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三级AV三级AV三级_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青青草激情在线久久久免费播放_人妻无码视频免费看

基于Knockout交換結構的快速查表ATM交換單元的研究與實現(xiàn)

基于Knockout交換結構的快速查表ATM交換單元的研究與實現(xiàn)

一、基于knockout交換結構的快速查表ATM交換單元的研究與實現(xiàn)(論文文獻綜述)

趙尚弘,李瑞欣,魏偉,錢淵,莊緒春[1](2011)在《星上基帶交換技術研究綜述》文中研究說明星上交換是天基信息網絡的關鍵技術之一。分析了國內外先進基于ATM技術的星上交換技術的設計思想,匯總了星上交換設計的最新成果,討論了星上交換結構的設計、緩存管理、連接接納控制算法等,從幾個方面挖掘了現(xiàn)代星上交換的設計思想。在總結星上ATM交換技術設計理念的基礎之上,提出了ATM星上交換的發(fā)展方向。

苗正[2](2011)在《一種基于FPGA的ATM交換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文中指出ATM交換系統(tǒng)是某通信交換網絡項目的核心。目前在通信網中所采用的交換方式有代表性的主要有:電路交換、分組交換、ATM交換及IP交換。本文首先分析了上述四種交換技術的特點,并結合項目要求,給出了本文所采用的交換技術體制:ATM交換。然后對不同類型的交換結構和緩存策略進行了分類和對比。雖然Crossbar交換結構相對于其它交換結構而言,耗費較多的資源;但其輸入緩沖無阻塞交換結構中存儲器和交換結構速率與端口線速相等,非常適用于高速和大容量交換系統(tǒng),近年來許多高速交換機和路由器均傾向于采用輸入緩沖無阻塞的Crossbar交換結構來實現(xiàn)。況且,Crossbar交換結構簡單,容易硬件實現(xiàn)。虛擬輸出排隊策略通過在每個輸入端口放置N個FIFO緩沖隊列,每個FIFO存放著指向N個不同輸出端口的信元,完全消除了隊頭阻塞。因此,本文選擇基于虛擬輸出隊列策略的Crossbar空分交換結構。在對交換系統(tǒng)三個重要組成部分:交換結構、緩存策略和調度算法分別進行了研究之后,根據(jù)項目的要求,最終確定了基于VOQ緩存策略、Crossbar空分結構和iDRM調度算法的高速交換結構模型。然后,對交換系統(tǒng)的各個功能模塊進行詳細的設計。并通過硬件描述語言(VHDL),利用FPGA實現(xiàn)了8 8端口、交換容量為1.2Gbps交換結構。該設計不僅成功地突破交換系統(tǒng)的三大核心技術: VOQ緩存、iDRM調度算法和Crossbar交換結構;而且對于改變交換機的核心器件普遍依賴于進口國外ASIC套片的現(xiàn)狀也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劉愷[3](2010)在《具有AAL5功能的大容量ATM交換機的FPGA設計與實現(xiàn)》文中進行了進一步梳理綜合性能優(yōu)勢明顯的ATM技術曾在通信網中獲得廣泛應用,現(xiàn)今仍應用于空間通信和無線網等特殊領域。依托于《10Gbps大容量ATM交換原型樣機》項目,論文重點研究具有AAL5功能的大容量ATM交換機的設計方案和AAL5協(xié)議接收方向功能的FPGA實現(xiàn)。該AAL5的FPGA實現(xiàn)方案與現(xiàn)有的實現(xiàn)方案相比,具有較高數(shù)據(jù)處理速率,且通過FPGA可實現(xiàn)較強的可移植性和可擴展性。在簡述ATM基本理論、交換結構以及AAL5協(xié)議原理的基礎上,論文研究了基于FPGA實現(xiàn)的具有AAL5功能的大容量ATM交換樣機的總體設計方案,闡述了信元預處理、信元交換和AAL5等主要模塊的具體功能。重點研究的AAL5接收方向FPGA設計和實現(xiàn)的模塊包括內部信道號ICN映射、信元分類處理、接收位寬變換、緩存寫入控制、信元重組處理、CRC處理和PoS L3接口控制等;完成了上述模塊的功能分析、VHDL編程和仿真驗證,以及整個AAL5接收方向處理的仿真驗證。論文的另一項主要工作是研究交換模塊的功能增強與改進,探討了原理樣機的測試過程、測試方法、測試結果以及調試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測試結果表明樣機達到了設計要求,論文為研制基于FPGA實現(xiàn)的具有AAL5功能的大容量ATM交換機建立了技術基礎。

薛騰[4](2010)在《空間信息網絡星上交換調度機制和無線帶寬分配機制研究》文中進行了進一步梳理隨著衛(wèi)星通信在軍事和民用方面應用的不斷深入以及衛(wèi)星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不斷融合,空天地一體化的空間信息網絡得到了各國和地區(qū)的重視,衛(wèi)星設備作為其中的核心實體經歷了從“透明彎管式”到具有星上處理和星上交換技術兩個重要階段。星上設備受宇航級器件有效載荷、功耗、體積等因素的限制,存儲容量有限且難以擴展,構建大容量的高速交換模塊存在很大難度,在星上交換體制、交換網絡、調度算法的性能和無線資源管理方面均存在許多的技術難點。本文基于ATM交換體制,選擇內部無阻塞的Crossbar交換結構,針對此結構提出適合星上交換的串行輪詢調度算法En-ISP,該算法在兼顧每個端口公平性的基礎上串行輪詢各個輸入端口,優(yōu)先仲裁收到請求少的輸出端口,按照RoundRobin方式選擇目的輸出端口,每次成功匹配后更新輪詢指針,增加了輸入輸出端口匹配的概率,并通過OPNET軟件仿真與兩種同類算法ISP和iSLIP在平均時延、帶寬利用率和傳輸誤碼率方面進行比較,該算法具有更低的時延和傳輸誤碼率以及更高的帶寬利用率且不增加復雜度。在研究星上無線資源管理特點的基礎上,針對軍事應用的戰(zhàn)場指揮網絡中通信終端可控、網絡節(jié)點動態(tài)有效、安全等級高等特殊需求,提出了適合戰(zhàn)場指揮網絡的星上無線帶寬自適應算法,該算法按照優(yōu)先級為各通信節(jié)點預先分配帶寬,無線資源管理器通過信號偵聽判斷節(jié)點的動態(tài)有效性,收回失效節(jié)點帶寬并重新分配給新加入節(jié)點,通過軟件對不同業(yè)務類型帶寬分配成功概率進行仿真分析,鑒于實際戰(zhàn)場指揮網絡中實時業(yè)務占總業(yè)務比例較大,算法適用于該網絡的星上無線帶寬分配,在此基礎上設計了星載ATM交換機原型系統(tǒng)。最后對全文的工作進行了總結和下一步的研究工作進行了展望。

張聃[5](2009)在《星上大容量ATM交換機信元預處理單元研制》文中進行了進一步梳理寬帶衛(wèi)星通信是當今通信領域的一個最重要發(fā)展方向。為了滿足用戶所需的服務質量,具有星上處理和交換功能的衛(wèi)星ATM系統(tǒng)成為未來衛(wèi)星通信發(fā)展的重點。本文基于星上10Gbps大容量ATM交換樣機的研制,重點研究了信元預處理單元的設計與實現(xiàn)。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有:1.在簡述ATM交換原理的基礎上,根據(jù)技術指標給出了星上大容量ATM交換樣機的總體設計方案,該方案對交換樣機進行了結構劃分,并闡述了各組成部分的具體功能。2.對信元預處理單元的設計進行了詳細分析。信元預處理單元包括兩個方向的處理過程:接收方向和發(fā)送方向。接收方向主要完成外部信元到內部信元的轉換,發(fā)送方向主要完成內部信元到外部信元的轉換。文中對本部分的具體功能進行了詳細論述,并對各子模塊進行了信號設計和參數(shù)選擇。3.詳細分析了信元預處理單元各主要模塊的FPGA設計與實現(xiàn)過程,對各模塊進行了功能分析和仿真驗證;提出了位寬變換模塊、微處理器接口和UTOPIA接口(通用測試操作物理層接口)的設計與實現(xiàn)方法,并完成了整個信元預處理單元的仿真驗證工作。4.提出了信元預處理單元的測試方案,詳細介紹了預處理單元的測試過程和測試方法。經過整個測試過程,分析測試結果表明:信元預處理單元實現(xiàn)了其預處理的功能,工作穩(wěn)定,性能可靠,達到了設計要求。

馬彥恒[6](2008)在《ATM交換控制與資源管理的研究與實現(xiàn)》文中提出異步傳輸模式(ATM)技術作為B-ISDN的核心技術,由于其具有統(tǒng)計復用和保證業(yè)務服務質量的特性,在現(xiàn)有的許多專用通信網絡中均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課題來源于某專用通信網絡ATM交換機的研制,ATM交換機需要支持多種業(yè)務(話音、視頻、圖像、IP數(shù)據(jù)等)的綜合接入與交換,因此需要構建一個統(tǒng)一的綜合業(yè)務ATM支撐平臺,這就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本文首先介紹了ATM交換控制與資源管理的相關概念,包括ATM技術、綜合交換技術和ATM資源管理。其次,分析了綜合業(yè)務接入與處理過程,基于所采用的交換平臺闡述了信元交換的基本流程,在此基礎上重點研究了不同類型ATM連接的交換控制方式。探索出一種將綜合業(yè)務承載到ATM交換平臺的可行方案。本文還研究了ATM資源管理技術。經過比較與分析,結合網絡使用要求,首次提出帶寬資源實行擠占式分級管理的解決方案,解決了綜合業(yè)務資源共享的問題。對ATM連接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并采用自動保存與恢復技術進行保護,提高了設備的實用性。對ATM連接信息實時備份功能進行了設計,提高了設備的可靠性。最后,設計并實現(xiàn)了一種可重用的軟件平臺,給出了主要功能的軟件實現(xiàn)。該研究已通過測試驗證,并在實際工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蔡兵[7](2008)在《大容量ATM交換機控制策略及其性能仿真研究》文中提出ATM交換技術融合了電路交換與分組交換的優(yōu)點,在帶寬統(tǒng)計復用、高速分組交換和保證不同業(yè)務的QoS等方面具有突出優(yōu)勢。ATM交換機是ATM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網絡研究的熱點之一。本文結合項目“星上10Gbps大容量交換原型樣機”,重點研究共享緩存ATM交換機的控制策略和仿真性能評估,并在此基礎上設計了一種適合該原型樣機的高效緩存策略。論文在簡述了ATM交換機的交換結構和功能的基礎上,詳細研究了共享緩存ATM交換機的控制策略,包括緩存管理策略、選路控制策略、組播實現(xiàn)機制和擁塞控制策略等。利用OPNET仿真工具建立了共享緩存ATM交換機的仿真模型,完成仿真軟件設計與實現(xiàn),并對其進行了性能評估。仿真工作著重研究不同控制策略對ATM交換機性能的影響情況。通過對仿真結果的分析,得到適合該原型樣機的優(yōu)化緩存策略。論文工作為選擇合適、簡單和高效的控制策略,以及交換機的參數(shù)優(yōu)化設置,實現(xiàn)具有共享緩存ATM交換機提供重要參考。

吳威[8](2008)在《星上大容量ATM交換信元預處理設計與實現(xiàn)》文中提出寬帶衛(wèi)星通信是當今通信領域一個最重要的發(fā)展方向。為了滿足用戶所需要的服務質量(QoS),具有星上處理和交換功能的衛(wèi)星ATM系統(tǒng)成為未來衛(wèi)星通信發(fā)展的重點。本文基于星上10Gbps ATM交換機的設計,重點研究信元預處理部分的設計與實現(xiàn)。文中主要完成的工作包括:1.在簡述ATM交換基本原理基礎上,按照技術指標給出了星上大容量ATM交換機的總體設計方案。該方案對整個交換機進行結構的劃分,并且闡述了各個部分的具體功能。2.對信元預處理部分進行了詳細的設計。信元預處理包括兩個方向:接收方向和發(fā)送方向,接收方向主要完成了外部信元到內部信元的轉換,發(fā)送方向主要完成了內部信元到外部信元的轉換。文中對本部分的具體功能進行詳細論述,并對具體子模塊進行了信號的設計、參數(shù)的選擇。3.在ISE仿真平臺上實現(xiàn)了對信元預處理子模塊基于FPGA的VHDL實現(xiàn),并進行了各個模塊的級聯(lián)仿真,結果證明,它們可以很好地工作,實現(xiàn)了信元預處理的功能。

熊輝波[9](2007)在《基于ATM的星上交換系統(tǒng)設計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星上處理是衛(wèi)星通信重要的技術之一,異步傳輸模式(ATM)是一種重要的星上交換處理模式。 論文首先分析和比較了當前用于星上處理的幾大關鍵技術?;贏TM交換,提出了一個基于GEO條件下的星上處理系統(tǒng),討論了能夠滿足星上ATM交換通信系統(tǒng)的多址接入方式,提出了適合于星上ATM交換的網絡協(xié)議格式和內部信元格式,研究了交換單元的組成結構和I/O接口。論文分析了接納控制法(Call Admission Control)算法,并進行了改進與仿真,仿真結果表明了新算法改善了統(tǒng)計復用增益、鏈路利用率、信元丟失率及可連接信源數(shù)等性能,更適于星上ATM交換系統(tǒng)。論文分析了TCP應用于衛(wèi)星通信時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改進方案,分析了類Iridium系統(tǒng)的LEO衛(wèi)星網絡環(huán)境下,包括Tahoe、Reno、Newreno、Sack、Vegas五種TCP擁塞控制策略的性能并進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結果表明Vegas算法可以較好地預測網絡擁塞狀況,擁塞窗口(cwnd)控制較為平穩(wěn)。本文的研究工作對星上交換和星上處理技術研究具有參考價值。

吳寅[10](2007)在《衛(wèi)星交換與組網關鍵技術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結合“星座衛(wèi)星移動通信系統(tǒng)技術方案論證”和“星上ATM交換和信令系統(tǒng)實施方案”兩個研究項目,研究了具有星際鏈路的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的用戶容量和具有共享緩存的ATM交換結構及其緩存策略。本文首先討論了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星上交換、星際鏈路、基于ATM的衛(wèi)星網絡和衛(wèi)星網絡時延,并在此基礎上,根據(jù)愛爾蘭B公式,在簡化路由與均勻業(yè)務分布條件下,提出了一種估算具有星際鏈路的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的用戶容量的計算公式,并舉例計算了相關性能,實例包括一個具有48顆衛(wèi)星的通信系統(tǒng)和銥星系統(tǒng)。其次,討論了基于ATM的交換結構,深入地研究了共享緩存交換結構與crossbar交換結構的交換機制、參數(shù)選擇、緩存策略等,并研究了幾種不同的緩存管理方式。最后,利用OPNET仿真軟件,設計與實現(xiàn)了完全共享策略的共享緩存ATM交換機的仿真軟件,分析了不同場景下得到的仿真結果。論文結尾總結全文,并提出了下一步研究工作的方向。

二、基于knockout交換結構的快速查表ATM交換單元的研究與實現(xiàn)(論文開題報告)

(1)論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處內容要求:

首先簡單簡介論文所研究問題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簡單明了地指出論文所要研究解決的具體問題,并提出你的論文準備的觀點或解決方法。

寫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簡64位RISC處理器存儲管理單元結構并詳細分析其設計過程。在該MMU結構中,TLB采用叁個分離的TLB,TLB采用基于內容查找的相聯(lián)存儲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為64KB和細粒度為4KB兩種頁面大小,采用多級分層頁表結構映射地址空間,并詳細論述了四級頁表轉換過程,TLB結構組織等。該MMU結構將作為該處理器存儲系統(tǒng)實現(xiàn)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調查法:該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統(tǒng)的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的具體信息。

觀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直接觀察研究對象從而得到有關信息。

實驗法: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fā)現(xiàn)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關系。

文獻研究法: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的、正確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實證研究法:依據(jù)現(xiàn)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

定性分析法: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研究,這個方法需要計算的數(shù)據(jù)較少。

定量分析法:通過具體的數(shù)字,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

跨學科研究法: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這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xiàn)象的一種方法,從某一功能出發(fā)研究多個方面的影響。

模擬法: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與原型相似的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某種特性的一種形容方法。

三、基于knockout交換結構的快速查表ATM交換單元的研究與實現(xiàn)(論文提綱范文)

(1)星上基帶交換技術研究綜述(論文提綱范文)

1 星上基帶交換技術分類
2 星上ATM基帶交換技術基本原理
3 基于ATM技術的星上基帶交換技術及研究現(xiàn)狀
    3.1 星上基帶交換結構的設計
    3.2 星上基帶交換機緩存管理策略
    3.3 連接接納控制算法
4 總結與展望

(2)一種基于FPGA的ATM交換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和意義
    1.3 論文的主要工作和章節(jié)安排
第二章 交換技術研究
    2.1 交換技術體制
        2.1.1 電路交換
        2.1.2 分組交換
        2.1.3 ATM 交換
        2.1.4 IP 交換
    2.2 ATM 協(xié)議層次結構
    2.3 交換結構
        2.3.1 時分交換結構
        2.3.2 空分交換結構
    2.4 交換結構的緩存策略
        2.4.1 輸出緩存
        2.4.2 輸入緩存
    2.5 交換結構和緩存策略的選擇
    2.6 本章小結
第三章 ATM 交換系統(tǒng)的設計
    3.1 交換系統(tǒng)概述
    3.2 交換單元
        3.2.1 交換模塊
        3.2.2 外部接口時序關系
    3.3 傳輸管理單元
        3.3.1 路由處理及VOQ 處理模塊概述
        3.3.2 路由處理及VOQ 處理模塊緩沖模式
        3.3.3 路由處理及VOQ 處理模塊功能劃分
    3.4 MMSP 模塊
    3.5 MCU 接口以及其他輔助電路
    3.6 QOS 保證及擁塞處理策略
    3.7 本章小結
第四章 ATM 交換系統(tǒng)的實現(xiàn)
    4.1 交換系統(tǒng)概述
    4.2 交換系統(tǒng)硬件實現(xiàn)平臺
        4.2.1 交換系統(tǒng)母板
        4.2.2 STM-1 接口板
        4.2.3 CPU 接口板
    4.3 交換系統(tǒng)信元格式
    4.4 交換結構的FPGA 實現(xiàn)
        4.4.1 設計工具介紹
        4.4.2 硬件描述語言VHDL
        4.4.3 VOQ 模塊的FPGA 實現(xiàn)
        4.4.4 iDRM 調度模塊的FPGA 實現(xiàn)
        4.4.5 Crossbar 交換結構的FPGA 實現(xiàn)
    4.5 交換系統(tǒng)的測試
        4.5.1 交換功能測試
        4.5.2 組播功能測試
        4.5.3 優(yōu)先級功能測試
        4.5.4 性能指標的測試
    4.6 系統(tǒng)研究結果分析
    4.7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結束語
致謝
參考文獻

(3)具有AAL5功能的大容量ATM交換機的FPGA設計與實現(xiàn)(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ATM交換及其發(fā)展現(xiàn)狀
    1.2 ATM適配技術及其發(fā)展現(xiàn)狀
    1.3 本文的研究意義
    1.4 本文工作及內容安排
第二章 ATM基本理論及AAL5原理
    2.1 ATM信元結構
    2.2 ATM技術特點
    2.3 ATM交換結構
        2.3.1 ATM交換結構的基本功能
        2.3.2 ATM交換結構的分類
        2.3.3 基于共享緩存的交換結構
    2.4 AAL5原理
        2.4.1 AAL協(xié)議簡介
        2.4.2 AAL5協(xié)議
第三章 具有AAL5功能的ATM交換機方案設計
    3.1 具有AAL5功能的ATM交換機總體設計
    3.2 信元預處理模塊設計
        3.2.1 信元接收方向處理流程
        3.2.2 信元發(fā)送方向處理流程
        3.2.3 信元預處理模塊微處理器接口
    3.3 交換模塊設計
        3.3.1 交換模塊的總體框圖
        3.3.2 信元寫入控制
        3.3.3 信元讀出控制
        3.3.4 流量控制
    3.4 AAL5模塊設計
        3.4.1 AAL5發(fā)送模塊設計
        3.4.2 AAL5接收模塊設計
第四章 AAL5接收模塊的FPGA設計與實現(xiàn)
    4.1 AAL5接收模塊設計
        4.1.1 AAL5接收模塊組成及其功能
        4.1.2 AAL5接收模塊存儲器結構介紹
    4.2 主要模塊的PGA設計與實現(xiàn)
        4.2.1 ICN映射模塊
        4.2.2 信元分類處理模塊
        4.2.3 接收位寬變換模塊
        4.2.4 緩存寫入控制模塊
        4.2.5 信元重組處理模塊
        4.2.6 CRC處理模塊
        4.2.7 PoS L3接口控制模塊
    4.3 AAL5接收模塊整體仿真驗證
第五章 交換模塊的改進及原理樣機調測試
    5.1 交換模塊的功能增強與改進
        5.1.1 微處理器接口
        5.1.2 信頭處理模塊的改進
        5.1.3 中央緩存讀出模塊的改進
    5.2 原理樣機測試方案及結果
        5.2.1 VP/VC交換測試及結果
        5.2.2 廣播信元與單播信元混合測試及結果
        5.2.3 業(yè)務優(yōu)先級測試及結果
    5.3 調試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結束語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4)空間信息網絡星上交換調度機制和無線帶寬分配機制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課題背景
        1.1.1 空間信息網絡
        1.1.2 空間信息網絡星上交換技術
        1.1.3 空間環(huán)境對星上交換的影響
    1.2 課題的主要工作
        1.2.1 研究問題
        1.2.2 研究內容及貢獻
    1.3 論文組織結構
    1.4 小結
第二章 相關研究工作
    2.1 空間信息網絡與星上交換
        2.1.1 天基綜合信息網與空間信息網絡
        2.1.2 星上處理和星上交換
    2.2 基于星上處理的無線資源管理
        2.2.1 星上交換的無線資源
        2.2.2 基于星上處理的無線帶寬分配
    2.3 星上交換相關技術
        2.3.1 地面網絡交換技術
        2.3.2 星上交換技術相關研究
    2.4 小結
第三章 星上交換調度算法En-ISP
    3.1 星上交換系統(tǒng)調度算法
        3.1.1 交換網絡調度問題
        3.1.2 交換系統(tǒng)中交換結構調度算法比較與研究
    3.2 一種適合星載交換機的En-ISP算法
        3.2.1 串行輪詢調度算法En-ISP
        3.2.2 En-ISP算法的性能分析
    3.3 小結
第四章 星上無線帶寬自適應算法
    4.1 衛(wèi)星無線帶寬分配
    4.2 星上交換帶寬分配相關研究
    4.3 星上無線帶寬自適應算法
    4.4 小結
第五章 星載交換機原型系統(tǒng)設計
    5.1 整體結構
    5.2 星載交換機功能模塊設計
    5.3 星上處理和星上交換工作流程
    5.4 小結
第六章 結束語
致謝
參考文獻
作者在學期間取得的學術成果

(5)星上大容量ATM交換機信元預處理單元研制(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星上ATM交換概述
    1.2 星上ATM交換的研究現(xiàn)狀
    1.3 本文的研究內容及章節(jié)安排
第二章 ATM基本理論及星上大容量ATM交換機總體設計
    2.1 ATM信元結構
    2.2 ATM交換的基本原理及其技術特點
    2.3 ATM交換機的組成與交換結構
    2.4 星上大容量ATM交換樣機的總體設計
        2.4.1 線路接口單元
        2.4.2 信元預處理單元
        2.4.3 交換單元
        2.4.4 控制與管理單元
    2.5 本章小結
第三章 信元預處理單元的設計
    3.1 信元預處理單元的模塊組成及其功能介紹
        3.1.1 信元接收方向處理
        3.1.2 信元發(fā)送方向處理
        3.1.3 信令與OAM信元處理
        3.1.4 信元預處理單元接口
        3.1.5 內部寄存器
    3.2 信元預處理單元存儲器結構介紹
        3.2.1 LR_FIFO(線路接收緩存)
        3.2.2 SCI_RAM(交換控制標識符存儲器)
        3.2.3 CHE_RAM(信頭變換存儲器)
        3.2.4 SCn_FIFO(服務等級緩存)
        3.2.5 MC_FIFO(多播緩存)
        3.2.6 其他緩存器介紹
    3.3 本章小結
第四章 信元預處理單元的FPGA設計與實現(xiàn)
    4.1 預處理單元各主要模塊的FPGA設計與實現(xiàn)
        4.1.1 FIFO模塊的設計與實現(xiàn)
        4.1.2 接收方向信元處理模塊的設計與實現(xiàn)
        4.1.3 接收方向調度模塊的設計與實現(xiàn)
        4.1.4 發(fā)送方向信元處理模塊的設計與實現(xiàn)
        4.1.5 多播模塊的設計與實現(xiàn)
        4.1.6 位寬變換模塊的設計與實現(xiàn)
        4.1.7 微處理器接口的設計與實現(xiàn)
        4.1.8 UTOPIA接口的設計與實現(xiàn)
    4.2 預處理單元的整體仿真實現(xiàn)
    4.3 本章小結
第五章 信元預處理單元的測試方案
    5.1 預處理單元的功能測試
    5.2 預處理單元的性能測試
        5.2.1 單通道信元預處理單元的測試
        5.2.2 預處理單元系統(tǒng)的整體測試
    5.3 本章小結
結束語
致謝
參考文獻

(6)ATM交換控制與資源管理的研究與實現(xiàn)(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和意義
    1.3 研究內容和本文所做工作
    1.4 本文的組織結構
第二章 相關技術介紹
    2.1 ATM技術
        2.1.1 ATM的基本概念
        2.1.2 ATM協(xié)議模型
    2.2 綜合交換技術
    2.3 ATM資源管理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ATM綜合交換控制技術研究
    3.1 綜合業(yè)務接入與處理
        3.1.1 IP業(yè)務接入與處理
        3.1.2 幀中繼業(yè)務接入與處理
        3.1.3 電路仿真業(yè)務接入與處理
        3.1.4 話音業(yè)務接入與處理
        3.1.5 業(yè)務處理流程
    3.2 信元交換流程
        3.2.1 交換平臺結構
        3.2.2 信元交換的基本流程
    3.3 信元交換控制
        3.3.1 點到點VP/VC信元交換
        3.3.2 組播VP/VC信元交換
        3.3.3 AAL2連接交換
    3.4 本章小結
第四章 ATM資源管理技術研究
    4.1 ATM交換資源分類
    4.2 ATM連接標識資源管理
    4.3 ATM帶寬資源管理
        4.3.1 ATM綜合業(yè)務分類
        4.3.2 帶寬資源管理方式
    4.4 ATM連接管理
        4.4.1 連接管理策略
        4.4.2 連接保護方式
        4.4.3 連接冗余備份功能
    4.5 本章小結
第五章 設計與實現(xiàn)
    5.1 開發(fā)環(huán)境
    5.2 軟件設計與實現(xiàn)
        5.2.1 ATM交換控制與資源管理軟件架構
        5.2.2 接口設計
        5.2.3 數(shù)據(jù)結構設計
        5.2.4 連接信息管理軟件設計
        5.2.5 帶寬資源管理軟件設計
        5.2.6 ATM交換控制軟件設計
        5.2.7 數(shù)據(jù)保護與備份軟件設計
    5.3 軟件測試
        5.3.1 ATM連接控制能力測試
        5.3.2 帶寬資源管理測試
        5.3.3 PVC業(yè)務熱拔插測試
        5.3.4 PVC斷電保護能力測試
        5.3.5 PVC業(yè)務主備冗余能力測試
    5.4 評估
    5.5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總結與展望
    6.1 全文總結
    6.2 未來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7)大容量ATM交換機控制策略及其性能仿真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2 ATM技術現(xiàn)狀與發(fā)展
        1.2.1 ATM技術的概念
        1.2.2 ATM技術應用及其發(fā)展趨勢
    1.3 本文研究內容
第二章 ATM交換結構
    2.1 基本組成與功能
        2.1.1 ATM交換機基本組成
        2.1.2 ATM交換機基本功能
    2.2 基本ATM交換結構
        2.2.1 共享存儲器交換結構
        2.2.2 共享媒質交換結構
        2.2.3 crossbar交換結構
    2.3 ATM多級交換網絡
        2.3.1 Clos網絡
        2.3.2 Banyan網絡
    2.4 小結
第三章 共享緩存ATM交換機控制策略
    3.1 隊列管理策略
        3.1.1 緩存管理策略
        3.1.2 共享緩存控制
        3.1.3 信元調度
    3.2 選路控制
    3.3 組播實現(xiàn)
    3.4 擁塞控制
第四章 共享緩存ATM交換機仿真軟件設計與實現(xiàn)
    4.1 OPNET仿真軟件
    4.2 共享緩存ATM交換機仿真模型原理
    4.3 仿真中實現(xiàn)的模型和函數(shù)
        4.3.1 網絡模型(Network Model)
        4.3.2 節(jié)點模型(Node Model)
        4.3.3 進程模型(Process Model)
        4.3.4 分組模型(Packet Model)
        4.3.5 鏈路模型(Link Model)
        4.3.6 函數(shù)原型
    4.4 仿真目標與場景
        4.4.1 仿真目標
        4.4.2 仿真場景與預期仿真結果
第五章 仿真結果與分析
    5.1 不同業(yè)務源的仿真結果與分析
    5.2 不同緩存隊列大小的仿真結果與分析
    5.3 不同預處理緩存方式的仿真結果與分析
    5.4 不同共享緩存分配策略的仿真結果與分析
    5.5 結論
結束語
致謝
參考文獻
研究成果

(8)星上大容量ATM交換信元預處理設計與實現(xiàn)(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星上ATM技術概述
    1.2 衛(wèi)星ATM的研究現(xiàn)狀
    1.3 本文的研究任務和章節(jié)安排
第二章 ATM技術的基本原理
    2.1 ATM信元的基本結構
    2.2 ATM交換機的組成與原理
    2.3 ATM交換機的交換原理
    2.4 ATM交換的技術特點
第三章 星上ATM交換機的整體設計
    3.1 星上ATM交換機的性能指標要求
    3.2 星上ATM交換機的整體設計
        3.2.1 線路接口部分
        3.2.2 信元處理與緩存
        3.2.3 交換模塊
        3.2.4 控制與管理
第四章 信元預處理部分的詳細設計
    4.1 信元預處理模塊功能介紹
        4.1.1 接收方向信元預處理過程
        4.1.2 發(fā)送方向信元預處理過程
        4.1.3 信令與OAM信元處理
        4.1.4 微處理器控制接口
    4.2 內部寄存器
    4.3 信元預處理內部存儲器介紹
        4.3.1 LR_FIFO(線路側接收FIFO)
        4.3.2 SCI_RAM(交換控制標示符RAM)
        4.3.2.1 VI VPI TABLE
        4.3.2.2 VCI TABLE
        4.3.3 SCn_FIFO(服務等級_n FIFO)
        4.3.4 CHE_RAM(信頭變換RAM)
        4.3.5 MC_FIFO(多播FIFO)
        4.3.6 其他緩存器的功能介紹
第五章 信元預處理各主要模塊的設計實現(xiàn)
    5.1 FPGA技術相關知識
        5.1.1 FPGA的簡介
        5.1.2 ISE的簡介
        5.1.3 VHDL的簡介
    5.2 帶有信元計數(shù)功能的FIFO模塊的設計與實現(xiàn)
    5.3 接收端信元頭處理模塊的設計實現(xiàn)
    5.4 接收端調度模塊的設計實現(xiàn)
    5.5 72bit到36bit位寬轉換FIFO的設計
    5.6 36bit到72bit位寬轉換模塊的設計
    5.7 發(fā)送端信頭處理模塊的設計實現(xiàn)
    5.8 多播模塊的設計實現(xiàn)
結束語
致謝
參考文獻
作者在讀期間的研究成果

(9)基于ATM的星上交換系統(tǒng)設計與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義
    1.2 星上處理技術
    1.3 寬帶衛(wèi)星通信的發(fā)展現(xiàn)狀
    1.4 本文的研究內容和結構安排
第二章 星上交換技術
    2.1 透明轉發(fā)技術
        2.1.1 透明轉發(fā)技術原理
        2.1.2 終端通信過程
        2.1.3 應用
        2.1.4 性能分析
    2.2 IP分組交換
        2.2.1 IP分組交換原理
        2.2.2 地面互聯(lián)通信過程
        2.2.3 應用
        2.2.4 性能分析
    2.3 ATM交換
        2.3.1 星上ATM交換原理
        2.3.2 終端通信過程
        2.3.3 應用
        2.3.4 性能分析
    2.4 星上MPLS(多標簽協(xié)議交換)交換
        2.4.1 MPLS原理
        2.4.2 終端通信原理
        2.4.3 性能分析
    2.5 副載波-光調制交換
        2.5.1 副載波交換原理
        2.5.2 副載波交換與光調制的結合
    2.6 報文突發(fā)交換技術(PBS,PACKET BURST SWITCH)
    2.7 DVB-S(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SATELLITE)
    2.8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星上ATM交換系統(tǒng)方案設計與分析
    3.1 一種星上ATM交換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的實現(xiàn)方案
        3.1.1 系統(tǒng)的構成
        3.1.2 系統(tǒng)的多址方式
    3.2 星上ATM交換網絡協(xié)議及其信元格式
        3.2.1 星上ATM交換網絡協(xié)議
        3.2.2 內部信元格式
    3.3 星上交換機的組成與結構
        3.3.1 交換機的組成
        3.3.2 交換機的結構
    3.4 星上ATM交換機的輸入輸出接口
    3.5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星上ATM交換CAC算法
    4.1 概述
    4.2 目前主要的CAC算法分析
        4.2.1 基于等效帶寬法
        4.2.2 快速緩存預分配法
    4.3 快速緩存預分配方法的改進
        4.3.1 多路統(tǒng)計復用
        4.3.2 B-CAC算法
        4.3.3 緩沖區(qū)性能分析
    4.4 仿真結果與分析
    4.5 本章小結
第五章 星上ATM交換TCP擁塞控制策略
    5.1 星上處理中的TCP/IP
        5.1.1 TCP基本特征
        5.1.2 TCP/IP在衛(wèi)星信道中的主要問題
        5.1.3 TCP應用于衛(wèi)星通信時的改進
    5.2 TCP擁塞控制策略原理
        5.2.1 概述
        5.2.2 TCP Tahoe
        5.2.3 TCP Reno&TCP Newreno
        5.2.4 TCP SACK
        5.2.5 TCP Vegas
    5.3 仿真分析與結果
        5.3.1 星上處理關鍵技術仿真
        5.3.2 仿真分析
    5.4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結束語
參考文獻
論文發(fā)表和參加科研情況說明
致謝

(10)衛(wèi)星交換與組網關鍵技術研究(論文提綱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本文研究內容
第二章 衛(wèi)星的交換與組網及容量估算
    2.1 衛(wèi)星通信概況
        2.1.1 現(xiàn)有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
        2.1.2 未來發(fā)展趨勢
    2.2 星上交換
        2.2.1 透明中繼轉發(fā)
        2.2.2 星上處理轉發(fā)
        2.2.3 星上交換形式
    2.3 星際鏈路
        2.3.1 星際鏈路帶來的優(yōu)勢
        2.3.2 星際鏈路的特點
        2.3.3 星際鏈路與星座的關系
    2.4 衛(wèi)星ATM 網絡技術
        2.4.1 ATM 技術
        2.4.2 衛(wèi)星ATM 網絡結構
        2.4.3 衛(wèi)星ATM 協(xié)議棧
    2.5 衛(wèi)星網絡時延分析
        2.5.1 衛(wèi)星網絡時延構成
        2.5.2 衛(wèi)星網絡時延計算
    2.6 衛(wèi)星用戶容量估算
        2.6.1 呼損率計算
        2.6.2 衛(wèi)星星座系統(tǒng)模型
        2.6.3 路由計算
        2.6.4 公式推導
        2.6.5 實例計算與分析
        2.6.6 小結
第三章 星上ATM 交換
    3.1 ATM 交換結構與基本原理
        3.1.1 ATM 交換原理
        3.1.2 ATM 交換結構
        3.1.3 共享緩存交換結構
        3.1.4 crossbar 交換結構
    3.2 ATM 交換的緩存策略
    3.3 ATM 交換的緩存管理
第四章 星上共享緩存交換性能仿真軟件設計與實現(xiàn)
    4.1 OPNET 簡介
    4.2 仿真總體方案概述
    4.3 ATM 交換仿真模型設計與實現(xiàn)
        4.3.1 網絡模型
        4.3.2 業(yè)務源節(jié)點模型
        4.3.3 交換節(jié)點模型
        4.3.4 接收節(jié)點模型
        4.3.5 鏈路模型
        4.3.6 分組模型
    4.4 仿真目標與場景
        4.4.1 仿真目標
        4.4.2 仿真場景與預期仿真結果
第五章 仿真結果及分析
    5.1 在均勻業(yè)務下仿真結果及分析
    5.2 在突發(fā)業(yè)務下仿真結果及分析
全文總結
致謝
參考文獻
作者在讀期間的研究成果

四、基于knockout交換結構的快速查表ATM交換單元的研究與實現(xiàn)(論文參考文獻)

  • [1]星上基帶交換技術研究綜述[J]. 趙尚弘,李瑞欣,魏偉,錢淵,莊緒春. 空軍工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03)
  • [2]一種基于FPGA的ATM交換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 苗正.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011(04)
  • [3]具有AAL5功能的大容量ATM交換機的FPGA設計與實現(xiàn)[D]. 劉愷.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010(04)
  • [4]空間信息網絡星上交換調度機制和無線帶寬分配機制研究[D]. 薛騰.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10(01)
  • [5]星上大容量ATM交換機信元預處理單元研制[D]. 張聃.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009(S2)
  • [6]ATM交換控制與資源管理的研究與實現(xiàn)[D]. 馬彥恒.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008(05)
  • [7]大容量ATM交換機控制策略及其性能仿真研究[D]. 蔡兵.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008(S2)
  • [8]星上大容量ATM交換信元預處理設計與實現(xiàn)[D]. 吳威.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008(S1)
  • [9]基于ATM的星上交換系統(tǒng)設計與研究[D]. 熊輝波. 西北工業(yè)大學, 2007(06)
  • [10]衛(wèi)星交換與組網關鍵技術研究[D]. 吳寅.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007(07)

標簽:;  ;  ;  ;  ;  

基于Knockout交換結構的快速查表ATM交換單元的研究與實現(xiàn)
下載Doc文檔

猜你喜歡