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陰道超聲對宮內胚胎超微結構的影響(論文文獻綜述)
連照安[1](2021)在《腹腔鏡及開腹手術方式對宮內外復合妊娠宮內妊娠結局影響的Meta分析及臨床研究》文中進行了進一步梳理【目的】評價兩種手術方式腹腔鏡(laparoscopy)及開腹(laparotomy)手術對宮內外復合妊娠患者術后宮內妊娠結局的影響?!痉椒ā渴褂糜嬎銠C檢索PubMed、Cochrane、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自建庫到2020年6月的文獻,篩選文中同時涉及到腹腔鏡及開腹手術治療宮內合并宮外復合妊娠的病例對照研究及隊列研究,提取相關數據,統(tǒng)計術后患者的流產、早產、足月產及總的活產情況,運用RevMan 5.3軟件進行分析。【結果】總共納入12篇文獻,共537例患者,其中腹腔鏡組304例,開腹組233例。總的流產情況(OR=1.91;95%CI:1.05,3.47),腹腔鏡組高于開腹組(P=0.03);活產情況(OR=0.55;95%CI:0.32,0.93),開腹組優(yōu)于腹腔鏡組(P=0.03);早產情況(OR=0.98;95%CI:0.62,1.53)、足月產情況(OR=0.80;95%CI:0.55,1.16)兩種手術方式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窘Y論】對于HP的患者,開腹對比腹腔鏡手術能夠降低術后宮內妊娠流產并能提高術后宮內妊娠活產?!灸康摹勘狙芯恐荚诜治鰧m內外復合妊娠的臨床特點及腹腔鏡和開腹不同手術方式對復合妊娠宮內妊娠結局的影響,為復合妊娠的臨床診治提供經驗性意見。【方法】選擇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收治且經手術及病理確診的22例HP患者的臨床病歷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手術治療,按照手術方式不同分為開腹手術組(n=7)和腹腔鏡手術組(n=15),通過追蹤病例及電話隨訪術后宮內妊娠結局,對臨床特點、手術方式和宮內妊娠結局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1.22例患者中,1例為促排卵受孕,21例為IVF-ET術后,其中2例移植鮮胚(9.1%)、19例移植凍胚(86.4%)。既往基礎疾病史(包括1例甲狀腺功能減退,1例PCOS)2例(9.1%),既往盆腹腔手術史13例(59.1%),既往痛經者13例(59.1%)。2.22例患者TVS診斷時間為妊娠35-58天,平均45.45±7.41天。以陰道流血為首發(fā)癥狀者8例(36.4%),單純腹痛者1例(4.5%),腹痛和陰道流血均存在者7例(31.8%),無癥狀者6例(27.3%)。ET部位分別為輸卵管20例(90.9%),卵巢1例(4.55%),闊初帶1例(4.55%)。7例患者接受開腹手術(31.8%),手術時間72-130分鐘,平均101.86±21.29分鐘;術中見異位妊娠破裂3例(13%),ET包塊24cm者3例(13%),盆腔粘連4例(17.4%);盆腔積血0-300ml,平均135.71±154.69ml。15例患者接受腹腔鏡手術(68.2%),手術時間20-145分鐘,平均82±37.5分鐘;術中見異位妊娠破裂4例(17.4%),ET包塊24cm者5例(21.7%),盆腔粘連10例(43.5%);盆腔積血10-2000ml,平均346±590.13ml。3.7例接受開腹手術患者有1例患者(14.3%)術后2周胚胎停止發(fā)育行人工流產。5例患者(71.4%)均孕足月剖宮產分娩1活嬰,母嬰結局良好,其中1例新生兒(20%)出生后因高膽紅素血癥轉兒科治療;1例患者(14.3%)孕期出現妊娠期糖尿?。℅DM);所有新生兒至今體格及智力發(fā)育良好。1例患者(14.3%)目前仍在繼續(xù)妊娠中,孕24+周,無妊娠期并發(fā)癥。15例接受腹腔鏡手術患者7例(46.7%)術后發(fā)生流產,7例患者(46.7%)均孕足月分娩1活嬰(4例順產,3例剖宮產),其中2例(13.3%)孕期出現并發(fā)癥,所有新生兒出生時評分良好,母嬰結局平安,無1例新生兒轉兒科,所有新生兒至今體格及智力發(fā)育良好,目前仍有1例患者正在繼續(xù)妊娠中,孕24+周,無妊娠期并發(fā)癥。兩種手術術后術后宮內妊娠結局,包括流產率、活產率、分娩方式及新生兒體重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〇.〇5),所有新生兒無畸形,智力體格發(fā)育正常?!窘Y論】開腹和腹腔鏡手術均能有效治療復合妊娠,手術方式不影響術后宮內妊娠結局。
蔡良知[2](2020)在《基于稀土時間分辨納米熒光探針的β-hCG檢測及其預測早期妊娠不良結局的應用研究》文中研究說明不明部位妊娠妊(pregnancy of unknown location,PUL)和不明活性妊娠(pregnancy of uncertain viability,OUV)階段引起了醫(yī)生們的廣泛關注,因為有部分的流產和異位妊娠隱藏其中。因此,提早預測早孕不良結局在婦產科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提高不良妊娠的檢出率,有助于盡早地干預,同時降低異位妊娠導致的并發(fā)癥和死亡率。一般情況下,血清β-hCG倍增的速度快慢、孕酮的水平高低以及超聲檢查都是目前常用的判斷早期不良妊娠的方法。但現有的預測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預測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還不夠理想,另一方面,等待的時間比較久,期間需要反復抽血隨訪和動態(tài)的超聲檢查,這些都增加了花費和焦慮的情緒,同時等待過程可能出現嚴重的并發(fā)癥。β-hCG不僅可以在孕婦血清中檢測到,而且可以在尿液和宮頸分泌物中檢測到。既往的研究表明,在孕婦的宮頸分泌物和血清中,β-hCG濃度的比值對早期妊娠流產的評估有重要意義。然而,由于宮頸分泌物中β-hCG含量較低,準確檢測其含量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在眾多的生物檢測方法中,基于稀土螯合物的時間分辨熒光免疫分析法已被用作敏感的生物檢測方法,尤其是β-hCG的檢測。而稀土摻雜無機納米發(fā)光材料更是因為其納米材料尺寸以及形貌的變化,使得發(fā)光性質和激發(fā)態(tài)動力學如光吸收、熒光壽命、能量傳遞、發(fā)光量子產率和濃度猝滅等表現出比稀土螯合物更優(yōu)異的性能。生物體或者生物組織采用紫外激發(fā)光照射時,會導致產生自熒光現象。時間分辨光致發(fā)光技術可以區(qū)分稀土的長壽命發(fā)光(從μs到ms量級)和生物自熒光和散射光產生的短壽命背景噪聲(ns量級)。因此根據稀土離子熒光壽命較長的特點,結合時間分辨檢測技術,設置合理的延遲時間和門控時間,可以有效地消除自熒光和背景熒光的干擾,提高檢測的靈敏度和信噪。本文提出了一種利用Li LuF4:Ce/Tb納米顆粒作為時間分辨光致發(fā)光(time-resolved photoluminescence,TRPL)納米探針的異相夾心生物測定β-hCG的獨特方法。與傳統(tǒng)的穩(wěn)態(tài)熒光相比,它在生物測定中可以顯著提高檢測的靈敏度,從而使β-hCG檢測試劑盒比市售的β-hCG檢測試劑盒更為靈敏。通過該方法對β-hCG的檢測,明顯提高了檢測的敏感度和特異性,并通過檢測宮頸分泌物和血液中β-hCG濃度,將二者的比值作為一個指標,可以預測不明著床位置和胚胎活性階段的不良妊娠結局,有望縮短不良妊娠判斷的時間窗,減少因反復抽血檢查和等待超聲明確而帶來的花費和焦慮情緒,為臨床提前干預提供依據,避免了因延遲診斷而導致的嚴重并發(fā)癥。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與結果如下:1.Li LuF4納米顆粒的制備、結構形貌表征和發(fā)光性能測試(1)采用高溫熱分解的方法制備稀土摻雜Li Lu F4納米發(fā)光材料;(2)XRD衍射圖樣可知,所有的衍射峰都能很好地符合Li LuF4四方相結構(JCPDS No.027-1251,空間群I41/a),沒有其它雜相出現;(3)透射電子顯微鏡圖像觀察制備的Li Lu F4納米材料為菱形的晶體,形貌粒徑均一且分散性良好;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觀測晶格條紋,面間距為0.46nm,證實與四方Li LuF4(101)面的點陣間距一致;(4)根據TEM觀察結果,選擇200個納米顆粒粒徑計算平均值;(5)Li LuF4的選區(qū)電子衍射(SAED)圖:Li LuF4:5%Ce/5%Tb納米顆粒結晶度高,物相是四方相,與XRD結果一致。(6)EDS分析圖可以確定納米晶中含有Lu、F、Ce、Tb四種元素,證明最終產物是四方相Li LuF4:Ce/Tb納米晶。7)LiLu F4:5%Ce/5%Tb納米發(fā)光材料的光學性能測試,在其最強激發(fā)峰296 nm的激發(fā)下,Li Lu F4:Ce/Tb納米材料的下轉移發(fā)射光主要集中在綠光區(qū)域。8)選擇性地監(jiān)測5D4→7F5(544.2 nm)的躍遷,得到了Tb3+離子5D4能級的熒光衰減曲線。通過單指數方程擬合5D4→7F5能級的熒光衰減曲線,可以得到5D4能級的熒光壽命分別為4.69ms。9)對下轉移量子產率的測試結果為67.6±0.8%。2.Li LuF4:Ce/Tb納米顆粒表面修飾和發(fā)光性能測試(1)采用酸洗處理的方法,將Li LuF4:Ce/Tb納米顆粒表面包覆的油酸(OA)分子去除,使納米顆粒表面帶正電荷的Ln3+離子裸露出來;(2)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酸洗后的納米顆粒形貌情況和分散性;(3)傅里葉紅外光譜(FT-IR)四個分別在1551、1452、2923和2857 cm-1處達到峰值(歸屬于油酸覆蓋的納米粒子的峰),在去除油酸配體后消失;而在生物素化的納米粒子中,清晰地觀察到以1646 cm-1為中心的強酰胺帶,證實酸洗處理的方法成功的將油酸分子從Li Lu F4納米顆粒的表面去除并完成生物素化;(4)熱重分析(TGA)的測試結果:油酸配體包覆的LiLuF4:Ce/Tb納米顆粒在溫度達到并超過340℃后失重4.7%,生物素修飾的Li LuF4:Ce/Tb納米顆粒與未修飾的Li LuF4:Ce/Tb納米顆粒對比發(fā)現,溫度升到250℃左右時,納米顆粒失重分別為1.5%和1.0%,證實油酸分子從LiLu F4納米顆粒的表面去除和納米顆粒生物素化;(5)水合粒徑測定酸洗后納米顆粒的水合粒徑為24.4nm,而生物素化后的納米顆粒水合粒徑為68.2 nm,酸洗后Li LuF4:Ce/Tb納米顆粒的Zeta電勢測試結果為33.9 mV。生物素分子偶聯在納米晶表面后,納米晶水溶液的Zeta電勢由變?yōu)?13.7 mV。這些都證明無配體化的納米顆粒與生物素的羧基基團之間較強的配位能力,在納米顆粒表面成功地偶聯上生物素分子;(6)比較表面修飾前后Li LuF4:Ce/Tb納米材料發(fā)光性能的變化。與油酸配體包覆的Li LuF4:Ce/Tb納米顆粒相比,無油酸配體和生物素化的LiLuF4:Ce/Tb納米顆粒的綜合光致發(fā)光強度分別提高了3.4倍和1.7倍。Tb3+的光致發(fā)光壽命從油酸配體包裹的Li LuF4:Ce/Tb納米顆粒的4.69 ms增加到無油酸配體的LiLu F4:Ce/Tb納米顆粒的6.71 ms,再到生物素修飾的Li LuF4:Ce/Tb納米顆粒的7.49 ms,增加了2.8ms。3.基于稀土摻雜LiLu F4下轉移發(fā)光納米探針異相時間分辨免疫熒光法對β-hCG的應用檢測(1)基于LiLuF4:Ce/Tb納米探針的異相時間分辨免疫熒光分析法檢測β-hCG數值,繪制標準曲線和校準曲線,校準曲線表明,隨著β-hCG濃度的增加,納米探針的發(fā)光強度逐漸增大,在0-8 ng·ml-1范圍內與β-hCG濃度呈線性關系。檢測限(LOD)定義為濃度相當于在對照組中測量的信號標準偏差的三倍,被確定為6.1 pg·ml-1。;(2)利用其他可能干擾生物分子和電解質(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金屬離子)進行干擾性研究,在其他相同條件下,由于缺乏特異性結合,TRPL信號幾乎不可檢測,表明該檢測方法的高度特異性;(3)血清和宮頸分泌物的CVs分別低于9%和10%,回收率分別在91-108%和93%-103%之間。符合生物測定方法驗證的可接受標準,證實了Li LuF4:Ce/Tb-TRPL納米探針用于血清和宮頸β-hCG檢測的檢測精密度和回收率。4.基于LiLuF4:Ce,Tb納米探針時間分辨免疫熒光法測定宮頸分泌物和血清β-hCG的比值及其對妊娠不良結局判斷(1)納入42例研究對象,采集臨床信息,收集檢測樣本,按要求進行隨訪直至明確妊娠結局,按不同結局進行分組(宮內妊娠存活28例,宮內妊娠流產6例,宮外異位妊娠8例);(2)人宮頸分泌物與血清中β-hCG的比值、人血清中β-hCG 48小時增長速度以及孕酮的數值在早孕期不同妊娠結局方面均有顯著性差異;在宮內組中,宮頸分泌物中的β-hCG水平比血清中的β-hCG水平低約3-5個數量級,而在宮內妊娠流產組和異位妊娠組中,數值僅比血清中的β-hCG水平低1-2個數量級,甚至有的更高。與宮內妊娠存活組相比,宮內妊娠流產和宮外異位妊娠組中的β-hCG(宮頸分泌物/血清)比值均升高了2-3個數量級。這些觀察表明,宮頸分泌物和血清中β-hCG水平的比值可以作為未知部位早期妊娠胚胎生存能力的有效指標;(3)從ROC曲線來看,不同指標在不同妊娠結局的預測方面有所差異,但β-hCG(宮頸分泌物/血清)比值較其他三個指標的曲線下面積大,說明該指標的預測的價值更高。(4)從散點圖來看,宮頸分泌物和血清中β-hCG水平的比值高于0.003會提示宮外妊娠或宮內妊娠流產的可能,而低于0.003提示為正常的宮內妊娠。宮頸液和血清中的hCG比率高于0.01可能是區(qū)分宮外妊娠和宮內妊娠流產的一個指標。(5)從不良妊娠結局的回顧來看,最早出現β-hCG(宮頸分泌物/血清)比值異常的是在停經33天,這提示該數值作為預測指標有可能縮短窗口期1-2周時間。本研究的結論主要可歸納為:1.本文采用的稀土納米探針具有優(yōu)異的發(fā)光性能,具有高的發(fā)光量子產率和長的熒光壽命。2.通過與生物素的結合,其可以作為一種高效的時間分辨光致發(fā)光的納米探針,通過時間分辨異相三明治式生物測定痕量的β-hCG抗原,最低檢測限為6.1 pg·ml-1,比商品化的試劑盒降低了三個數量級。3.利用新型的Li Lu F4:Ce/Tb時間分辨熒光納米探針,檢測處于妊娠部位不明和妊娠結局不明階段的早孕婦女β-hCG(宮頸分泌物/血清)比值,可作為不明部位早期妊娠孕婦妊娠結局預判的良好指標。4.該方法不需要反復的抽血檢查,有望縮短不良妊娠判斷的時間窗,為臨床提前干預提供依據,避免了因延遲診斷而導致的嚴重并發(fā)癥。綜上所述,本研究的發(fā)現給圍產期醫(yī)學帶來了新的機遇。采用新型高效的稀土時間分辨納米熒光探針可以檢測不同體液中β-hCG濃度,這可以作為臨床應用的新方法。我們的研究結果也為未來多功能生物醫(yī)學應用的發(fā)光納米探針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盧穎[3](2019)在《桂枝茯苓對IUD模型大鼠子宮平滑肌細胞表型蛋白表達及血液流變學調控的影響》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桂枝茯苓對放置宮內節(jié)育器(IUD)模型大鼠表型標志物a-平滑肌肌動蛋白(α-SMA)、子宮平滑肌細胞(VSMC)和增殖細胞核抗原(PCNA)表型蛋白表達的影響及對大鼠外周血血栓素B2(TXB2)和6-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濃度的影響。方法:以Wistar雌性大鼠為實驗對象,隨機分為正常組(n=16)、模型對照組(n=18)、桂枝茯苓組(n=18)和氨基己酸組(n=17)4組,分別給予正常飼養(yǎng)不處理,IUD建模后灌服0.9%生理鹽水、氨基己酸和桂枝茯苓處理,采用SP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各組大鼠子宮內膜VSMC表型標志物α-SMA和PCNA的表達,ELISA法檢測各組大鼠TXB2和6-keto-PGF1α的濃度。結果:(1)模型組大鼠子宮內膜VSMC表型標志物α-SMA的陽性表達率明顯低于正常,有極顯著性差異,治療后各組子宮內膜α-SMA陽性率表達升高,差異有極顯著性。其中,桂枝茯苓組α-SMA的陽性表達率與模型組比較,升高極顯著,接近正常組表達,差異無顯著性(P>0.05);而氨基己酸α-SMA的表達雖顯著升高,但與桂枝茯苓比較,差異有極顯著性(P<0.01)。正常組大鼠子宮內膜α-SMA陽性表達率水平約為(50.89±9.41)%,模型對照組(26.93±6.80)%,桂枝茯苓組(48.92±6.80)%以及氨基己酸組的(34.63±7.26)%,對比發(fā)現,正常組、桂枝茯苓組大鼠子宮內膜α-SMA陽性表達率水平相較于其他兩組,顯著較高。(2)模型組大鼠子宮內膜VSMC增殖細胞核抗原PCNA的陽性表達率較正常組顯著升高,治療后各組PCNA的表達均顯著降低。其中,桂枝茯苓組PCNA表達與氨基己酸片組比較降低明顯,差異有顯著性(P<0.05)。正常組大鼠子宮內膜中PCNA的陽性表達率水平達(25.66±7.24)%,模型對照組達(61.26±9.98)%,桂枝茯苓組(28.36±9.17)%,氨基己酸片組達(50.23±8.71)%,正常組、桂枝茯苓組大鼠子宮內膜中PCNA的陽性表達率水平相較于其他兩組,顯著較低。(3)相較于對照組和桂枝茯苓組,模型對照組組大鼠血清TXB2濃度、6-keto-PGF1α,呈極限性差異,相較于氨基己酸片組呈顯著性差異(P<0.01)。其中,正常組大鼠血清TXB2濃度達(445.86±24.43)ng/L,桂枝茯苓組達(448.11±9.63)ng/L,模型對照組(508.78±12.42)ng/L,氨基己酸片組(498.11±13.63)ng/L。通過對比分析,模型對照組相較于正常組、氨基酸片組、桂枝茯苓組顯著較高,桂枝茯苓組接近正常組。正常組大鼠的血清6-ketoPGF1α濃度達(23.17±1.93)ng/L,模型對照組(18.09±0.93)ng/L,桂枝茯苓組(22.70±1.61)ng/L,氨基己酸片組(20.70±1.41)ng/L,對比發(fā)現,模型對照組相較于正常組、氨基己酸片組、桂枝茯苓組顯著較低;四組相比較,桂枝茯苓組最為接近正常組。(4)通過比較正常組、模型組、桂枝茯苓組和氨基己酸片組各組組內VSCM表型標記物α-SMA、PCNA和血流表調控指標TXB2、6-keto-PGF1α之間的相關性分析,其相關性系數r均為0,代表無相關性。結論:1.桂枝茯苓能夠有效調節(jié)模型大鼠子宮內膜α-SMA、PCNA表達水平,使α-SMA表達升高,使PCNA表達下降。2.桂枝茯苓可有效調節(jié)血清TXB2、6-keto-PGF1α濃度變化,通過降低血清TXB2、升高6-keto-PGF1α濃度,調節(jié)血流變,改善大鼠子宮內膜瘀血狀態(tài)。3.桂枝茯苓能減少IUD大鼠模型異常子宮出血的機制與對子宮平滑肌細胞表型蛋白表達的調控及對血流變的調節(jié)有關。
常月婷[4](2019)在《宮腔鏡檢查聯合金鳳丸對慢性子宮內膜炎患者IVF-ET助孕結局的效果分析》文中認為子宮內膜炎是指因病原菌的侵入而引起的子宮內膜炎癥,是臨床上育齡期婦女易患的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之一,可依據疾病的發(fā)病機制及發(fā)展經過將其分為急性子宮內膜炎和慢性子宮內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CE)兩類。子宮內膜為受精卵著床成功的基礎,CE可從多方面影響子宮內膜對胚胎的容受性而導致不孕或流產,有研究顯示,在接受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plantation,IVF-ET)治療的不孕癥女性中15%存在CE[1]。子宮內膜炎的診斷有超聲檢查、宮腔鏡檢查、細胞因子檢測及病原微生物檢查等多種診斷方法。本研究通過對疑似CE患者行經陰道超聲及宮腔鏡檢查,旨在探討宮腔鏡、經陰道超聲在CE中的診斷價值,同時對病理診斷及免疫組化確診為CE的患者,在傳統(tǒng)西藥抗生素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中藥金鳳丸治療,觀察金鳳丸對CE患者IVF-ET助孕結局的影響,以期為臨床的治療策略提供參考。研究對象選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間在邯鄲市中心醫(yī)院生殖醫(yī)學中心就診的年齡<35歲、卵巢儲備功能正常的所有疑似CE的不孕癥患者,這些患者均需行IVF技術助孕,對其進行經陰道超聲及宮腔鏡檢查,兩項檢查均于月經干凈后第3-7天進行,伴有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者在出血量較少時進行檢查,患者行宮腔鏡檢查時,同時對可疑子宮內膜病變部位采取活檢,將所取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及免疫組化分析。以病理結果聯合免疫組化作為診斷CE的金標準,即子宮內膜間質中出現典型的漿細胞浸潤,且免疫組化可見CD138(+)和/或CD38(+)陽性漿細胞數目達每400倍高倍顯微鏡下可見5個及以上。分析比較宮腔鏡組和經陰道超聲組診斷CE的陽性率,評價各組診斷CE的準確性。確診為CE者,依據不同的治療方案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給予鹽酸莫西沙星0.4g/次,1次/日,共14天;試驗組在對照組的用藥基礎上加用中藥金鳳丸10粒/次,2次/日,口服,共12天,經過治療后,患者采用標準長方案進入IVF助孕周期,取卵后第三天行卵裂期胚胎移植,每次移植1-2枚卵裂期胚胎。比較對照組和試驗組移植日子宮內膜厚度及種植率、臨床妊娠率、流產率、雙胎率等指標。本研究納入的所有疑似CE患者中確診為CE者有106例,試驗組56例,對照組50例。結果顯示,經陰道超聲組診斷CE的陽性率為15.09%,宮腔鏡組診斷陽性率為89.62%,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118.017,P<0.000)。確診為CE患者中,治療后試驗組移植日子宮內膜厚度為(10.45±1.55)mm,對照組移植日子宮內膜厚度(9.46±1.42)mm,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208,P=0.002);試驗組的種植率高于對照組(40.79%vs 25.37%),兩者之間差異顯著(x2=4.426,P=0.035);試驗組IVF妊娠率亦高于對照組(65.00%vs40.00%),兩組之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4.688,P=0.030)。試驗組與對照組的移植優(yōu)胚率、全胚冷凍率、雙胎率、流產率無明顯差異。研究結果證實,在臨床診斷CE過程中,經陰道超聲檢查診斷CE陽性率低、漏診率高,宮腔鏡檢查較經陰道超聲診斷CE陽性率顯著提高,但若不結合病理檢查及免疫組化也存在一些漏診的情況,結合病理診斷及免疫組化可降低漏診的風險,提高CE的臨床檢出率,為制定臨床有效的治療方案提供準確的參考依據。通過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的比較,證實金金鳳丸與鹽酸莫西沙星聯合應用可使CE患者移植日子宮內膜厚度較只應用鹽酸莫西沙星顯著增厚,提高了患者行IVF技術助孕的種植率及臨床妊娠率,改善了CE患者行IVF助孕的妊娠結局,可在臨床上將此方法推廣應用。
邵喜艷,黎明[5](2016)在《彩色多普勒陰道超聲照射對人早孕胚胎絨毛超微結構的影響》文中研究說明目的探討彩色多普勒陰道超聲不同照射時間對人早孕胚胎絨毛超微結構的影響。方法 96例擬行人工流產的早期妊娠孕婦患者隨機分為A、B、C、D、E組,分別采用彩色多普勒陰道超聲照射0、5、10、15、20 min。68 h后行人流術取絨毛,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結果陰道超聲引起的胚胎絨毛超微結構變化主要發(fā)生在合體滋養(yǎng)層,其次是細胞滋養(yǎng)層,間質改變最少,基膜基本無改變。A組超微結構正常,BE組胚胎絨毛超微結構均有不同程度變化,其中D組變異率高于AC組(P<0.05),E組變異率高于AD組(P<0.05)。結論陰道彩色多普勒持續(xù)照射超過10 min對人早孕胚胎絨毛超微結構有明顯影響。
萬蘊華,黎明,邵喜艷,趙穎,鐘敏,章任兵,盧洪[6](2015)在《黑白與彩色多普勒陰道超聲對早孕胚胎絨毛超微結構影響的研究》文中進行了進一步梳理目的分析黑白與彩色多普勒陰道超聲不同檢查時間對早孕胚胎絨毛超微結構的影響。方法選取人工流產的早孕者120例,隨機分為兩組,彩超組60例予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其中檢查5 min者20例,10 min者18例,15 min者22例。黑白組60例予陰道黑白B超檢查,其中檢查5 min者19例,10 min者19例,15 min者22例。對比兩組胚胎絨毛超微結構變異率及絨毛DNA單鏈斷裂和雙鏈斷裂的情況。結果檢查5 min和10 min,兩組胚胎絨毛超微結構變異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檢查15 min,彩超組絨毛超微結構變異率高于黑白組(P<0.05)。檢查5 min,兩組DNA單鏈和雙鏈斷裂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檢查10 min及15 min,彩超組絨毛DNA單鏈、雙鏈斷裂均較黑白組增加,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彩超組:絨毛超微結構變異率,5 min組和10 min組無差異,15 min組高于10 min組。隨著檢查時間延長,DNA單鏈、雙鏈斷裂增加,5 min組<10 min組<15 min組。黑白組:檢查15 min內,絨毛超微結構變異率無差異。15 min組DNA單鏈、雙鏈斷裂較10 min組增加(P<0.05)。結論陰道黑白超聲檢查15 min內,對胚胎絨毛超微結構影響較小。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超過10 min,對胚胎絨毛超微結構影響會增加。超聲檢查選擇應結合臨床情況,并控制檢查時間。
劉蕓,趙云,胡兵[7](2013)在《超聲檢查對早孕胚胎的影響及應用安全性研究進展》文中提出超聲檢查已成為產科影像檢查的最主要方法。大多數孕婦在一次妊娠中至少要做3次超聲檢查。有研究指出,超聲檢查總數的近40%是應用于產科[1]。然而超聲波是賦有能量的彈性介質,可致機械性振動,其生物學效應主要包括熱效應和非熱效應(空化效應、空腔作用及輻射壓力),其對早孕胚胎組織是否產生作用進而影響胚胎質量,這一問題
李喜紅[8](2013)在《經陰道超聲在輔助生殖技術中的應用》文中進行了進一步梳理隨著婦女生育年齡推遲及不孕癥發(fā)病率的增高,輔助生殖技術(ART)已廣泛應用于臨床,而如何在孕早期準確評價胚胎的發(fā)育狀況一直是廣大學者關注的課題。當前高分辨率的經陰道超聲(TVS)是孕早期最好的檢查方法,對于評估胚胎的正常發(fā)育,或者是否存在提示妊娠失敗的超聲標志具有重要的意義。自然妊娠中,孕齡是根據末次月經(LMP)或頭臀長估計,與實際孕齡有一定誤差,故檢測結果無統(tǒng)一標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采用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者,由于其受孕日期準確,故本研究經TVS診斷IVF-ET后宮內外復合妊娠(HP);并通過檢測孕囊平均直徑(GSD)、頭臀長(CRL)、胎心率(HR)、卵黃囊平均直徑(YSD)等超聲指標;及孕早期經TVS診斷為小孕囊、胚胎生長遲緩等不同超聲類型后,因胚胎止發(fā)育的流產胚胎,進行比較基因組雜交分析(CGH)及熒光原位雜交分析(FISH)。分別評價經TVS對IVF-ET助孕后HP的診斷價值,及對妊娠結局的預測價值,并探討孕早期不同超聲類型與染色體核型的相關性。本研究分三部分闡述如下:第一部分經陰道超聲對IVF-ET后宮內外復合妊娠的診斷價值目的:探討經陰道超聲對IVF-ET后宮內外復合妊娠的診斷價值。方法:選擇2005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助孕后,經TVS于孕早期診斷為臨床妊娠的16483例婦女中,184例發(fā)生HP,對其中132例經手術和病理確診的HP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HP的超聲診斷標準:宮內妊娠囊合并(1)宮外妊娠囊內可見卵黃囊和/或胚芽,有或無原始心管搏動;或(2)宮外空妊娠囊由厚壁強回聲環(huán)圍繞,形態(tài)較規(guī)則;或(3)附件區(qū)非均質混合性包塊,靠近卵巢而與卵巢不在同一個切面上。結果:1.16483例臨床妊娠的婦女中,HP發(fā)生率1.12%(184/16483),其中174例經TVS診斷為HP,漏診10例,52例經期待處理的HP患者由于缺乏病理學的診斷依據未納入本研究。122例經TVS診斷及手術和病理確診的HP,根據異位妊娠的超聲類型分為:孕囊型70例,環(huán)狀征21例,包塊型31例。TVS診斷HP的靈敏度為92.42%,特異度為100%,陽性預測值為100%,陰性預測值為99.94%。2.132例經手術和病理確診的HP,根據異位妊娠的發(fā)生部位分為:輸卵管異位妊娠103例和非輸卵管異位妊娠29例,其宮內妊娠結局:93例足月分娩(70.45%),37例早期流產(28.03%),2例晚期流產(1.52%),無死亡病例。結論:IVF-ET后HP的發(fā)生率明顯增加,經TVS對IVF-ET后HP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有助于在異位妊娠破裂前早期診斷并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對于維持宮內妊娠的繼續(xù)發(fā)展,防止不良妊娠結局的發(fā)生具有重要的意義。第二部分經陰道超聲對IVF-ET后妊娠結局的預測價值目的:探討IVF-ET后孕6-10周,評價經TVS檢測GSD、CRL、 HR, YSD等超聲指標與孕齡的關系,并結合孕婦年齡和陰道流血對妊娠結局的預測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5月,于本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后孕6-10周,經TVS診斷為單活胎,根據妊娠結局分為繼續(xù)妊娠組(n=2400)和早期流產組(n=201),其中繼續(xù)妊娠組均追蹤至出生。所有早孕胚胎均經TVS測量GSD、CRL、HR, YSD等超聲指標,并記錄孕婦年齡和陰道流血等其它指標,評價超聲指標聯合孕婦年齡和陰道流血對妊娠結局的預測價值。結果:1.繼續(xù)妊娠組孕婦平均年齡30.60±4.31歲,早期流產組32.67±4.35歲,兩組之間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早期流產率在不同孕婦年齡組之間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2.繼續(xù)妊娠組GSD、CRL、HR、 YSD均與孕齡呈線性相關(p<0.05)。3.比較不同孕齡兩組之間GSD、CRL、HR, YSD,其中GSD、CRL、HR除孕67-69天組樣本較少(n=3),其余各孕齡兩組之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YSD僅在部分孕齡兩組之間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孕6-10周活胚后繼續(xù)妊娠率為92.27%。當GSD、CRL、HR分別低于繼續(xù)妊娠組正常參考值范圍(孕囊偏小、胚芽/頭臀長偏短、胎心偏慢),YSD低于或高于繼續(xù)妊娠組正常參考值范圍(過大或過小)時,繼續(xù)妊娠率分別為57.22%,51.00%,58.90%,71.60%;當所有的4個指標均在正常范圍時繼續(xù)妊娠率為97.32%,均在異常范圍時繼續(xù)妊娠率僅為6.90%。各指標預測流產風險:GSD (OR=14.51), CRL (OR=22.08), HR (OR=22.38), YSD (OR=6.19),孕婦年齡(OR=2.24),陰道流血(OR=5.21)。5.孕6-10周GSD、CRL、HR, YSD等超聲指標單因素預測早期流產,其靈敏度分別為:41.29%,50.25%,65.67%,27.86%;特異度分別為:95.38%,95.63%,92.13%,94.13%。6.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預測妊娠結局:GSD、CRL、HR YSD,以及孕婦年齡(AGE)和陰道流血(BLOOD)為影響妊娠結局的危險因素。Logit P=-5.161+1.401GSD+1.876CRL+2.341HR+1.150YSD+0.530AGE+2.006BLOOD。應用方程預測早期流產,其靈敏度為51.74%,特異度為99.29%,陽性預測值為85.95%,陰性預測值為96.09%,假陽性率為0.71%,診斷正確率為95.62%。結論:1.IVF-ET助孕后孕6-10周,孕婦年齡較大、陰道流血和超聲檢測發(fā)現的孕囊偏小、胚芽(頭臀長)偏短、胎心偏慢、卵黃囊過大或過小,與妊娠結局不良密切相關。2.TVS檢測孕6-10周GSD、CRL、HR、YSD,并聯合孕婦年齡、陰道流血等指標對妊娠結局具有重要的預測價值。第三部分IVF-ET后早期流產胚胎超聲類型與染色體核型的相關性目的:探討IVF-ET后早期流產胚胎超聲類型與染色體核型的相關性。方法:回顧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793例于我院行IVF-ET助孕后,經TVS診斷單胎妊娠早期流產,并行流產胚胎CGH及FISH分析,探討超聲類型與染色體核型的相關性。超聲類型分為空孕囊型、僅見卵黃囊的孕囊型、胚胎生長遲緩型、正常超聲類型、小胚芽型、小孕囊型等六種。結果:1.793例IVF-ET后早期流產胚胎中,異常核型率為44.77%(355/793);其中不同超聲類型異常核型率分別為:小孕囊58.33%(14/24),胚胎生長遲緩56.17%(91/162),小胚芽50.49%(52/103),正常超聲類型44.67%(67/150),僅見卵黃囊的孕囊44.51%(77/173),空孕囊29.83%(54/181);與總體相比,胚胎生長遲緩型異常核型率較高,空孕囊型異常核型率較低(p<0.05)。2.IVF-ET后早期流產胚胎最常見的異常染色體核型依次為:16三體(19.44%)、X單體(13.80%)、22三體(11.83%)、21三體(7.04%),13三體(5.07%)、20三體(4.79%),占61.97%(220/355)。3.不同超聲類型與異常染色體核型的關系:(1)胚胎生長遲緩型、僅見卵黃囊的孕囊型、小胚芽型常見的異常染色體核型為16三體和22三體;(2)空孕囊型常見的異常染色體核型為X單體和22三體;(3)正常超聲類型常見的異常染色體核型為X單體和21三體;(4)小孕囊型不與特定的異常染色體核型相關。結論:1.IVF-ET后孕早期流產胚胎中,超聲類型與染色體核型相關,其中,胚胎生長遲緩型染色體異常核型率較高;空孕囊型染色體異常核型率較低。2.早期自然流產胚胎中,16三體、22三體、X單體、21三體、13三體、20三體等六種異常染色體核型發(fā)生頻率高。3.不同超聲類型中特定的異常染色體核型發(fā)生頻率高。
余俏燕,孟軍,武艷玲,楊玉[9](2010)在《陰道超聲輻射對人類早孕胚胎絨毛超微結構的影響》文中進行了進一步梳理目的研究經陰道持續(xù)照射不同時間的超聲波后,人類胚胎絨毛超微結構的改變。方法隨機選擇要求人工流產的孕婦50例,分為A、B、C3組,進行不同時間的超聲波照射后,取胚胎絨毛組織,電子顯微鏡下觀察絨毛超微結構的改變。結果陰道超聲持續(xù)照射10min絨毛超微結構出現病理改變;陰道超聲照射5min超微結構大部分基本正常;對照組絨毛的超微結構正常。結論陰道超聲持續(xù)照射人類早孕孕囊10min,可引起胚胎絨毛超微結構的病理改變。
朱家起[10](2010)在《診斷超聲對人早孕絨毛組織的影響》文中研究說明
二、經陰道超聲對宮內胚胎超微結構的影響(論文開題報告)
(1)論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處內容要求:
首先簡單簡介論文所研究問題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簡單明了地指出論文所要研究解決的具體問題,并提出你的論文準備的觀點或解決方法。
寫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簡64位RISC處理器存儲管理單元結構并詳細分析其設計過程。在該MMU結構中,TLB采用叁個分離的TLB,TLB采用基于內容查找的相聯存儲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為64KB和細粒度為4KB兩種頁面大小,采用多級分層頁表結構映射地址空間,并詳細論述了四級頁表轉換過程,TLB結構組織等。該MMU結構將作為該處理器存儲系統(tǒng)實現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調查法:該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統(tǒng)的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的具體信息。
觀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直接觀察研究對象從而得到有關信息。
實驗法: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fā)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關系。
文獻研究法: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的、正確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實證研究法: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
定性分析法: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研究,這個方法需要計算的數據較少。
定量分析法:通過具體的數字,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
跨學科研究法: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這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從某一功能出發(fā)研究多個方面的影響。
模擬法: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與原型相似的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某種特性的一種形容方法。
三、經陰道超聲對宮內胚胎超微結構的影響(論文提綱范文)
(1)腹腔鏡及開腹手術方式對宮內外復合妊娠宮內妊娠結局影響的Meta分析及臨床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縮略詞表 |
第一章 腹腔鏡及開腹手術方式對宮內外復合妊娠宮內妊娠結局影響的Meta分析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與方法 |
結果 |
討論 |
結論 |
參考文獻 |
第二章 宮內外復合妊娠22例臨床分析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資料與方法 |
結果 |
討論 |
結論 |
參考文獻 |
綜述 復合妊娠的診治研究進展 |
參考文獻 |
攻讀學位期間獲得的學術成果 |
致謝 |
(2)基于稀土時間分辨納米熒光探針的β-hCG檢測及其預測早期妊娠不良結局的應用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縮略語表 |
Abstract |
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選題緣由 |
1.2 研究背景 |
1.3 研究意義 |
1.4 研究內容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稀土摻雜LiLuF_4發(fā)光納米材料的制備、結構和發(fā)光性能測試 |
2.1 實驗材料與方法 |
2.2 結果 |
2.3 討論 |
2.4 小結 |
第三章 稀土摻雜LiLuF_4發(fā)光納米材料的表面修飾和發(fā)光性能測試 |
3.1 實驗材料與方法 |
3.2 結果 |
3.3 討論 |
3.4 小結 |
第四章 基于稀土摻雜LiLuF_4發(fā)光納米探針異相時間分辨免疫熒光法對β-hCG的應用檢測 |
4.1 實驗材料與方法 |
4.2 結果 |
4.3 討論 |
4.4 小結 |
第五章 基于LiLuF_4:Ce/Tb納米探針時間分辨免疫熒光法測定宮頸分泌物和血清β-hCG的比值及其對妊娠不良結局判斷 |
5.1 研究人群與方法 |
5.2 結果 |
5.3 討論 |
5.4 小結 |
全文總結 |
參考文獻 |
文獻綜述 不同指標對早孕期不明妊娠結局的研究進展 |
參考文獻 |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
學位論文自評表 |
致謝 |
(3)桂枝茯苓對IUD模型大鼠子宮平滑肌細胞表型蛋白表達及血液流變學調控的影響(論文提綱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縮略語 |
前言 |
研究背景、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對象和方法 |
1 實驗對象 |
2 實驗藥物及試劑 |
3 實驗器械 |
4 造模方法 |
5 給藥方法 |
6 實驗檢測指標 |
7 統(tǒng)計學處理 |
結果 |
1 模型評價指標 |
2 各組大鼠子宮血管組織中α-SMA表達情況 |
3 各組大鼠子宮內膜VSMC增殖細胞核抗原PCNA表達 |
4 各組大鼠血清TXB2和6-keto-PGF1α濃度檢測結果 |
5 各組大鼠VSMC表型標志物α-SMA、PCNA與血流變調控指標TXB2、6 -keto-PGF1α之間的相關性分析 |
討論 |
1 IUD動物模型的建立 |
2 桂枝茯苓作為干擾因素的可行性分析 |
3 血栓素A2/前列環(huán)素與血液流變學關系研究 |
4 血管結構和功能異常研究 |
結論 |
參考文獻 |
發(fā)表論文和參加科研情況說明 |
綜述 |
1.宮內節(jié)育器不良反應情況 |
2.放置宮內節(jié)育器臨床研究 |
綜述參考文獻 |
致謝 |
個人簡歷 |
(4)宮腔鏡檢查聯合金鳳丸對慢性子宮內膜炎患者IVF-ET助孕結局的效果分析(論文提綱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縮寫 |
前言 |
材料與方法 |
結果 |
附圖 |
附表 |
討論 |
小結 |
結論 |
參考文獻 |
綜述 慢性子宮內膜炎的宮腔鏡診治現狀及治療方案比較 |
參考文獻 |
致謝 |
個人簡歷 |
(5)彩色多普勒陰道超聲照射對人早孕胚胎絨毛超微結構的影響(論文提綱范文)
1 資料和方法 |
1.1 一般資料 |
1.2 方法 |
1.2.1 彩色多普勒陰道超聲照射 |
1.2.2 胚胎絨毛組織取樣 |
1.2.3 胚胎絨毛超微結構變異的標準 |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
2 結果 |
2.1 電鏡下胚胎絨毛超微結構 |
2.2 胚胎絨毛超微結構變異率 |
3討論 |
(6)黑白與彩色多普勒陰道超聲對早孕胚胎絨毛超微結構影響的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1 資料與方法 |
1.1 一般資料 |
1.2 方法 |
1.2.1 超聲檢查 |
1.2.2 收集絨毛 |
1.2.3 絨毛的超微結構的觀察 |
1.2.4 同時進行絨毛細胞染色體的制備與測定 |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
2 結果 |
2.1 絨毛染色體數目、結構情況 |
2.2 各組絨毛組織的超微結構情況 |
2.3 持續(xù)檢查不同時間后兩組胚胎絨毛超微結構變異率及DNA斷裂含量情況 |
2.4 各組不同檢查時間對胚胎絨毛超微結構變異率以及DNA斷裂的影響 |
3 討論 |
(7)超聲檢查對早孕胚胎的影響及應用安全性研究進展(論文提綱范文)
1 診斷性超聲檢查對早孕絨毛超微結構的影響 |
2 診斷性超聲檢查對早孕絨毛組織凋亡的影響 |
3 診斷性超聲檢查對早孕絨毛組織生化功能的影響 |
4 診斷性超聲檢查對早孕絨毛組織內凋亡蛋白表達的影響 |
5 超聲檢查類型對早孕胚胎組織的影響 |
(8)經陰道超聲在輔助生殖技術中的應用(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縮略詞 |
第一章 經陰道超聲對IVF-ET后宮內外復合妊娠的診斷價值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結果 |
4. 討論 |
5. 結論 |
第二章 經陰道超聲對IVF-ET后妊娠結局的預測價值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結果 |
4. 討論 |
5. 結論 |
第三章 IVF-ET后早期流產胚胎超聲類型與染色體核型的相關性 |
1. 前言 |
2. 材料與方法 |
3. 結果 |
4. 討論 |
5 結論 |
參考文獻 |
創(chuàng)新點和成果 |
綜述 |
參考文獻 |
攻讀學位期間主要的學術成果 |
致謝 |
四、經陰道超聲對宮內胚胎超微結構的影響(論文參考文獻)
- [1]腹腔鏡及開腹手術方式對宮內外復合妊娠宮內妊娠結局影響的Meta分析及臨床研究[D]. 連照安. 昆明醫(yī)科大學, 2021(01)
- [2]基于稀土時間分辨納米熒光探針的β-hCG檢測及其預測早期妊娠不良結局的應用研究[D]. 蔡良知.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yī)大學, 2020(01)
- [3]桂枝茯苓對IUD模型大鼠子宮平滑肌細胞表型蛋白表達及血液流變學調控的影響[D]. 盧穎. 天津醫(yī)科大學, 2019(02)
- [4]宮腔鏡檢查聯合金鳳丸對慢性子宮內膜炎患者IVF-ET助孕結局的效果分析[D]. 常月婷. 河北北方學院, 2019(01)
- [5]彩色多普勒陰道超聲照射對人早孕胚胎絨毛超微結構的影響[J]. 邵喜艷,黎明. 廣東醫(yī)學院學報, 2016(04)
- [6]黑白與彩色多普勒陰道超聲對早孕胚胎絨毛超微結構影響的研究[J]. 萬蘊華,黎明,邵喜艷,趙穎,鐘敏,章任兵,盧洪. 熱帶醫(yī)學雜志, 2015(05)
- [7]超聲檢查對早孕胚胎的影響及應用安全性研究進展[J]. 劉蕓,趙云,胡兵. 山東醫(yī)藥, 2013(34)
- [8]經陰道超聲在輔助生殖技術中的應用[D]. 李喜紅. 中南大學, 2013(02)
- [9]陰道超聲輻射對人類早孕胚胎絨毛超微結構的影響[J]. 余俏燕,孟軍,武艷玲,楊玉. 寧夏醫(yī)學雜志, 2010(08)
- [10]診斷超聲對人早孕絨毛組織的影響[J]. 朱家起.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