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三级AV三级AV三级_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青青草激情在线久久久免费播放_人妻无码视频免费看

振動臺模型試驗消除重力畸變效應的動態(tài)相似關系研究

振動臺模型試驗消除重力畸變效應的動態(tài)相似關系研究

一、振動臺模型試驗中一種消除重力失真效應的動力相似關系研究(論文文獻綜述)

邵維志[1](2020)在《地震加滑坡河嘯沖擊下混凝土重力壩的動力響應研究》文中指出在我國,大多數(shù)在建或已建庫區(qū)都存在著不同程度和表現(xiàn)形式的庫岸滑坡現(xiàn)象或隱患,其原因多為庫岸地形、地質(zhì)結構、物質(zhì)組成、庫水位變化、人類活動等。針對震前、震中、震后的任意時刻都可能發(fā)生滑坡引起河嘯沖擊壩體,主要展開了以下研究工作:(1)確定了材料的本構模型和用ANSYS有限元軟件模擬koyna大壩地震,分析現(xiàn)行規(guī)范中對滑坡河嘯荷載的確定方式,判斷了公式對實際災害的適用性,并研究確定本文的滑坡河嘯荷載壓力模式,為數(shù)值模擬做好準備工作。(2)以純地震動工況驗證數(shù)值模擬的可靠性,并以此為基礎在不漫頂情況下,用不漫頂壓力模式分析在震前、震后以及震中最不利時刻疊加滑坡河嘯荷載壓力的大壩動力響應。(3)分析在漫頂荷載模式下,分別在震前、震后、震中最不利時刻疊加滑坡河嘯荷載的大壩動力響應。(4)分析在震中最不利時刻疊加不同高度的滑坡河嘯荷載,探究河嘯波浪高度對大壩的動力響應。

黃福云,龍騰飛,楊芳芳,董銳[2](2019)在《鋼管混凝土單圓管拱模型重力失真影響振動臺試驗研究》文中提出為了研究重力失真對振動臺試驗相似模型地震響應的影響,基于人工質(zhì)量的混合模型相似理論,以縮尺比為1∶10的鋼管混凝土單圓管拱結構為試驗模型,通過設置5種不同人工質(zhì)量為重力失真度參數(shù),采用5種不同時間壓縮比的地震波及人工波,進行了縱向、橫向地震模擬振動臺試驗。試驗結果表明:重力失真對拱結構模型第一階頻率相似的影響顯著,重力失真度越大,模型第一階頻率相似系數(shù)試驗值和理論值之間的誤差也越大;輸入波的頻率比較小時,重力失真度越小的模型加速度響應越大,加速度峰值時間越延后;重力失真度和輸入波的頻率比對模型橫向(Y向)加速度響應的影響要大于縱向(X向)的影響;通過調(diào)整模型配重及輸入波的頻率比,可減小模型的重力失真對加速度響應的影響。

吳堃[3](2019)在《地震作用下水-橋墩相互作用機理及水下振動臺試驗協(xié)調(diào)相似律研究》文中研究說明跨海、跨江橋梁和西部庫區(qū)高墩深水橋梁的墩體位于深水中,地震作用下水與橋墩之間產(chǎn)生動力相互作用,其機理十分復雜,對橋梁的地震響應有顯著影響。歷史震害表明,某些高烈度區(qū)深水橋梁結構雖按照相關抗震設計規(guī)范設計,但在地震作用下仍發(fā)生了嚴重破壞。因此,為了保證深水橋梁結構的地震安全性,需完善其抗震設計理論。本文以深水橋墩為研究對象,系統(tǒng)開展了地震作用下水—橋墩相互作用機理及水下振動臺試驗協(xié)調(diào)相似律研究。主要創(chuàng)新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開展了水—橋墩相互作用機理振動臺試驗研究。通過水—橋墩相互作用振動臺試驗,研究了橋墩動水附加質(zhì)量隨激勵頻率、激勵幅值、水深、截面直徑和截面形狀的變化規(guī)律,揭示了地震作用下水—橋墩相互作用機理。結果表明,動水附加質(zhì)量隨激勵頻率的增大先減小后增大,變化幅度均大于20.0%,該規(guī)律與傳統(tǒng)Morison方程描述的規(guī)律不一致;動水附加質(zhì)量隨激勵幅值變化幅度小于10.0%,可以忽略,該規(guī)律與傳統(tǒng)Morison方程描述的規(guī)律一致;動水附加質(zhì)量隨水深增大而增大,且附加質(zhì)量增大的幅度明顯大于水深增加的幅度,即附加質(zhì)量與水深不成正比關系,該規(guī)律與傳統(tǒng)Morison方程描述的規(guī)律不一致;對于圓形橋墩,動水附加質(zhì)量隨截面直徑增大而增大,附加質(zhì)量增加的幅度明顯小于截面直徑二次方增加的幅度,即附加質(zhì)量與截面直徑二次方不成正比關系,該規(guī)律與傳統(tǒng)Morison方程描述的規(guī)律不一致;對于矩形橋墩,動水附加質(zhì)量隨截面高度、迎水面寬度增大而增大,且增大的幅度與激勵頻率有關,頻率越大,動水附加質(zhì)量增加得越多,相較于截面高度對附加質(zhì)量的影響,迎水面寬度對附加質(zhì)量的影響更大。(2)提出并驗證了用以計算地震作用下橋墩的動水附加質(zhì)量修正Morison方程。根據(jù)地震作用下水體粘滯阻尼產(chǎn)生的動水壓力對結構響應影響較小的特點,提出了修正Morison方程,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對水—橋墩相互作用振動臺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擬合,得到了方程中修正慣性力系數(shù)和轉換系數(shù)的計算公式;通過不同尺寸試件在不同工況下的水下振動臺試驗,驗證了修正Morison方程的正確性。結果表明,修正慣性力系數(shù)、轉換系數(shù)的計算結果與試驗結果吻合較好,最大誤差為9.9%;圓形、方形橋墩修正慣性力系數(shù)隨水深增大而增大,隨迎水面寬度增大而減小,隨激勵頻率的增大先減小后增大,圓形橋墩修正慣性力系數(shù)取值范圍為0.064~0.374,方形橋墩修正慣性力系數(shù)取值范圍為0.186~0.447;截面寬高比小于1的矩形橋墩,其轉換系數(shù)隨水深變化較小,隨寬高比增大而減小,隨激勵頻率的增大先增大后減小,轉換系數(shù)取值范圍為1.021~1.871;截面寬高比大于1的矩形橋墩,其轉換系數(shù)隨水深、截面寬高比增大而增大,隨激勵頻率的增大先增大后減小,轉換系數(shù)取值范圍為2.237~15.315;基于修正Morison方程的計算結果與水下振動臺試驗結果吻合較好,能夠用于地震作用下橋墩動水附加質(zhì)量的計算。(3)提出了用于水下振動臺試驗模型設計的協(xié)調(diào)相似律。針對人工質(zhì)量模型無法模擬水下動力試驗問題,考慮流固耦合作用,提出了用于水下振動臺試驗模型設計的協(xié)調(diào)相似律,并給出了地震、波浪和地震—波浪聯(lián)合作用下模型的設計步驟;利用ADINA軟件建立不同參數(shù)的橋墩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其在地震、波浪和地震—波浪聯(lián)合作用下的響應。結果表明,不同工況下,根據(jù)協(xié)調(diào)相似律設計的協(xié)調(diào)模型能夠很好地預測橋墩原型的動水壓力、位移、剪力和彎矩等動力響應,誤差均小于5.0%,而根據(jù)人工質(zhì)量模型設計的常規(guī)模型的誤差較大,最大誤差達80.0%;所提出的協(xié)調(diào)相似律能夠用于水下振動臺試驗的模型設計。(4)開展了地震、波浪作用下水—橋墩相互作用水下振動臺試驗研究。通過3個不同試件在地震、波浪和地震—波浪聯(lián)合作用下水下振動臺試驗研究,驗證了所提出的修正Morison方程和協(xié)調(diào)相似律的正確性。結果表明,基于修正Morison方程的橋墩動水附加質(zhì)量計算結果與試驗結果吻合較好,最大誤差為9.8%,再一次驗證了所提出的修正Morison方程可以用于計算地震作用下橋墩動水附加質(zhì)量;水體的存在降低橋墩的自振頻率,且降低的幅度隨水深的增加而增大,與無水時相比,0.65 m水深時一階自振頻率下降18.2%,二階自振頻率下降25.2%;不同工況下,協(xié)調(diào)模型最大誤差在10.0%左右,常規(guī)模型的最大誤差達50.0%,協(xié)調(diào)模型對原型動力響應預測的精度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模型的預測精度,進一步驗證了協(xié)調(diào)相似律可以用于水下振動臺試驗的模型設計。

龍騰飛[4](2019)在《鋼管混凝土單圓管拱模型重力失真影響振動臺試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地震模擬振動臺試驗是研究工程結構地震反應和破壞機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理論基礎為相似理論?;谙嗨评碚?國內(nèi)外學者主要提出了四種基本相似模型,分別是應變失真模型、重力忽略模型、真實仿真模型、人工質(zhì)量模型。其中,人工質(zhì)量模型包括滿配重模型和欠人工質(zhì)量模型(混合模型)。欠人工質(zhì)量模型彌補了基本相似模型的不足,兼顧了振動臺承載能力有限的特點,是目前振動臺試驗中應用最多的模型。不過,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欠人工質(zhì)量模型存在顯著的重力失真現(xiàn)象,且重力失真對欠人工質(zhì)量模型振動臺試驗相似性的影響較大。基于欠人工質(zhì)量模型重力失真影響的研究,大都停留在理論探討層面,進行振動臺試驗研究的較少,且在這些試驗研究中,開展完全人工質(zhì)量(滿配重)模型試驗的很少,已有的研究結果還缺乏驗證。為此,本文基于重力失真影響的相關因素(加速度相似系數(shù)、結構自身特性、地震動特性),開展了鋼管混凝土單圓管拱重力失真模型振動臺試驗,并進行了有限元參數(shù)擴展分析,研究重力失真對該相似模型動力特性及地震響應的影響。主要工作和結論如下:(1)基于混合模型相似理論,設計制作了幾何縮尺比為1:10的鋼管混凝土單圓管拱模型,通過對模型設置5種不同的人工質(zhì)量(配重)來實現(xiàn)不同的重力失真度,并選取3種不同的地震波及人工波,其中每種地震波及人工波均采用5種不同的時間壓縮比,對每種重力失真度的模型進行一致激勵,開展地震模擬振動臺試驗。(2)動力特性試驗結果表明,重力失真對鋼管混凝土單圓管拱模型的失穩(wěn)模態(tài)基本沒有影響,對一階阻尼比影響較小,對自振頻率影響較大。重力失真度較大時,由模型自振頻率試驗值反推原型自振頻率存在較大誤差,誤差最大約21%,重力失真的影響不可忽略。(3)地震響應試驗結果表明,輸入波的時間壓縮比較小時,重力失真降低了拱結構模型的加速度響應;時間壓縮比較大時,重力失真放大了拱結構模型的加速度響應。輸入波的時間壓縮比越小,重力失真對模型拱頂位移響應的影響越顯著;重力失真對模型應變響應的影響非常顯著,若模型重力失真度過大,則應變響應結果不準確,偏不安全。(4)有限元參數(shù)分析結果表明,地震波幅值越大,重力失真對模型地震響應的影響越大;矢跨比越大,重力失真對模型自振頻率和加速度響應的影響越大,對位移和內(nèi)力響應的影響越小。

譚立立[5](2018)在《有縱縫的高混凝土重力壩動力模型試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混凝土重力壩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能是工程中十分關心的問題。對于大體積壩,由于斷面尺寸較大,往往存在施工縱縫。高混凝土重力壩縱縫接觸面抗拉強度相對較低,地震作用下容易拉伸損傷并影響壩體的應力分布,從而威脅大壩的整體性和抗震性能。本文以中國已建的有兩條縱縫且高程為185m的混凝土重力壩為研究對象,用振動臺開展了彈性模型動態(tài)響應試驗研究和動力破壞模型試驗研究。其目的是探討重力壩縱縫的存在對大壩動力特性和強震下的壩體動應變、加速度、動位移等動態(tài)響應的影響,以及壩體在損傷階段的開裂和裂縫延展模式,主要內(nèi)容如下:(1)對高混凝土重力壩的整體模型、一條縱縫模型以及兩條縱縫模型進行了振動臺試驗。試驗結果表明:縱縫的存在使大壩頻率明顯降低,并改變了重力壩壩體的應變響應分布規(guī)律。無縱縫時,壩體頭部是動拉應變值最大的位置;考慮壩體縱縫后,壩體頭部動應變值降低,壩體最大拉應變值位于縫Ⅰ底部??v縫使下游面壩體中部平臺處的加速度明顯增加,但卻抑制了壩頂?shù)募铀俣确糯笮?。單縫壩體模型的頂部相對動位移比整體模型小,而雙縫壩體的頂部動位移卻明顯大于單縫和無縫壩體。(2)為了使模型試驗能夠模擬混凝土大壩在強震時的動力破壞全過程,要求模型試驗的應變比尺盡量為1,且材料的應力應變關系曲線與原型混凝土基本相似。本文研發(fā)了一種微粒砂漿混凝土作為模型材料,力學性能試驗結果表明其抗拉強度、抗壓強度、彈性模量、泊松比等主要物理性能與原型混凝土保持了良好的相似關系。從而使大壩動力模型試驗能較好的模擬原型在強震作用下發(fā)生震害的裂縫部位、走向以及裂縫的擴展范圍等損傷過程。(3)以研發(fā)的微粒砂漿混凝土為模型材料,制作了有兩條縱縫的高混凝土重力壩模型,并開展了振動臺動力破壞模型試驗。試驗結果表明:與重力壩整體模型開裂主要集中在壩體頭部附近這一破壞方式不同,有縱縫大壩的開裂從縱縫Ⅰ上端開始,并隨著地震作用向下游面折坡中部發(fā)展。壩體開裂時,下游面折坡是最大拉應變值出現(xiàn)的部位。(4)對混凝土重力壩原型的二維模型進行了數(shù)值分析,在數(shù)值模擬中探討了靜水壓力施加與否對有縱縫大壩的地震動態(tài)響應的影響規(guī)律,并從拉伸損傷模式和范圍、頂部相對位移、壩體主應力分布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模擬結果表明:靜水壓力會顯著增加壩體的最大主應力值,使壩踵和兩條縱縫的上下端區(qū)域均處于較高的應力狀態(tài),但是同時也會減小了縱縫的張開度和壩頂?shù)南鄬ξ灰啤?/p>

熊杰,樊燭,侯鋼領,段錕,周國良[6](2016)在《AP1000核電工程PCS水箱振動臺試驗模型研究》文中提出儲液罐結構振動包括流體運動、結構運動以及流固耦合作用,因此該類結構的縮比模型及影響因素是研究的難點。本文從流固耦合作用相似比出發(fā),給出了考慮流固耦合作用、不考慮流固耦合作用兩種試驗模型及其試驗參數(shù)。以AP1000核電工程屏蔽廠房PCS水箱為研究對象,通過相似比分析和有限元模擬,比較了原型結構、考慮流固耦合作用模型、不考慮流固耦合作用模型等模型的動力響應。研究表明了剛性儲液罐結構在進行模擬地震振動臺試驗時,若要測定位移、加速度、晃動波高、應力等動力響應參數(shù)時,建議采用考慮流固耦合試驗模型進行模擬地震振動臺試驗。

袁野[7](2016)在《隔震結構縮尺模型振動臺試驗研究與設計》文中進行了進一步梳理振動臺試驗是通過向振動臺輸入特定的人工波(如正弦波)、地震波(如El波),從而激勵臺面上的模型結構,以模擬、再現(xiàn)真實地震過程,是研究結構在地震中的動力反應及破壞機理的最直接方法,也是研究與評估結構的抗震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適時地再現(xiàn)各種人工波、地震波作用到結構的過程,以找出結構相對薄弱的部位,并為結構設計采用更為合理的抗震方法提供可靠的根據(jù)。本文首先對單自由度結構體系通過運用量綱分析與動力方程法相結合的方法,并通過杜哈梅積分的時域分析法,推導了原型結構與振動臺試驗模型結構在任意配重條件下的相似關系。在彈性階段保持SεS(5)x(5)=1不變時,在縮小模型配重并同時放大與之相應的加速度倍數(shù),由地震作用所引起的結構內(nèi)力反應是一致的,但因結構靜載的影響,在地震與靜載二者共同作用所引起的結構內(nèi)力卻并不相似。隔震結構也同樣會受到重力失真效應的影響,且受到的影響效果與傳統(tǒng)結構別無二致。為解決在基礎隔震結構縮尺模型振動臺試驗中,實際模型與設計的原結構之間由尺寸、材料及支座選取的不同所導致的動力特性上的差異問題,以實現(xiàn)對原型結構和支座的合理模擬、設計進行研究。本文通過對基礎隔震結構縮尺模型振動臺試驗的相關力學模型進行一定的簡化,然后對相關參數(shù)進行數(shù)學推導,并對推導結果分析判定,從而得出最優(yōu)參數(shù),為實現(xiàn)相關參數(shù)的精細化選擇和基礎隔震支座性能的判定提供依據(jù),以更真實的預測原結構和隔震支座受地震作用時的反應,可作為相關基礎隔震結構縮尺模型振動臺試驗的設計參考。對于基礎隔震縮尺模型振動臺試驗的模型設計提出了一種切實有效的設計方法,并能夠較好地反應原型結構的動力特性。主要的工作是對基礎隔震結構縮尺模型的設計、支座的選擇和振動臺激勵頻率選取;制作試驗流程圖,便于可以清晰明了試驗的流程;通過舉一算例,為相關試驗提供參考。

國巍,李綠宇,邵平[8](2016)在《大型結構地震模擬振動臺及臺陣的試驗精度分析》文中研究說明近年來我國振動臺設備發(fā)展迅猛,相關試驗技術也隨之提升,漸成研究熱點,然而目前對利用振動臺設備開展結構抗震試驗的精度如何仍關注較少。本文結合中南大學所建設的振動臺臺陣試驗系統(tǒng),介紹臺陣的具體組成和技術,并綜合已開展試驗工作,探討振動臺模型試驗的精度,明確了重力失真效應、模型材料和制作水平、強地震復現(xiàn)等重要誤差因素,并給出了現(xiàn)有實驗室技術水平下的誤差范圍,表明需減小不必要誤差以提升試驗精度,避免錯誤試驗結論。

鄧濤,魏雯,關振長,呂荔炫[9](2015)在《山嶺隧道振動臺模型試驗研究的現(xiàn)狀與展望》文中研究說明山嶺隧道在地震作用下的動力響應與抗震性能,是近10年來國內(nèi)外工程界及學術界的一個研究熱點。采用振動臺模型試驗,直接模擬與再現(xiàn)地震作用下圍巖與隧道結構的動力響應,是研究其動力特性和抗震性能的一種重要手段。針對山嶺隧道的振動臺模型試驗研究,從對象與目的、相似理論、相似材料、模型制作、地震波選取等5個方面,系統(tǒng)地論述國內(nèi)外山嶺隧道振動臺模型試驗的研究現(xiàn)狀,同時也對其今后的發(fā)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熊杰[10](2015)在《LNG儲罐振動臺試驗數(shù)值模擬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來,由于全球板塊運動活躍性增強、地震頻發(fā),類似于LNG儲罐的儲液罐結構在遭受地震激勵作用下出現(xiàn)破壞的案例時有發(fā)生。作為研究抗震的重要手段,模擬地震振動臺試驗在儲液罐抗震研究中應用越來越廣泛。為了探究流固耦合作用對儲液罐模擬地震振動臺試驗的影響,于是開展了本文的研究。本文基于相似理論推導出了兩種動力相似關系——考慮流固耦合作用動力相似關系和不考慮流固耦合作用動力相似關系。以LNG儲罐為工程背景并結合上述推導的兩種相似關系,得到了考慮流固耦合作用試驗模型和不考慮流固耦合作用試驗模型。利用有限元軟件Adina分別對這兩種試驗模型以及LNG儲罐原型結構進行動力學數(shù)值分析計算。通過上述數(shù)值分析結果,將兩種試驗模型和LNG儲罐原型結構進行對比。通過上述的數(shù)值模擬計算,本文論證了儲液罐的液體晃動頻率包括剛體運動頻率、液體晃動頻率以及液固耦聯(lián)振動頻率三部分。同時,本文還論證了儲液罐的液固耦聯(lián)振動形式呈現(xiàn)多樣性,有徑向振型、環(huán)向多波振型及梁式振型等。通過分析有效質(zhì)量的控制因子,論證了cosθ梁式振型在儲液罐耦聯(lián)振動中起主導作用,且與Haroun-Housner理論吻合較好。通過結果的對比分析,本文得出了如下結論:儲罐結構在進行模擬地震振動臺試驗時,若要測定位移、加速度及晃動波高等動力響應參數(shù)及頻率等自振特性時,建議采用考慮流固耦合試驗模型進行模擬地震振動臺試驗;若要測定應力等動力響應參數(shù)時,建議采用不考慮流固耦合試驗模型進行模擬地震振動臺試驗。

二、振動臺模型試驗中一種消除重力失真效應的動力相似關系研究(論文開題報告)

(1)論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處內(nèi)容要求:

首先簡單簡介論文所研究問題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簡單明了地指出論文所要研究解決的具體問題,并提出你的論文準備的觀點或解決方法。

寫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簡64位RISC處理器存儲管理單元結構并詳細分析其設計過程。在該MMU結構中,TLB采用叁個分離的TLB,TLB采用基于內(nèi)容查找的相聯(lián)存儲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為64KB和細粒度為4KB兩種頁面大小,采用多級分層頁表結構映射地址空間,并詳細論述了四級頁表轉換過程,TLB結構組織等。該MMU結構將作為該處理器存儲系統(tǒng)實現(xiàn)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調(diào)查法:該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統(tǒng)的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的具體信息。

觀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直接觀察研究對象從而得到有關信息。

實驗法: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fā)現(xiàn)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關系。

文獻研究法:通過調(diào)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的、正確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實證研究法:依據(jù)現(xiàn)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

定性分析法:對研究對象進行“質(zhì)”的方面的研究,這個方法需要計算的數(shù)據(jù)較少。

定量分析法:通過具體的數(shù)字,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

跨學科研究法: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這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xiàn)象的一種方法,從某一功能出發(fā)研究多個方面的影響。

模擬法: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與原型相似的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某種特性的一種形容方法。

三、振動臺模型試驗中一種消除重力失真效應的動力相似關系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1)地震加滑坡河嘯沖擊下混凝土重力壩的動力響應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引言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地震作用下大壩的破壞研究現(xiàn)狀及進展
        1.2.2 滑坡河嘯作用下壩體的抗震響應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內(nèi)容和技術路線
第二章 大壩模型及地震滑坡河嘯荷載的確定
    2.1 引言
    2.2 塑性-損傷本構模型
        2.2.1 應力-應變關系
        2.2.2 屈服準則
        2.2.3 流動法則
        2.2.4 硬化法則
        2.2.5 損傷演化
    2.3 壩體有限元模型參數(shù)確定
        2.3.1 模型介紹
    2.4 地震荷載的確定
    2.5 滑坡河嘯水壓力的確定
        2.5.1 地震時的動水壓力
        2.5.1.1 Westergaard動水壓力
        2.5.1.2 《水工建筑物抗震規(guī)范》動水壓力
        2.5.2 浪壓力計算模型的確定
        2.5.2.1 現(xiàn)有規(guī)范中對波浪荷載的規(guī)定
        2.5.2.2 本文對波浪荷載的規(guī)定
    2.6 本章小結
第三章 10m爬高不漫頂分析
    3.1 模型可靠性驗證
        3.1.1 地震動位移分析
        3.1.2 地震動應力分析
    3.2 震后疊加10m爬高分析
        3.2.1 位移分析
        3.2.2 應力分析
    3.3 震前疊加10m爬高分析
        3.3.1 位移分析
        3.3.2 應力分析
    3.4 震中最不利時刻疊加10m爬高分析
        3.4.1 位移分析
        3.4.2 應力分析
    3.5 本章小結
第四章 20m爬高漫頂分析
    4.1 震后疊加20m爬高分析
        4.1.1 壩體位移分析
        4.1.2 應力分析
    4.2 震前疊加20m爬高分析
        4.2.1 壩體位移分析
        4.2.2 應力分析
    4.3 震中最不利時刻疊加20m爬高分析
        4.3.1 壩體位移分析
        4.3.2 應力分析
    4.4 本章小結
第五章 震中最不利時刻疊加不同爬高分析
    5.1 0m—50m位移綜合分析
        5.1.1 順河向位移
        5.1.2 豎直向位移
        5.1.3 總體位移
    5.2 0m—50m應力綜合分析
        5.2.1 X方向應力
        5.2.2 Y方向應力
        5.2.3 壩體主應力
        5.2.4 壩體第一主應力
        5.2.5 壩體第三主應力
    5.3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結論及展望
    6.1 結論
    6.2 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碩士期間成果

(3)地震作用下水-橋墩相互作用機理及水下振動臺試驗協(xié)調(diào)相似律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課題研究背景與意義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水—結構相互作用方法研究
        1.2.2 水—結構振動臺模型試驗研究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1.4 本文主要研究內(nèi)容與創(chuàng)新點
        1.4.1 研究內(nèi)容與技術路線
        1.4.2 主要創(chuàng)新點
第二章 地震作用下水—橋墩相互作用機理試驗研究
    2.1 引言
    2.2 水—橋墩相互作用分析方法
    2.3 水—橋墩相互作用試驗設計
        2.3.1 試驗目的和試驗設備
        2.3.2 試件設計
        2.3.3 試驗工況和測點布置
    2.4 水—橋墩相互作用試驗結果及分析
        2.4.1 橋墩動水附加質(zhì)量隨激勵頻率的變化規(guī)律
        2.4.2 橋墩動水附加質(zhì)量隨激勵幅值的變化規(guī)律
        2.4.3 橋墩動水附加質(zhì)量隨水深的變化規(guī)律
        2.4.4 橋墩動水附加質(zhì)量隨截面直徑的變化規(guī)律
        2.4.5 橋墩動水附加質(zhì)量隨截面形狀的變化規(guī)律
    2.5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地震作用下水—橋墩相互作用計算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修正Morison方程的提出
    3.3 圓形橋墩修正慣性力系數(shù)的確定
        3.3.1 修正慣性力系數(shù)的變化規(guī)律
        3.3.2 修正慣性力系數(shù)的擬合公式
    3.4 方形橋墩修正慣性力系數(shù)的確定
        3.4.1 修正慣性力系數(shù)的變化規(guī)律
        3.4.2 修正慣性力系數(shù)的擬合公式
    3.5 矩形橋墩轉換系數(shù)的確定
        3.5.1 截面寬高比小于1 的矩形橋墩
        3.5.2 截面寬高比大于1 的矩形橋墩
    3.6 地震作用下橋墩動水附加質(zhì)量的計算方法
    3.7 水下振動臺試驗驗證
        3.7.1 試驗設計
        3.7.2 試驗結果
    3.8 本章小結
第四章 考慮流固耦合作用的水下振動臺試驗協(xié)調(diào)相似律研究
    4.1 引言
    4.2 人工質(zhì)量模型
    4.3 水下振動臺試驗協(xié)調(diào)相似律的提出
        4.3.1 地震作用下的協(xié)調(diào)相似律
        4.3.2 波浪作用下的協(xié)調(diào)相似律
        4.3.3 地震—波浪聯(lián)合作用下的協(xié)調(diào)相似律
    4.4 協(xié)調(diào)相似律的數(shù)值驗證
        4.4.1 數(shù)值模型
        4.4.2 地震作用下協(xié)調(diào)相似律的驗證
        4.4.3 波浪作用下協(xié)調(diào)相似律的驗證
        4.4.4 地震—波浪聯(lián)合作用下協(xié)調(diào)相似律的驗證
    4.5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地震、波浪作用下水—橋墩相互作用水下振動臺試驗研究
    5.1 引言
    5.2 試驗設計
        5.2.1 試驗目的和試驗設備
        5.2.2 試件設計
        5.2.3 試驗工況
        5.2.4 數(shù)據(jù)采集和測點布置
    5.3 動水附加質(zhì)量計算方法的試驗驗證
    5.4 修正Morison方程的試驗驗證
    5.5 協(xié)調(diào)相似律的試驗驗證
        5.5.1 動力特性分析
        5.5.2 地震作用下協(xié)調(diào)相似律的驗證
        5.5.3 波浪作用下協(xié)調(diào)相似律的驗證
        5.5.4 地震—波浪聯(lián)合作用下協(xié)調(diào)相似律的驗證
    5.6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6.1 結論
    6.2 展望
參考文獻
在學期間發(fā)表論文和科研情況
致謝

(4)鋼管混凝土單圓管拱模型重力失真影響振動臺試驗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1.2 重力失真的研究現(xiàn)狀
        1.2.1 振動臺模型試驗的相似理論
        1.2.2 重力失真的研究基礎
        1.2.3 重力失真的研究現(xiàn)狀
        1.2.4 重力失真研究存在的問題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
第二章 基于重力失真的鋼管混凝土單圓管拱模型振動臺試驗
    2.1 背景工程
    2.2 鋼管混凝土單圓管拱重力失真模型
        2.2.1 振動臺試驗模型設計原則
        2.2.2 鋼管混凝土單圓管拱模型設計
        2.2.3 測點布置
    2.3 模型加載
        2.3.1 地震模擬振動臺簡介
        2.3.2 輸入地震波
        2.3.3 試驗工況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重力失真對鋼管混凝土單圓管拱模型地震響應的影響
    3.1 重力失真對模型動力特性的影響
        3.1.1 動力特性試驗結果
        3.1.2 重力失真對模型自振頻率的影響
    3.2 重力失真對模型地震響應的影響
        3.2.1 加速度響應
        3.2.2 位移響應
        3.2.3 應變響應
    3.3 本章小結
第四章 鋼管混凝土單圓管拱重力失真模型有限元分析
    4.1 有限元模型簡介
        4.1.1 鋼管混凝土拱橋地震響應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4.1.2 鋼管混凝土單圓管拱重力失真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 有限元模擬結果與振動臺試驗結果對比
        4.2.1 動力特性對比
        4.2.2 加速度響應對比
        4.2.3 位移響應對比
    4.3 基于不同參數(shù)的重力失真模型地震響應時程分析
        4.3.1 矢跨比
        4.3.2 地震動幅值
    4.4 本章小結
結論與展望
    研究結論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歷

(5)有縱縫的高混凝土重力壩動力模型試驗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工程背景和研究意義
        1.1.1 工程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大壩模型試驗技術的研究現(xiàn)狀
        1.2.1 相似理論研究
        1.2.2 動力模型試驗材料研究
        1.2.3 動力模型試驗研究
        1.2.4 縱縫對重力壩抗震性能影響
    1.3 技術路線和研究內(nèi)容
        1.3.1 技術路線
        1.3.2 研究內(nèi)容
    1.4 創(chuàng)新點
    1.5 本章小結
第二章 重力壩彈性模型試驗
    2.1 工程概況
    2.2 模型相似關系
        2.2.1 一般相似理論
        2.2.2 模型相似關系
    2.3 模型設計與制作
        2.3.1 試驗振動臺
        2.3.2 試驗模型設計
        2.3.3 傳感器布置
        2.3.4 動水壓力配重
        2.3.5 地震波輸入
    2.4 試驗結果及分析
        2.4.1 自振頻率
        2.4.2 加速度響應
        2.4.3 應變響應
        2.4.4 位移響應
    2.5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動力破壞模型的材料研究
    3.1 前言
    3.2 力學性能測試
        3.2.1 抗壓強度測試
        3.2.2 抗拉強度測試
        3.2.3 劈裂強度測試
        3.2.4 彈性模量測試及本構關系
    3.3 本章小結
第四章 重力壩動力破壞模型試驗
    4.1 前言
    4.2 模型相似關系
    4.3 模型設計與制作
        4.3.1 試驗振動臺
        4.3.2 試驗模型設計
        4.3.3 傳感器布置
        4.3.4 動水壓力配重
        4.3.5 地震波輸入
    4.4 試驗結果與分析
        4.4.1 動力特性
        4.4.2 加速度響應
        4.4.3 應變響應
    4.5 本章小結
第五章 混凝土重力壩的動態(tài)響應數(shù)值分析
    5.1 前言
    5.2 模擬參數(shù)
        5.2.1 材料本構關系
        5.2.2 材料阻尼
        5.2.3 接觸問題和網(wǎng)格劃分
    5.3 計算結果分析
        5.3.1 動力特性
        5.3.2 試驗載荷組合作用下的原型動態(tài)響應
        5.3.3 靜水壓力對大壩動態(tài)響應的影響
        5.3.4 縫間摩擦系數(shù)的影響
    5.4 本章小結
第六章 主要結論及展望
    6.1 主要結論
    6.2 展望
參考文獻
作者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的科研成果
致謝

(7)隔震結構縮尺模型振動臺試驗研究與設計(論文提綱范文)

致謝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和意義
    1.3 隔震技術的研究與發(fā)展
    1.4 振動臺模型試驗的概述
        1.4.1 傳統(tǒng)結構與隔震結構縮尺模型振動臺試驗的差異
    1.5 振動臺模型試驗研究進展與存在的問題
        1.5.1 結構抗震試驗動力相似理論研究的進展
        1.5.2 結構抗震模型振動臺試驗中的難點與發(fā)展趨勢
    1.6 本文主要研究內(nèi)容
2 模型配重不足時相應動力相似關系及重力失真效應對隔震結構的影響
    2.1 模型滿配重時的相似關系
    2.2 傳統(tǒng)結構配重不足時縮尺模型在線彈性階段動力相似關系
    2.3 重力失真效應對傳統(tǒng)結構與隔震結構影響的對比
    2.4 本章小結
3 隔震結構縮尺模型振動臺試驗相關參數(shù)精細化計算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基礎隔震體系結構模型動力參數(shù)的確定
        3.2.1 基礎隔震體系結構動力方程的確定
        3.2.2 隔震結構加速度反應分析
        3.2.3 隔震結構位移反應分析
    3.3 模型結構動力參數(shù)的確定
        3.3.1 相似比的確定
        3.3.2 模型質(zhì)量的計算
        3.3.3 模型質(zhì)量的按層分布
    3.4 振動臺激勵的選擇
        3.4.1 振動臺激勵加速度的選擇
        3.4.2 振動臺激勵頻率的選擇
    3.5 本章小結
4 隔震結構縮尺模型振動臺試驗設計方案
    4.1 隔震結構縮尺模型的設計
        4.1.1 隔震結構模型材料的選擇
        4.1.2 隔震結構模型的相似設計
        4.1.3 試驗流程圖
    4.2 試驗算例
        4.2.1 試驗介紹
        4.2.2 支座的選定
        4.2.3 模型參數(shù)的確定
        4.2.4 振動臺激勵頻率的選擇
    4.3 本章小結
5 結論與展望
    5.1 主要結論
    5.2 展望
參考文獻
作者簡歷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集

(8)大型結構地震模擬振動臺及臺陣的試驗精度分析(論文提綱范文)

引言
1臺陣試驗系統(tǒng)
    1. 1 設備組成
    1. 2 技術性能指標
        (1)1個固定臺(A臺)
        ( 2) 2 個移動臺( B、C臺)
        ( 3) 3 臺聯(lián)合工作性能
    1. 3 設備性能擴展
2設備性能驗證
3試驗誤差因素
    3. 1 非線性相似設計
    3. 2 模型制作和材料
    3. 3 強地震復現(xiàn)精度
4結論

(9)山嶺隧道振動臺模型試驗研究的現(xiàn)狀與展望(論文提綱范文)

0 引言
1 對象與目的
    1.1 隧道洞口段
    1.2 隧道洞身段
        1.2.1 隧道穿越斷層破碎帶
        1.2.2 隧道接近其他建 (構) 筑物
2 相似理論
    2.1 靜力相似準則的確定
    2.2 動力相似準則的確定
3 相似材料
    3.1 土體相似材料
    3.2 巖體相似材料
4 模型制作
    4.1 模型箱制作
    4.2 隧道及圍巖澆筑
    4.3 數(shù)據(jù)量測
5 地震波選取
    5.1 實測地震波
    5.2 人工合成地震波
6 結論與展望

(10)LNG儲罐振動臺試驗數(shù)值模擬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儲液罐震害的主要形式
    1.3 LNG儲罐簡介
    1.4 國內(nèi)外研究歷史和現(xiàn)狀
        1.4.1 儲罐的抗震理論研究
        1.4.2 儲罐抗震試驗研究
    1.5 本文的研究內(nèi)容和技術路線
第2章 儲液罐流固耦合分析理論及方法
    2.1 儲液罐結構流固耦合解析解
        2.1.1 速度勢理論
        2.1.2 剛性儲液罐結構流固耦合振動理論
        2.1.3 彈性儲液罐結構流固耦合振動理論
        2.1.4 Haroun-Housner理論模型
    2.2 儲液罐流固耦合數(shù)值分析方法
        2.2.1 Adina軟件簡介
        2.2.2 LNG儲罐的有限元模型
        2.2.3 儲罐有限元計算方法及理論
    2.3 儲液罐模擬地震振動臺試驗研究方法
        2.3.1 儲罐模擬地震振動臺試驗目的
        2.3.2 儲罐模擬地震振動臺試驗方法
第3章 LNG儲罐動力相似關系
    3.1 概述
    3.2 相似理論
        3.2.1 相似三定理
        3.2.2 相似準則的導出方法
        3.2.3 重力失真效應
    3.3 考慮流固耦合的動力相似關系
    3.4 不考慮流固耦合的動力相似關系
    3.5 LNG儲罐的相似比
        3.5.1 LNG儲罐考慮流固耦合的動力相似關系
        3.5.2 LNG儲罐不考慮流固耦合的動力相似關系
第4章 LNG儲罐相似模型分析與驗證
    4.1 原型結構的動力特性分析
        4.1.1 自振頻率求解
        4.1.2 原型結構內(nèi)罐模態(tài)求解
        4.1.3 原型結構內(nèi)罐模態(tài)數(shù)值模擬與理論解對比
    4.2 原型結構內(nèi)地震響應分析
        4.2.1 地震波選取
        4.2.2 阻尼比
        4.2.3 原型結構地震響應分析
    4.3 考慮流固耦合作用試驗模型地震響應
    4.4 不考慮流固耦合作用試驗模型的地震響應
    4.5 兩種試驗模型與原型結構對比分析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四、振動臺模型試驗中一種消除重力失真效應的動力相似關系研究(論文參考文獻)

  • [1]地震加滑坡河嘯沖擊下混凝土重力壩的動力響應研究[D]. 邵維志. 昆明理工大學, 2020(05)
  • [2]鋼管混凝土單圓管拱模型重力失真影響振動臺試驗研究[J]. 黃福云,龍騰飛,楊芳芳,董銳. 工程力學, 2019(12)
  • [3]地震作用下水-橋墩相互作用機理及水下振動臺試驗協(xié)調(diào)相似律研究[D]. 吳堃. 天津大學, 2019
  • [4]鋼管混凝土單圓管拱模型重力失真影響振動臺試驗研究[D]. 龍騰飛. 福州大學, 2019(12)
  • [5]有縱縫的高混凝土重力壩動力模型試驗研究[D]. 譚立立.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2018(12)
  • [6]AP1000核電工程PCS水箱振動臺試驗模型研究[A]. 熊杰,樊燭,侯鋼領,段錕,周國良. 第25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冊), 2016
  • [7]隔震結構縮尺模型振動臺試驗研究與設計[D]. 袁野.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2016(05)
  • [8]大型結構地震模擬振動臺及臺陣的試驗精度分析[J]. 國巍,李綠宇,邵平.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2016(02)
  • [9]山嶺隧道振動臺模型試驗研究的現(xiàn)狀與展望[J]. 鄧濤,魏雯,關振長,呂荔炫. 路基工程, 2015(03)
  • [10]LNG儲罐振動臺試驗數(shù)值模擬研究[D]. 熊杰. 哈爾濱工程大學, 2015(06)

標簽:;  ;  ;  ;  ;  

振動臺模型試驗消除重力畸變效應的動態(tài)相似關系研究
下載Doc文檔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