制細胞DNA合成,降低細胞周期中S期百分率,從而使細胞停滯于G2/M期,從而減少分裂期細胞而發(fā)揮抗癌作用。(6)蘋果多酚在體內對H22移植性腫瘤具有良好的抑瘤作用,但其劑量-效應關系不明確;對于荷EAC小鼠的生存時間無顯著影響;對于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影響不大。
二、蘋果汁有抗癌作用(論文開題報告)
(1)論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處內容要求:
首先簡單簡介論文所研究問題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簡單明了地指出論文所要研究解決的具體問題,并提出你的論文準備的觀點或解決方法。
寫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簡64位RISC處理器存儲管理單元結構并詳細分析其設計過程。在該MMU結構中,TLB采用叁個分離的TLB,TLB采用基于內容查找的相聯(lián)存儲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為64KB和細粒度為4KB兩種頁面大小,采用多級分層頁表結構映射地址空間,并詳細論述了四級頁表轉換過程,TLB結構組織等。該MMU結構將作為該處理器存儲系統(tǒng)實現(xiàn)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調查法:該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統(tǒng)的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的具體信息。
觀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直接觀察研究對象從而得到有關信息。
實驗法: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fā)現(xiàn)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關系。
文獻研究法: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的、正確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實證研究法:依據(jù)現(xiàn)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
定性分析法: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研究,這個方法需要計算的數(shù)據(jù)較少。
定量分析法:通過具體的數(shù)字,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
跨學科研究法: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這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xiàn)象的一種方法,從某一功能出發(fā)研究多個方面的影響。
模擬法: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與原型相似的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某種特性的一種形容方法。
三、蘋果汁有抗癌作用(論文提綱范文)
(1)正交設計在蘋果汁飲料配方工藝中的應用(論文提綱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與試劑 |
1.2 儀器與設備 |
1.3 方法 |
1.3.1 蘋果汁飲料制作工藝流程 |
1.3.2 操作要點 |
2 實驗設計方案 |
2.1 蘋果汁添加量的研究 |
2.2 穩(wěn)定劑添加量的確定試驗 |
2.3 檸檬酸添加量的研究 |
2.4 白砂糖添加量的研究 |
2.5 蘋果汁飲料配方的正交試驗 |
2.6 檢測項目及方法 |
2.6.1 理化指標檢測 |
2.6.2 衛(wèi)生指標檢測 |
2.6.3 感官指標[8] |
3 結果與分析 |
3.1 蘋果汁飲料配方單因素試驗 |
3.1.1 蘋果汁用量對飲料品質的影響 |
3.1.2 穩(wěn)定劑用量的確定 |
3.1.3 檸檬酸用量的選擇 |
3.1.4 白砂糖添加量的確定 |
3.2 蘋果汁飲料配方優(yōu)化的正交試驗結果 |
3.3 產品檢測指標結果 |
4 結論 |
(2)蘋果葉中活性成分的分離分析及活性評價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緒論 |
1.1 蘋果資源研究概況 |
1.2 蘋果多酚的研究進展 |
1.2.1 蘋果多酚的主要分類、結構特征及分布 |
1.2.2 蘋果多酚的提取技術 |
1.2.3 蘋果多酚的分離純化技術 |
1.2.4 蘋果多酚的檢測技術 |
1.2.5 蘋果多酚的生物活性 |
1.2.6 蘋果多酚的資源化利用 |
1.3 蘋果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1.3.1 抗氧化活性評價方法 |
1.3.2 多酚間抗氧化相互作用研究 |
1.3.3 在線抗氧化活性成分的評價方法 |
1.4 選題目的和主要研究內容 |
第二章 蘋果葉中多酚的提取鑒定及抗氧化活性評價 |
2.1 引言 |
2.2 實驗部分 |
2.2.1 實驗材料、試劑及儀器 |
2.2.2 蘋果葉粗提物的制備 |
2.2.3 蘋果葉粗提物中總酚和總黃酮含量的測定 |
2.2.4 蘋果葉粗提物的抗氧化活性評價 |
2.2.5 多酚提取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篩選 |
2.2.6 多酚提取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LC/MS-IT-TOF鑒定 |
2.3 結果與討論 |
2.3.1 多酚提取物中的總酚和總黃酮含量 |
2.3.2 蘋果葉粗提物的體外抗氧化作用 |
2.3.3 75%乙醇粗提物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 |
2.3.4 抗氧化活性成分的LC/MS-IT-TOF組分分析 |
2.4 小結 |
第三章 蘋果葉中多酚的分離純化及資源化利用 |
3.1 引言 |
3.2 實驗部分 |
3.2.1 實驗試劑和儀器 |
3.2.2 蘋果葉多酚提取物的制備 |
3.2.3 蘋果葉多酚提取物的HSCCC分離純化 |
3.2.4 未分離餾分的prep-HPLC分離純化 |
3.2.5 多酚化合物的結構確認 |
3.2.6 國家標準樣品的研制 |
3.2.7 HPLC檢測方法國家標準的建立 |
3.3 結果與討論 |
3.3.1 HSCCC法分離純化蘋果葉中的多酚類化合物 |
3.3.2 Prep-HPLC進一步分離純化餾分Ⅱ |
3.3.3 結構鑒定 |
3.3.4 研制成國家標準樣品 |
3.3.5 建立HPLC檢測方法國家標準 |
3.4 小結 |
第四章 蘋果葉中多酚單體的抗氧化活性及相互作用評價 |
4.1 引言 |
4.2 實驗部分 |
4.2.1 實驗材料、試劑及儀器 |
4.2.2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測定 |
4.2.3 抑制過氧化氫誘導的小鼠海馬神經元氧化損傷的測定 |
4.2.4 數(shù)據(jù)處理 |
4.3 結果與討論 |
4.3.1 五種多酚單體對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
4.3.2 各比例配伍抗氧化劑對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
4.3.3 五種多酚單體對小鼠海馬神經元的細胞毒性 |
4.3.4 五種多酚單體抑制過氧化氫誘導的小鼠海馬神經元細胞氧化損傷 |
4.3.5 各比例配伍抗氧化劑抑制過氧化氫誘導的小鼠海馬神經元細胞氧化損傷 |
4.4 小結 |
第五章 基于在線DPPH-HPLC技術對天然產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篩選 |
5.1 引言 |
5.2 實驗部分 |
5.2.1 實驗材料、試劑及儀器 |
5.2.2 甘蔗皮、黃連及蘋果葉提取物的制備 |
5.2.3 DPPH、對照品及提取物樣品溶液的配制 |
5.2.4 自動化在線DPPH-HPLC法的建立 |
5.2.5 自動化在線DPPH-HPLC法的驗證 |
5.2.6 自動化在線DPPH-HPLC法在天然產物中的應用 |
5.3 結果與討論 |
5.3.1 建立九種對照品分析檢測的HPLC方法 |
5.3.2 建立自動化在線DPPH-HPLC方法 |
5.3.3 驗證自動化在線DPPH-HPLC方法 |
5.3.4 將自動化在線DPPH-HPLC方法應用于天然產物 |
5.4 小結 |
第六章 結論與創(chuàng)新點 |
6.1 主要結論 |
6.2 創(chuàng)新點 |
6.3 展望 |
參考文獻 |
研究成果及其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
致謝 |
作者及其導師簡介 |
附件 |
(3)蘋果飲料有關色素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1. 原理 |
2. 化學反應法 |
3. 濾紙實驗法 |
(4)植物乳桿菌發(fā)酵蘋果汁的生理活性探究(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緒論 |
1.1 背景與意義 |
1.2 國內外研究進展 |
1.2.1 發(fā)酵果蔬飲料研究進展 |
1.2.2 殺菌工藝概述 |
1.2.3 乳酸菌概述 |
1.2.4 乳酸菌在食品工業(yè)中的應用 |
1.2.5 蘋果多酚概述 |
1.2.6 蘋果多酚的生理功能 |
1.3 研究目的、主要內容和技術路線 |
1.3.1 研究目的 |
1.3.2 主要內容 |
1.3.3 技術路線 |
第二章 乳酸菌篩選及殺菌方式對發(fā)酵蘋果汁品質的影響 |
2.1 前言 |
2.2 實驗材料與儀器 |
2.2.1 實驗材料 |
2.2.2 實驗儀器 |
2.3 實驗方法 |
2.3.1 乳酸菌發(fā)酵蘋果汁的制備 |
2.3.2 不同殺菌條件下蘋果汁發(fā)酵 |
2.3.3 發(fā)酵蘋果汁有機酸含量測定 |
2.3.4 發(fā)酵蘋果汁總酚含量測定 |
2.3.5 發(fā)酵蘋果汁總黃酮含量測定 |
2.3.6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 |
2.4 結果與討論 |
2.4.1 發(fā)酵蘋果汁的乳酸菌篩選 |
2.4.2 不同殺菌方式對植物乳桿菌發(fā)酵蘋果汁的影響 |
2.4.3 不同殺菌方式下發(fā)酵蘋果汁有機酸含量變化 |
2.4.4 不同殺菌方式下發(fā)酵蘋果汁總酚含量變化 |
2.4.5 不同殺菌方式下發(fā)酵蘋果汁總黃酮含量變化 |
2.5 小結 |
第三章 發(fā)酵蘋果汁抗氧化性能研究 |
3.1 前言 |
3.2 實驗材料與儀器 |
3.2.1 實驗材料 |
3.2.2 實驗儀器 |
3.3 實驗方法 |
3.3.1 發(fā)酵蘋果汁樣品預備 |
3.3.2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測定 |
3.3.3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測定 |
3.3.4 鐵離子還原能力(FRAP)測定 |
3.3.5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 |
3.4 結果與討論 |
3.4.1 發(fā)酵蘋果汁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變化 |
3.4.2 發(fā)酵蘋果汁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變化 |
3.4.3 發(fā)酵蘋果汁鐵離子還原能力變化 |
3.5 小結 |
第四章 發(fā)酵蘋果汁酚類物質的分析鑒定 |
4.1 前言 |
4.2 實驗材料與儀器 |
4.2.1 實驗材料 |
4.2.2 實驗儀器 |
4.3 實驗方法 |
4.3.1 發(fā)酵蘋果汁樣品預備 |
4.3.2 酚類物質的HPLC檢測 |
4.3.3 高壓滅菌蘋果汁酚類物質分析鑒定 |
4.4 結果與討論 |
4.4.1 發(fā)酵蘋果汁酚類物質分析 |
4.4.2 高壓滅菌蘋果汁發(fā)酵后新的酚類物質分析鑒定 |
4.5 小結 |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 |
5.1 結論 |
5.2 創(chuàng)新點 |
5.3 展望 |
參考文獻 |
致謝 |
論文發(fā)表 |
(5)蘋果醋原料及其發(fā)酵過程中風味物質的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蘋果醋概述 |
1.1.1 蘋果醋簡介 |
1.1.2 蘋果醋功能特性 |
1.2 蘋果醋生產工藝 |
1.2.1 蘋果醋原料概述 |
1.2.2 蘋果醋釀造菌種 |
1.2.3 蘋果醋加工工藝 |
1.3 蘋果醋風味物質研究進展 |
1.3.1 風味物質分析方法 |
1.3.2 風味物質研究進展 |
1.4 立題依據(jù)與研究意義主要研究內容 |
1.5 主要研究內容 |
2 材料與方法 |
2.1 實驗材料 |
2.1.1 實驗取樣 |
2.1.2 實驗菌種 |
2.1.3 培養(yǎng)基 |
2.1.4 實驗試劑 |
2.1.5 試劑配制 |
2.1.6 主要儀器設備 |
2.2 實驗方法 |
2.2.1 濃縮蘋果汁樣品理化指標分析 |
2.2.2 濃縮蘋果汁樣品風味物質組成分析及主要風味物質的篩選 |
2.2.3 濃縮蘋果汁風味品質判別方法的建立與驗證 |
2.2.4 蘋果醋發(fā)酵 |
2.2.5 蘋果醋發(fā)酵過程風味物質變化規(guī)律分析 |
2.3 分析方法 |
2.3.1 理化指標分析方法 |
2.3.2 風味物質分析方法 |
2.3.3 數(shù)據(jù)分析方法 |
3 結果與討論 |
3.1 蘋果醋原料風味品質判別的研究 |
3.1.1 濃縮蘋果汁理化指標分析 |
3.1.2 濃縮蘋果汁風味物質分析及主要風味物質的確定 |
3.1.3 濃縮蘋果汁風味品質判別方法的優(yōu)化及建立 |
3.1.4 濃縮蘋果汁風味品質判別方法的驗證 |
3.2 蘋果醋發(fā)酵過程風味物質變化規(guī)律研究 |
3.2.1 蘋果醋發(fā)酵過程理化指標分析 |
3.2.2 蘋果醋發(fā)酵過程主要風味物質的確定及風味物質的變化規(guī)律 |
3.2.3 蘋果醋關鍵風味物質的分析 |
4 結論 |
5 展望 |
6 參考文獻 |
7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 |
8 致謝 |
附錄 |
(6)混濁蘋果汁渾濁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的改善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緒論 |
1.1 蘋果的功能性成分和保健價值 |
1.2 我國蘋果原料概況 |
1.2.1 我國蘋果分布區(qū)域與產量 |
1.2.2 我國蘋果資源的開發(fā)利用現(xiàn)狀 |
1.3 混濁蘋果汁的研究現(xiàn)狀 |
1.4 安全性控制 |
1.4.1 微生物的控制 |
1.4.2 農藥殘留的控制 |
1.5 立題目的和意義 |
1.6 本課題研究主要內容 |
第二章 蘋果品種和貯藏條件對混濁蘋果汁渾濁穩(wěn)定性的影響 |
2.1 前言 |
2.2 實驗材料與設備 |
2.3 實驗方法 |
2.3.1 混濁蘋果汁的制備 |
2.3.2 蘋果貯藏條件 |
2.3.3 果膠提取 |
2.3.4 混濁穩(wěn)定性的測定 |
2.3.5 果膠含量的測定 |
2.3.6 果膠甲酯化度的測定 |
2.3.7 黏均分子量的測定 |
2.3.8 果膠相對分子質量的確定 |
2.3.9 pH 值的測定 |
2.3.10 蘋果含水量的測定 |
2.4 結果與討論 |
2.4.1 蘋果品種對渾濁穩(wěn)定性的影響 |
2.4.2 蘋果儲藏條件對混濁蘋果汁渾濁穩(wěn)定性的影響 |
2.5 本章小結 |
第三章 破碎前后熱處理對混濁蘋果汁渾濁穩(wěn)定性的影響 |
3.1 前言 |
3.2 實驗材料與設備 |
3.3 實驗方法 |
3.3.1 混濁蘋果汁的制備 |
3.3.2 打漿前熱處理方法 |
3.3.3 果漿熱處理方法 |
3.3.4 果膠提取 |
3.3.5 渾濁穩(wěn)定性的測定 |
3.3.6 果膠測定 |
3.3.7 果膠甲酯化度的測定 |
3.3.8 果膠黏均分子量的測定 |
3.3.9 果膠相對分子質量的測定 |
3.4 結果與討論 |
3.4.1 破碎前熱處理對渾濁穩(wěn)定性的影響 |
3.4.2 果漿放置溫度對渾濁穩(wěn)定性的影響 |
3.4.3 果漿 45℃處理不同時間對果汁渾濁穩(wěn)定性的影響 |
3.4.4 pH 值對果汁混濁穩(wěn)定性的影響 |
3.4.5 驗證試驗 |
3.5 本章小結 |
第四章 熱和輻照殺菌對混濁蘋果汁微生物的影響 |
4.1 前言 |
4.2 實驗材料與設備 |
4.3 實驗方法 |
4.3.1 熱殺菌方法 |
4.3.2 輻照殺菌 |
4.3.3 細菌總數(shù)測定 |
4.3.4 霉菌和真菌測定 |
4.3.5 總酚的測定 |
4.3.6 顏色的測定 |
4.3.7 渾濁穩(wěn)定性的測定 |
4.4 結果與討論 |
4.4.1 熱處理溫度對混濁蘋果汁的影響 |
4.4.2 熱處理時間對混濁蘋果汁的影響 |
4.4.3 均勻實驗 |
4.5 輻照對混濁蘋果汁的影響 |
4.5.1 對微生物的影響 |
4.5.2 對濁度和濁度保留率的影響 |
4.5.3 對顏色的影響 |
4.5.4 對總酚含量的影響 |
4.6 本章結論 |
第五章 超聲波和輻照降解混濁蘋果汁中有機磷農藥殘留 |
5.1 前言 |
5.2 實驗材料與設備 |
5.3 實驗方法 |
5.3.1 超聲波處理 |
5.3.2 輻照 |
5.3.3 有機磷農藥殘留的測定 |
5.3.4 L-抗壞血酸的測定 |
5.3.5 固形物含量 |
5.3.6 顏色的測定 |
5.3.7 濁度保留率的測定 |
5.4 結果與討論 |
5.4.1 超聲波對有機磷用藥降解和果汁品質的影響 |
5.4.2 輻照對有機磷農藥降解和果汁品質的影響 |
5.6 本章小結 |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
6.1 結論 |
6.2 創(chuàng)新點 |
6.3 展望 |
致謝 |
參考文獻 |
附錄 攻讀碩士研究生期間參與課題及發(fā)表論文 |
(7)低膽固醇醋蛋制品研制(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緒論 |
1 食醋的簡介 |
1.1 食醋種類 |
1.2 醋的生產工藝 |
1.3 食醋的營養(yǎng) |
1.4 食醋的功能 |
2 雞蛋的介紹 |
2.1 雞蛋的營養(yǎng) |
2.2 雞蛋功能價值和作用 |
2.3 食用雞蛋的注意事項 |
3 蜂蜜的簡介 |
3.1 蜂蜜中的化學成分 |
3.2 蜂蜜的功能及作用 |
4 醋蛋的簡介 |
4.1 醋蛋營養(yǎng)價值和功能作用 |
4.2 醋蛋的發(fā)展前景 |
5 膽固醇的簡介 |
5.1 膽固醇的價值和作用 |
5.2 膽固醇的危害 |
5.3 雞蛋中的膽固醇 |
5.4 膽固醇的脫除技術 |
6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與存在問題 |
7 本課題研究的背景、意義、主要內容和創(chuàng)新點 |
7.1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
7.2 本課題主要研究內容 |
7.2.1 醋蛋浸泡工藝的研究 |
7.2.2 醋蛋液中去膽固醇工藝的研究 |
7.2.3 低膽固醇醋蛋飲料以及低膽固醇醋蛋粉的研制 |
7.2.4 低膽固醇醋蛋果蔬飲料的研制 |
7.3 本課題的創(chuàng)新點 |
第二章 醋蛋浸泡工藝及參數(shù)優(yōu)化 |
1 材料與設備 |
1.1 試驗材料 |
1.2 主要的儀器和設備 |
1.3 主要的溶液的配制 |
2 試驗方法 |
2.1 雞蛋的清洗工藝 |
2.2 醋蛋的浸泡工藝 |
2.3 浸泡工藝的試驗設計 |
2.3.1 單因素試驗設計 |
2.3.2 三因素二次旋轉回歸設計 |
2.4 水解度的測定 |
2.4.1 蛋白質的測定 |
2.4.2 游離氨基酸標準曲線的繪制 |
2.4.3 醋蛋液中游離氨基酸的測定 |
2.5 統(tǒng)計分析 |
3 結果與分析 |
3.1 清洗工藝 |
3.1.1 污垢去除工藝 |
3.1.2 清洗工藝 |
3.2 蛋白質測定結果 |
3.3 游離氨基酸標準曲線的繪制 |
3.4 單因素試驗結果 |
3.4.1 浸泡時間對蛋白質水解度的影響 |
3.4.2 溫度對蛋白質水解度的影響 |
3.4.3 米醋用量對蛋白質水解度的影響 |
3.5 醋蛋浸泡的二次旋轉回歸設計 |
4.本章小結 |
第三章 醋蛋液膽固醇去除工藝研究 |
1 材料與設備 |
1.1 試驗材料 |
1.2 主要的儀器和設備 |
1.3 主要的溶液配制 |
2 試驗方法 |
2.1 膽固醇標準曲線的繪制 |
2.2 醋蛋液中膽固醇的測定 |
2.3 活性炭去除醋蛋液膽固醇 |
2.3.1 活性炭的預處理 |
2.3.2 活性炭的單因素試驗 |
2.3.3 活性炭的正交試驗 |
2.4 β-環(huán)糊精去除膽固醇的試驗 |
2.4.1 單因素試驗 |
2.4.2 正交試驗 |
2.5 膽固醇氧化酶去除膽固醇試驗 |
2.5.1 單因素試驗 |
2.5.2 正交試驗 |
3 結果與分析 |
3.1 膽固醇標準曲線的繪制 |
3.2 活性炭去除膽固醇的試驗結果 |
3.2.1 活性炭用量對醋蛋液中膽固醇去除率的影響 |
3.2.2 吸附時間對醋蛋液中膽固醇去除率的影響 |
3.2.3 吸附溫度對醋蛋液中膽固醇去除率的影響 |
3.2.4 活性炭正交試驗結果 |
3.3 β-環(huán)糊精去除膽固醇結果 |
3.3.1 β-環(huán)糊精添加量對醋蛋液中膽固醇去除率的影響 |
3.3.2 處理時間對醋蛋液膽固醇去除率的影響 |
3.3.3 溫度對醋蛋液中膽固醇去除率的影響 |
3.3.4 β-環(huán)糊精正交試驗結果 |
3.4 膽固醇氧化酶去除膽固醇試驗結果 |
3.4.1 單因素試驗結果 |
3.4.2 正交試驗結果 |
4.本章小結 |
第四章 低膽固醇醋蛋制品的研制 |
1 前言 |
2.材料與設備 |
2.1 試驗材料 |
2.2 主要儀器以及設備 |
3.試驗方法 |
3.1 低膽固醇醋蛋飲料的研制 |
3.1.1 生產工藝流程及操作技術要點 |
3.1.2 低膽固醇醋蛋飲料最佳配方的確定 |
3.2 低膽固醇醋蛋粉的研制 |
3.2.1 生產工藝流程及操作技術要點 |
3.2.2 低膽固醇醋蛋粉最佳配方的確定 |
3.3 水果味低膽固醇醋蛋飲料的研制 |
3.3.1 幾種水果的比較 |
3.3.2 蘋果味味低膽固醇醋蛋飲料的研制 |
3.4 哈密瓜味低膽固醇醋蛋飲料的研制 |
3.5 感官評定標準 |
3.6 統(tǒng)計分析 |
4 結果與分析 |
4.1 低膽固醇醋蛋飲料最佳配方的確定 |
4.1.1 醋蛋液添加量確定 |
4.1.2 β-環(huán)糊精添加量的試驗 |
4.1.3 白砂糖最佳添加量的試驗 |
4.1.4 最佳蜂蜜的添加量的確定 |
4.1.5 低膽固醇的醋蛋飲料的正交試驗結果 |
4.2 低膽固醇醋蛋粉最佳配方的確定 |
4.2.1 最佳白砂糖添加量的確定 |
4.2.2 最佳β-環(huán)糊精添加量的確定 |
4.2.3 最佳葡甘聚糖的確定 |
4.2.4 低膽固醇醋蛋粉最佳配方的正交試驗結果 |
4.3 水果味低膽固醇醋蛋制品的研制 |
4.3.1 水果種類的選擇 |
4.3.2 蘋果味低膽固醇醋蛋制品的研制 |
5.本章小結 |
第五章 結論和展望 |
1 結論 |
2 展望 |
參考文獻 |
致謝 |
(8)紅棗粉加工工藝及穩(wěn)定性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錄 |
1 緒論 |
1.1 紅棗的概述 |
1.1.1 紅棗的起源、分布及產量 |
1.1.2 紅棗的營養(yǎng)價值 |
1.1.3 紅棗的藥理作用 |
1.1.4 紅棗的加工開發(fā)現(xiàn)狀 |
1.2 果蔬粉研究概況 |
1.2.1 果蔬粉開發(fā)優(yōu)勢 |
1.2.2 果蔬粉及其穩(wěn)定性研究現(xiàn)狀 |
1.3 紅棗粉研究進展 |
1.3.1 紅棗粉加工現(xiàn)狀 |
1.3.2 紅棗粉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
1.4 本論文的立項背景及研究內容 |
1.4.1 立項背景 |
1.4.2 本論文研究內容 |
2 鮮棗品質分析及加工特性研究 |
2.1 材料與設備 |
2.1.1 試驗材料 |
2.1.2 藥品與試劑 |
2.1.3 儀器與設備 |
2.2 試驗方法 |
2.2.1 不同品種鮮棗品質性狀分析 |
2.2.2 鮮棗干燥特性研究 |
2.2.3 鮮棗品種對棗粉物性的影響 |
2.2.4 試驗指標測定方法 |
2.3 結果與討論 |
2.3.1 感官性狀分析 |
2.3.2 營養(yǎng)成分分析 |
2.3.3 七種鮮棗制干性能比較分析 |
2.3.4 棗粉物性測定結果 |
2.4 小結 |
3 紅棗全粉加工工藝研究 |
3.1 材料與設備 |
3.1.1 試驗材料 |
3.1.2 藥品與試劑湯煬 |
3.1.3 儀器與設備 |
3.2 試驗方法 |
3.2.1 工藝流程 |
3.2.2 干燥試驗 |
3.2.3 紅棗磨粉試驗 |
3.2.4 紅棗全粉抗結塊試驗 |
3.2.5 紅棗全粉沖調穩(wěn)定性研究 |
3.2.6 紅棗全粉沖調試驗 |
3.2.7 試驗指標與檢測方法 |
3.3 結果與分析 |
3.3.1 干燥方式的比較 |
3.3.2 干棗水分含量對結塊的影響 |
3.3.3 磨粉環(huán)境濕度對結塊的影響 |
3.3.4 磨粉環(huán)境溫度對結塊的影響 |
3.3.5 紅棗全粉抗結劑試驗結果 |
3.3.6 復合穩(wěn)定劑優(yōu)化試驗結果 |
3.3.7 紅棗全粉沖調水溫、水量的選擇 |
3.3.8 討論 |
3.4 小結 |
4 紅棗固體飲料加工工藝研究 |
4.1 材料與設備 |
4.1.1 試驗材料 |
4.1.2 藥品與試劑 |
4.1.3 儀器與設備 |
4.2 試驗方法 |
4.2.1 紅棗晶加工工藝的研究 |
4.2.2 紅棗粉加工工藝的研究 |
4.2.3 試驗指標與檢測方法 |
4.3 結果與分析 |
4.3.1 紅棗汁浸提試驗結果 |
4.3.2 紅棗汁濃縮條件優(yōu)選 |
4.3.3 賦形物的確定 |
4.3.4 棗渣處理方式的選擇 |
4.3.5 紅棗晶配方設計 |
4.3.6 干燥條件的選擇 |
4.3.7 紅棗粉干燥方式的確定 |
4.3.8 助干劑復配試驗 |
4.3.9 討論 |
4.4 小結 |
5 復合棗粉配方設計及工藝研究 |
5.1 材料與設備 |
5.1.1 試驗材料 |
5.1.2 藥品與試劑 |
5.1.3 儀器與設備 |
5.2 試驗方法 |
5.2.1 配方 1 的研究 |
5.2.2 配方 2 的研究 |
5.2.3 真空干燥法加工工藝研究 |
5.2.4 試驗指標與檢測方法 |
5.3 結果與分析 |
5.3.1 助干劑的確定 |
5.3.2 配方 1 單因素試驗結果 |
5.3.3 配方 1 正交優(yōu)化試驗 |
5.3.4 配方 2 單因素實驗結果 |
5.3.5 配方 2 響應面試驗結果與分析 |
5.3.6 真空干燥工藝參數(shù)的確定 |
5.3.7 討論 |
5.4 小結 |
6 紅棗粉貯藏穩(wěn)定性研究 |
6.1 材料與設備 |
6.1.1 試驗材料 |
6.1.2 藥品與試劑 |
6.1.3 儀器與設備 |
6.2 試驗方法 |
6.2.1 抑菌方式對紅棗粉貯藏的影響 |
6.2.2 不同處理對紅棗粉貯藏品質的影響 |
6.2.3 試驗指標與檢測方法 |
6.3 結果與討論 |
6.3.1 抑菌方式對紅棗粉細菌總數(shù)的影響 |
6.3.2 貯藏過程中紅棗粉理化品質的變化 |
6.3.3 貯藏過程中紅棗粉感官品質的變化 |
6.3.4 討論 |
6.4 小結 |
7 棗渣可溶性膳食纖維提取工藝研究 |
7.1 材料與設備 |
7.1.1 試驗材料 |
7.1.2 藥品與試劑 |
7.1.3 儀器與設備 |
7.2 試驗方法 |
7.2.1 工藝流程 |
7.2.2 操作要點 |
7.2.3 單因素試驗 |
7.2.4 響應面優(yōu)化試驗 |
7.2.5 棗渣及 SDF 主要營養(yǎng)成分分析 |
7.2.6 棗渣膳食纖維持水性和溶脹性的測定 |
7.2.7 試驗指標與檢測方法 |
7.3 結果與討論 |
7.3.1 纖維素酶添加量對得率的影響 |
7.3.2 酶解時間對得率的影響 |
7.3.3 酶解溫度對得率的影響 |
7.3.4 棗渣可溶性膳食纖維提取響應面分析 |
7.3.5 酶法制備纖維的營養(yǎng)分析 |
7.4 小結 |
8 結論與展望 |
8.1 結論 |
8.2 展望 |
參考文獻 |
致謝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 |
(9)中國蘋果汁市場需求研究 ——基于國際與國內市場需求比較視角分析(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導論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國蘋果汁產業(yè)發(fā)展具有比較優(yōu)勢 |
1.1.2 國內外蘋果汁市場快速調整 |
1.1.3 中國蘋果汁產業(yè)高度依賴國際市場 |
1.2 研究目的和意義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義 |
1.3 國內外研究綜述 |
1.3.1 國外研究綜述 |
1.3.2 國內研究綜述 |
1.3.3 有待深化研究的主要問題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內容 |
1.6 本文創(chuàng)新點 |
第二章 蘋果汁需求研究理論分析 |
2.1 消費者需求理論 |
2.1.1 效用、偏好與需求函數(shù) |
2.1.2 需求系統(tǒng)函數(shù)及限制性 |
2.2 進口需求理論與模型 |
2.2.1 商品的非完全替代性 |
2.2.2 需求系統(tǒng)模型 |
2.2.3 彈性測算與分析 |
2.3 消費者偏好 |
2.4 本文研究的前提假定 |
2.4.1 供給充足假定 |
2.4.2 進口國蘋果汁產量與進口量弱分離假定 |
2.5 重要概念界定 |
2.5.1 蘋果汁及其分類 |
2.5.2 蘋果汁市場需求 |
2.5.3 主要出口市場選定依據(jù) |
2.5.4 主要競爭者選定依據(jù) |
2.6 本章小結 |
第三章 蘋果汁生產及貿易分析 |
3.1 蘋果汁消費市場分析 |
3.2 蘋果汁生產特征分析 |
3.2.1 中國蘋果產量占絕對優(yōu)勢 |
3.2.2 中國蘋果汁產量占絕對優(yōu)勢 |
3.2.3 中國蘋果汁加工企業(yè)產能差異較大 |
3.3 蘋果汁貿易特征分析 |
3.3.1 蘋果汁貿易總量波動明顯 |
3.3.2 蘋果汁進口市場結構穩(wěn)定 |
3.3.3 蘋果汁貿易特征分析 |
3.4 本章小結 |
第四章 美國市場蘋果汁需求特征分析 |
4.1 美國市場果汁消費特征分析 |
4.1.1 果汁人均消費量變化趨勢 |
4.1.2 蘋果及其加工產品消費特征 |
4.1.3 美國市場蘋果汁消費依賴進口 |
4.2 蘋果汁出口美國市場面臨的貿易障礙 |
4.2.1 關稅 |
4.2.2 反傾銷調查 |
4.2.3 技術性貿易壁壘 |
4.3 美國市場蘋果汁進口需求分析 |
4.3.1 進口需求彈性測算 |
4.3.2 彈性分析 |
4.3.3 美國市場蘋果汁進口需求支出彈性變化趨勢 |
4.4 美國市場對不同來源地蘋果汁的進口需求分析 |
4.4.1 對不同來源地蘋果汁進口需求彈性測算 |
4.4.2 彈性分析 |
4.4.3 美國市場對中國蘋果汁進口需求支出彈性變化趨勢 |
4.5 本章小結 |
第五章 日本市場蘋果汁需求特征分析 |
5.1 日本市場果汁消費特征分析 |
5.1.1 果汁消費量變化趨勢 |
5.1.2 日本市場進口果汁的消費狀況 |
5.2 蘋果汁出口日本市場面臨的貿易障礙 |
5.2.1 關稅 |
5.2.2 檢驗檢疫標準 |
5.3 日本市場蘋果汁進口需求分析 |
5.3.1 蘋果汁進口需求彈性測算 |
5.3.2 彈性分析 |
5.3.3 日本市場蘋果汁進口需求支出彈性變化趨勢 |
5.4 日本市場對不同來源地蘋果汁的進口需求分析 |
5.4.1 對不同來源地蘋果汁進口需求彈性測算 |
5.4.2 彈性分析 |
5.4.3 日本市場對中國蘋果汁進口需求支出彈性變化趨勢 |
5.5 本章小結 |
第六章 俄羅斯市場蘋果汁需求特征分析 |
6.1 俄羅斯市場果汁消費特征分析 |
6.1.1 果汁消費量和市場結構 |
6.1.2 俄羅斯市場蘋果汁消費依賴進口 |
6.2 蘋果汁出口俄羅斯市場面臨的貿易障礙 |
6.2.1 關稅 |
6.2.2 質量安全認證制度 |
6.2.3 通關環(huán)節(jié)壁壘 |
6.3 俄羅斯市場蘋果汁進口需求分析 |
6.3.1 進口需求彈性測算 |
6.3.2 彈性分析 |
6.4 俄羅斯市場對不同來源地蘋果汁的進口需求分析 |
6.4.1 對不同來源地蘋果汁進口需求彈性測算 |
6.4.2 彈性分析 |
6.5 本章小結 |
第七章 歐盟市場蘋果汁需求特征分析 |
7.1 歐盟市場果汁消費特征 |
7.1.1 人均果汁消費量變動趨勢 |
7.1.2 蘋果汁消費依賴進口 |
7.2 蘋果汁出口歐盟市場面臨的貿易障礙 |
7.2.1 進口配額管理 |
7.2.2 關稅 |
7.2.3 食品法律 |
7.2.4 檢驗、檢疫標準 |
7.3 歐盟市場蘋果汁進口需求分析 |
7.3.1 進口需求彈性測算 |
7.3.2 彈性分析 |
7.4 歐盟市場對不同來源地蘋果汁的進口需求分析 |
7.4.1 對不同來源地蘋果汁進口需求彈性測算 |
7.4.2 彈性分析 |
7.4.3 歐盟市場對中國蘋果汁進口需求支出彈性變化趨勢 |
7.5 本章小結 |
第八章 國內市場蘋果汁需求特征分析 |
8.1 國內飲料市場演變及發(fā)育特征 |
8.2 國內市場果汁消費特征 |
8.2.1 果汁消費總量變化趨勢 |
8.2.2 國內軟飲料產量變化趨勢 |
8.3 果汁飲料消費者偏好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
8.3.1 引言 |
8.3.2 調查說明及樣本描述 |
8.3.3 消費者偏好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
8.3.4 結果分析 |
8.4 阻礙消費者果汁消費的主要因素 |
8.5 消費者對果汁飲料質量安全的信心 |
8.5.1 引言 |
8.5.2 問卷及樣本說明 |
8.5.3 消費者判斷果汁飲料質量安全的主要依據(jù) |
8.5.4 消費者信心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
8.5.5 結果分析 |
8.6 本章小結 |
第九章 蘋果汁需求比較分析 |
9.1 國際市場蘋果汁需求比較分析 |
9.2 國際與國內市場蘋果汁需求比較分析 |
9.3 市場需求對中國蘋果汁產業(yè)發(fā)展的影響 |
第十章 主要結論與對策建議 |
10.1 主要結論 |
10.2 對策建議 |
10.3 研究不足和進一步研究展望 |
參考文獻 |
附錄 |
致謝 |
作者簡介 |
(10)濃縮蘋果汁中棒曲霉毒素的降解及蘋果多酚抗腫瘤作用的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濃縮蘋果汁中棒曲霉毒素的研究現(xiàn)狀 |
1.1.1 棒曲霉毒素對食品的污染情況 |
1.1.2 棒曲霉毒素的檢測方法 |
1.1.2.1 薄層色譜法(TLC) |
1.1.2.2 氣相色譜法(GC) |
1.1.2.3 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 |
1.1.2.4 免疫學檢測方法 |
1.1.3 棒曲霉毒素的防控 |
1.2 蘋果渣的研究現(xiàn)狀與進展 |
1.2.1 蘋果渣及其成分分析 |
1.2.2 蘋果渣中多酚類化合物研究 |
1.2.2.1 植物多酚類化合物的類別 |
1.2.2.2 蘋果渣多酚及其研究意義 |
1.2.2.3 蘋果多酚的研究進展 |
1.3 蘋果多酚誘導腫瘤細胞凋亡的研究進展 |
1.3.1 蘋果多酚誘導腫瘤細胞凋亡的機理探討 |
1.3.1.1 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 |
1.3.1.2 細胞毒作用 |
1.3.1.3 對核轉錄因子激活物(NF-kβ)的抑制作用 |
1.3.1.4 對活性氧的激活作用 |
1.3.1.5 清除自由基作用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義及內容 |
1.4.1 研究的目的意義 |
1.4.2 研究的主要內容 |
1.4.3 主要技術路線 |
1.4.4 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 |
2. 濃縮蘋果汁中棒曲霉毒素的檢測 |
2.1. 材料與方法 |
2.1.1 材料與設備 |
2.1.1.1 儀器與設備 |
2.1.1.2 材料與試劑 |
2.1.2 實驗方法 |
2.1.2.1 樣品處理 |
2.1.2.2 提取 |
2.1.2.3 凈化 |
2.1.2.4 測定 |
2.1.2.5 空白試驗 |
2.1.2.6 結果計算和表述 |
2.1.2.7 方法的測定低限(LOQ) |
2.1.2.8 方法的線性 |
2.1.2.9 方法的回收率 |
2.1.2.10 方法的精密度 |
2.2 結果與分析 |
2.2.1 樣品的制備 |
2.2.2 該方法與SN0589-1996標準的不同 |
2.2.3 線性關系及LOQ |
2.2.4 加樣回收率 |
2.2.5 精密度 |
2.5 討論 |
2.5.1 樣品的制備 |
2.5.2 棒曲霉毒素的檢測分析 |
2.6 小結 |
3. 擴展青霉培養(yǎng)過程中棒曲霉毒素的降解研究 |
3.1 材料與方法 |
3.1.1 材料與儀器 |
3.1.1.1 材料與試劑 |
3.1.1.2 實驗菌種 |
3.1.1.3 培養(yǎng)基 |
3.1.1.4 主要儀器與設備 |
3.1.2 實驗方法 |
3.1.2.1 擴展青霉在蘋果汁中生長及棒曲霉毒素產生過程 |
3.1.2.2 棒曲霉霉素的降解機理剖析 |
3.1.2.3 指標測定 |
3.1.2.4 乳酸菌對棒曲霉毒素的抑制 |
3.2 結果與分析 |
3.2.1 棒曲霉毒素菌株在蘋果汁中的生長與產毒特性 |
3.2.1.1 靜置培養(yǎng)條件下的菌體生長、發(fā)酵液中組分變化及棒曲霉霉素產生特性 |
3.2.1.2 搖床培養(yǎng)條件下的菌體生長、發(fā)酵液中組分變化及棒曲霉霉素產生特性 |
3.2.2 發(fā)酵后期棒曲霉毒素含量下降的原因剖析 |
3.2.2.1 棒曲霉毒素與發(fā)酵過程中已測指標間的相關性分析 |
3.2.2.2 棒曲霉毒素產量與發(fā)酵液中未知物間的關系 |
3.2.2.3 細胞內固有組分對棒曲霉毒素的降解作用 |
3.2.3 添加乳酸菌對棒曲霉毒素的抑制作用 |
3.2.3.1 靜置培養(yǎng)條件下的菌體生長、發(fā)酵液中組分變化及棒曲霉霉素產生特性 |
3.2.3.2 搖床培養(yǎng)條件下的菌體生長、發(fā)酵液中組分變化及棒曲霉霉素產生特性 |
3.3 討論 |
3.4 小結 |
4. 蘋果多酚誘導腫瘤細胞凋亡的體外研究 |
4.1 材料與方法 |
4.1.1 實驗材料與儀器 |
4.1.1.1 試劑 |
4.1.1.2 設備 |
4.1.1.3 細胞株 |
4.1.2 實驗方法 |
4.1.2.1 腫瘤細胞的復蘇 |
4.1.2.2 腫瘤細胞的培養(yǎng)與傳代 |
4.1.2.3 染料排斥法測定蘋果多酚的抗腫瘤作用 |
4.1.2.4 MTT法測定蘋果多酚對腫瘤細胞的殺傷作用 |
4.1.2.5 實驗分組 |
4.1.2.6 MTT法測定對H22、HT29細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
4.1.2.7 流式細胞術分析細胞周期 |
4.1.2.8 結果分析 |
4.1.2.9 倒置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形態(tài)學的變化 |
4.1.2.10 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 |
4.2 結果與分析 |
4.2.1 體外連續(xù)傳代后的H22、HT29細胞 |
4.2.2 蘋果多酚對H22、HT29細胞的體外抑瘤作用 |
4.2.2.1 蘋果多酚對H22細胞的體外抑瘤作用 |
4.2.2.2 蘋果多酚對HT29細胞的體外抑瘤作用 |
4.2.3 蘋果多酚對H22、HT29細胞的半數(shù)有效量(ED50) |
4.2.4 蘋果多酚對H22、HT29細胞的體外殺傷作用 |
4.2.5 蘋果多酚作用前后HT29細胞的形態(tài)變化 |
4.2.6 蘋果多酚對H22細胞增殖的影響 |
4.2.6.1 MTT法檢測蘋果多酚對H22增殖活性抑制情況 |
4.2.6.2 蘋果多酚作用于H22細胞的劑量反應關系 |
4.2.7 蘋果多酚對H22細胞周期分布的影響 |
4.2.8 倒置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形態(tài) |
4.3 討論 |
4.3.1 體外抗腫瘤實驗的特點 |
4.3.2 關于蘋果多酚對H22、HT29細胞增殖的影響 |
4.4 小結 |
5. 蘋果多酚抗腫瘤作用的體內研究 |
5.1 材料與方法 |
5.1.1 實驗材料與儀器 |
5.1.1.1 試劑 |
5.1.1.2 設備 |
5.1.1.3 實驗動物 |
5.1.1.4 腫瘤細胞株 |
5.1.2 實驗方法 |
5.1.2.1 小鼠體內抑瘤實驗 |
5.1.2.2 腹水型小鼠生命延長率實驗 |
5.1.2.3 減毒增效實驗 |
5.1.2.4 蘋果多酚對H22荷瘤小鼠脾淋巴細胞轉化功能的影響 |
5.1.2.5 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 |
5.2 結果與分析 |
5.2.1 蘋果多酚對H22移植性腫瘤的抑瘤作用 |
5.2.2 蘋果多酚對EAC腹水型小鼠模型生存期的影響 |
5.2.3 蘋果多酚對H22荷瘤小鼠的減毒增效作用 |
5.2.4 蘋果多酚對H22荷瘤小鼠脾淋巴細胞轉化功能的影響 |
5.3 討論 |
5.4 小結 |
6. 結論 |
6.1 濃縮蘋果汁中棒曲霉毒素的檢測 |
6.2 擴展青霉培養(yǎng)中棒曲霉毒素的降解 |
6.3 添加乳酸菌抑制棒曲霉毒素的生長 |
6.4 蘋果多酚抗腫瘤作用的體外研究 |
6.5 蘋果多酚抗腫瘤作用的體內研究 |
參考文獻 |
附錄1 靜置培養(yǎng)過程中發(fā)酵液的液相色譜圖 |
附錄2 搖床培養(yǎng)過程中發(fā)酵液的液相色譜圖 |
附錄3 靜置培養(yǎng)過程中發(fā)酵液的液相圖譜(面積/μV·s) |
附錄4 搖床培養(yǎng)過程中發(fā)酵液的液相圖譜(面積/微伏·秒) |
個人簡介 |
導師簡介 |
獲得成果目錄清單 |
致謝 |
四、蘋果汁有抗癌作用(論文參考文獻)
- [1]正交設計在蘋果汁飲料配方工藝中的應用[J]. 阿依帕夏·熱合曼,楊行,馬銘賽,王玉濤,古麗米熱·艾爾肯. 現(xiàn)代食品, 2019(16)
- [2]蘋果葉中活性成分的分離分析及活性評價研究[D]. 路艷珍. 北京化工大學, 2019(06)
- [3]蘋果飲料有關色素研究[J]. 盧陽. 科普童話, 2018(01)
- [4]植物乳桿菌發(fā)酵蘋果汁的生理活性探究[D]. 葉盼. 華東理工大學, 2016(08)
- [5]蘋果醋原料及其發(fā)酵過程中風味物質的研究[D]. 李林潔. 天津科技大學, 2016(05)
- [6]混濁蘋果汁渾濁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的改善研究[D]. 荊利強. 鄭州輕工業(yè)學院, 2013(06)
- [7]低膽固醇醋蛋制品研制[D]. 張吉全. 福建農林大學, 2013(S2)
- [8]紅棗粉加工工藝及穩(wěn)定性研究[D]. 楊雯. 陜西科技大學, 2012(10)
- [9]中國蘋果汁市場需求研究 ——基于國際與國內市場需求比較視角分析[D]. 賀蕾.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1(06)
- [10]濃縮蘋果汁中棒曲霉毒素的降解及蘋果多酚抗腫瘤作用的研究[D]. 金瑩. 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0(10)
標簽:蘋果汁論文; 蘋果醋的功效與作用論文; 抗癌食品論文; 多酚類化合物論文; 蘋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