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第一署名單位通訊作者
2023-08-04閱讀(807)
問:第一署名單位是第一作者的單位,還是通訊作者的單位?
- 答:第一署名單位是指第一作者的第一單位,標注a的單位是第一單位,或者出現(xiàn)在前面的單位是第一單位,和第一作者、通訊作者關系不大,也就是說,會默認排在首位的單位就是第一署名單位了。
在SCI論文發(fā)表中,作者的署名至關重要,它直接關系著作者的切身利益,SCI論文的署名問題一直困擾著不畝歷做少作者,的確,SCI論文的署名問題比較復雜,其實論文的署名理應當按照作者對論文的貢獻大小進行排名,但實際情況往往比較復雜,在SCI論文發(fā)表中,第一單位很關鍵。
擴展資料
碩士生畢業(yè)一般沒有發(fā)表論文的要求,相對出去合作比較順利。博士生出去就麻煩了。很多學校不僅迅衡要求博士生發(fā)表論文時候“博士生為第一作者”還得“博士生所在學校為第一單位”,個別團隊甚至還要求“博士生的導師為通訊作者”。此外,很多單位在考核科研人員成爛友果的時候往往也都只承認“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單位為本單位”或者(以及)“通訊作者第一署名單位為本單位”的文章。
參考資料來源:
問:論文第一單位指的是通信作者單位還是第一作者單位?
- 答:是第一作者單位。
第一作者應為論文的執(zhí)筆人或主要撰寫者;通信作者一般指整個課題的負責
人,承擔課題的經費、設計等,第一作者不可同時為通信作者。
我國對科研成果‘三認三不認’:只認第一作者、只認第塌亂一作者單位、只認通訊作者,不認非第一作者、不認非第一作者單位、不認非通訊作者。這是一個短視又狹隘的做法。
客觀而言,對于科研人才評價來說,論文排名及數(shù)量、發(fā)表期刊檔次等,確實是個直觀又易判斷的標準。這種標準也曾發(fā)揮其積極作用,如讓人才評價標準變得客觀起來,不給暗箱操作以空間。
但后來隨著高校行政化的強化,該標準在執(zhí)行中扭曲變形,嚴重傷害了科研工作者工作的積極性,扼殺了創(chuàng)新的活力和動力。而“三認三不認”,就是其中的典型現(xiàn)象。
擴展資料
作者署名要求
科研論文署名作者應該如實反映作者的工作和貢獻。根據(jù)國際科研論文規(guī)范,
作者資格的認定須同時滿足以下 3 項條件:
1、 1在設計構思、實驗研究、數(shù)據(jù)收集、結果分析等做出實質性貢獻;?
2、撰寫文章,或對重要的學術性內容做出關鍵性修改;
3、對擬發(fā)表文章作最后審閱及定稿,同意投稿和出版。?
本刊要求所有署名的作者都應滿足上述條件之一,所有滿足上述條件之一者
都應被列為作蠢緩者;作者的排列順序應由所有作者共同決定;每位作者都應該能夠
就論文的全部內容向公眾負責。
如果僅僅提供資助或提供數(shù)據(jù)或管理項目,并不構成作者的署名條件,建議
對于那團檔檔些為論文工作做出過貢獻(包括提供經費、支持條件、管理監(jiān)督、非實質
性數(shù)據(jù)、協(xié)助實驗、指導性意見等)但不符合上述署名條件的貢獻者,均列在致
謝部分。
參考資料來源:
參考資料來源: - 答:按理說吧,第一單位應該是獲得學位的單位,啟肆念最好問清楚,看有沒有合約之類的,說明署名單位的情況。你拿聯(lián)培單位作為第一單位的文章是不可悄困能獲得你學籍單位的學位的,否則聯(lián)培就失去了其意義了。我不清楚兩邊拿學位的情雹謹況,問清楚吧,不然以后拿不到學位就麻煩了。
問:論文署名中的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到底應該放在什么位置
- 答:第一作者指的是署名排在最前面的那個人,有的文章署名也有兩個或多個第一作者,稱為并列第一作者,這種情況下一般需要在人名上進行標注。
通訊作者一般指整個課題的負責人,承擔課題的經費,設計,文章的書寫等。他也是文章和研究材料銀李的聯(lián)系人。最重要的是,他擔負著文章可靠性的責任。
第一作者與通訊作者不同,與創(chuàng)造性貢獻不同,通訊作者常由諸作者中在論文鋒帶遲所屬領域最有權威者所充當。
第一作者的分量
在創(chuàng)新性作品如科研論文、專利、調研報告等等的署名中,對于多個作者共同完成的情況,對作品貢獻最大的人的名字通常署名在最前面。特別對于科研論文的署名,各期刊都有更細致的規(guī)定;而當論文署名用于職稱評定時,第一作行坦者的分量顯然比第二、第三作者要重,而比單獨署名的要輕。
對作品有一定直接或間接幫助的貢獻人,在總體貢獻上跟第一作者有較大差距,統(tǒng)稱為第二/三作者。 - 答:不用糾結這個了,在中國,作者順序都是老板說的算,很多完全就不按貢獻來,老板想搶第一作者,就算他沒有任何貢獻也是第一作者。反正這塌褲東西團氏簡也沒有相關部門管,誰有權誰強勢誰就決定一核漏作是誰。至于放在論文的什么位置,見該論文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