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式計算法測定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比較(論文文獻綜述)
蔡拓,張慈,易吉平,余曉巍[1](2021)在《一種SD大鼠高血脂模型建立方法的驗證以及造模時長對相關指標的影響探討》文中提出目的通過喂養(yǎng)SD大鼠高脂飼料誘導高血脂動物模型,比較造模8 d和14 d的差異,探討模型中相關檢測指標的變化規(guī)律,為降血脂評價體系中動物模型的建立提供參考依據。方法依照同一標準在相同環(huán)境條件下進行8 d和14 d兩次造模,每次造模將72只雄性SD大鼠隨機分為模型組和對照組,用喂飼法分別給予模型飼料和維持飼料,造模結束后測定動物各項指標。結果兩次造模模型組動物血清中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均高于對照組(P<0.01),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均低于對照組(P<0.01);模型組之間及對照組之間各項指標相關性趨勢高度一致,但模型組與對照組比較,檢測指標的相關性均存在較大差異;模型組之間動物血清中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有明顯差異(P<0.01);造模8 d、14 d動物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肝病理性改變。結論兩次造模均成功,且同為混合型高脂血癥動物模型;使用該方法建立的高血脂模型具有造模時間短、關鍵指標穩(wěn)定及重現性好的特點。
李雨艷,周婷婷,李姍姍,許友強,肖含,段學成[2](2019)在《低密度脂蛋白在計算法和酶法結果差異性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計算法和酶法在低密度脂蛋白中結果差異研究。方法收取877份標本,采用Hi tachi 7170A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膽固醇LDL-C(酶法)、總膽固醇(TC)酶法、甘油三脂(TG)酶法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酶法,同時又采用Friedcake公式(LDL-C=TC-HLD-C-TG/2.2,四項單位皆為mmol/L)計算每份標本對應的LDL-C計算值,并且與酶法對比。結果設置K為一系數,令K=TG/(TC-HDL-C-LDL-C),TG,TC,HDL-C,LDL-C均為測定值(單位為mmol/L),通過統(tǒng)計表明,在整體上K隨著TG的增加而逐漸增大,但是TG相仿時的差別較大。結論采用酶法檢測低密度脂蛋白相比與Friedewald計算法準確度較高,精密度較好,對檢測結果的影響較少,更易于自動化。
黃海櫻,陳波,周強,嘉紅云,冀天星,林楨,陳靖楠[3](2018)在《不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公式在老年群體中的應用》文中認為目的探討在老年群體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直接測定法與多種公式計算法及其校正公式計算法和自推導公式結果的可比性。方法隨機抽取老年患者843例,早晨空腹采靜脈血,離心取血清進行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載脂蛋白(Apo) B和LDL-C測試。并分析與計算Friedewald(F)公式、Planella(P)公式、Delong(D)公式、校正F(F’)公式、校正P(P’)公式、校正D(D’)公式和自推導公式(C公式)的相關性,按TG濃度分成3組,分別為0. 33~1. 70 mmol/L、1. 71~4. 52 mmol/L和4. 53~11. 65 mmol/L進行公式法與直接測定法結果比較。結果根據直接LDL-C濃度范圍分為10組,數據基本為正態(tài)分布,其濃度主要集中在1. 20~4. 79 mmol/L,3. 00~3. 59 mmol/L為構成比最高。TG濃度范圍從直方圖顯示數據基本為偏態(tài)分布,濃度主要集中在0. 90~3. 59 mmol/L,1. 80~2. 69 mmol/L為構成比最高,TG濃度<4. 52時,其累計百分數達99. 76%。直接測定法和公式法血清LDL-C含量的相關性最高為C公式,其次為D公式,最低為P公式。均數比較F’公式與直接測定法最近,其次為F公式,最遠為P公式。離散度最小為P公式,其次為D’公式,最大為P’公式。符合率(|差值|≤10%)從大到小分別為C公式>F’公式>D’公式>D公式>F公式>P公式>P’公式。TG在0. 33~1. 70 mmol/L組符合率從高到低分別為C公式>D’公式>F’公式>F公式>D公式>P公式>P’公式。TG在1. 71~4. 52 mmol/L組符合率從高到低分別為C公式>D公式>P’公式=F’公式>F公式>D’公式>P公式。TG在4. 53~11. 65 mmol/L組符合率從高到低分別為D公式>C公式>F公式=F’公式=P’公式>D’公式>P公式。結論 7種公式法中C公式法具有與直接法良好相關性和一致性(r=0. 987,符合率=94. 54%),其次D公式(r=0. 982,符合率=81. 73%)與F’公式(r=0. 971,符合率=84. 58%)均較好。在TG在0. 33~4. 52 mmol/L范圍內C公式、D公式、F’公式、F公式和D’公式都有較好符合率,在TG>4. 52 mmol/L范圍7種公式法符合率均不理想。因為絕大多數TG濃度<4. 52 mmol/L時(累計百分數可達99. 76%),也考慮到經濟的因素,LDL-C直接法費用比TC、TG、和HDL-C貴,而公式計算則不需要附加費用,因此通常可以采用公式法測定LDL-C。當TG濃度>4. 52 mmol/L或監(jiān)測LDL-C時,應采用直接法為佳,這樣取得更經濟、實惠、相對準確的LDL-C結果。
陳宣男,王志富,藺亞暉[4](2018)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勻相法與公式法間移動相關系數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觀察血脂含量對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勻相法與公式法相關性的影響,比較LDL-C勻相法與五種公式法結果間的相關性,探討公式法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募集2014年5月2014年7月阜外醫(yī)院就診的患者17 488例,采用貝克曼AU5421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載脂蛋白(Apo B)、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LDL-C和三酰甘油(TG)。利用移動相關系數(Mr)觀察血脂含量對LDL-C勻相法與公式法相關性的影響,同時觀察勻相法與公式法的相關性和差異性。結果 LDL-C勻相法和5種公式法的結果存在強相關(r>0.95,P<0.05),中位數偏差在-3.065-8.14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r與Apo B、TC和HDL-C血清含量呈同向變化,在LDL-C中先下降后升高,在TG中先恒定后下降。Delong法、胡柏成法和吳秀茹法與LDL-C勻相法相關性最強(r=0.97,P<0.05)。同時還發(fā)現,LDL-C與Apo B和TC呈強相關,(r=0.92,P<0.05)。結論公式法與勻相法測定值呈顯著相關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果有條件,建議實驗室均采用勻相法進行檢測。
諸駿仁,高潤霖,趙水平,陸國平,趙冬,李建軍[5](2017)在《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文中研究表明前言近30年來,中國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異?;疾÷拭黠@增加。2012年全國調查結果顯示[1],成人血清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平均值為4.50 mmol/L,高膽固醇血癥的患病率為4.9%;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平均值為1.38 mmol/L,高TG血癥的患病率為13.1%;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平均值為1.19 mmol/L,低HDL-C血癥的患病率為33.9%。中國成人血脂異??傮w患病率高達40.40%,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人
諸駿仁,高潤霖,趙水平,陸國平,趙冬,李建軍[6](2017)在《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文中研究指明前言近30年來,中國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異?;疾÷拭黠@增加。2012年全國調查結果顯示[1],成人血清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平均值為4.50 mmol/L,高膽固醇血癥的患病率為4.9%;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平均值為1.38 mmol/L,高TG血癥的患病率為13.1%;高
諸駿仁,高潤霖,趙水平,陸國平,趙冬,李建軍[7](2016)在《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文中認為前言近30年來,中國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異?;疾÷拭黠@增加。2012年全國調查結果顯示[1],成人血清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平均為4.50 mmol/L,高膽固醇血癥的患病率4.9%;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平均為1.38 mmol/L,高TG血癥的患病率13.1%;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諸駿仁,高潤霖,趙水平,陸國平,趙冬,李建軍[8](2016)在《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文中提出前言近30年來,中國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異?;疾÷拭黠@增加。2012年全國調查結果顯示[1],成人血清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平均值為4.50 mmol/L,高膽固醇血癥的患病率為4.9%;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平均值為1.38mmol/L,高TG血癥的患病率為13.1%;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平均值為1.19 mmol/L,低HDL-C血癥的患
趙芳竹[9](2016)在《直接法與Friedwald公式法測定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差異》文中提出目的探討直接法與Friedwald公式法測定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差異。方法對該院2015年6—12月門診方便收集的720份血標本進行血脂檢測,包括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根據TG的水平不同,對比分析直接法與Friedwald公式法測定的LDL-C結果,并對血脂水平風險進行評估。結果TG<4.52 mmol/L時,直接法與Friedwald公式法對LDL-C的測定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G>4.52 mmol/L時,兩種方法對LDL-C的測定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Friedwald公式法測定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適用于TG<4.52 mmol/L的人群,但對于高血脂患者應采用直接法測定LDL-C含量,才能為臨床提供可靠的檢驗數據。
翁兒,裘海文,孫定和,戴燕萍,莫翼軍[10](2016)在《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直接測定法與3種公式計算法的比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比較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直接測定法與3種公式計算法(Friedewald公式計算法、改良Friedewald公式計算法及新公式計算法)的差異,評價這3種計算法在臨床上的適用范圍。方法用直接法測定1 028例樣本的LDL-C值與F公式和改良F公式及新公式計算所得的值,按照甘油三酯(TG)的不同濃度范圍分成5組進行分析比較。結果在TG≤4.52 mmol/L時,3種計算方法均與直接法有良好的相關性,改良F公式法所得的值最接近直接法。在2.26 mmol/L<TG≤4.52 mmol/L時,F公式法與直接法的差值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在TG>4.52 mmol/L時,F公式法與改良F公式法及直接法的差值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在TG≤4.52 mmol/L時,改良F公式法優(yōu)于其他2種公式計算法,可以用于LDL-C值的估算;但在TG>4.52 mmol/L時,3種公式法均不能準確估算LDL-C值。
二、公式計算法測定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比較(論文開題報告)
(1)論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處內容要求:
首先簡單簡介論文所研究問題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簡單明了地指出論文所要研究解決的具體問題,并提出你的論文準備的觀點或解決方法。
寫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簡64位RISC處理器存儲管理單元結構并詳細分析其設計過程。在該MMU結構中,TLB采用叁個分離的TLB,TLB采用基于內容查找的相聯存儲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為64KB和細粒度為4KB兩種頁面大小,采用多級分層頁表結構映射地址空間,并詳細論述了四級頁表轉換過程,TLB結構組織等。該MMU結構將作為該處理器存儲系統(tǒng)實現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調查法:該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統(tǒng)的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的具體信息。
觀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直接觀察研究對象從而得到有關信息。
實驗法: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fā)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關系。
文獻研究法: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的、正確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實證研究法: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
定性分析法: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研究,這個方法需要計算的數據較少。
定量分析法:通過具體的數字,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
跨學科研究法: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這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從某一功能出發(fā)研究多個方面的影響。
模擬法: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與原型相似的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某種特性的一種形容方法。
三、公式計算法測定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比較(論文提綱范文)
(1)一種SD大鼠高血脂模型建立方法的驗證以及造模時長對相關指標的影響探討(論文提綱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實驗動物 |
1.2 主要試劑與儀器 |
1.3 實驗方法 |
1.3.1 飼料 |
1.3.2 實驗動物分組 |
1.3.3 飼料給予 |
1.3.4 動物體重測量 |
1.3.5 血液生化指標測定 |
1.3.6 組織病理學檢查 |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
2 結果 |
2.1 正態(tài)性分析 |
2.2 體重及血液生化指標的測定 |
2.3 單次造模模型組與對照組數據比較 |
2.4 兩次造模模型間數據比較 |
2.5 各項檢測指標相關性分析 |
2.6 肝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 |
3 討論 |
(2)低密度脂蛋白在計算法和酶法結果差異性的分析(論文提綱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與方法 |
2 結果 |
2.1 對比877份標本LDL-C測定值和計算值, 詳見表1。 |
3 討論 |
(3)不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公式在老年群體中的應用(論文提綱范文)
1 資料與方法 |
1.1 對象 |
1.2 試劑和儀器 |
1.3 方法 |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
2 結果 |
2.1 血清LDL-C和TG檢查結果 |
2.2 直接法測定和三種公式間接換算血清LDL-C含量 |
2.3 數學模擬生成公式 |
2.4 直接測定血清TG含量與其間接換算值比較 |
2.5 直接測定血清LDL-C含量與其間接換算值比較 |
3 討論 |
(4)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勻相法與公式法間移動相關系數的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1 資料與方法 |
1.1 一般資料 |
1.2 檢測方法 |
1.3 移動相關系數 (Moving r, Mr) |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
2 結果 |
2.1 基本信息 |
2.2 LDL-C勻相法與公式法各參數的相關性 |
2.3 勻相法與公式法Mr曲線 |
2.4 勻相法與公式法的相關性和差異性 |
3討論 |
(7)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論文提綱范文)
前言 |
1 血脂與脂蛋白 |
1.1 乳糜微粒(CM) |
1.2 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 |
1.3 低密度脂蛋白(LDL) |
1.4 高密度脂蛋白(HDL) |
1.5 脂蛋白(a)[Lp(a)] |
1.6 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非-HDL-C) |
2 血脂檢測項目 |
2.1 總膽固醇(TC) |
2.2 甘油三酯(TG) |
2.3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
2.4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
2.5 載脂蛋白A1(Apo A1) |
2.6載脂蛋白B(Apo B) |
2.7 脂蛋白(a)[Lp(a)] |
3 血脂合適水平和異常切點 |
4 血脂異常分類 |
4.1 血脂異常病因分類 |
4.1.1 繼發(fā)性高脂血癥 |
4.1.2 原發(fā)性高脂血癥 |
4.2 血脂異常臨床分類 |
5 血脂異常篩查 |
6 總體心血管危險評估 |
7血脂異常治療原則 |
7.1調脂治療靶點 |
7.2 調脂目標值設定 |
7.3 調脂達標值 |
7.4 調脂達標策略 |
7.5 其他血脂異常的干預 |
7.6 生活方式干預 |
7.7 治療過程的監(jiān)測 |
8 治療性生活方式改變 |
8.1 控制體重 |
8.2 身體活動 |
8.3 戒煙 |
8.4 限制飲酒 |
9 調脂藥物治療 |
9.1 主要降低膽固醇的藥物 |
9.1.1 他汀類 |
9.1.2 膽固醇吸收抑制劑 |
9.1.3 普羅布考 |
9.1.4 膽酸螯合劑 |
9.1.5 其他調脂藥 |
9.2 主要降低TG的藥物 |
9.2.1 貝特類 |
9.2.2 煙酸類 |
9.2.3 高純度魚油制劑 |
9.3 新型調脂藥物 |
9.3.1 微粒體TG轉移蛋白抑制劑 |
9.3.2 載脂蛋白B100合成抑制劑 |
9.3.3 前蛋白轉化酶枯草溶菌素9\kexin9型(PCSK9)抑制劑 |
9.4 調脂藥物的聯合應用 |
9.4.1 他汀與依折麥布聯合應用 |
9.4.2 他汀與貝特聯合應用 |
9.4.3 他汀與PCSK9抑制劑聯合應用 |
9.4.4 他汀與n-3脂肪酸聯合應用 |
1 0 血脂異常治療的其他措施 |
1 0.1 脂蛋白血漿置換 |
1 0.2 肝移植和其他手術治療 |
1 1 特殊人群血脂異常的管理 |
1 1.1 糖尿病 |
1 1.2 高血壓 |
1 1.3 代謝綜合征 |
1 1.4 慢性腎臟疾病(CKD) |
1 1.5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FH) |
1 1.6 卒中 |
1 1.7 高齡老年人 |
附件1 |
臨床血脂測定建議 |
1受試者準備及標本采集與處理 |
2測定方法選擇 |
2.1血清TC測定 |
2.2血清TG測定 |
2.3血清HDL-C測定 |
2.4血清LDL-C測定 |
2.5血清Apo A1、Apo B和Lp(a)測定 |
3分析系統(tǒng)選擇 |
3.1分析系統(tǒng)類型 |
3.2分析系統(tǒng)質量技術指標 |
3.2.1精密度、正確度和準確度 |
3.2.2特異性 |
3.2.3校準 |
3.2.4檢測范圍 |
3.3分析系統(tǒng)性能驗證 |
3.4血脂分析 |
4質量控制和保證 |
5結果報告與解釋 |
附件2 |
(9)直接法與Friedwald公式法測定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差異(論文提綱范文)
1 資料與方法 |
1.1 一般資料 |
1.2 儀器和方法 |
1.3 統(tǒng)計方法 |
2 結果 |
3 討論 |
(10)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直接測定法與3種公式計算法的比較(論文提綱范文)
1 資料與方法 |
1.1 資料 |
1.2 儀器與試劑 |
1.3 方法 |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
2 結果 |
2.1 3種計算方法與直接法結果比較 |
2.2 3種計算方法與直接法結果的相關性分析 |
2.3 3種計算方法與直接法LDL-C差值的比較 |
3 討論 |
四、公式計算法測定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比較(論文參考文獻)
- [1]一種SD大鼠高血脂模型建立方法的驗證以及造模時長對相關指標的影響探討[J]. 蔡拓,張慈,易吉平,余曉巍. 中國比較醫(yī)學雜志, 2021(02)
- [2]低密度脂蛋白在計算法和酶法結果差異性的分析[J]. 李雨艷,周婷婷,李姍姍,許友強,肖含,段學成.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9(19)
- [3]不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公式在老年群體中的應用[J]. 黃海櫻,陳波,周強,嘉紅云,冀天星,林楨,陳靖楠.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8(18)
- [4]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勻相法與公式法間移動相關系數的研究[J]. 陳宣男,王志富,藺亞暉.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8(18)
- [5]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J]. 諸駿仁,高潤霖,趙水平,陸國平,趙冬,李建軍. 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 2017(01)
- [6]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J]. 諸駿仁,高潤霖,趙水平,陸國平,趙冬,李建軍. 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 2017(01)
- [7]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J]. 諸駿仁,高潤霖,趙水平,陸國平,趙冬,李建軍. 中國循環(huán)雜志, 2016(10)
- [8]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J]. 諸駿仁,高潤霖,趙水平,陸國平,趙冬,李建軍.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16(10)
- [9]直接法與Friedwald公式法測定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差異[J]. 趙芳竹. 中外醫(yī)療, 2016(29)
- [10]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直接測定法與3種公式計算法的比較[J]. 翁兒,裘海文,孫定和,戴燕萍,莫翼軍. 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 2016(08)
標簽:膽固醇論文;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論文;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論文; ldl-c論文; 血脂異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